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影报告 | 《X战警:天启》只是少了惊艳,但质感仍在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本文无剧透。


如果忘记了所有《逆转未来》的情节,想必你也不会忘记那段著名的“快银时间”:埃文·彼得斯戴上护目镜,在监狱厨房中展现自己的幽默感,耍得狱警们团团转,最后轻松地拍拍手,帮助教授和万磁王等人脱离险境。


后来“快银时间”成为了一个流行词语,并且在某些新片中被致敬,比如《愤怒的小鸟》。可见大家公认这场戏是《逆转未来》最大的亮点。《X战警》在第二部前传里塑造的这个快银,不知比《复仇者联盟2》里的要有趣多少。



但是,如果在我们得知快银很逗趣,得知他的能力,以及影片会如何表达这种能力的手段,得知那场可令你对其一见钟情的所有细节后,再去看一遍“快银时间”,会是什么感觉呢?


我敢说,再看一遍的话也会很有趣,但总是少了那种初恋般的触电感。当我们对其能在故事中作何表现一无所知时,惊艳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然而,在我们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后,我们总是希望他能带来更多,更新鲜的玩意儿。


这就是我对《X战警:天启》的整体观感。《第一战》和《逆转未来》珠玉在前,《天启》难以望其项背。但这不代表《天启》就像先期口碑说得那么烂。作为前传三部曲的收尾作品,它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额外的惊喜,但仍旧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没有摒弃前两部所累积的气场。



就像“快银时间”那样,我们初看《第一战》感觉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崭新开始,初看《逆转未来》挂着无比满足的笑容回家。但在同一个主题、同一批角色、同一种内外冲突交织的张力情节进行第三次演绎时,我们难免要期待它拿出更多的东西,而不是重复前面的老路。众所周知,更多的东西,或者说是“创新”,有时候比登天还难。


这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理。


《天启》没法再惊艳到我们了。但我们从它起幅后的第一个画面就能得知,这还是我们所熟悉热爱的X战警故事。



就像琴·葛蕾与小伙伴们从影院出来时所说的那样:“第三部往往是最烂的”,电影院门口则亮着星战正传第三部《绝地归来》的标题。《X战警》这样的故事,无法真正完美地开发成漫威电影宇宙那样的规模。变种人数量再多,有头有脸的也就那么几个,很难像漫威那样每隔一年就抛出一批重量级的新人物。琴的台词充满了自嘲的味道,但它又像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口号。我们能看到,在这部戏里,创作团队至少达成了最基本的目标。


影片先期评价遇冷的另一个原因,是预告片的迷惑和误导,导致了期待与正片不兼容。剧场版预告毫无节制地展现这部电影里的所有大场面,众多新角色的登场,眼花缭乱的战斗——这些都让观众认为是一部类似于《美国队长3:内战》那样的影片。被预告所吊足胃口的人们,却没有看到复仇者在机场乱斗那样的年度动作戏,也没有看到充沛的幽默感和搞怪风。迎接他们的,不是频繁的动作戏和灾难片一样的大规模毁灭场景,更多的是变种人们观念和口舌上的交锋。他们继续围绕着自己与人类的矛盾争执不休,这次还有了个挑拨离间的人:天启。直到最后所有人才大打出手。



哪怕拥有着大量的文戏桥段,影片的节奏也非常快。原因之一是其任务量繁重。不仅要引出琴·葛蕾、镭射眼、夜行者、暴风女等一系列正传里拥有大量戏份的角色,还要对前两部曲随风摇曳的线头进行收缴归纳。于是,我们看到本片中出现了众多的新老人物,除了以上提到的新人和固定主角群以外,《第一战》里的女特工莫伊拉,《逆转未来》里的史崔克上校都有回归,以及站在善良对立面的天使、灵蝶等人。这最后一部曲,显然是在收尾前两集的同时,也要与多年前的正传第一集实行软对接,同时也不能忘了两部《金刚狼》外传。听起来都很吓人的承接性任务,简直要把影片五马分尸似的。以至于天启在这一部里,除了作为副标题以外,确实没什么存在感。



由此看来,《X战警:天启》对系列所承载的作用不比《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少。要知道,在今年上半年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已经有三部重量级的漫改电影上架了,频率可谓是狂轰滥炸。我在之前写过一篇《美漫英雄电影三分天下》的文章,着重探讨了迪士尼漫威、华纳DC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三家在经营自己漫画电影的异同之处。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也交了卷,三家的电影都已经上架了。于是《天启》的路数印证了我的观点:如果说DC电影宇宙是深沉阴暗的典范,漫威电影宇宙是轻佻欢愉的代表,那么X战警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产物。




《天启》也没有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左右摇摆,这也是为什么整部电影看下来,有着亲切的熟悉感。它仍旧紧握着种族问题不撒手,两个半小时的故事如系列以往作品一样,也萦绕着悲切的人文关怀和严肃的政治氛围。在一些点到即止的插科打诨来进行娱乐化包装的同时,它将变种人继续放置在历史的浪潮中,通过录像资料和角色的生活状态,引起观众的共鸣。《X战警》系列自始至终都在用虚构的大量角色讲述着现实中的我们,讲述着我们所创造的历史,所经历的荒唐或不公的岁月。



之所以我们在观看《天启》时,很难全身心投入进去。不仅是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也还有在经历《正义黎明》和《内战》之后的审美疲劳。不仅是影片本身的功能和故事内容将之塞得满满当当,还有这种溢出的信息量对系列外观众的排斥效果。上面说了,《天启》有着堪比《正义黎明》的任务量,但它又是介于漫威与DC两种风格之间的存在,所以它并没有像后者那样让苦大仇深的真相抛头露面。在保证了基本娱乐要素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进行了类型片套路,模式化的刻板堆砌之后,再去探讨更加深层次的严肃主题。这是X战警一直以来的讨巧做法。



另一方面,如《正义黎明》一样。《天启》作为第三集的故事,再加上如此饱满的信息量,自然对系列外的观众有些隔阂。路人们在前两集里都能找到一个引领观众进入故事的视角。在《第一战》中,由于是系列的首集,因此这样的视角无处不在:泽维尔教授、魔形女、万磁王,以致最具代表性的莫伊拉特工。在《逆转未来》里,则是金刚狼。但是在《天启》里我们找不到能够很好引领观众的标志性视角了,因为影片已经没有空间去安插这样一个角色。于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推进都很快,会让不明所以的路人少了很多典故的乐趣。但多线叙事的交织并不至于让人看不懂,影片的文戏并没有味同嚼蜡,故作深沉状,而是如前两部一样生动而有活力。



这种多线叙事,从《第一战》延续下来,又进行了一定的简单化处理。至少在前两部中,我们有某个角色的代入视角,同时也具备着上帝视角。而到了《天启》,每个角色都发展成熟,新加入的人物也没有太多展示成长的空间,因此观众只得依靠上帝视角一种方式去融入故事了。即便如此,影片将多线叙事很好地排列在一起,用了保守的减法,将教授线、万磁王线、天启线、镭射眼线、魔形女线等七八条线索以交叉剪辑和平行剪辑的方式,并行推进。工整的排列方式,工整的场景调度,在少了新鲜感的同时,却保证了一定量类型商业片的娱乐体验。



《天启》也将之前X战警的特质有机结合到了一起。此系列常常引人入胜的部分原因,也是靠着将多种类型风格融会贯通的形式:变种人学校是校园青春片打情骂俏的好地点;野兽和史崔克上校其实都是一类人——科学狂魔,所以他们的戏份常带有古典气息的科幻惊悚风;教授与天启的角力带有诡计片的影子;莫伊拉和魔形女常常上演着谍战特工片里才有的潜入戏;万磁王则是莎翁式悲剧的缩影。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社会剧里悲天悯人的主题,看到政治片里的反思浪潮,看到腐女们热衷的基友相爱相杀的桥段,看到快银再次上演“快银时间”,少了惊艳却依旧有趣。如此多的故事内容和风格形式,布莱恩·辛格却并未让影片变得分崩离析。在精简化的处理下,影片当然无法像前两集那样做到足够深刻,焦点变得有些涣散。但庞大的工作量依旧被拼图式的叙述很好地依托而起,已称得上面面俱到,着实不易。



《X战警:天启》作为前传的收尾,不仅通过老角色的回归和新角色的映衬,达到某种激发人物冲突的良好机制。同时也平衡着各条线索,将零碎的次支线情节,用简单有序的手法交错在一起,形成支线情节,再将这些支线情节给足时间叙述,进而合并为最终的主线情节。如此一来,前两部的线索都进行了很好地梳理和收尾,正传的情节也得到了沿袭,《金刚狼》外传也有涉及。可谓一个都不能少。而这样的叙事结构,虽然令影片很难具备超越其他作品的力量,但却散发出了一种朴实华丽的质感。这种质感,是X战警系列一贯有之的。



总之,《天启》没有丢掉X战警应有的气质。当然,它也没有弥补上本系列一直存在的某些缺陷和问题。比如动作戏的场面调度显然并非变种人们擅长的方面,每一部的战斗场面无非就是互相发波,打太极,运气功,互相扔东西玩儿,要么就是几个人飘在空中,几个人留在地上,进行简单的战术搭配。很少有凌厉的体术和新颖的战术。这一部也是如此,预告片中看到的庞大灾难场景,实际上(对群体性的超级英雄电影来说)破坏力不足为惧。片中一些配角依旧脸谱化严重,但在细节层面做到了性格转变的真实可信。特效其实也并不出彩,万磁王建立磁场的特效处于二流电影的水平,天启毁灭城市的场面也被渲染得更像动画片而非真实场景,只是场面大些而已。以上都是X战警为人诟病的地方,也并非他们的卖点所在。所以,期待看到出色特效和精彩战斗的人必定会失望了。



下面简单说说一些角色:


快银仍旧是亮点,在这一部里成为主力军之一,分配给他的感情戏起到了某种支点的作用。但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当我们再次见到他时,确实少了那种惊艳的感觉。于是他与其他人一样,终而失去了许多自己的独特性。



天启作为漫画里开启一个时代的超级大BOSS,在这一部中也被扁平化处理了,他有点像《复仇者2》里的奥创,苏醒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对人类产生灭顶之灾般的举动,最后仅仅是毁了一座城市。说白了,就是作为一个全能型变种人,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变种人,闹出的动静实在配不上自己的名号。另一方面,我倒没觉得天启的废话有那么多,还算可接受范围内吧。然而,他对变种人一口一个孩子的叫,实在也有些让人心痒痒。



琴·葛蕾是拥有凤凰之力的女人,但碍于X战警系列一贯的战斗表现力,她的大招看起来仪式感过强,而显得有些仓促了。另外,小妮子的演技还需锻炼。



李千欢在这次的电影中也有出现,但属于纯粹的龙套角色。其实这个人物无论能力还是性格都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后续的故事中有没有大放异彩的机会。



至于X教授、万磁王、魔形女这些老“戏骨”们,演技自然不在话下,能靠着有限的戏份,将各自略显简单的故事线,能尽情释放出饱和的情感,靠的就是演员的个人魅力和表演水平。具体的,还是去影片中见分晓吧。


综上,《X战警:天启》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糟。无论是大量的对手戏,还是延续着人本主义的阐述和种族问题的探讨,都是这个系列固有的风味。但作为前传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内容太过饱满,导致各条故事线变得简单精确,少了更深层次的解读空间,却营造了朴素华丽的质感。所以优缺点一并摊开后,《天启》可以评价成一部水准线上的漫画电影。娱乐性拿捏得合理到位,严肃主题也仍能引人深思。如果期待值调整恰当的话,观影体验还是蛮不错的。



影片开头的字幕特效有一定匠心独具的地方,将人类历史,尤其是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发展进程通过隧道的方式一一展现。中间天启靠电视学习知识,也是颇具讽刺意味。狼叔的戏份,看起来就很辛苦,也体现了休·杰克曼的敬业精神。当然,本片仍旧有“寻找斯坦·李”这一游戏环节,难度不高,大家可以一试。


这里推荐一直追看下来的忠实观众或漫画粉丝去观影,抛去对原著里一些角色的电影化改造,布莱恩·辛格将这个复杂巨大的项目,赋予了忠实于X战警漫画的精神内核,因此粉丝们应该能得到还不错的一次经历。如果是路人观众,在不了解X战警的前世今生的话,会失去很多乐趣。虽不至于看不懂故事,但会对众多角色的过往和闪回段落摸不着头脑。如果非要看的话,建议先补补《X战警:第一战》和《X战警:逆转未来》即可。



当然,说是收官之作,也只是针对前传三部曲来讲的。老狐狸不可能让变种人的故事就此罢休,不信就看看字幕滚完后的那条彩蛋:一个与天启有着密切关联的大反派会在今后登场。此人是一个激进的科学家,制造过琴·葛蕾的克隆体,还跟牌皇打过交道……希望到时他搞出的动静能大一点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观影报告 | 《X战警:天启》只是少了惊艳,但质感仍在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