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笔记 | 性别暴力:「男性气质」在作怪?
文献档案
● 笔记名称:
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 议题标签:
伴侣关系和非伴侣关系 ● 文献简介:
在中国,2013年发布的《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是第一次从男性气质角度探究性别暴力的定量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2011年的中国中东部县城A县进行,采用抽样调查、电脑填写问卷的形式获取了受访者的性别观念、性别暴力事件发生等细节信息,并且对影响性别暴力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01 议题背景
全球每个国家都持续存在着针对女性的暴力,这是普遍存在的违背人权的问题,也是实现性别平等的主要障碍。就全球而言,几乎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遭受过殴打、被强迫发生性关系、或者受到其他形式的虐待。(联合国大会,2006)
全球的证据都表明,男性是性别暴力的首要实施者。为了预防暴力,必须理解男性在性别暴力方面的动机和态度。此前,中国已有一些针对性别暴力的定量调查,不过很少探讨男性气质与针对女性的暴力之间的关系。而本研究则探讨了相关因素对性别暴力的影响,如男性气质观念、性和生殖健康、养育子女的方式和童年经历等。
本研究开始于2010年9月,目标是:
搜集发生于亲密伴侣关系内外的多种性别暴力的普遍程度和发生率等相关数据;
深入理解男女两性关于男性气质、性别平等、父职、性和性别暴力的态度与行为,及在中国的制度框架;
理解与施加、遭受暴力相关的风险和保护因素;
提供预防性别暴力的政策和项目建议,特别是如何促进男孩和成年男性参与性别平等建设,以及如何有效制止即将发生的暴力事件。
02 研究结论
本研究报告认为性别暴力与社会文化价值(例:推崇霸权型男性气质)、社区特征(例:对女性遭受伴侣暴力容忍)、家庭和亲密关系(例:男性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及男性个人风险因素(例:童年时期父母间的暴力)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报告主要发现:
来自伴侣或非伴侣的暴力普遍发生,并且严重影响了男女两性的身体、精神和生殖健康;
女性在遭受暴力后通常不会选择向其他人求助,即使求助,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根据中国第一次遭受伴侣暴力向警方报案率的统计得出);
肢体和性方面的伴侣暴力与童年时期的创伤、男性控制、酗酒、多个性伴侣以及争吵等因素密切相关;
多数男性受访者认同「男性应该强硬」、「男人比女人更需要性」等观念。
▲ 有90%以上的男性受访者表示「曾施加过任何一种控制行为」;而有86.4%的女性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过任何一种控制行为」
👉 伴侣暴力
伴侣暴力普遍发生;
伴侣暴力严重影响了男女两性的身体、精神和生殖健康;
女性遭受伴侣暴力后通常不告诉任何人;
肢体和性方面的伴侣暴力与童年时期的创伤、男性控制、酗酒、多个性伴侣和争吵密切相关。
👉 非伴侣暴力
女性更可能遭到来自伴侣的强暴,但来自非伴侣的性暴力也很普遍;
最常见的强暴动机为性特权,许多男性实施第一次强暴时是在青少年时期;
在曾遭受强暴的女性中,大部分从未告诉过别人;
实施非伴侣强暴与童年创伤、酗酒和多个性伴侣强烈相关。
👉 男性经历的高度创伤和暴力
男孩在家庭、学校以及社区里经历过许多创伤,针对男孩的暴力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身体、情感和性健康,还将这些伤害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许多男性在成年时期都经历过暴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 性别平等态度与男性气质标准
男性在性别平等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明显反差;
对男人而言,暴力是一种可接受的解决问题方式,这一观念已深植于许多男性的内心;
女性并不比男性更具有性别平等意识,许多女性受访者内化了这些男权观念。
▲ 男性受访者非常支持抽象的男女平等原则,高达98% 的男性认为男女应平等对待
▲ 与抽象的性别平等态度形成对比的是,只有略多于1/3的男性完全平等地与女性伴侣分享家庭事务决策权;约一半的男性很少做家务和照顾子女
03 研究思路及调查方式
本研究基于生态模式理论框架,认为暴力是多层面的,同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社会背景有关,并且从社会文化价值、社区特征、家庭和亲密关系及男性个人风险因素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本调查于2011年5月在中国中东部的A县开展,该县由少量的城镇地区和广大的村庄组成。本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应答率为84%,共有1103 名女性和1017 名男性(年龄介于18-49岁之间)完成了问卷调查。就婚姻状况而言,90% 的受访者在受访时都已婚或曾经结婚。
本调查主要采取了PDA(掌上电脑)处理问卷、受访者自行填写问卷的方式,并籍此成功搜集到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如伴侣间、非伴侣间以及男男间的强迫性行为发生率。可见PDA的确是调查敏感内容的有效方法。
同时,此调查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地点并不是抽样选中的,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情况。而选择A县的理由是当地合作机构对项目高度认可,受访女性能够得到当地家庭暴力服务中心的帮助,且A县居民平均年收入高于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04 文献启发
这篇报告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十分宝贵,对性别暴力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且探究了霸权型男性气质的社会文化与暴力的关联性。在阅读时,以下内容尤其令人意外和吃惊:
👉 女性遭遇伴侣暴力后经常不告诉任何人
伴侣暴力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精神健康,对女性会产生长期的影响。但是遭受伴侣暴力的女性大部分却缄口不言,可能被污名化的受暴者形象所困扰,认为受暴是羞耻的、丢人的。在361名遭受伴侣肢体暴力的女性中,向警察报案率不到7%(24人),寻求医疗帮助的则为10%(36人),而近三分之一(133人)的人选择向家人求助。
但在寻求帮助的女性之中,能够得到理解和帮助的人并不是多数。在24名向警方报案的女性中仅有1人立案,133名告诉家人的女性中仅有33人得到支持。寻求帮助的女性不能得到应有的正确的对待,反而更有可能强化羞耻感,加强受暴带来的损伤。
👉 霸权型男性气质与性别观念
本报告中总结了受访者眼中的「真正的男人标准」,与笔者观念中的较为一致。社会文化中霸权型男性气质要求男性具有更大的决策权,为了维护支配权力,采用暴力也被合理化了。但这类观念对男性本身也造成了危害,男性产生抑郁、生殖健康等问题时,为显示强硬的形象,不去寻找医疗帮助。
本研究也调查了受访者对性别平等的态度,最令人意外的是男性受访者中高达98%认为男女应被平等对待。
大部分男性是有着抽象的性别平等观念的,但为什么仍出现如此多性别暴力或是不平等事件呢?报告中的解释认为,「男性在性别平等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明显反差」。
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并未真正理解性别平等的观念,将其作为口号式的想法,但缺乏将实际行为与性别平等态度对应的关联。许多人并不具备识别实际行为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能力,不能很快地做出改变。很多偏见、刻板印象、甚至是骚扰、侮辱也是如此,受害者遭受伤害却不自知,施暴者也未曾接受过正确的教育。
👉 儿童与青少年暴力
本报告指出,在童年时期经历暴力或目睹暴力,会增加成年后亲密伴侣中出现暴力的可能,而75% 的男性受访者曾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至少一种创伤(包括肢体、精神、性暴力或被忽视)。
如此多男性受访者曾经历过童年创伤,却不能在当下得到帮助,但又可能在多年后对他人实施类似的行为。如果能更加注重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注重早期的教育和保障,是否就能有效减少后续的伤害呢?
此外,在实施强暴的男性中,67%是20-29 岁时、24% 是15-19 岁时第一次这样做。青少年时期未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才导致了后续暴力行为的多次发生。
参考资料:
[1] 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研究报告.
[2] UN General Assembly, 2006. The SecretaryGeneral’s in-depth study on all forms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Geneva: United Nations.<http://www.un.org/womenwatch/daw/vaw/SGstudyvaw. htm > [Accessed 12 December 2012].
图片来源:
封面底图来源于网络;文中图表来源于文献原文。
消除性别暴力,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