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NOTE|瓦莱里奥·贝鲁蒂(Valerio Berruti)
Artist in the exhibition "Circulating Sketch", 2024.5.1-7.20, teangan gallery in Youyi Bay, Aranya, China.
瓦莱里奥·贝鲁蒂(Valerio Berruti,b.1977,意大利)的创作实践涉及多种媒介,其中包括绘画、影像和雕塑,他的图像通过从本质上再现日常生活和家庭互动的场景,反映血缘纽带和自我观照对于当代人的重要性。2009年,他作为意大利史上最年轻艺术家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了由600张图画组成的定格动画,配乐由保罗·孔特(Paolo Conte)担任完成。贝鲁蒂目前在他的故乡Alba小镇的一座17世纪教堂里工作,他于1995年购买并修复了该教堂作为其主要工作室。
瓦莱里奥·贝鲁蒂偏爱于使用简单的材料,例如在未经处理的黄麻画布上采用古老的壁画技术作画,雕塑则采用混凝土或钢来制作,以及影像也是用手工匠人感的大量图像剪辑成翻页连环画式的动画。他的许多灵感来自悬浮的童年世界,即在我们生命中一切都还没有发生的最初时刻。人们可以尽情在贝鲁蒂的孩童形象中认出自己,他从成年人身上去除了所有后来附加的使他们可被识别的社会特征,以便带着观众将自己投射到所看到的图像上,回忆过去和重温自我的亲密感。
「策展人精选:穿越时空的旋转飞鸟」
A carousel that travel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作为意大利参与2021年度欧洲“UNESCO Creative City”中的瞩目作品,“La Giostra di Nina”讲述了一个名为Nina的少年女孩被迫在祖父的旋转木马游乐场里工作。Geppo是一个有着“幼稚”灵魂的成年男子,由于十分渴望再度坐上木马体验儿时的快乐,他在被告知“乘坐年龄已超范围”后通过一次抢夺行动无意间制造了游乐园乃至村庄的混乱。
Geppo在随之而来排山倒海的懊恼和悲伤等复杂情绪的交杂下,恍惚间又再度于深夜踱步至旋转木马旁,此时出现的Nina邀请他在营业时间外自由搭乘木马——如梦似幻的这次经历帮助Geppo将他的久久不灭的“童真”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藏在他依然会日常仰望天空、思考人生的家庭后院里。
The solo exhibition “La storia di Nina” (Nina’s story), curated by Arturo Galansino
地方主义、顺从和对差异的恐惧在定格动画中转化为对自由和淳朴的强烈渴望。贝鲁蒂笔下的旋转木马实际上是由飞行中的鸟类制成的,据艺术家所述,马匹会有缰绳牵绊但鸟儿不会,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幻想过骑上鸟儿自由翱翔。这件作品通过对大约3000张原画进行排序和剪辑,将艺术家的线条与叙事通过生动无比的动画连接起来,由音乐人Ludovico Einaudi创作的配乐是这部没有台词的短片中唯一的声音元素。
除动画作品外,贝鲁蒂还设计并建造了一个直径7米的真实旋转木马,并亲自为创造它的鸟类坐骑建模。在2018年意大利阿尔巴国际白松露博览会(Alba White Truffle Fair)期间,旋转木马由Arturo Galansino在阿尔巴美丽的中世纪教堂——圣多梅尼科教堂,由Arturo Galansino策划呈现了一场盛大的展览。这件大型装置后来也巡至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并有计划于今年再度重制和呈现于中国秦皇岛阿那亚地域。
「公共雕塑:走回灵魂的原点」
Go back to the spiritual origins
Valerio Berruti, "Just Kids", alluminio, (H)3m each
Valerio Berruti, "In His Name", 2011, Formal Military Academy, Belgrade, w30 x h60 x d22 cm each
瓦莱里奥·贝鲁蒂的作品经常以童年为主题,指向我们在人生某阶段的脆弱和纯真,以及似乎永不会终结的天真之梦。如何使用行之有效的媒介材料来进行恰到好处的表达?何时选择绘画、何时又该选择雕塑?关于这点,贝鲁蒂认为应取决于创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合适的材质会为内容增色。“有些作品天生就应该是壁画,在雕塑中存在没有意义,反之亦然。我尝试尽我所能地给予它们最恰当的外观来构建我所做的项目,因此我的大部分研究也是朝着作品的‘形式’方向进行的。”贝鲁蒂说。
Sculptures and paintings in the artist studio
无论是高举双手、围成一圈似在自由庆祝,还是安静跪坐、双手安放、平视冥想,还是脑袋低垂、仿佛在感知情绪或是陷入回忆的孩童们——这些存在于瓦莱里奥·贝鲁蒂的雕塑系列中的常见形象,都褪去了所有个人特征,成为了滞留于此在的诗意神旨。或者说,能够留给观众去理性判断和分析的只有作为性别区分的头发长短,但当所有的男孩女孩都聚合在一起时,一幅穿越历史和未来的人类图景即刻定格。
贝鲁蒂珍视纯粹的情谊与美,就像他在作为儿子、弟弟、丈夫和父亲角色中常常通过感性的自我审视,来调整自己和至亲的羁绊关系。在意大利这一仍各处充满文艺复兴之美的国度,贝鲁蒂的雕塑作品不仅仅拘泥于混凝土或石膏等材料、或大或小的尺寸、圆雕浮雕或是镂空硅钢等技法,一如他在疫情后受费列罗家族委托为家乡Alba城镇中心Michele Ferrero广场制作的13米高的“Alba”(也是女子名)。这一巧妙的双关语地标巨作如今已是居民游客纷纷热衷打卡记录的精神符号,微微转身的害羞女孩形象十分贴合当地人信奉的活力、轻巧、不打扰的生活理念。
「绘画装置:致我所爱的他者与自我」
To others and myself that I loved
瓦莱里奥·贝鲁蒂被视为是意大利当代艺术的推动人之一。他长期基于美和真,将简约的线稿和富有创造性的展现方式结合示众,并从空间和概念上多维度地探讨“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情感联结等社会与心理主题。
Italian Design Day, 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 Los Angeles, 2018
其中,那不勒斯展览的布置便具有身临其境的极大视觉冲击力:十六幅大型挂毯(黄麻壁画)占据了画廊主空间的中央部分,参观者可以自由地四处走动,置身其中的同时看到画面上的孩子互相之间的牵绊。自2005年入选纽约国际工作室与策展计划(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di New York)后,他发现了赋予绘画三维度和动感的重要性,多年来他的绘画创作也兼顾着空间呈现和观众互动部分的责任。
瓦莱里奥·贝鲁蒂从家庭相册开始,将“童年”(childhood)作为他绘画的诗意标志。但仔细观察就足以明白,这种对生命某刻的单一关注和喜爱实际上是审视或者说美化我们自己的借口。我们常常无法通过与成年人短暂的虚构交流来激发人性底层更多元的好奇心、兴趣感和自发性,更难以与成年后的自己沟通。
贝鲁蒂笔下的孩子们有着毫无防备、可爱灵巧的外表。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看起来很悲伤,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只是严肃和平静的。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从相仿的年纪成长至如今的不确定时刻,这段时间里是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的。
Valerio Berruti, "Summertime", 2005, corrugated cardboard, 42 x 61.5 cm
通过高度情感化和感性的艺术叙事,贝鲁蒂的孩子发现了“影子”,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影子被理解为一种自己以外的东西,无论是隐喻还是实际上,但也被理解为“黑暗面”,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他很好奇,试图触摸它,和它嬉玩,然后他产生了恐惧但最终成功地用“幼稚”奇迹般地“制服”了它,自此恢复了我们自己的天性,没有虚伪或掩饰。
贝鲁蒂的影子包含并超越了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精神分析解释,以及人的本能及本性的各个方面,有意识选择的生活形式和人的本性并不总是相容,这些本性是无法被经验所制造或规训出来的,我们在无意识中共同形成相对自主的部分人格……正如伟大哲学家佐丹奴·布鲁诺(Giordano Bruno)所说,“阴影是为凝视光做好的准备”。
「多元化的合作:音乐、建筑与社区」
Collaborations with music, architecture and community
"KIZUNA",Valerio Berruti 与日本知名音乐人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合作的定格动画
瓦莱里奥·贝鲁蒂作为擅长使用多媒介的艺术创作者,他对于社会心理、图像把控和材料研究的深度探索,经常也会反映和应用于公共界面,例如杂志刊物、广场公园、酒店餐厅等日常场景的街头巷尾。2011年他受到日本Pola美术馆邀约,联合坂本龙一共同创作了名为“Kizuna”(纽带)的影像音乐作品,这并非贝鲁蒂首次携手跨领域艺人的合作,为了试图扩展“当代艺术”的边界,实际上他一直在做着许多努力。
瓦莱里奥·贝鲁蒂毕业于都灵学院(Dams di Torino)艺术批评专业。“他的世界充满诗意且不拘一格。”艺评人Vittoria Cortese曾描述道:“根据贝鲁蒂的说法,艺术是一种协同行动,它探索、研究、与其他形式产生关联,并打破传统概念上的重重障碍。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离开博物馆,去向各处;只有这样,它才能完成,才能自由。”
"Believing in the light" by Valerio Berruti, CRACCO GALLERY
事实上,贝鲁蒂一直坚定地将艺术带到其他领域。“有多少人参观过博物馆?有多少人去过画廊?又有多少人了解当代艺术?”他经常性的反思性自我发问,答案很显然——如今的艺术已经远离了普通人。“有必要确保人们有更多的动力对此(艺术)感兴趣,我对此类行动动表示由衷地钦佩。比如illy Caffè,它以其标志性的杯子将安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和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通过日常产品的方式介绍给了最顽固的酒吧顾客。” 因此贝鲁蒂深信:“艺术就是这样,它一定会来找你,轻轻地敲你的门,或者在你面前爆炸,这都没关系。”
在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之后,今年瓦莱里奥·贝鲁蒂带着他的核心代表作首度亮相于中国。名为“赋格小品”的展览概念系将复调乐曲的循环多重性和文学小品体的深入浅出分别从两个邻近学科中提取出来,作为瓦莱里奥·贝鲁蒂长期践行的经验重影和速写风格的反身性转译,几乎是以一种晦涩而复古的方式对当代艺术、人造社区和历史后撤中的矛盾心理展开一场互文和暗喻的回应。
文 / 唐煜婷
一位生活于深圳和上海的独立策展人、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