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NOTE | Laetitia Yhap 利蒂希娅·叶
藝術外食研究所
Laetitia Yhap
利蒂希娅·叶
01
艺术家
'Weasel and His Family Sunning Themselves', 1985–88, Oil on board, 74 x 159 x 6 cm. Courtesy Tabula Rasa Gallery.
利蒂希娅·叶(Laetitia Yhap)于1941年出生于闪电战(Blitz)中的伦敦。她的父亲是一名中国医学生,母亲则是一名奥地利难民。
叶于1958年至1962年间在坎伯韦尔工艺美术学院(Camberwell School of Arts & Crafts)学习艺术。毕业那年,利华休姆信托研究奖学金(Leverhulme)将她带到意大利一年,在那期间叶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建筑。一年研习结束后,1963至65年,她又重返伦敦斯莱德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UCL)。
'Repair', 84×126×6cm, 1990-1991, Oil on board,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abula Rasa Gallery
当时在伦敦有一个开放的展览,叫做《新同行者》(‘Young Contemporaries’, 1960),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亦是参展艺术家之一,这场展览标志着波普时代的到来。利蒂希娅·叶送展的画受到了一位艺术评论家的关注,后者在《每日电讯报》(Telegraph)的一篇评论中提到了这幅画。随后,她受邀在当时科克街的皮卡迪利画廊(Piccadilly Gallery, Cork Street)展出。1968至1973年,二十多岁的叶在那里先后举办了三场个展,但第三次展览后,她决定6年内不再参加展览,而她的作品风格自此以后也完全改变了。
'Bodle and Omo Aboard RX45 Picking Out Fish', 1979–80, Oil on board, 57 x 169 x 7 cm. Courtesy Tabula Rasa Gallery.
《捕鱼系列》(Fishing Industry)的主要展出包括蛇形画廊个展(1979)和大型巡回展《海滩商业》(‘The Business of the Beach’, 1988-89)。1996年左右,叶开始探索马赛克等多元材料和工作方式,以及学习了四年中国书法。
'Doris and Leon in the Yellow Peril', 1978, Oil on board, 49 x 118 x 4.5 cm. Courtesy Tabula Rasa Gallery.
Tabula Rasa画廊为利蒂希娅·叶出版了个人画册,今年9月首尔弗里兹艺博会(Frieze Seoul)亦将于展位展现叶的作品;与此同时,北京燕兰文化艺术基金会正在展出利蒂希娅·叶个人项目《所望即我在——利蒂希娅·叶的绘画》(2022年6月7日至9月30日)。
02
深度解读
「生生不息」
My Vital Life
手稿 / 具象油彩 / 异形画框…
…中国童话 / 文艺复兴 / 凝视
艺术家利蒂希娅·叶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黑斯廷斯,是位于英国东南角上的一座海滨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Hastings Castle,也有着发达的渔业系统、渔民生态及海洋文化。稍不同于英国境内大部分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湿寒地带”,南部沿海小镇的动物与人、贸易与劳作、色彩与叙事等均体现着更“南方”的气质。
读书时期,利蒂希娅·叶遭受过霸凌,孩子们挪用着家长口中对她的描述,“赤色分子”,一次次伤害着她。但热爱阅读、熟稔于德语和艺术,使叶进而顺利地进入了1958年代以男性为主导的艺术学院进修。尽管那是一段被其称为是“学习毫无生机的表达方式”的时期,但利蒂希娅·叶后在研助金的支持下前往意大利,在那里收获了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对生动描绘的技能掌握,以及启发了后来对自我身份、性别认识和视觉表达力。
'Paul Carrying Robin Huss Accompanied by His Dog Saxon', Towner. ©the artist. Photo credit: Towner
利蒂希娅·叶之所以特殊,不仅仅因为她的身世、经历、画面叙事和表达风格,还因为综合以上元素,她的创作呈现出了超越艺术史时间限定的极强感染力,和无论是通过手稿中的铅笔线条、画作中或平铺或交叠的施色方式,还是充满手工艺感的画布形状与实景代入感的画框装饰,都能够让来自不同国度、操持不同语言的人凝视作品良久。
'Basin and Oxo watching Paul fitting up a net', 1978, Oil on panel, 21 x 30cm
'Paul, Michael, Stephen and Tim in Summer', 1977-79, Oil on board, Southbank Centre London
显然,文艺复兴的灵性使利蒂希娅·叶脱离了现代或当代艺术的语境限制,像是“海边日记”一般,内容连贯的《捕鱼系列》画作,吸收了寰宇层面的教义与机理,反哺给观众以生动粗粝、多重意味的强烈吸引力;或精美小巧、或波澜壮阔的画幅,浓缩聚合着过目难忘、满腔的视觉情绪。
'Alone', coastal scene with single figure beside a boat in foreground, 1987, Oil on board, 128 x 126cm
基因的奇妙之处还在于,它们会天然地“角斗”出谁是能最终体现为“个人特征”的显性序列。利蒂希娅·叶看起来更像她的奥地利母亲:棕色的波浪形头发、蓝灰色的眼睛,但这仍与她所身处的英国没有任何关联。因此,“错位感”和“归宿”在她的《捕鱼系列》绘画中,常常表现为疏离和分离感;在经历了婚姻后,海边隐居的生活第一次让其感受到了一直无法厘清的“归属感”——尽管渔民的工具如此混乱、更为原始生活甚至混杂着挥之不去的鱼腥味,但生活的迁移和改变更令她意识到自己对渔民之家的共情、对未知生活的兴奋和对“错位感”的共生理解。
Installation view of 'My Vital Life', 2021,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UK
Installation view of 'My Vital Life', 2021,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UK
童年不幸、青年幸运得志、中年沉默而徘徊,终至利蒂希娅·叶80岁之际,英国黑斯廷斯博物馆(2021)和北京燕兰文化艺术基金会(2022)两地为其举办了回顾性质的个展。叶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渔业描绘,以斯莱德和坎伯韦尔的色彩方式、表现力以及显而易见的文艺复兴魅影(渔民劳作形象、人物神态与场景细节和坦培拉等传统媒介)见著,展出作品的空间仿佛收录的是一批“沧海遗珠”,精美夺目、不可再造,是一帧帧来自历史深处的凝视。
Installation view of 'My Vital Life', 2021,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UK
利蒂希娅·叶惯常描绘的大抵是静默的群体劳作场景、海滨渔业与工业的生活截帧,以及写实故事般的渔民男子,他们的名字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作品标题处。纵观叶的画作,确实女性形象从未出现,这或许与渔业这一特定作业、当地客观景象和历史因素有关,也不可置否地与画面视角——画家,亦即观者的视角——或远观或互动其中的多元设定相关。但如同济州岛存在于其渔业历史和当下实际工作中上的“海女”,有关性别的思考和讨论似乎在利蒂希娅·叶的画面叙事中仍处模棱两可、研究中的待定状态。
'Chimneys in the Old Town', 1974, Watercolour, Hastings Collection by Laetitia Yhap
03
外食TV | 2022年北京个展:《Laetitia Yhap:所望即我在》
YouTube ©Tabula Rasa Gallery, 2022
研究NOTE / 探展MENU / 展评&书评VIEW / 对话ROOM
微信联络 | curatortogo
商务合作 | curator.to.g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