港版谈屑

其他

#256 民族文化宫之古籍展览 B 〔逛书架 45〕

图片拍摄:QTDFY编辑排版:源来轩主因为民族文化宫的书籍展览体量庞大,所以继上一篇【#255
12月2日 上午 5:45
其他

#255 民族文化宫之古籍展览 A 〔逛书架 44〕

图片拍摄:QTDFY编辑排版:源来轩主看完这个展览,不禁有所感慨,国家级的公藏单位就是牛🐮,包括汉族在内的古籍及好东西真多呀!这种收藏规模,是个人私藏远远不能媲美的。虽然不能过过手瘾,但是过过眼瘾是没有问题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12月1日 上午 5:45
其他

#151 书籍版本PK——上古《喻世明言》金泉本 VS 江古《古今小说》同贤本 !

轩主本人是江苏古籍出版社的忠粉,以前花巨资买了一套品相特别好的93年初版的《冯梦龙全集》22册本,虽然这套书缺点有一些,但这并不妨碍我非常喜欢它
9月1日 上午 5:45
其他

#143 简述有效保存书籍的方法〔五〕 大环境控制法(下)

来自广东的书友“惠风和畅(小谭)”提问:“想请教一下,如何有效地保存旧书……”轩主回复:接续【#142
8月23日 上午 5:45
其他

#142 简述有效保存书籍的方法〔四〕 大环境控制法(上)

来自广东的书友“惠风和畅(小谭)”提问:“想请教一下,如何有效地保存旧书……”轩主回复:接续【
8月22日 上午 5:45
其他

#141 简述有效保存书籍的方法〔三〕热缩膜/袋、函套盒箧箱等方法

来自广东的书友“惠风和畅(小谭)”提问:“想请教一下,如何有效地保存旧书……”轩主回复:一一来分析各种保存书籍方法的利与弊。接续【#140
8月21日 上午 5:45
其他

#140 简述有效保存书籍的方法〔二〕——自封袋、自粘袋、保鲜膜法

有个书友提到书籍保管的问题,这个提问很实际,我整理了一下文字材料(有修订)。来自广东的书友“惠风和畅(小谭)”提问:“想请教一下,如何有效地保存旧书……”轩主回复:一一来分析各种保存书籍方法的利与弊。接续【#139
8月20日 上午 5:45
其他

#139 简述有效保存书籍的方法〔一〕

有个书友提到书籍保管的问题,这个提问很实际,我整理了一下文字材料(有修订)。来自广东的书友“惠风和畅(小谭)”提问:“想请教一下,如何有效地保存旧书……”轩主回复:一一来分析各种保存书籍方法的利与弊。第一、裸放北方的风大、干燥、雨少的地区,很多书友选择裸放书籍,灰尘多的话平时清扫清扫就行了。其实裸放的书籍,呈现书籍原状态,看着很舒服,非常美观。由于以上地区空气中的水蒸气稀薄,不易凝结在书籍及尘埃上,包含霉菌在内的微生物不能激活,因此没法产生霉斑,没法使书籍潮湿产生水渍。不过要时不时翻阅或移动一下,防止书虫啃噬。这种方法,在雨多、潮湿、易发霉的南方地方(珠三角恐怖的回南天是藏书者的噩梦),肯定不太实用。第二、用旧报纸或黄色牛皮纸包书皮这种方法在上世纪80、90年代甚至更早的年代,用的较多,以前书籍又珍贵,不像现在这样唾手可得,打包材料也不像现在这种丰裕,普遍使用旧报纸或黄、棕牛皮纸包书,黄、棕牛皮纸又比旧报纸要好一些,旧报纸上的字可能会交换到书籍表面。使用这种方式,书籍表面会保存得非常好,像这本50年代出版、印刷的《剪灯新话》,就是用旧报纸包的,经过60多年的岁月,到现在还近乎全品,保存该书的人真是厉害。如图:但此类包书方式,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只能防止书的表面——封面、封底和书脊不被污染,而不能保护三面书口的位置;其次,欣赏不了书籍本来的原态美,全部被报纸或牛皮纸掩盖着;再次,还要在书皮上写上书籍信息,以便查找,多了一道工序;另外,还有裁剪等方面的麻烦。所以,现在越来越少的书友,用报纸或牛皮纸包书皮了,这是一种过时的方式。第三、用塑料书套保护书用塑料书套包书,现在使用挺普遍的,尤其是学生使用较多,文具店也有塑料书套购买。这种方式,也跟纸包书皮一样,起到保护书籍表面的效果,但对于书籍藏家来说,让自家的藏书使用这种方式来保护,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因为无法保护书口。不仅如此,塑料书套,有几大弊端:首先,现在的书籍开本多种多样,大小及长宽高不一,塑料书套没法完美匹配书籍尺寸,要么过大不美观,要么过小装不进,好不容易遇到差不多的,挤进去费尽力气还破坏品相;其次,成本过高,和其他方式比起来,一张书套的价格显得过高,如果家里有几百、几千本的藏书,那购买书套的总价都不便宜;再次,塑料书套的材质是塑料,刚开始看上去挺好,把时间拉长,塑料这东东是会变色、会与书籍表面产生相互粘连从而使书籍表面褪色,会有灰尘落入,遇到水汽会激活霉菌,从而污染书籍,产生水渍、霉斑等。经过长时间使用的塑料书套,产生的毛病如下图:对于藏书友来说,用塑料书套保存书籍的方式,要减少使用。即便喜欢使用塑料书套,也要注意选择材质,制成书套的塑料主要有PE(聚乙烯)、PP(聚丙烯)、PET(涤纶树脂)和PVC(聚氯乙烯),选PP(聚丙烯)会好很多,千万别选PVC(聚氯乙烯),因为可能有含毒的填充料,就如同一般家用的给水管多是PP(聚丙烯)材质的,而排水管多是PVC(聚氯乙烯)材质的,道理与之类似。—
8月19日 上午 5:45
其他

#134 记述一位行将湮没的民国实业家,以及其精彩的著作

尾声总之,胡公光麃是属于一个快要被当前时代所湮没的历史人物,也许不久后的将来,就会被彻底遗忘。其以往辉煌的事迹,大概率仅存在于极其稀见的、零星的故纸堆里。关联文章:#126
8月14日 上午 5:45
其他

#133 里仁版《古今小说》到手之后的简要总结 !

【版本篇-7】他花了整整15年,只为打造一套完美版本】一文。如果说〔四大名著〕的排印本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好,那么〔三言二拍〕的排印本选择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校版为最好,记住这个结论,保证非常可靠
8月13日 上午 5:45
其他

#130 喜欢人民文学社《红楼梦》的宝子们看过来,这里有你想要的 ! ——单书收藏的典型案例

01人民文学出版社,实力雄厚,是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概念的最早普及者和出版重镇。该社在《红楼梦》一书上,用力尤多,发行量居全国之最,很多人的第一本《红楼梦》,就是人民文学社的版本。至今依稀记得,在以前的天涯社区闲闲书话板块上,有一个帖子说,每到年末,人民文学出版社就会加印一批《红楼梦》,供社里人员发年终奖。《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成为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长年畅销书,类似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上海古籍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岳麓书社的曾国藩系列等图书一样。02今年4月份,在PAGE
8月10日 上午 5:46
其他

#128 这十来本有关藏书的书话,非常经典!

01古代有“诗话”,有“词话”,民国以来,“书话”渐渐流行,书话就是话书、讲书的书籍。共和国建立后,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唐弢的《书话》一书;改革开放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那套著名的书话丛书,于是书话这种题材变得广为流行。前些年,书话作品是图书市场的香饽饽,是风口,所以各类书话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多以丛书的面目一套一套出版的,令书友们疲于购置。其实,书话作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精品有,但是要非常小心的查找、求证才行。很多作者,在其书中介绍的书籍非常一般,也不是什么珍本,而且文笔也很有限,经历也不奇特,东凑西凑汇成一本书,读来枯燥无味,毫无共鸣感,纯属浪费时间。02我喜欢看的书话作品,是直截了当地展示私藏书柜、书架、稀见图书本身的藏书类书话,或是提供有深度价值的收藏架构及理念的作品。这类书籍如下:①《芝麻与百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别的版本我也阅读过,唯独这一版特别合我的胃口,对我启发特别大,翻译也没豆瓣网上说的那么差。这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芝麻,信息密度很大,反正每次重读,我都觉得很有收获,而且读不腻。2005年的该书确定了一个藏书的框架,当时买到该书,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后面我整个藏书的架构与模式,都是从这本书中介绍的经验来确定的,算是藏书启蒙之作。②《书的礼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本三联精选的小书,算是我第一本接触的书话,觉得特别有意义,里面人皮装帧的段落让我印象深刻。③陈建铭编辑的《逛书架》、《逛逛书架》,凤梨岛边城出版。这两本书有条件一定要购买凤梨岛版,体验很不错,高清大图非常爽,国内重庆版的《逛书架》失却了原味,远远不及(还有删节)。另外,陈建铭编辑的《藏书之爱》、《嗜书瘾君子》两书,绝对是经典。他编辑的《查令十字街84号》,虽然非常畅销,且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我觉得有些夸大了,《84号》动人之处和卖点是海莲与弗兰克之间的异性情谊,书籍只是点缀而已,真正的书痴,关注的重点永远是书,而不是别的。④陈焱翻译的《坐拥书城》和《文雅的疯狂》,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别经典。前者让你看到各式各样的书架书籍,布局一清二楚,值得吸收借鉴;后者介绍西方各类典型爱书人的奇特经历和故事,读来酣畅淋漓。⑤《陈存仁博士七十华诞》,HK陈氏同门会编。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特别的书话,虽然陈存仁先生本职是医生,但他特别热爱书籍,且大量买书藏书,是属于爱书到深入骨髓的那种人。本书有好些他的书房照和著作照,特别过瘾。陈存仁不仅医术高明,桃李满天下,写文章也是高手,他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可是别有滋味的掌故精品书,港版价格一直居高不下。⑥《藏书·家》,上海文化出版社。这本书,也有相当一部分外国藏家的私人藏书书房图片,很好。⑦《图书馆建筑的历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本书真是赏心悦目,把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都摄录了,真是富丽堂皇、艺术唯美,个人看看得了,得多富裕才能到达到那种程度?我估计J·P·摩根先生再世才行。⑧黄震南《藏书之家》,前卫出版。前面介绍过,他的神州诗社和西川满收藏是成体系化的,具有借鉴与启发作用。⑨《书世界》,九州出版社。买这本书,只为寻找其中胡瑾的文章,胡瑾是真的厉害,几乎全心全意投入到西方装帧的研究与制本之中,她的西书书话知识特别丰富,也是当今的奇女子之一,在国内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胡瑾在培训时,大作家章诒和行动不便,都要跑过去见她一面,古籍修复大师杜伟生也亲临现场,没有一点本事,是吸引不了这些名人的。⑩《猎书侦探》,北京日报出版社。这书的价格不便宜,就没低过300元,性价比并不高。这个价格可以购买一本《图书馆建筑的历史》了,而《猎书侦探》薄太多、小太多了。不过,该书内容还是值得的,非常体系化,还介绍了很多藏书的模式及经验,以及如何进行专题化的侦探小说收藏。另外,从这本书中可以窥见很多美国版侦探小说珍本的原貌,可以细细品味及鉴赏。⑪叶灵凤《读书随笔》,港三联。叶灵凤先生的经典,常读常新。⑫谢其章《旧书收藏》,万卷出版公司。谢先生收藏经验之作,就是依靠这些经验,才能够在早期抓住了相当多的机会,陆续购置一大批珍稀书籍,奠定了他在国内藏书界的地位。他边藏边写,并以自家藏书为材料,创作了多部书话类书作品,能够以职业作家的身份,完全靠写作取得这种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⑬韦力《古书之美》,新星出版社。在国内藏书界,韦力先生是众所周知的线装收藏第一人,其琳琅满目的线装,令人垂涎欲滴。这本书虽然小,但在韦力先生众多的书话作品中,颇具代表性,里面有阐述韦力先生的很多收藏理念和对书籍的思考经验,值得反复翻阅。⑭胡卫平《曾国藩的藏书与刻书》,岳麓书社。作者是双峰图书馆前馆长,研究曾国藩藏书的专家。富厚堂藏书30万册,各种藏书的细节,可以从该书中了解。此外,还有周越然、黄裳、黄永年(偏古籍版本)、李志铭(偏台版装帧主题)、钟芳玲(偏欧美书店主题)、彭歌(偏台版)、梁容若(偏台版出版社)、曹培根(偏江苏藏书主题)、范凤书(中国藏书史主题)、朱亚夫(偏书斋号、书房主题)、黄俊东(偏新文学)、许定铭(偏港版)、叶德辉、祁承㸁、刘承幹、陈子善、徐雁、王余光、胡洪侠、龚明德、唐弢、郑振铎、姜德明等,各有主题,各具特色。书话仅是阅读入门的作品,仅书话领域,就有诸多的作家,更不用说其他领域的作家及书籍了。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月8日 上午 5:45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126 建号以来,与书友交流的书籍目录,汇总分享!〔二〕——经管商业类

还是那句话,书籍,要看个人是否喜欢,每个人对于书籍,有自己独特的爱好与口味,不可强阅。同一本书,甲看后爱不释手,乙翻阅不堪卒读的情况很多。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你喜欢阅读什么书就选什么书,这个是个人自由的选择,下面书目所列的仅供参考,不要抬杠,抬杠就你对,你正确。争论这些,特别无聊!03
8月6日 上午 5:45
其他

#124 旧商务印书馆能成为民国出版界的航母,秘密全在这本书里……

01随着太平天国战事平息,由澳门华英校书房和宁波华花圣经书房组合的外资美华书馆,搬迁至上海,业绩大为增长,书馆中有一位名叫鲍哲才的中国雇员,相继担任压印工、排版工,并于1895年去世。鲍哲才的儿子鲍咸恩和鲍咸昌,女婿张桂华和夏瑞芳,妻弟郁厚坤,鲍咸昌的儿女亲家高凤池,这六人因鲍哲才形成了一种坚实的连带关系。他们加上另外两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集资在上海的江西路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刚开始以承印商务文件为主,故命此名。后来,商务印书馆先后延请张元济、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加入……021921年9月,33岁的王云五,入职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副所长一职,不多久便任所长,随后便组织编译了一批介绍中外经典名著的丛书,颇受社会重视。1930年2月,41岁的王云五,任职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甫一上任,就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法,开创商务印书馆“日出新书一种”的新局面,出版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包含了那套广为普及的〔万有文库〕,那时很多普通学校,因此套书专门成立了学校图书馆。王云五关于商务印书馆管理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一本书之中,这本书就是1965年由凤梨岛华国出版社出版的《岫庐论管理》。整本书,全部是讲科学管理……03商务的崛起,得益于科学管理良多,这是它成为民国巨无霸出版机构的重要原因。有时候延伸的想一想,泰勒的一个计时表,就弄出了一套管理方法,其实就是布了一个局,然后传播到全世界,包括改开后的中国,参与做局的人大为增值,被做局的人大为损失。以前及现在的著名企业,宝元、裕元、富士康、华硕等诸多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科学管理的模式,因为不这样就没有竞争力。我们读书的一个目的就是明理,洞悉别人是如何做局的。真正明理的人,会透过一些表象而去分析内在实质,而不能跳出牢笼思考的人,思维会固定,无法自拔,从而产生着无穷无尽的痛苦与问题。
8月4日 上午 5:45
其他

#123 万万没想到,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最早中译本,居然是一家文史社出版的……

01美国的一位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经历了扎实的工作、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做过广泛的测试及调查之后,于1911年出版了管理学史上的元典之一——《科学管理原理》。此书出版之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在美国工业界迅速传播,并掀起了一阵科学管理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工厂的生产效率,极强地夯实了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世界工业第一强国的根基。泰勒因为此书一举成名,被世人尊奉为“科学管理之父”。021909年,一位33岁名叫穆藕初的中国人,前往美利坚留学,学习内容为农学、纺织及企业管理,后来回国与兄弟创办了德大纱厂。居美期间,穆藕初久闻泰勒大名,于是前往拜访、交流了数次,成为当时唯一一名与这位世界知名管理大师接触的中国人。鉴于当时国内工业管理落后的现状,为了实业救国,加强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1916年,穆藕初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翻译出版,取名《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万万没想到的是,该译本居然在民国中华书局出版的,而当时的中华书局,却是一家专门出版文史类书籍的机构,其代表的书籍为《韩非子校释》、《墨学源流》、《中国画学全史》、《金批西厢记》、《皇汉医学》、《清朝全史》等等。这种领域不匹配的混搭出版风格,让人感觉无所适从,就好比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杰克·韦尔奇自传》的中译本一样。03《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出版后,销量不佳,10年时间内才售卖了800本。不过,经蛰伏之后,该译本就开始流行开来,手头上的这本,居然到了第七版。关于科学管理的方法,有其进步的一面,那就是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但是,科学管理也有其弊端,泰勒在书中介绍的方法很为世人诟病,他手里握着计时秒表,严格记录工人的工作量,对于泰勒来说,最好的工人就是浑身有力气、能大量做事,但头脑足够简单、不多思考的人,也就是说工人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做事工具而已。所以,大概是因为,这是一本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书,在共和国建立后,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所以此类资产阶级的书籍,可能遭到了封禁。以至于现在在旧书网上,此书原版仅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磨损缺页较重的初版,另一次就是以上这本七版(话说百度百科上面那张图片就是手头的这本,那个编辑者是怎么拿到此书的图片的?匪夷所思!)04译者穆藕初(名湘玥),在民国实业界有“棉纱大王”之称,他自己既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名管理者,总结出很多管理学的实战经验(详见《穆藕初文集》),当然也是一名翻译者。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国内昆曲界,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众所周知的人物。原来在民国时,昆曲衰落,于是热爱听戏的穆藕初在1921年,利用创办实业赚来的钱,赞助成立了昆剧保存社和昆剧传习所,这样昆曲得以在中国延续。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昆曲,这其中有穆藕初很大的功劳。所以,穆藕初先生不愧是一位在多领域做出较大贡献的才子型实业家。
8月3日 上午 5:45
其他

#122 最近出版的两本新书话,原来策划者是他 ! !

01从胡洪侠先生的公众号“夜书房”得知,最近新出的两本书话作品《书林漫步》和《书林僻径》,原来是陈焱先生策划、责编的成果。图源:公众号“夜书房”02十多年前,在书店闲逛时,无意之中看到一本《坐拥书城》,是上海人民社出版的。简单试看之后,爱不释手,立即购买,然后经常翻阅,书中一些藏书家的书房图片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坐拥书城》的翻译者,正是陈焱先生,当时还想着译者的名不常见,有三个“火”字,难怪此书让我如此火爆上瘾。后来出了护封精装本,毫不犹豫一并拿下,双册齐藏。然而,当这本《坐拥书城》上架到豆瓣网,不知道是啥原因,一部分书友并不太喜欢,有的说非常一般,只能当作书房的设计手册参考,有的说翻译烂透了(但凡是翻译作品,这是经常被吐槽的一点)等等……一说翻译不好,译者就不服了,直接在下面说谁能指出具体的翻译错误,直接奖钱1000元,后来就没人吱声了。这件事感觉好有意思啊,哈哈~~即便是到现在,《坐拥书城》的二手平装本,成交价格依然不低,而护封精装本,更是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价格甚至达到数百元!这说明了一点,用心写就及制作的经典好书,是完全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久亦弥新!03过了几年,上海人民社出版了一本《文雅的疯狂》,封面橙红,设计典雅,译者又是陈焱先生,鉴于《坐拥书城》的阅读体验不错,想必《文雅的疯狂》也不会太差。于是下单买来平装本阅读,厚厚的一册很快读完,果然没失望,充满了惊喜,这是我第一次认真阅读西书话,收获颇多,里面的那些书痴很具代表性、也很疯狂,看的我时悲时喜、时感叹时兴奋。这里有个惊险的小插曲,当时看到小道消息,据说《文雅的疯狂》内部还制作了数量稀少的精装本,但当时查遍全网也找不到。几个月后,孔网赫然上架了一本《文雅的疯狂》护封精装本,标价800元,看到后我血脉偾张,内心不断催促自己:“赶紧下单抢购吧,再不抢就被人买走了,就是别人的了,就跟自己无缘分了……”但是理智又告诉我,新书精装本,不值这个价格,别急着剁手,等等再看,延迟满足,更何况自己已经有了平装,不能贪多务得。不久后,果然出来了大量的精装本,价格降到几十元,我后面想想都觉得好惊险、好刺激,如果当时没抑制住冲动,岂不被别人赤裸裸地割了韭菜?04胡洪侠先生在文中介绍说:陈焱原来是独立译者,译了几本书后终于抵制不住做书的诱惑,转身投入了体制内出版业。大概是“旧习难改”的缘故,他帮着出版社策划了一套〔西方书话小经典〕丛书,第一种、第二种就选了《书林僻径》与《书林漫步》。原来如此,很多事情都是前后衔接、相通的。在藏书题材类书籍的策划编辑者中,有两个人物我一直觉得挺靠谱,第一位是凤梨岛的陈建铭先生,代表作品有《藏书之爱》、《查令十字街84号》、《逛书架》、《逛逛书架》、《嗜书瘾君子》、《纸房子》、《书设计》等;第二位则是陈焱先生,代表作品《坐拥书城》、《文雅的疯狂》等等。毕竟,他们都是认真做书的人,从内容到装帧,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其各自的作品就是最好的验证。只是很好奇喂,为啥如此巧合都姓陈?
8月2日 上午 5:45
其他

#121 志同道合,均喜藏书——清华大学出版社与科学出版社展览室一暼 〔交流篇 04〕 

01QTDFY书友在参观完清华大学出版社展览厅和科学出版社展览厅之后,发来了如下图片,大家一起欣赏欣赏。总结文字在最后。02清华大学出版社展厅:03科学出版社书籍:此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孔尚任诗》特精本,是很厉害的存在!04①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类图书比较有名,曾经出版过一套《戴震全集》,还有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一巨册,吴铭恩《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等好书。很多高校都是有出版社的,例如北京师大、西南师大、广西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湖南师大、北大、中国人大、复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大、中国科大、安徽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重庆大学、XIN疆大学等等,都有附属出版社,不胜枚举。例如喜欢广西师大出版社的人挺多的,该社是国内社科书籍出版的重镇之一,其所处的桂林那个地方,有出版功底与实力。以前桂林有一个出版文学书籍非常有名的漓江出版社,后来有些没落,于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跃而起,估计漓江出版社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些隐形的传承,否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太可能突然横空出世,在约十年的时间里狂飙猛进。夏天LIN中的蝉热闹,抓了就较显冷清。②科学出版社很好,出版的书籍质量不错,该社的达尔文中译本,是国内最好的,还有杨树达的很多专著,也都是在该社出版的,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理工科专著。科学出版社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存在了,与新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核心出版社。③熟悉一点出版社的历史,是买到好书的一个很有用的参考因素,而且出版社这条线索,相对易于掌握。
8月1日 上午 5:45
其他

#120 你确定手头在看的书籍,是一本真书吗?曾经有一本“牛逼”的伪书,欺骗了几百万国人……

012004年上半年,对于书籍出版业来说,堪称分水岭的年份,上方规定,除人民出版社外,其它出版社转型为经营性企业单位。自此,书籍出版以盈利为目标,完全变成了一项赤裸裸的生意,无关情怀。于是,一系列幺蛾子书籍,粉墨登场,上演着一曲又一曲骗人的鬼把戏。02那一年,国内某知名出版社,出版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当时,各类企业蓬勃发展,缺少员工培训教材,这本书踩中的市场的需求点,加上社大知名度高,于是在八个月内,怒印几十刷,狂销几百万册,赚得盆满钵满。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居然是一本未经授权的伪造假书:朗朗乾坤,如此黑白颠倒;出版乱象,据此可窥一斑!几百万接触该书的人,惨遭愚弄!不得不说,这种腹黑的操作手法,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引得好些其他出版社纷纷效仿,一时之间,书店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没有任何借口》。而那个经过正规授权的出版社,只好慌忙的在自家《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上,标明“中国惟一正版……正版对决伪书……掀起了中国的反伪书风暴”云云。然并LUAN,销量还不足伪书的零头,毕竟人家先入为主,具有先发优势。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03同一年,我看到了央视的对话节目——王利芬访谈普惠女总裁卡莉·费奥莉娜。镜头中,一袭红色职业装的卡莉·费奥莉娜,打扮得体,落落大方,侃侃而谈,非常具有邻家御姐气质,令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生的我十分欢喜,对她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于是打算购买她在访谈中提到的《惠普之道》一书来学习学习。奔赴书店,一眼就找到了一本某边陲出版社出版的《惠普之道》,想都没想,匆忙拿起就竞走到收银台急速付款,怀搂着该书就回到宿舍。当我准备好笔和本子,兴趣盎然打开该书学习时,翻了几页发现不对劲啊,感觉索然无味,有一种裤脱我看的既视感,一认真看作者,完了!上当了!真正的《惠普之道》一书,是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合著的,而这本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垃圾书,作者寂寂无名,一气之下,撕掉扔进垃圾桶。上天不生悲悯之情,让我再次遇到了该死的见鬼伪书!0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上面两个印象深刻的事例告诉我,选书买书,要特别注意,容不得丝毫马虎,否则被坑的概率挺大。我一个懂书的人都上当,那些不懂书籍的人,要经历多少磨练,要买多少垃圾伪书,才能够寻找到正确、合适而可靠的版本?想想真的不寒而栗,连知名大社都可以公然作伪、肆意杜撰,更不用说那些靠卖书号为生的边缘小社了,踩雷的概率会更大。那时候市面上,有模仿《第五项修炼》的,有模仿《富爸爸·穷爸爸》的……不一而足,而这类伪书多出现在成功学、励志学、经管学、教育机构指定阅读等领域,而且相当一部分以翻译本的面目出现,因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不小心就中招。之所以拿2004年的书籍造伪事件来鞭SHI,是因为时至今日,伪书依然充斥市场、大行其道,无知的人们乐此不疲的购买,毫无戒备与察觉之心,手机一扫,伪书到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伪书之所以害人不浅,是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操刀者主观低劣想象的、东抄西攒组合的文字,衔接不紧密,逻辑很生硬,毫无规律性,结论一团糟,阅读了遗祸无穷。所以,我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要对自己负责任,不能让这些伪书及其劣质内容,污染我们的视觉,影响我们的气场,侵占我们大脑中宝贵的内存。人们常说,顾客是衣食父母,所以那些伪书就是十足的坑爹之书,那些造伪的出版社就是十足的坑爹出版社!温馨提示:但凡是封面标着“编著”、“编译”的书籍,一律不选、不买、不看,对于此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宁可错失千本,不可收入一本。
7月31日 上午 5:45
其他

#119 志同道合,均喜藏书——与十七年书专题藏家的探讨 〔交流篇 03〕 

开公众号以来,认识了很多藏书牛人,能够聚在一起探讨书籍,实有意思了,人生之至乐莫过于此!01十七年书籍,是流行在书籍收藏圈的一个特有的术语,是指共和国成立,从1949~1966年这17年之间,国内所有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十七年书籍,从出版风格来看,远远有别于民国版书籍,且是文GE后改开书籍的重印、模仿与参考的源泉。十七年书籍中,有少数印数有限、装帧绝美、插图精细、令人垂涎欲滴的特别装帧本,倍受诸多藏书爱好者的青睐。轩主前些天与ZSG书友聊起了十七年书籍话题,大有遇见藏书知音之感觉,相见恨晚,下面将其中一段整理出来,供各位藏书爱好者参考(依据原聊录,有修订补正)。02源来轩主:兄台好!图片发来看看😁ZSG书友:第一个图,胡万春的《家庭的问题》,作家出版社,护封全绸面精装本。第二个图,刘澍德的《归家》,纸面精装本和布面精装本,上海文艺老社,都缺护封。第三个图,(捷)彼得.伊廉姆尼茨基的《一块糖》,上海文艺老社,全布面精装本,缺护封。第四个图,杨石的《岭南春》,作家出版社,护封全布面精装本。第五个图,张永枚的《雪白的哈达》,上海文艺老社,全绸面特精本,缺护封。第六个图,周立波的《禾场上》,上海文艺老社,全布面精装本,缺护封。源来轩主:兄台是聪明且有前瞻性的,很早就知道这种特精本了。有的书籍应该有护封吧?原来唯一的一本《雪白的哈达》特精本被兄台买去了,你手速快🤩🤩源来轩主:《一块糖》我见过护封。ZSG书友:😃😃源来轩主:还有《我们这群人》,我也见过有特精本。ZSG书友:《我们这群人》的作者是谁
7月30日 上午 5:45
其他

#117 志同道合,均喜藏书——商务印书馆馆史室一暼 〔交流篇 01〕 

日更以来,会跟好些热爱书籍的书友交流藏书知识及周边,既增长了见识,又觉得乐趣良多。不忍心很多精华的书籍交流内容就此消失,因此征得所聊书友的授权与同意,将聊天记录择精选取一部分进行编辑、排版及发布,希望与大家共享其中的精华内容。接下来看看一位北京书友QTDFY与轩主的交流记录(有修订):书友QTDFY:因为最近迷上了红楼梦,根据豆瓣评分买了几本看看。龙门书局《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的前言提到了一个名字顾廷龙(只是感觉这个地方疑似有错),机缘巧合又遇到了轩主,对于藏书家有了一点点了解。昨天晚上下载了一本电子书,齐鲁书社《藏书家》合订本,上面又看见了顾廷龙的名字。源来轩主:这个人题名了特别多的书名,经常遇到。顾廷龙,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1904年11月10日~1998年8月21日,字起潜,别号国味,江苏苏州人。1931年毕业于持志大学国文系。1933年获燕京大学文科硕士学位。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长期致力于古典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的研究(百度百科)。红楼梦是众所周知的名著,多了解是很好的。书友QTDFY:他的儿子顾诵分,两院院士。我经常接触的一位编辑老师,编辑了很多院士传记。所以看到院士,也会留意一下。就是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人物、书籍,兜兜转转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友QTDFY:源来轩主:感谢兄台分享!书友QTDFY:看见〔四部丛刊〕几个字了,记得你提起过!源来轩主:对,旧商务印书馆的!而且是线装,那时候采用美国的科学管理,来制作线装。兄台,这些柜是售卖的?还是单位的?还是展览的?书友QTDFY:商务印书馆馆史,涵芬楼书店二层。源来轩主:这种柜子很古朴,很有感觉!源来轩主:这个《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有精装本。书友QTDFY:厉害!源来轩主:叶圣陶的字迹那么漂亮,长见识了。书友QTDFY:我发的是原图,你随便用,睡觉了!源来轩主:太好了,晚安!
7月28日 上午 5:45
其他

#115 多巴胺书籍 or 内啡肽书籍?——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书籍的选择,也会决定着人生!

内啡肽同样是大脑分泌的神经递质,是一种机体自己产生的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它的分泌是吝啬的,是一种延迟满足,要经历痛苦的过程才能获得。◆
7月23日 上午 5:45
其他

#113 鲜为人知的“上海文艺出版社(老社)”及其绝版珍品书 〔机构篇-05〕

01想要淘到精品好书,就很有必要懂得出版社的历史,如果不懂,买到垃圾书的概率就会大为增加。百度百科告诉我们,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其实我至今没有查询这一年有署名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书籍面世,倒是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的书籍偶尔会遇到。建国后,经公私合营,第一家大规模出版、主营翻译文学的出版社,是新文艺出版社,详情资料见(#56
7月21日 上午 5:46
其他

#92 对于最新出版的里仁书局《古今小说》,谈谈我的感受!

016月17日,从一个书群群友的微信留言中,得知凤梨岛里仁书局的《古今小说》已经开始在内地铺货了,我立即询问他在哪里看到的,他随后分享了一张TIANMAO的图片:然后,又在数个小时之后,从另一个书群里面,得到了具体详图:经过漫长的等待,里仁书局的〔三言〕终于开始出来了。作为读者,我们非常幸运,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们见识到了两套很重要的〔三言二拍〕排印本相继问世,上海古籍版在先,里仁书局版跟进。因为里仁书局的《古今小说》是预先发售,还没这么快到手,所以我来就我所知道的信息,谈谈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客观公正、不偏不倚。02早在2017年,新浪微博的里仁书局账号就发布了〔三言〕李田意校本的出版信息:在微博内容中,出版方说李田意教授是海内外整理〔三言二拍〕最有成就的前辈,所校勘的HK友联版《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一直是出版方的案头书,经常索阅,即以下版本:其实上面信息没有说的是,在1982年,李田意教授又在HK龙门书店出版了《全像古今小说》,图片如下:所以综合上述包浆的书图信息,可以看出问题在于,虽然李田意教授已经校点完整套的〔三言二拍〕,但真正出版的仅有上面的三种,因此还差《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两种。然而,遗憾的是,一直到2000年李教授于85岁高龄驾鹤西去时,后两种依然没有出版的迹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轩主是一个特别喜欢话本的人,而且早早就掌握了李田意教授的港版信息,念及于此,更是常常加倍遗憾。原以为这一切都终止了,直到看见里仁书局2017年所发的继续校点的信息,这是一件完成李田意教授遗愿的天大好事,令人无比欣慰,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的。03在微博中,里仁书局说预计两年内出版,那么就应该在2019年12月22日之前出版,结果一直拖延到2024年6月17日才姗姗来迟,拖延了足足4年6个月26天。虽然延迟了这么久,但并不值得惊讶,本来话本的整理加注释,工作量就非常之大。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里仁书局想精益求精,力求将李田意辑录本进行精注,以便做得更加完善,好饭不怕晚,当年里仁书局就凭借一套《金瓶梅词话》梅节精校版一飞冲天的,赢得了两岸三地市场巨大的口碑。估计当时里仁书局是已经知道这边同样有人正在紧锣密鼓的从事〔三言二拍〕的新校点工作【详情见:#58
6月29日 上午 5:45
其他

#91 那些快要消失的书籍——译作及其他〔港版篇-17〕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HK小众出版社,由于其机构也小,出版物也不知名,发行量也少,很容易流传不广;除了印量少,较多的港版用纸太差劲,含酸量大,脆化、掉屑严重,甚至烂化成渣,不易保存。基于以上两点,这样的出版社连同出版物,很容易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书籍未收,目录先行。下面,依然来看看这几种快要消失的翻译书籍:上面的书纸质太差了,随便翻翻就掉屑,不小心就磨损了。这些书现在已不为绝大多数人知晓,估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将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6月28日 上午 5:45
其他

#81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的中译佳本之《财富之路》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790年),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出版印刷人、作家、发明家、外交官,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和开国元勋之一。在众多的头衔之中,富兰克林最喜欢印刷工这个头衔,以至于在他那富含诗情画意的墓志铭这样写道:“长眠于此的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就像一本被撕掉内页的旧书封面,字迹斑驳,镀金脱落。他虽已躺在这里,成为昆虫的腹中美餐,但他毕生追求的的事业不会消逝,因为它将如他所相信的那样,在作者的修订与改善下以更完美的新版本再现。”这段墓志铭,一直为书友们津津乐道,这说明富兰克林本人也是一个爱书成痴的人。富兰克林曾经编写过一段时间的历书,这些历书附带有励志文章和格言,后来汇集成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叫做《穷理查年鉴》,行销很广。曾经我购买过很多的《穷理查年鉴》中译本,发现这些译本中,有一本很合口味,这便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财富之路》。从装帧来看:整本书只有48开,比常见的小32开要小一些,是用黑色仿皮制作的平脊精装本,序言连同正文只有36面,很薄一本,小巧玲珑,令人喜爱,且方便携带。从内容来看:《财富之路》,只是节选《穷理查年鉴》书中的一篇文章而已。尽管如此,这篇文章可谓是整个《年鉴》中最精华的一章,富兰克林把他关于财富的核心论述,都放在这篇文章之中,而译文琅琅上口、简明精要。我对比过好些版本,发现这版的译文最合我的口味。从影响来看:《财富之路》启发了很多人,例如演讲家戴尔·卡耐基,投资家查理·芒格等。甚至查理·芒格还模仿《穷理查年鉴》,写了一本《穷查理宝典》,显然著述名称是致敬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很多美国名人或多或少受到该书的影响。下面从本书摘录一些关键性的话语,来看看富兰克林关于财富的观点是什么样的:1、上帝只助自助者;2、对聪明人说一句话足够了,对傻瓜说一箩筐也没用;3、懒散,就像铁锈,比劳作更消耗生命;4、睡懒觉的人必将忙碌一整天,到了夜里生意也不会好;5、只期待好时光有什么意义呢?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世道自己会变好。勤劳者不需要期盼什么,整天只知道期盼的人会饿死;6、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7、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如果今天能做,那就绝不要等到明天;8、闲暇是勤劳者才能享受的,而懒人永远不能拥有;9、要想富有,不仅要挣钱,而且要积蓄。西印度群岛没有使西班牙人富起来,因为他们付出的远比赚到的多;10、女人和酒、游戏和欺骗,使人贪欲多而钱财少;11、花在一项恶习上的钱,可以养大两个孩子;12、积少成多,注意小的花销,小漏洞可以翻大船;13、货物……如果你们不需要,那它们就一定对你很贵……对一文钱的便宜货也要想一下要不要买……许多人因为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便宜货而破了产;14、勤奋而节俭的人能够保持他们的尊严,一个站立的农夫,比一个跪着的绅士更高大;15、只从米桶里往外拿,而从不往里放,米桶很快就会见底;16、讲求表面的虚荣有什么用呢?它给人增加了多少痛苦!17、第一个恶习是欠债不还,第二个恶习是撒谎;18、空口袋难以直立;19、收入可能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但只要活着,花销就是持续而确定的,造两个壁炉比让一个壁炉总有柴烧容易;20、只买你能付得起帐的,保存好你已有的,这就是能把铅变成黄金的点金石。类似的至理名言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按道理来说,这部低成本的薄薄小书,应该很便宜,可是目前旧书网的售价至少50元+,比一些全译本《穷理查年鉴》还贵得多。一本小书如此受欢迎,说明自有其吸引人的优点的。—
6月20日 上午 5:45
其他

#82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的中译佳本之《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790年),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出版印刷人、作家、发明家、外交官,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和开国元勋之一。在众多的头衔之中,富兰克林最喜欢印刷工这个头衔,以至于在他那富含诗情画意的墓志铭这样写道:“长眠于此的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就像一本被撕掉内页的旧书封面,字迹斑驳,镀金脱落。他虽已躺在这里,成为昆虫的腹中美餐,但他毕生追求的的事业不会消逝,因为它将如他所相信的那样,在作者的修订与改善下以更完美的新版本再现。”这段墓志铭,一直为书友们津津乐道,这说明富兰克林本人也是一个爱书成痴的人。富兰克林曾经总结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后来编成了《富兰克林自传》一书,该书的中译本,从民国到现在都在不断的出版,可谓蔚为大观。我见识了不少的《富兰克林自传》版本,在这之中有一本非常特别,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56年制作的护封精装本。这册护封精装本,是为了纪念美国科学家及政治家富兰克林诞生260周年而特印的,由中国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委员会印赠,可能印量尚可,市面上相对较多。那么这册的优点在哪里?第一、是装帧良好,是护封全缎面精装本,缎面手感非常舒服,光滑而精致;第二、内容铅印,而且是带点繁体的铅印,有时代特征,非常特别;第三、书脊花纹烫金,我觉得很特别;第四、书籍纸张有淡淡香味,翻阅时沁人心脾,而且纸张比一般书籍厚实,便利长久保存;第五、著名学者唐长孺翻译的,译文质量有保证,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制成特印本——在2000年以前的书籍,外观制作精良的书籍,内文多数时是优质且经典的,这个不用太多怀疑。好,现在来欣赏一下这本三联书店的《富兰克林自传》特印本:—
6月20日 上午 5:45
其他

#81 那些快要消失的书籍——活页选粹及其他 〔港版篇-16〕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HK小众出版社,由于其机构也小,出版物也不知名,发行量也少,很容易流传不广;除了印量少,较多的港版用纸太差劲,含酸量大,脆化、掉屑严重,甚至烂化成渣,不易保存。基于以上两点,这样的出版社连同出版物,能够保存下来,被人看到已是幸事,更多的时候,很容易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书籍未收,目录先行。下面,让我们依然来看看这几种快要消失的书籍:前三种是友联活页文选的精装合订本;第四种《走进诗歌的门》;第五种《生活方式》的胡越,就是HK的文艺家、作家司马长风;第六种《渊》和第七种《草》的译者齐文瑜,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夏志清的兄弟夏济安。这些书现在已不为绝大多数人知晓,估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将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6月19日 上午 5:45
其他

#79 现在读书还有用吗?——从一册罕见的港版书,来窥视名儒医陈存仁的读书成名之路 [ 港版篇-18 ]

2024年夏季,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惊人的1179万,这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么多人同时毕业,并进入到社会之中找寻工作,想一想就知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全球的经济不振、需求减少,加上国内产业转型、工业自动化大范围应用,可以预见的是:国内现有的用人单位,没办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来完全容纳这个数量级别的毕业生。届时,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如下一系列困境:①你辛苦地投了几百份简历,得到面试的机会寥寥无几,就算幸运地进入面试,也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工作机会,概率很低;②如果非985、211高校毕业,如果不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及好的头部公司,很多时候你的学历证书就是一张废纸,一文不值,你会发现大多数招聘信息写着“有经验者优先”;③部分高校,为了塑造好看的就业数据,会强迫你想办法挂靠临时单位,这对母校有好处,对你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学校在毕业时做的最多的就是发布一下相关招聘信息而已,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④有校园恋爱的,多数时候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请做好心理准备;⑤你会为了逃避就业而深造考研究生,但是很可惜,现在研究生的就业率已经低于本科生,毕竟社会上需要不了那么多高端的研究生,更不用说你毕业时的就业情况了;⑥家里为你所花费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经费,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最终你会发现找到一份3000元/月的工作都不算容易,这会令你极其失落,甚至充满怨恨;⑦那考编总可以了吧?不好意思,考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可能500个人竞争1个热门岗位,僧很多而粥极少。况且,朝廷无人莫考公,毕竟公务员考试不仅仅是相对公平的笔试,还有后面的面试、体检体能、政审、公示等,笔试你可以靠自己,后面环节很多就需要家庭实力的比拼,这个过程很痛苦,当然也有极少数奇异之人一举成功。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熟悉?是不是制造焦虑、口出狂言?我想说的是,以上每一条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且还是在经济比现在活跃得多的20年之前。这个社会,留给父母是农村农民、小城镇及大城市平民阶层的大学生的机会,其实非常的有限。环顾四周,发现赚钱的地方,仿佛全部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且稳定的单位跟职业,门槛又不是一般的高。那么,究竟该怎么办?不能光提出问题,制造焦虑,不说解决方案吧?!否则你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呀?由于本公号,是一个谈书籍及版本的公号,所以各位稍安勿躁,还是来从一册罕见的港版徐徐谈起吧。当然这又是一册极好的、然而却极少人知道的港版书,待我介绍完,希望对即将步入社会的焦虑毕业生们有些许帮助。港版书籍图片如下:这一本《陈存仁七十华诞》的纪念册,为了纪念著名的儒医陈存仁先生七十岁生日而特别编写的,而且由著名的HK《大成》杂志社社长沈惠苍先生督印,非常经典。那么,陈存仁是谁?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吧:陈存仁(1908年~1990年),原名保康,又名承沅,名陈承沅,祖籍浙江平湖,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绸布商人家庭。在他8岁时,父亲因破产和多病去世,后由他的四伯父抚养长大,并资助他入校学习。陈存仁在上海浦东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南市民立中学,三年后毕业,谨遵父亲遗命学医,考入南洋医科大学(东南医学院前身)习西医。在校苦读一年时,突然得了伤寒病,西医师没治好,反倒中医开了五天中药治好了。基于此,加上其他原因,使他转学至中医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改学了中医。由于早年生活困难,在学校里的陈存仁,常常挤出时间来写些短文,用“存仁”或“绿豆”作笔名,寄投当时《申报》的副刊〈常识〉和《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等,以获取一些稿酬,补贴自己生活之需。1927年,陈存仁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然后他在丁甘仁的次子丁仲英诊寓助诊了一段时间。一年之后,他独立挂牌行医,很快便生意兴隆、门庭若市。1928年夏,他自己出资创办了一份中医药保健防病小报——《康健报》,他出版甚至分销都全过程负责,此报刊非常受欢迎,发行量达到一万多份。由于报刊的推波助澜,使得陈存仁在极短的时间内知名度扶摇直上。1929年2月,留日西医余岩等人在南京举行的中央卫生会议上提出“废止旧医案”,妄图取消中医。陈存仁立即与同业发起全沪停诊,并在“仁济善堂”举行“上海医界联合抗议大会”。他组织请愿团到南京面呈请愿书,咸认为中医不可废止,抗争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在当时陈存仁成为了保留中医的中流砥柱。此后,陈存仁前后花了七年时间,搜集各类药物参考书籍及资料,邀集中医同仁编写了320多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古今中外中药研究之大成,初版后瞬间被抢空,再版居然高达27次。一年之后,又辑校的另一部大型中医学丛书——《皇汉医学丛书》。1949年,他赴港行医,设立了“陈存仁诊所”,业余也不闲着,仍然勤奋写作,在HK销路最大的《星岛晚报》上开辟了一个专栏“津津有味谭”,不收稿酬,这样名声很快传播开来,诊务在HK便打开了局面。1970年5月,知名的掌故杂志《大人》创刊,陈存仁撰写其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刊登其上。1982年,在《大人》之后的《大成》杂志上,陈存仁连载回忆录第二部《抗战时代生活史》,这两部皆非常受欢迎。直到1990年9月9日,他终身笔耕不辍,直到因脑溢血逝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是儒医的一生。此外,陈存仁还是著名的藏书家,其在早年便立志广藏医书,到上海、北平、全国各地甚至日本到处购书,共收集各种版本的医籍六千余种,加上诸多医学报刊杂志,组建成属于自己的医学私家图书馆。陈存仁先生的读书、写作、行医的成名之路,可以给即将毕业的你们,提供以下的人生经验:1、人生,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越早找到越好、越有前途。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势,尽可能早地发现自己的擅长之处,锚定一个与之匹配的领域,然后聚焦持续发力。陈存仁先生,早早地找到自己的深耕领域——中医,然后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深入发展,这是他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2、聚焦目标,然后勤奋、拼命地去做,而不是摆烂、躺平,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目标的勤奋,极有可能南辕北辙,越努力,越达不到自己的目标。陈存仁先生围绕自己的中医学领域,勤奋的学习、勤奋的工作、勤奋的看书、勤奋的写作,方能成就他宏大的事业,但凡他有些许的懈怠,事业就不可能有如此成就。3、越早专注于自身的事业、培养自己的独立办事能力、累积自己的人脉资源,越对自己人生有利。说个不该说的话语,这世上的公司,尤其是国内的公司,是极端逐利的,在同行竞争激烈、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斤斤计较、市场急剧萎缩的当下,很多公司就打员工的主意,尽可能增加任务量,尽可能减少待遇福利,公司困难时就想尽办法设置障碍让你主动辞工(裁人要付赔偿金),你再怎么衷心为公司都是徒劳的。公司只能解决你暂时的温饱,不会也做不到对你整个人生负责,所以对你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人生某一段时间,或许打工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沉湎于此,否则最终是自己损失。想尽一切办法,建立自己的事业根基和人脉关系非常重要。陈存仁先生,就打了一年工,学习了相应的模式,就自己出来单干了,这一步对以后的大成就很重要。4、多读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阅读跟自己事业强匹配相关的经世致用课外与经典书籍,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象牙塔内的教材是脱离社会前沿的、是过时的、是乏味的、是不实用的,更多是一种考试的资料和工具,远不能适应社会中的需求,这时候经世致用的课外书和经典书的阅读就必不可少了,甚至更为重要。什么是经世致用的书籍?收复XJ的左宗棠,未成名之前,曾翻阅多遍的《皇朝经世文编》就是这类好书;创建娃哈哈的宗庆后,和创建华为的任正非,所阅读多次的《毛泽东选集》就是这类好书;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实用类的书籍。而武侠、言情、科幻、推理、普通现代小说,甚至古典小说,实质上只能选消遣类读物,太平天国的将领们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去打仗,而湘军将领们读兵法、读经学、读史学等正典,最终结果孰优孰劣?陈存仁先生所收集的各类医书,也是实用学的一种,这些医书给他源源不断的滋养,大大促进了他的写作水平和医术技能。5、不仅要善于吸收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实践,且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与价值体系,然后持续输出自己的理念、价值观、知识体系和技能经验。陈存仁先生就是这种做的,不断地写作,输出自己的经验及价值观。同时,通过编撰《中国药学大辞典》、《皇汉医学丛书》等专业著述,将知识、经验与价值观体系化,形成独具一格的个人IP,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他还广泛收徒弟,桃李满天下。所以,综上所述,结论就是:现在读书依然是有用的,关键在于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想要有所成就,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下面让我们通过《陈存仁七十华诞》一书的图片,来佐证以上的观点:✿
6月18日 上午 5:45
其他

#78 情教教主冯梦龙,给我带来了一段美丽的邂逅 [书情篇 -03]

2005年7月的某一天,在长春站,我抢先挤上了一辆从哈尔滨开往上海的普快列车。由于买的是硬座,心里想着这一路难免会受到一些颠簸之苦。将箱子放置在列车的行李架上之后,我便抱着一个小袋子坐下,袋子里除了有饮食物品,还有一本计划在列车上阅览的书籍——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冯梦龙编著的民歌集《挂枝儿》。这册是于2005年3月在长春学人书店购买的。✿✿✿
6月17日 上午 5:45
其他

#77 毛泽东与〔大字本〕——最后一批官刻的铅印图书简介

某一天,突然记起了毛时代出过一批很珍贵的铅印线装本,入选书籍特别经典,加上字体大且漂亮,书友圈人称“大字本”。有了这个念头,我立即在旧书网上进行查询,居然查到了一册专讲“大字本”的资料书,书名就叫做《毛泽东与〔大字本〕》。如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部资料书?原来一家叫做“博文兴华(北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机构,打算重新印刷这套经典的“大字本”,以便满足特殊藏书群体的特殊要求。我看了一家价格,性价比并不是太高,价目如下:以收藏编号来氪金,就跟手机靓号的理念一样,看来是比较先进的营销方式。按照前100编号中的30种/套来算,预付款要20万元,也就是平均每一种达6667元,我只能说好书好价。为什么会有“大字本”?也就是这套丛书如何而来的?这套丛书给出的答案为: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即便到了晚年因患白内障导致视力衰退,也丝毫没有改变对学习的执着。为了方便中央领导同志,尤其是老年同志的阅读,他要求特别印制一批大字号的线装书籍,“大字本”一词便由此而来(可不可以理解为特供书?)。依据书中的资料,下面来介绍一下“大字本”的相关情况:◆装帧方式:传统线装◆开本:292mm×185mm◆每册页数:50~60页◆字体:前期正文用一号长仿宋体,1974年后半年及以后变成36磅牟体。◆用纸:大部分选嫩竹做成的毛边纸,添加香料,纸张呈淡黄色,芳香扑鼻;少部分选用玉扣纸◆书目总数:整套“大字本”共计129种,这129种反映了毛泽东晚年的阅读主题与兴趣外表装帧图:内文字体图:我感觉编者可能手边没有现货,或者是拍摄不方便,居然将孔网上面菊香书屋、天津阿秋书屋、沁馨书局等网店的售书图片都编排进来,因为每位卖家拍摄风格不一致,因此图片之间显得有些不太协调。虽然书籍图片一般,但几篇关于此书出版的史料文章真是不错,令我了解了很多幕后故事。当然,整本书最重要的资料,还得是“大字本”书目,这可是伟人主席晚年认可的书单。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129种是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的,不然也不会拿宝贵的印刷资源印制这些书,现在兹列如下,拿走不谢:1、《屈原离骚今译》2、《李太白全集》3、《李贺诗集》4、《李义山诗文全集》5、《唐诗三百首》6、《唐诗三百首详析》7、《唐宋名家词选》8、《柳河东集》9、《昭明文选》10、《古诗源》11、《唐诗别裁集》12、《宋诗别裁集》13、《元诗别裁集》14、《明诗别裁集》15、《清诗别裁集》16、《曹操集》17、《诸葛亮集》18、《骆宾王文集》
6月16日 上午 5:46
其他

#76 《日本情趣》一书中的日本情趣

有数位书友私信,看你的公号文开了眼界,看到了一些过去从未见过的书籍。其实,这很正常,自从现代装帧书(平装、简精装)诞生及普及以来,出版机构遍地开花,所出书籍多如牛毛。咱们有限的一生,不太可能了解所有出版机构的所有书籍,遇到哪本书籍,有时纯靠机缘。下面来介绍又一本非常罕见的书籍——《日本情趣》。国内知道此书的书友少之又少,毕竟在旧书网上也仅仅昙花二现:该书封面简洁素雅,醒目的富士山全景照片的左边留白,一行字“日本情趣”仿传统书名签形式自上而下,再配以“松庵”的笔名,各种扶桑元素聚集,湛蓝寥廓,令人赏心悦目、欢喜异常。“松庵”,实名姚汉樑,是一名HK记者,爱好全球四处旅行,又因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以至性喜撰述,估计现在年岁已逾耄耋。国内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印象之西部大美》,就是他的旅行摄影专著。之所以叫做松庵,是为了感谢居住在日本松庵南町的友人詹远浦兄,作者在日本期间,詹先生及他的太太给予作者热忱的招待,故因此而得名。另外,“松庵”二字也非常具有扶桑特色,与书籍相得益彰。原本作者给该书起名为《东瀛撷趣》,后来他的朋友们纷纷建议,说这个名字太文雅了,给人的感觉不太好,改成通俗易懂的《日本情趣》最好,作者明智地采纳了友人的建议。于是,通俗易懂的名字、扶桑特性的封面、令人臆想的内容、数量有限的印量,令此书在1970年9月初版之后,甫一上市即刻被抢购一空,出版社库存告急,鉴于如此受欢迎,后来作者又联系出版社赶紧进行再版加印。那么,这本《日本情趣》究竟说了一些什么?答曰:真的是日本情趣,名副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作者拟订了一个前往日本兼写作的计划,随即开始依照计划行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几乎走遍了日本全国,边游边写,他不想从人所共知且显性的表面日本着手,而是从鲜为人知而又隐秘的角度来挖掘素材,于是就成就了这本非常独特的书籍。下面摘录几段欣赏:在第十三章“鸣门与卖CHUN妇”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德岛的人肉市场,是日本有名的,据说在这20万人口的小城市里,竟有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的女性是干卖CHUN为职业的,她们的大胆程度,除了在车站附近公然拉客之外,还特别设计一种在PI
6月15日 上午 5:45
其他

#75 《有些事,要弄清楚》所带来的启发【经验篇 03】

当谈到一本好书时,我们常常关心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倘若书籍销量火爆,那么作者就因此一举成名,但往往我们忽略了成就一本书,编者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这样说,我们如果足够了解一本书的编辑,那么发掘好书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这对于我们购书藏书是非常有帮助的。清代邓显鹤是名编辑,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方有初代《船山遗书》、《沅湘耆旧集》、《资江耆旧集》等等;钟叔和是名编辑,其编辑的周作人《知堂书话》、〔走向世界丛书〕及续编很受欢迎;陈建铭是名编辑,其主编的系列书话非常经典,令人受益无穷;今天我们说的龚明德,也是一名很负责任的编辑,由于其独到的眼光,编辑的《余时书话》声名鹊起,成为新文学书迷心目中理想的书话之一。龚明德先生不仅会编书,还会自己写书,而且又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新文学藏书人,尤其喜欢四川籍的新文学作家。他在《有些事,要弄清楚》一书中,有一篇特别能发人深思的文章,叫做“藏书的方向”,简直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现在将此文介绍如下:周六,应一位新结识的爱买旧书的同好之邀,去他的藏书室观书,这位同好的收藏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我用一个多小时,把他的全部藏书约两三千册的书名都仔细看了一遍之后,觉得他的《聊斋志异》可以再进一步充实,成为他今后的主攻方向。《聊斋志异》具有权威版本价值的共十四种,这位同好已有十二种。他再努力一下,搜齐所缺的两种,并用五至十年的工夫,把各种《聊斋志异》的选本和连环画收齐,都不是难事。他还可以与山东淄博的“蒲松龄纪念馆”取得联系,把淄博等地出版的所有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研究专刊也一并集藏。凑巧我对《聊斋志异》有点常识,就即兴一边喝茶,一边与这位同好在他的“斋”里“聊”起了“聊斋”。我说:“一九五几年《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矛盾论》一文注释《聊斋志异》说这本小说集‘共短篇小说四百二十一篇’,这是当时旧通行本所收的篇数。其实,早在一九四八年于东北的辽宁西丰一户贫农家中就发现了《聊斋志异》稿本,证实有四百九十一篇,一九八几年第二版《毛泽东选集》仅仅在注文中删去了《聊斋志异》的具体篇数,却不注明究竟该是多少篇才准确。”这位同好急了:蒲松龄是山东淄博人,他的书稿怎么到了辽宁?我翻开他收藏的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该稿本的《出版说明》,用手指点着读了一遍,详细地向他释说其中“一九四八年东北的西丰”的史实背景:“蒲松龄的七世孙蒲国权由山东移居沈阳时,曾带来《聊斋志异》原稿一部分。蒲松龄的九世孙蒲英灏移居西丰时,又把手稿带到西丰。”这里,我并没有做过什么艰辛的考据,仅仅只是读了一位前辈的文章,记住了这个情节而已。写文章的这位前辈也没有做什么考据,他是从《静悟室日记》中找到日记作者一九三三年借阅《聊斋志异》手稿本的记载才弄明白的。我对这位同好说:“在我们这个城市里,还没有收藏者刻意专买《聊斋志异》,你不动声色地搜集,代价不会太大。”我曾经当教师十五六年,“好为人师”的恶习改不了。我继续唠叨:“不仅成本儿的书刊,包括有几百字文章的废报纸,只要写及《聊斋志异》,你都注意保存。等你有规模了,你这里就是‘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资料集藏中心’之一。我敢说,成都地区的大学中国古典文学教师和有点出息的学生,都将是你的书斋的受益者。”告别这位同好出来,我就想:不管多大年纪,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两三年的逛旧书店摊买旧书的历史,他肯定再不去买旧书就难受,就是说——他有了习惯了。有了某一良好习惯的人,只要他稍加努力,就会是某一方面的懂行的人。这种人,是文明社会所需要的人。我在出版部门打工二十多年,卧底探知的内情非常让人难以置信:在这个以文化为唯一目的的行业里,几乎凡是认真读书写字的人大多是收入最少,职称不高,而凡是对文化不忠诚的都有升级别、涨工资的当官的可能。所以……这十多年的新书出版业很少有令人满意的。因为,主管出书的人不读书、不逛旧书摊,他们只凭自己的“智慧”来“策划”选题。试想:上述那位逛旧书店摊的朋友一旦成为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收藏家,如果他弄出版,有了一笔经费,他就可能出版一部《〈聊斋志异〉史料大全》,哪怕只印一千册,也是有用的好书。藏书的方向,在我看来很重要。没有一个方向,什么书都买,买了又不阅读,是藏书的大忌。龚明德先生的书房,我通过视频观看过,新文学的珍贵版本多多,如果撰写自己藏书的经验,一定不是空穴来风,那是多年来藏书的事实验证,所以能够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6月13日 上午 5:45
其他

#74 《芝麻与百合》所带来的启发【经验篇 02】

在豆瓣网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芝麻与百合》一书的短评不太好,书友们大多认为该书翻译太差,言语晦涩、琐碎。尽管如此,我在仔细地阅读了之后,发现该书并非如豆瓣上面描绘的那么不堪,相反,该书带给我很深的启发,有些观点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尤其是“序言”和“芝麻”两个章节,以至于令我多次反复阅读,并将其中的某些理念付诸于实践当中。在“序言”一章中,有这样几段话语,讲的非常到位: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而其中和平的时刻更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再浪费一丁点儿的时间去阅读那些毫无价值的书本了;而那些富有价值的书籍,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应该以精美的印刷、合理的价格让每一位国民都受益;而不应该是出于什么精打细算的考虑将它们印刷得粗鄙不堪,再配以低廉的价格,显得过于寒酸。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我们当中不会有多少人需要大量的藏书,而我们需要的那些为数不多的书籍就应该是印刷精美、材质优良,以及装帧结实的书籍。事实上,尽管我们现时正生活在一个凄惨可怜、遭受贫穷打击的国家里,人们的灵与肉已经彻底分崩离析,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但是仍旧不会有人愿意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在自己的餐桌上公然地摆上那些腐肉和劣酒而且毫无羞耻感,因此,在他的书架上同样也不会摆上那些粗制滥造、装帧松散乃至低劣的图书的;尽管富人的数量少之又少,不过我认为,只要是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做到自给自足,每个人依然能够为自己、为家人添置耐穿的鞋子、合适的手套、坚固的马具,还有结实牢固的皮革以装帧图书之用。在开始为家庭合情合理地尽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时,我想号召每个年轻人,在现时艰苦的经济环境下,尽可能快速地积攒起一套拥有实用价值、针对性强,且数量稳步而缓慢增长的、一辈子都受用无穷的图书;尽可能快速地借助居室里现有的家具打造一个小型的家庭图书馆,在书架上尽可能地摆满印刷精美兼具学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每卷书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固定位置,犹如每座小塑像都拥有各自相称的底座一样。我心中一直以来的想法细节,正好被这本《芝麻与百合》上面的内容清晰地诠释出来。人们常说,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有可能与作者产生很深的共鸣及思想的激荡——我想无疑就是这种情形。用一句话来概括“序言”的内容:书籍不用买太多,但内容及装帧必须要好。而在本书的“芝麻”一章中,同样有几段话语,讲的非常到位:从本质上说,书并不是一种谈话之物,而是一种纸上之物。 且这种写在纸上的方式,其目的并非出于单纯意义上的交流,而是要尽量保存久远。通常来说,书里面也难免鱼龙混杂充斥着病态、冗长的内容。只要您阅读得仔细一点儿,您就会非常容易地探索到真正的精华所在,这才“是”书。现在来看,任何时代都会有此类图书存在,一般都是由那个时代的伟人——伟大的领导者、伟大的政治家,还有伟大的思想家所撰写的。这些全都在于您自己的选择,而人的生命却是短暂的。这种说法您以前可能听到的够多了,而您是否能够衡量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并跨越这短暂的人生吗?您可知道,如果您读这本书的话,就无法同时读那本书。正所谓百炼成钢,知识只有经得起考验才算真知,而并非灵光乍现的第一个念头。就现时来看,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真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它为生命、为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制造营养。然而,在人们不得不巨大的灾难和混乱付出巨大代价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又有多少时间是花在伟大著作上面的!如果一本书的确值得一读,它就应该值得人们购买。而如果一本书本身没有“多少”价值而言,那么这本书也就根本不值得去读,除非它能够经得起人们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得到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喜爱,否则便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在上面这几段话语中,罗斯金同样说了很多重要的观点,下面我来演绎一下:1、罗斯金说书籍要尽量保存久远。在国内从古到今,保存久远的是古法碱性用纸,有纸寿千年之说,因此传统印刷与装帧的书籍为最佳;而晚清MIN国引进的西式装帧书,用纸多含酸量大,非常脆弱,所以不宜长久流传,大约50年寿命差不多了,MIN国书很容易破破烂烂的,但也有例外——全布面或者布脊纸面精装的书籍,比平装本与全纸面精装本的书籍要好,使用道林厚纸的书籍比普通的白报纸、芦苇纸和竹纸的书籍要好得多;建国后,十七年书籍(1949~1966年)用纸普遍可以,但中间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2年)的一小段时期,使用再生纸印刷的书籍又不太好,具有凹凸不平、颜色发黑、翻阅脏手、韧性不强等特点,例如上海文艺出版社(老社)这段时间出版的书籍就是这样;而改开后相当一段时间,用纸还是可以的,唯独轻型纸和全纸面精装本登场,导致质量下滑,不易保存,这一点是尤其要注意的。挑一本书,不能只看价格低廉,还得进行内容的辨析、装帧与用纸的选择,多管齐下方能选择一本好书。2、罗斯金说好书可能会有很多毛病,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很容易探索到精华。这就是说,不要过分去强调某一本书籍的缺点,例如这里错了一个字,那里又翻译的不好,我们阅读应该想一想从好书当中收获了什么精华内容,可以指导我们实践,而不是专门鸡蛋里头挑骨头,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仔细阅读对我们有益的这一部分,而不应该把宝贵的精力聚焦在好书的微瑕上面。3、罗斯金说优秀的图书,是由那个时代的伟人所撰写的,知识只有经得起考验才算真知,且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指导我们。《船山全书》伟大吗?伟大!湖南近现代人才的大爆发,直接或间接受到船山学的启蒙及影响,这是最好的验证;《曾国藩家书》伟不伟大?伟大!曾国藩在光辉的顶点未骄傲自满、激流勇退,目光长远超大多数人,于是成就显赫名声,且家族人才辈出几代不衰,已经验证;《共产党宣言》伟不伟大?伟大!因为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富兰克林自传》和《穷理查德历书》伟大吗?伟大!后续很多知名人物,不管是撰写《人性的弱点》的戴尔·卡耐基,还是撰写《穷查理宝典》的查理·芒格等,都受到富兰克林的影响;《毛选》伟不伟大?伟大!毕竟是血堆里面总结出来的知识,不仅抵抗了外来的侵略建立了国家,而且重塑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士气,华为的任正非和娃哈哈的宗庆后,都深受该书的影响。同理,《劝世良言》伟不伟大?不那么伟大!这书令洪秀全爱不释手,但最终将洪秀全带往了失败、覆辙之路,由此验证该书的不足;《阳明全书》伟大吗?不那么伟大!“大中至中”蜗居小岛,客殁异乡,虽然战胜了群雄,但同时代有个更厉害的人将其击败,无疑令其产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伟大吗?都是伟大的文学宝典,但不是伟大的实战经典,用来指导实践肯定不行,太平天国的头领们特别喜欢读,结局如何?演义文学与经世之学是有很大区别的;李宗吾《厚黑学》伟大吗?荒谬之说而已,面厚心黑者的结局早已注定。所以书籍最好读伟人的著作(这里的伟人并不是单指,而是可以指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工业家、实践家等),而且书籍内容要经过事实验证有效。否则就是粗鄙之作,根本不值得去读。当然,这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芝麻与百合》,还有很多有意思且有用的观点,不一而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在于:从此以后购买书籍,不仅要讲究书籍内容,同时还要兼顾书籍的装帧和长远的保存,这对于以前买书懵懵懂懂的我,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思想启蒙。
6月12日 上午 5:45
其他

#73 【美版篇-01】 《聚书成家》BOOKS MAKE A HOME——中国印刷的西方书房摄影集

以前不知道是运气还是什么原因,随手买了一本名叫《BOOKS
6月11日 上午 5:45
其他

#67 【台版篇-03】 介绍藏书房的第二本经典书籍——《逛逛书架》

【台版篇-01】台湾故乡出版社装帧同而系列异的书籍
6月8日 上午 5:45
其他

#66 【台版篇-02】 介绍藏书房的经典书籍——《逛书架》

《逛书架》这本书是凤梨岛边城出版的,国内一出版社有引进本,但是引进本偏小偏薄,整体的感觉远不如边城版。整本书,我感觉最厉害的有四家:第一家是杨泽,第二家是逸仙图书馆,第三家是张大春,第四家是家西书社。杨泽的藏书的主题是中西方的文史哲方面,多为现代装帧,非常有气势:逸仙图书馆,起初创建于南京,后来经历了种种波折,放置到现有的位置,主藏近现代史政及国学,这套木盒装的线装二十四史不错:作家张大春的书多是凤梨岛出版社的精装,主藏国学及近现代文学,数量庞大,也是很有气势,而且其拥有别墅的第三层整层作为藏书房,非常令人羡慕:家西书社主要是售卖欧美古典装帧的西书,插架唯美:相对于商业氛围浓厚的书店而言,我更加喜欢看每个藏书人的私人书房,乃至其书架上的具体书籍,感觉这些比书店更加有个性、更加有意思,而这本《逛书架》毫无疑问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有条件的书友还是去买一本原版吧,可以看到高清细节和部分具体书名,那种感受完全不同。历史文章:#05
6月7日 上午 5:45
其他

#61  【机构篇-4】 广为人知的“善品堂”及其背后的故事

2023年3月,闲时刷了一下手机,刷到了以下的画面:嗯,虽然美女主播精致优雅、知性大方,但作为书痴的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倒是对她手下边压着的那套书颇感兴趣。通过搜索得知,原来那套丛书名叫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丛书”,简称“羊皮卷”丛书,出版方是“善品堂”,随后居然查到这套书还有一个发布会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大堆该丛书(请横屏看):好家伙!真是体系庞大!虽然没看到实体书,但凭借多年的买书经验,仅看这几张图片,就知道这套丛书必定不凡。在国内的出版界,通常情况之下,很好的书籍才会用函套,而这套书每一种都有函套,再加上丛书名叫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丛书”,感觉好宏大精深的样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单几种试试水:收到书籍之后,果然感觉大好,于是后面就陆陆续续购买了多种:细细品味、比较之后,我觉得这套丛书,有一些开创性,其优点如下:1、价格不算贵,很具性价比。例如《茶经》、《山海经》等,正好遇到活动价,每一本18元包顺丰快递,这种价格站在出版方角度考虑,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利润甚至亏本,但这种模式契合当下消费降级的现状,所以销量不会太差(我初次下单太冲动,所以有些品种买贵了,后面有经验了买的就便宜很多)。2、非常通俗易懂。古籍最怕的是太深奥,以往的古籍只有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才去读读,快节奏的现代人没那个精力去研究文言文,而这套丛书由诸多当代资深学者及文化人编著、编译,用现代的生活语言解释、翻译古典,做到通俗易懂。3、设计书籍的新形态。以往的书籍,平装与精装,只能做到180度翻阅,再加大角度书脊就会出现问题,线装可以360度翻阅,但线装普遍比较昂贵,而这套丛书用仿羊皮制作,可以做到360度翻阅,单手翻阅毫无压力,这真是一大创举啊。而且书外面还有精致美观的仿羊皮函套,真是惹人喜欢。4、重要的是选材得当。凡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学典籍,悉数在列,有份量,够优秀,这真是理想中的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基本文学丛书”、人民文学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等都很经典,但上海古籍和中华书局的书多繁体竖排,人民文学的感觉版次太混乱,装帧不统一,而这套羊皮卷丛书可以有效克服上面的缺点,给普罗大众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水平精进还得上海古籍和中华书局)。买完书籍之后没多久,有个机构方的售后人员加了我微信,我跟她说了我的想法,聊起了这套书的种种优点,鉴于此,她猜透了我的心思,居然发来机构老板在印刷厂视察、指导书籍装帧的现场照片(特喜欢看“羊皮卷”制本过程):
6月3日 上午 5:45
其他

#59 【感想篇-2】 由鳄鱼皮联想开来的……

不久之前,去谈事情,无意之中进入到了一个鳄鱼的世界。通过鳄鱼公司董事长的详细讲解,大致了解了一些鳄鱼知识,有如下几点:1、鳄鱼可以活很久,据说最长寿的鳄鱼已经有200多岁;2、1.9米的墙,是养殖鳄鱼的标准隔离墙,经过验证鳄鱼无法逾越;3、目前广东的鳄鱼养殖种,是暹罗鳄与尼罗鳄的配比结合种;4、扬子鳄不咬人,因为嘴太小,几乎见不到扬子鳄的食人记录,而尼罗鳄跟湾鳄是典型的杀人鳄;5、他们曾经亲自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头几百斤重的猪投放到鳄鱼池,经过群鳄的死亡翻滚,五分钟之后,整头猪尸骨无存,水面风平浪静,除了水的颜色变化之外,像没发生过一样;6、鳄鱼可以30~40天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7、海南岛养殖鳄鱼最多,因为周期短,广东养殖一条鳄鱼到成熟,需要五年时间,而海南岛只需要四年时间,因为广东有冬季,影响了鳄鱼的进食,鳄鱼冬眠三个月只吃一只鸡就可以;8、投喂鳄鱼成本低廉,每年仅需300元鸡肉供应,但五年时间周期较长,五年后才有回报,如果数量多则投入更大;9、一条3000公斤的活鳄鱼可以售卖50万;10、鳄鱼前掌是爪,有五根指,后掌是划水的蹼,只有四根指;11、两年鳄鱼有食用价值,两年以上的鳄鱼有药用价值;12、一般高档的包包,是使用鳄鱼柔软腹部的真皮,纹理更漂亮,手感更细腻。又增加了一部分平时很难用到的知识,听董事长介绍完,便参观了他的展示厅,全都是鳄鱼类产品,吃的、喝的、穿戴的、按摩养生的,不一而足,在这其中比较吸引眼球的是各种鳄鱼皮具,一行三个人皆表示惊叹。图如下(拍照随意,请谅解):本月24日晚上,在线观看了深圳藏书家胡洪侠老师关于《鲁拜集》版本的演讲,胡老师呼吁国内也应当出版一部精致的、属于自己的《鲁拜集》。但凡是有书癖的人,什么都会联想到书籍,听到胡老师的演讲内容,我突然联想到上面参观鳄鱼世界的事情,既然如此之多的鳄鱼皮可以用来做成精美包包,难道不可以用来装帧中国自己的《鲁拜集》吗?又或者去装帧别的经典好书,也未尝不可。只是很可惜现在国内除了极少数西书爱好者,大众并不太追求用真皮做的书籍,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导致的:1、国内向来重视雕版刻本,尤重是宋、元、明版本,这种藏书习惯刻进传统藏家的骨髓里,无法动摇,我国有我国的文化背景;2、西方书籍多外文,虽然说这些年外语教育比较普及,但作为中国人,还是更适合看中文书籍;3、用于真皮装帧的材料并不便宜,导致成书价格比较贵,我国普通民众,即便是有意购买西式装帧的书籍,但由于高价而止步,当有亲民价格的平装书可以选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平装;4、大部分书友还是那个固有观念,书是用来阅读的,不是用来收藏及欣赏的,认为搞得那么花里胡哨,非常不实用;5、改开发展几十年,虽说变迁巨大,但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积淀的,目前普通大众的审美,还达不到一个较好的层次,而且卷的厉害,无力欣赏;6、其他原因。胡老师在《鲁拜集》演讲中,也说到书籍的作用是可看、可收藏、可送礼、可买了就放那儿——这句话可谓说出了很多喜欢装帧的藏书书友的心声。价格不菲的名画可以用来审美,薄如蝉翼的名瓷可以用来审美,那么经过精细装帧的真皮书籍,为什么不可以用来审美?一本精致的珍本,是可以多种用途并行不悖、各取所需的。饮食界尚且讲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凭什么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在装帧方面就不去追求精美华丽呢?宁可只买一本价格小贵、装帧精美、纸张芳香的珍本,也不要千本粗制滥造、纸张苍白、油墨难闻的劣本。有时,品位与钱财多寡关系不大,与个人的眼光及选择关系很大。书籍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但良好的装帧也是不可或缺的,两者若能完美结合、互相兼顾,那自然是相得益彰、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仅重装帧,不重内容,那失去了书籍的本意,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但如果仅重内容,胡乱装帧,那只能算是文字材料,审美丧失、不堪入目——书籍的概念跟外延,应是远大于文字材料的。真心期待如上面的鳄鱼皮等真皮装帧的书籍,有朝一日能在国内火爆起来!大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制造业、工业等硬实力的崛起,还包括文化等软实力的崛起,有时候后者的影响,可能比前者更为深远。
5月27日 上午 5:45
其他

#57 【书房篇-5】 记一位书籍昔友及其藏书房

初识藏书友2020年4月5日,在长沙无意之中结识了一位同好书友,相互闲聊过后,发现非常有共同话题,当时我觉得在同城能够遇到收藏志趣相投的书友,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情。虽然藏书爱好者都买书、都看书、也都藏书,在外人看来可以归为一类人,但由于所爱好的领域不一样,每个书籍爱好者之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领域和收藏范围不一样,只能进行意义有限的尬聊,没办法深入交谈。但是有共同兴趣的书友,那情景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每个话题都能源源不断、滔滔不绝地探讨,仿佛有说不完的内容。于是两个单纯爱书的男性,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只要一有闲暇,就成天在微信上聊啊聊,双方都非常投入,而内容没有别的,全部都是书籍版本的探讨,相互往来的书影和截图不计其数,每次聊完都感觉到意犹未尽。聊书甘若醴由于所住的两个区相邻,偶尔我会跑到他家去参观、学习,看着至少三个房间里面都堆满了成吨的好书,触景生情,想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诗句,书主不愧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藏书人。后来我不知从哪篇文章中看到的事例,说是北京有个藏书的小圈子,成员才几个,包含谢其章、陈晓维等圈内有名的藏书人,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会在一个老地点聚集在一起,各自带上近段时间所购买的好书珍本,一起品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于是,我把这个观点也说给了这位同好,并对他说干脆我们如法炮制,也来学习京城书友圈定期见面聚会怎么样?该书友愉快地同意了。有一次,我们选择在长沙县万象汇的星巴克店见面交流,当天我带了一小袋港版和十七年精品在星巴克前面等他,他说他带了一袋民国期刊及其他的书籍。见面后,发现他居然与家人一起过来的,我们进到星巴克店内点了咖啡坐下,当时正值夏天,他夫人过来动作麻利地将窗帘关上,并说这样聊天不会被太阳晒到,感觉她很细心,关完窗帘之后她就带小孩就去逛万象汇商城了。这样坐着的我们,不再拘谨的各自拿出书籍,一一介绍,相互探讨及赏析——这种悠闲品书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有一天,我告诉他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送展特装本〔四大名著〕,他对此大为感兴趣,跃跃欲试想购置全套作为自己的镇馆之宝。热忱逐消退就这样经历了半年,到了10月份,由于一些原因,及因工作问题离开了星城,和同好书友的联系也就渐渐的淡了。毕竟先前在同一座城市,花了太多的业余时间,进行太过频繁的交往,这种甘若醴的书友互动的交情,注定不会持续太久——双方的买书、藏书范围和规律都已经被对方所摸透,各自熟悉,失去了神秘感,这样时间久了,就不会像当初那样兴致盎然的积极互动了,交谈的意愿断崖式减弱,于是热忱替换成静默,挚友也变成了昔友。后面偶尔会联系一下,讨论的话题也主要是〔四大名著〕送展特装本;再后面,听其他书友说他搬了家,藏书也有了大变动、大散聚,我觉得应该与当年有大大的不同了。————————在我手机里面,当初交流的很多书影和照片都已删除,唯独留下了二十来张照片,不舍删除。这些照片,一方面,是他书籍和书房瞬间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那段时间与书友交往的纪念。下面各图请大家欣赏:A、那时候同好书友的日常阅读书:B、那时书友住房中密集的书山图(现已不存):
5月25日 上午 5:45
其他

#56  【机构篇-3】 鲜为人知的“新文艺出版社”及其经典好书

现今鼎鼎大名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国内翻译文学领域的出版实力是数一数二的,如果追根溯源,“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一个重要源头,是现今鲜为人知的“新文艺出版社”。在民国时期,整个上海的出版机构数量,要占到全国八成左右,所以上海这座“冒险家的乐园”,是当时整个中国的出版中心,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大社在内的众多出版机构,其实都是属于民营性质。因为建国初公私合营的原因,自1952年开始,群益出版社、海燕书店、大孚图书公司、新群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光明书局、潮锋出版社、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和上海出版公司等机构,先后加入且合并成一家庞大的国营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因处于出版机制的变更与探索阶段,新文艺出版社存续的时间并不长,从1952年成立,到1959年改组成为上海文艺出版社(老社),只有大约7年,但在这期间,新文艺社持续发力,出版了诸多有开创性的精品好书。新文艺社的出版范围较广,重点领域有两个:1、外国文学的中译著作;2、50年代作家的时代作品。尤其第1条,部分精品内容是名著名译,而装帧设计也独具一格,很有插架美感,书内还有精致插图,非常值得阅读及收藏。想要了解一个出版社的水准,作为出版成果的实体书是最为核心的衡量标准。下面我们来系统地欣赏一下70年前的新文艺社出版的精装精品:第一种、《战争与和平》,[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5月24日 上午 5:45
其他

#53  【版本篇-5】 等了9年多才买到的《隋唐演义》精装本

2011年1月1日的晚上,在旧书网拍卖区,著名的珍本书拍主北京大亮上架的一本精装《绣像隋唐演义》,即将结束拍卖。该书是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且《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在当时也没有非常好的精装版本,我非常中意该书,于是紧盯着电脑屏幕,打算在最后延时的五分钟前一秒出价。结果不巧的是,这时候总监打来电话询问今天工作的情况,我就转移了注意力,专心去接电话去了。沟通完挂掉电话,猛然想起拍书的事情,赶紧打开拍卖网页一看,结果1分钟之前刚刚结束拍卖,出价按钮已经显示灰色,并提示拍卖已结束。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及鸟飘过,非常后悔及气馁,这书以前没出现过,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也极低,现实如此,只好作罢,能有什么办法,那就只好等呗。就这样,过了9年零8个月之后,旧书网再次上架了同样版本的书,然后第一时间下单第一时间付款,最终搞定。虽然得到了这本书,但类似这种书的收集,等待的时间太太长了,得到的欣喜感,远不如当初那样强烈,毕竟时过境迁,喜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来看看这本等了9年零8个月的书籍的庐山真面目吧:
5月21日 上午 5:45
其他

#51  【版本篇-4】 《郭嵩焘日记》那奇怪的护封

在买书的过程中,有时候遇到一些书籍版本,比较另类,但也挺有意思,例如下面这套4卷本的《郭嵩焘日记》:看到银灰色护封(这叫做“书衣”)的下方,印刷着“岳麓书社”四个字,去掉护封之后,内书体却标注的是“湖南人民出版社”:这是什么情况?在1982年,虽然岳麓书社从湖南人民出版社分离出来单独成社,且这套书出版之时,正好位于两社分家的时段,但就不能让这书的内书体和外护封保持一致吗?要么连同护封全部用湖南人民出版社。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书籍的外边,套个岳麓书社的护封,这是几个意思?估计出版方也知道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所以这书含护封的极少见,绝大多数就是一套4卷本的内体书,而并没有附带上冠名岳麓书社的护封。尽管如此,一方面,并不影响内容的阅读,毕竟不是内容错误的书;另一方面,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个异样,恰恰是这套书独特的地方——有了出版机构护封的加持,那么相对于没有护封的书显得更有价值,这个观点也是凤梨岛书话作家钟芳玲女士在其著作中会着重强调的。更进一步来说,很特别的、信息错漏的护封,比正常护封更有收藏价值,收藏价值的特性之一就是稀有,想想几十年前《全国山河一片红》错版邮票的案例吧。这套书是湖南长沙的嫦娥书店2009年挂网上的,两年后的2011年被一位长春的书友买走,然后十一年之后的2022年花落余处。
5月20日 上午 5:45
其他

#50  【版本篇-3】 中国最早出版的《西游记》精装本

在旧书网,曾经了解到商务印书馆早期有出版过精装的《西游记》,但找遍全网也没有购买链接或者下订单的地方。当时在跟一个书商朋友交易一本书的时候,凭借自己对他售书类别的了解,我估计他会小概率有这书,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顺带着问他有没有商务印书馆的精装《西游记》一书,他回答如下:
5月19日 上午 5:45
其他

#49  【版本篇-2】 民国精装本《宋人话本八种》

2015年9月和11月,旧书网一家专门售卖日本回流书的网店,接连上架了两本民国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不同颜色的《宋人话本八种》精装本,我有缘看到,却无缘抢到。某些书友的手速,不是一般的快,估计能把电脑键盘和手机屏幕点击到冒烟的那种快。
5月18日 上午 5:45
其他

#48  【机构篇-2】 鲜为人知的“平明出版社”及其琳琅珍本

作为出版家的巴金,却少为人知。他一生中参与负责、组建的出版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另一个则是平明出版社。前者以出版新文学为主要,而平明出版社出版的重点领域是翻译文学。
5月17日 上午 5:45
其他

#47  【版本篇-1】 50年代丝绸精装本《京本通俗小说》

二零一九年六月,在旧书网上看到一本精装的《京本通俗小说》,因为该书多是平装本,当时觉得精装本非常少见,于是就下订单购买了。收到书籍之后,发现不是布面精装本,居然还是丝绸精装本,太少见了,隐约有一种捡漏的感觉。
5月16日 上午 5:45
其他

#43  【机构篇-1】 鲜为人知的“四联出版社”及其出版物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三联”书店之外,还有比它多一联的“四联”出版社。后来幸亏有了此书,板报得以顺利完成。鉴于此,我对四联出版社颇为好奇,于是就系统地了解了一下这个鲜为人知的出版社和该社的出版物。
5月12日 上午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