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釜山行》:韩式类型片的又一次炸裂式胜利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本文绝命剧透)


韩国在今年迎来了异常火爆的暑期档,多部千万级别潜力的国民大片轮番上阵——主旋律战争片《仁川登陆战》、人气励志影片的续集《国家代表2》、热门影帝河正宇主演的灾难片《隧道》、历史传记题材《德惠翁主》、甚至包括五月份在戛纳大放异彩的《哭声》和《小姐》等都吸引了不少眼球。可想而知,韩国观众的幸福度必定爆表了。其中,尤以《釜山行》的反响最为热烈,这部已被各路观众冠以“亚洲最牛丧尸电影”的灾难惊悚片,已经成为今年韩国首部突破千万人次的作品,可谓是韩式类型片的又一次炸裂式胜利。


依靠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的统筹管理和良好制度,韩国逐渐具备了全球发行能力和先进的电影制作能力。于是韩式类型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形成爆发式增长,创作水平也跃入云端,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尤其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几年,各种足以载入影史的经典佳作层出不穷。但近两年,韩国电影的水准稍稍下滑了些,类型片和艺术片都如此。比如这两年的国民级电影《鸣梁海战》、《国际市场》和《老手》,虽突破千万级别,但素质相当平庸。只有去年的主旋律抗日影片《暗杀》算是比较出色。即便如此,韩国电影工业依然可以与好莱坞比肩,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顶尖的国家级电影制作体系。


然而在今年,几位韩国名导纷纷回归,带来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个人作品。当然,也有像《釜山行》的延相昊这样的“准新人导演”一战成名。今年的众多作品似乎一下子又把韩国电影的水平拉回来了。这种突然就冒出一个优秀导演的例子在韩国数不胜数,朴赞郁、奉俊昊、罗泓轸等都是这么来的。《釜山行》的成功,甚至让许多容易产生错觉的影迷认为自己好像从来没看过亚洲丧尸片,以及这部电影的质量令人深刻,似乎立马让人暂时忘记了上半年的《哭声》和《小姐》。更有甚者觉得亚洲丧尸片的春天到来了。



实际上,日本拍过不少的丧尸题材电影,但大多是打着猎奇和搞怪的旗号,更有不少与情色沾边的作品。日本人喜欢将穿着水手服的少女和面目狰狞的丧尸放在一起,再加入各种奇葩情节。这种做法对于看惯了欧美丧尸电影的观众来说,怎么也入不了主流。韩国实际上也拍过丧尸电影,比如《506哨所》,但水准不敢恭维,其他同类型作品数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此看来,《釜山行》确实是难得的遵循传统丧尸片套路的电影,再加上韩国类型片的独特风味和纯熟技法,自然能博得满堂彩。


延相昊在之前是一名纯粹的动画导演,作品也不多,能回忆的起来的似乎只有《猪猡之王》,这是部具备独特艺术气质的独立动画片。导演的其他前史也没什么可讲的了。不过在细论《釜山行》之前,我先说说他指导的另一部丧尸动画《首尔站》。



作为一部外传性质的作品,《首尔站》的质量恐怕要差上一截,低保的画质和拖沓的叙事,都让这部作品沦为了一个平庸而缺乏新意的丧尸片,与《釜山行》相比,不仅欠缺了足够的视觉冲击力,也少了许多核心的主题元素。不过平心而论,如果能忍受前面一个小时的冗长故事,《首尔站》的后半段还是挺不错的,对政府的批判更加直白,还附赠了一出挺有趣的反转。但是除了病毒爆发的大背景相同,《首尔站》并非像网上所说是《釜山行》的前传。里面的角色都与《釜山行》并无关联,再加上时间没有明确交代,只是发生在某一个夜晚,也就无法对《釜山行》中登上列车的感染女子的来历,以及神神叨叨的流浪汉的身份等故事源头做出解释。所以,把它当一个外传性质的动画小品,还是值得一看的。


话说回来,这种追根溯源的解释,对《釜山行》来说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影片虽披着丧尸的外衣,但实际上与《行尸走肉》等主题沉重的惊悚作品一样,内里讲的是人性阴暗面。表现这种阴暗的手法就是角色们无时无刻的选择,而这些选择被放到丧尸狂潮的极端环境下,就会把人性的挣扎和扭曲无限放大。《釜山行》正如新世纪的那些严肃丧尸题材一样,体现出了道德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以及对人性的拷问和对政府的批判。



影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遵循传统好莱坞灾难片的叙事框架时,又没有抛弃韩式类型片那种别具一格的味道。故事在开篇稍稍提及了一场生物公司的化学泄露事故,其中一只死鹿变异复活的场景为影片的恐怖氛围奠定基调,随即便转到孔侑饰演的基金经理人金锡宇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是典型的好莱坞类型叙事哲学,让影片自起幅后就一直笼罩在不详的预兆下,同时又事无巨细地去交代主要角色的普通日常。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让观众比主角提前得知危机的到来,进而形成悬念,正如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那样;另一个是将危机与宁静并列对比,形成巨大的故事张力,将影片放在这种压力之下层层推进,也方便更好地掌控叙事节奏。韩国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和美国人一样出色。


然而,《釜山行》的主要压力不仅仅来自于病毒爆发。金锡宇作为影片主角,干着一份“出卖人心”的基金经纪人的工作,对同事和家人都比较冷漠。为了赚钱,一直疏忽女儿,也因为这种漠不关心的自私行为,导致与妻子分居异地。破碎的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可以说即便没有丧尸危机,也够让他受的了。这种充满污点的角色也是类型片的惯用套路,正是因为种种的不完美,才能在后面的极端处境下,将角色的成长表现得更加突出,进而令观众产生移情心理。可以说,《釜山行》前半程的叙事,都是在描写这种家庭危机,并将家庭这个次要压力,带入到丧尸危机的主要压力中,为角色设置双重难题,并通过展现逐步解决的过程,让角色自然而然变得立体生动。这也是影片中为数不少的角色都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所在。



之所以说这部作品属于新时期的丧尸电影,主要是区别于传统丧尸电影的主题。以乔治·A·罗梅罗为代表开创的传统丧尸电影,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呈现幸存者与丧尸的对抗。而新时代的丧尸作品,变异的丑八怪们已经沦为了肉体背景,故事反而聚焦于幸存者群体的冲突和纠结。因此近些年的许多严肃作品,贯彻的母题是:尸体的异变很可怕,人心的异变更可怕。由于此类题材的舞台,无一例外都包裹着末世般的荒凉和残酷,因而这是体现人心变异的绝佳场所。


《釜山行》也不例外,电影的景别自开始便频繁使用中近景的切换,镜头焦点无一例外对准的都是人,很少用到展现丧尸的恐怖面貌上,丧尸更多的是用中远景去展现。这实际上就是用镜头给予观众暗示,告诉我们电影的重点不是描写人与丧尸如何对抗,以及展现丧尸的恐怖,而是描写人物在极端处境下如何成长和内心的转变升华。另外,在金锡宇和女儿金秀安登上列车之前,大量的中近景处理也是为了与后面逼仄的列车空间保持连贯的一致性,避免了景别由广阔而变得狭窄时,在视觉层面上令观众产生不适的割裂感。



前面说了,影片人性消极的阴暗面是通过不断选择而展现的,而人性积极的升华也需要利用不断的选择去体现。《釜山行》具体通过金锡宇从最初关上车门差点让马东锡郑有美饰演的夫妇命丧尸口,以及劝导女儿不用什么事都谦让别人,变成最后与众人一同对抗丧尸,对其他幸存者不离不弃,甚至最终自我牺牲的过程,来逐步刻画他的成长和人格升华。为了表现这个过程,剧作上不仅安排了帮助他成长的催化剂:马东锡饰演的壮汉和自己的女儿秀安,也安排了反面教材:金意成饰演的巴士公司理事和被他煽动的幸存乘客。


马东锡和郑有美饰演的夫妇,是影片中自始至终的闪光点。二人的交互和在灾难中逃亡的桥段,不单单是为了影响男主角的理念转变,也是为了带给观众希望和力量的情绪而精心设置的。丧尸片中不乏壮烈的牺牲者,在《釜山行》里,这个任务就被分配在了马东锡和孔侑身上。为了铺陈孔侑的煽情结尾,马东锡在列车中独挡丧尸群而死的桥段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个桥段的另一个作用是衬托金意成的极端自私。另一方面,马东锡和孔侑从最初的对立到后面的同仇敌忾,促成了一段“做父亲不得不牺牲许多”的对话,不仅是对金锡宇家庭问题的呼应,也是对后面二人结局的一次铺垫暗示。



金意成的角色成为了观众憎恶的对象。他的功利心比金锡宇更加执着,也就接连使得不少无辜群众死亡的恶果。在影片的最后,他的一段变异前的独白也揭示了面对末日般地狱时,普通人的恐惧心理,而正是这种强烈的恐惧,促使他变得残忍而自私。虽然这仍旧是类型片的常规套路,但它着实点明了一个问题,在极端环境下,我们是应该坚守着原则和信念,帮助同类共同求生而抵抗,还是屈服于求生意志激发的自私本能,残忍地抛弃他人呢?这也是众多灾难片亘古不变的主题。


而在这两方的中间地带,是一对儿老年姐妹和一名流浪汉,他们作为更次一级的路人角色,在求生的本能下最终也都因为双方的理念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流浪汉为了拯救孕妇和女孩牺牲了自己,而老年姐妹则都看到了人性中最难以直视的一面,选择拥抱丧尸群,与他人同归于尽。棒球队情侣和列车长乘务员这两对人群就更加功能化,一方面是从侧面烘托两派人的矛盾冲突,并提供推进剧情的线索(打电话告知幸存者车厢号、与各站台联系等),另一方面是表现丧尸片惯有的末世悲情氛围。



这些充满张力的情节点和人物设置,令影片没有一分一秒的拖沓感,叙事流程也因不同角色的情绪多层交织,形成一个接一个布满矛盾和冲突的桥段,也就留下了不少的耐人寻味之处。但是《釜山行》并没有顾此失彼,虽然笔墨更多强调的是幸存者,但在类型结构上还是遵循着丧尸片“基本法”的,娱乐是首要元素。为了烘托灾难中的危机感,电影娴熟运用了很多技巧。


作为动画片导演,延相昊的首部真人电影将镜头运动和机位摆放的还是颇有灵性的。前文所说对于景别的处理是一个特点以外,一些比较有技巧的摇镜和跟拍也让画面元素更加丰富。影片开头被车撞死的鹿变异复活,通过远景横摇,一种瘆人的惊悚感就带出来了。登上列车之后,对车厢中一些道具布置的描绘,以及人物与之互动时的特写切换,都是在加深观众所期待的危机来临时的紧张感。长焦镜头用来表现人物的表情,集中刻画人物心理,令代入感增强。相比较而言,影片中的丧尸虽然生猛异常,但大多用广角镜头去展示或埋于景深内,这种克制的处理手法也是为了影片主题而服务。



但《釜山行》并没有忽略恐怖惊悚的灾难元素。影片大部分戏份都发生在列车中,狭窄的空间就在视觉上充满压迫感,每扇玻璃门后面都有成群结队的恐怖丧尸,关键它们还是《惊变28天》和《僵尸世界大战》里那种百米飞人的种类。幸存者无时无刻不处于紧张与绝望的边缘,很好地烘托了丧尸电影的基调。同时,狭长的列车便于导演充分运用纵深空间,去营造逃亡和求生的氛围。当然,通过这种纵深空间的合理调度,影片也带给我们一场酣畅淋漓的闯关救人戏码(很有《求生之路》的感觉)。因此,《釜山行》叙事相当的激烈凌厉,让观众时刻处于不安的状态下,爽快感也就油然而生。这些都是令影片精彩纷呈的法宝。


相比于欧美一些硬派丧尸片,《釜山行》由于描绘的是一群普通乘客面对丧尸危机,所以热兵器在影片中是登不了场的。故事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棒球棍、警棍和防暴盾牌了。而马东锡饰演的壮汉更是赤手空拳撕丧尸,也因此在影片上映后人气暴增。通过这一系列设置,导致幸存者们普遍战斗力不强,也没有强大的武器傍身,还被困在了列车这个小空间中,自由度受限,丧尸数量还特别多,跑的还飞快,想打也打不过,想跑也跑不掉,这种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结实地将观众牢牢按在座位上动惮不得。



通过以上分析,似乎可以看出《釜山行》这类叫好叫座的韩式类型片的魅力在哪里了。如果说韩国电影是好莱坞最成功的学生,那么现在韩国的电影创作者们也早已毕业出师了。虽然不少韩式类型片难免也落入好莱坞的窠臼,但从宏观上讲,韩国类型电影也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


首先,最喜闻乐见的就是孜孜不倦批判政府的主题了。如果从大众观影的角度来划分,韩国类型电影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严肃类型片和娱乐类型片。倒不是说严肃作品中就没有娱乐元素,实际上娱乐性也很强,但更突出的是沉重而深邃的主题,反之亦然。韩国的严肃类型片中,尤以犯罪片和灾难片发展最为旺盛。这两种类型为创作者抨击政府提供了丰富素材,在众多同类电影里,韩国政府都扮演着一个无力、无情、迂腐的丑角,往往是主人公追求目标之路的最大阻碍。在《首尔站》,警察和军队的枪口总是对着平民百姓,而非丧尸,这就将隐含的主题表达的非常直白了。《釜山行》相对而言反而还温和了许多,也就是通过电视新闻和调度室通话而展现出的一贯官僚做派,比较典型,不至于让人太过愤懑无奈。不过总体来讲,韩国类型片在调戏政府这点确实非常执着,一逮着机会就会影射点什么,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美国人激进得多。



韩式类型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刻画不同阶层群体的对立。这其实也是从抨击国家机器的角度出发的。《釜山行》中,有金意成这种执掌话语权的特权阶级,你可以将他看做掌权者的一种缩影。也有金锡宇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存在严重问题,情感上面也比较缺失,是物质社会中特权与屈从于一体的中间人。还有流浪汉和老太太那样的底层人士,他们挣扎在贫困线上,完全不具备发言权,只能任人宰割,依靠别人的帮助求生,一旦比他们高位的人松手,便会立刻坠入地狱。而这个群体在《首尔站》中则被突出展示,动画里的几位主要角色全部来自于底层,其中乞丐大叔还是为国家工作过的人,如今落得无家可归,并最终被军队射杀。另一种特殊的阶级矛盾来自于南北韩问题,这是韩国电影独有的题材,也出现过大量佳作,比如《共同警备区》、《生死谍变》等。总之,不同阶层不仅有着各自的生活困扰和心理问题,还会因为利益和理念的冲突,而与其他阶层产生深深的矛盾和牢固的鄙视链——这些都是韩国电影善于揭示的内容。


别忘了,韩国电影必定还擅长描摹细腻的情感,毕竟狗血煽情的伎俩数韩剧最强了嘛。但放在韩式类型片中,只要能合理克制的运用,也不失为一个优点,而且普通观众确实特吃这套。《釜山行》里的煽情桥段也相当多,客观来讲,有些也显得有点过分了,不过出现的节点和拍摄手法,还有演员的表演都很优秀,因此在大的末世灾难背景下,这些煽情段落成为了观众情绪的有力调节剂。影片作为标准的类型制作,结尾也没有残忍到底,通过出色的关键道具(小女孩唱给爸爸的歌),让主角群体在经历重大人员伤亡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隧道中孕妇和女孩剪影,其象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也就彰显了韩国类型片的另一个特点,即非常注重“一戏多用”,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画面信息引导视觉焦点和剧情走向,进而增强代入感。这种细节不仅体现在场景和道具布置上,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在《釜山行》中也能看到。影片开始没多久,通过几个场景交代了金锡宇的家庭矛盾,如果注意到他打电话的姿势,包括手上的小动作,尤其是小心翼翼擦拭了一下自己奥迪车这一段,就从多方面揭示了人物自私功利却又善于观察的性格,为角色在之后能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屡屡化解危机做出了明显铺垫。同时,给女儿买错生日礼物的段落,也不仅体现了内心里其实非常关心女儿,但客观上却是导致女儿缺失家庭关怀的罪魁祸首。包括后面马东锡之死,都是“一戏多用”的典范。这些都会让剧情环环相扣,杜绝拖沓冷场,精彩好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韩国的实力派演员的戏都有一股猛劲儿狠劲儿,无论台词的发音方式还是肢体动作的幅度,都非常有味道,称得上是一种别样的银幕风景线了。孔侑自然也是实力派的一员。本片中,他的演技无懈可击,从最初工作和回家时的不耐烦表情,到对女儿的无奈,到遭遇尸变的惊恐,再到眼看同伴惨死却不能营救的悲伤,其眼神和动作都非常到位有戏。女儿金秀安、马东锡、郑有美和其余角色也演的非常出彩,无论配角还是龙套,都将各自的人物特征表现的相当到位。自然而真实的演技也是该片成功的关键因素。



韩国电影人普遍的创作态度都是冷峻而内敛的,但表现在银幕上的镜头语言和剧作方式又是奔放而猛烈的。加上宽松的创作环境,韩国电影敢于尝试不同的题材、风格和类型。《釜山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结出的最新硕果,它称得上是近几年最杰出的丧尸电影之一,且一下子就打破了该领域在市场上的空白,更会因其成功,而鼓励本土,甚至亚洲范围内的电影人创作同类作品,这对类型片的发展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总之,《釜山行》作为一部话题热度极高的影片,再次证明了韩国类型片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制作水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釜山行》:韩式类型片的又一次炸裂式胜利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