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烂春节档?并不是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春节这几天我看了五部片子,其中两部是提前看片,另三部自费观看。自费的这三部,也都是出于一些原因被迫观看的,并非自愿。我为什么要把这些说这么清楚,是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私底下骂我:“哎哎你看他,居然在春节去电影院看了五场电影,太特么傻逼了哈哈哈”。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但凡还存在着哪怕一丁点理智与健康的审美,他都不会选择在今年的春节去电影院。甚至于,味蕾敏感者可能都不会在逛商场时去有影院的那层吃饭。近几年的春节档,总是乌烟瘴气,味道如夏天的垃圾站一般,狗屎与馊饭齐飞,臭的能让仙女座的外星人大惊失色。今年还格外的臭,可能会惊动银河系的空气质量检测局。试问你敢去这种地方附近吃饭吗?我建议影院经理们都应该挂上“珍爱生命,远离此地”的告示牌,并给员工发放工伤赔偿金。



那么,今年的春节档是史上最烂吗?并不是——明明每年都一样烂啊!


春节档在众片商眼中,早就是人傻钱多的档期了。这段时期进影院的一些观众,可能都是一年看不上一两部电影的人。他们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之低,宽容得就像面对3岁小孩逗乐的家长一样。大过年的,喂他屎他也乐意。那片商们太高兴了,随便做点儿什么大家就都蜂拥而至嘛,那还费神雕琢什么品质呢?于是,这档期,就成为了影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烂片展览会。在这些烂片里,充斥着三年级小学生水准的剧本,受B级片影响的文盲做出的美学设计,初中毕业街头卖唱式的配乐,以及横店业余龙套水准的演出。这不明摆着欺负我们观众吗?在这里,我劝各位朋友,别买这些骗子的账,哪怕去唱唱K跳跳舞也好啊,总之要理智,要分的清狗屎和巧克力啊。


春节档的特色之一,是西游记。自打周星驰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到现在,除了2015年,每年都特么得来上一部西游记,烦不烦?还就是有人爱看。五年了啊大哥,做卧底的都回归警队了,你们不能拍一次水浒吗?



孙悟空成为了每年春节档的固定节目,2015年好不容易没有西游题材了,结果来了一个《钟馗伏魔》,本质上还是《大闹天宫》那一套,只不过把孙悟空换成了钟馗。于是,你看久了就会发现,好像国内电影人也就这种眼光和选题水平了,类型片开发度得贫乏到什么地步,才能每年揪着齐天大圣不放?好莱坞也闹剧本荒,但人家至少穷极精力变着花地新瓶装旧酒,到了国内制片人这里,却连瓶子都懒得换。关键是,你装的酒能喝也行,不求陈年佳酿,至少爽爽口也好啊。结果你看从《大闹天宫》到《三打白骨精》再到今年的《伏妖篇》,一部赛着一部的尿。唯一能看的仍然是四年前的《西游降魔篇》。结果今年,周星驰和徐克的节操也掉得不忍直视,这放到后面再说吧。


春节档特色之二,是综艺电影。从2014年的《爸爸去哪儿》开始,持续了两年。这玩意儿比西游记还让人反感,所以寿命不长,到今年就没有了。证明春节档的观众虽然爱吃屎,但也是有自己底线的——至少得是电视上看不到的,新鲜的屎。



春节档特色之三,是低幼动画。以前是喜羊羊系列,现在是熊出没系列为代表。说实话,虽然这些片子是做给小孩子看的,但比那些真人电影良心多了。当然,受众的原因导致它们的票房不可能大爆发,只能捡捡西游记之类大品牌的残羹剩饭。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冰雪奇缘》赶上了春节档的尾巴,但这部在全球大热,代表最先进动画制作工艺和最成熟动画剧作的佳片,在众多因素排挤下,成了当年春节档最大的哑弹。


春节档特色之四,是前几年准时驾到的澳门风云系列。其恶心程度直逼影史最烂电影行列。用罗杰·伊伯特的话说,我看它还不如看自己的结肠镜检查。今年好不容易没有澳门风云了,别担心,会有更多烂片接班的。



今年我冒着生命危险看的五部电影是《乘风破浪》、《健忘村》、《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和《功夫瑜伽》。要让我排个序列,如果是最佳的话,我排不出来,因为每部片子都配不上“佳”这个字。要是排最烂的话,那么《西游》、《天竺》和《瑜伽》三部绝对难分伯仲,《乘风》和《健忘》相对来讲还好一些,可以远离最烂的称号。注意,是相对来讲。



我在豆瓣给了《乘风破浪》三星半的评价(向上取整标了四星),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很客观的分数,我后来觉得还是三颗星更合适。相比同期其他电影,我至少能看出韩寒是动了些心思设计着自己的作品,至少努力让它看起来像个电影样——虽然有人指责它有抄袭的嫌疑。


被指责抄袭也是颇为荒唐。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桥段沿袭自93年的《新难兄难弟》,其中大量故事结构也借鉴了《回到未来》和《时光倒流七十年》。韩寒很鸡贼,片尾把这些片子都写出来致敬了一番,免得给人落下话根。不过,仍有一些声音列举了《乘风破浪》和《新难兄难弟》的种种相同点,嘲讽其抄袭。但说实话,我也能找出同样数量的不同点。我又想,模仿各种类型大师的昆汀(《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被解救的姜戈》等),和模仿希区柯克的布莱恩·德·帕尔玛(《剃刀边缘》),他们当年的作品是不是也算抄袭呢?



只能说,《乘风破浪》的模仿很低级,无法与影片自身融会贯通,但这还算不上抄袭。整部电影在故事题材和桥段这方面毫无新意,玩的还都是几十年前穿越故事那一套。但如果就这么盖棺定论说它抄袭,未免太过粗暴无脑。蹒跚学步的韩寒,现在走的路子正是当年宁浩用《疯狂的石头》去模仿《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一样。然而《疯狂的石头》其剧作之圆熟,结构之巧妙,镜头剪辑之惊艳,并未让宁浩被套上“抄袭”的罪名,于是人们用“本土化”一词去描述它,显得多么合情合理!最终,宁浩成为了国内深受喜爱的类型片大家,他出道时的那些模仿和致敬,也终于幻化成属于自己的标签和气质。韩寒不行,他跟宁浩至少有五个秒差距之远。《乘风破浪》的模仿太拙劣,自然容易让人说出“抄袭”的风凉话。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把它放在春节这么一个乱七八糟的档期里,立刻就显出它的好来了。


从各个维度来讲,《乘风破浪》都不是好电影,只能算个及格。但就是这么一个及格的水平,在春节档都显得难能可贵。至少,《乘风破浪》是个正常的片子,哪怕里面都是陈年烂梗,毫无新意,原创度欠奉。但它好歹有头有尾地讲完了一个故事,而且还把中心情感渲染得比较到位。你无法想象我在经受三部半烂片的狂轰滥炸之后,看到清新明快的《乘风破浪》时那痛哭流涕的感受。



《健忘村》的问题出在剧作上,而且毛病非常突出,直接影响了成片品质。实际上,有舒淇、王千源这种演员,表演应该不成问题。但我想说,王千源真不适合神棍这个角色,登场时违和感太强了,念白也太做作了些。当然,影片整体的气质就是闹剧,还是在封闭空间里的闹剧。


总之,这部电影叙事节奏很混乱,该略不略该细不细,演员呢都是认真演戏的主儿,但受限于角色,发挥也都平平。唯一的亮点是一片云这个角色,喜剧效果非常突出,骑自行车那段很有意思,和人物性格也贴合得很好。但是影片整体的故事很混乱,戏剧冲突也很生硬,有许多逻辑硬伤的地方。



不过《健忘村》的政治隐喻颇值得玩味。那个没有背景交代的洗脑神器“忘忧”,经过村长、王千源和舒淇等人的操控,很明显地指向了我国不同阶段的统治时期。这个“忘忧”几乎成为了国家机器的代名词,一个拥有美好名字的机器,实际上却攫取了人们的一切。另外,村子里各色人的言行,也影射出国民的劣根性。先后拥有“忘忧”的三人,表面上看分正派反派,实质都指向了同一种身份:独裁者。影片似乎在表达,独裁统治的成功不仅是因为掌权者握有洗脑机器,居心叵测。同样也是因为民众趋利避害,愚昧自私的脾性。二者相辅相成,才最终导致村民失去了独立人格和权利自由,成为无脑羊群。


《健忘村》通过将革命和造反等词汇夸张化、极端化,并以封闭空间作为舞台,试图剥离历史,折射现实,甚至想营造出一种反乌托邦的政治惊悚氛围。但由于剧作上太混乱,结构上有重大纰漏,导致其主题张力被极度消解。影片将主题拍得非常直白,隐喻几乎变成了明喻,却缺少足够的讽刺,就像没有针头的注射器,怎么扎也扎不进去。


两部相对能看的片子说完后,下面就进入辣心辣肺辣眼睛阶段。



我是看成龙的电影长大的,《A计划》、《醉拳》、《警察故事》等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莫大快乐。如今成龙不断用烂片向人们证明“尚能饭否”,实乃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不过想想他有个不争气的儿子,似乎遗憾之余也就多了几分理解。


《功夫瑜伽》甚至还不如《绝地逃亡》好看,影片毫无可取之处。看老迈的成龙打木桩,我们心疼之余应该也能预感到整部电影的气场。说实话这片子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老套的夺宝故事。还不如《国家宝藏》这样的套路片带劲,更别提与《印第安纳·琼斯》比了。


影片开头长达数分钟的过场CG,让我以为是走错了影厅!我自问,难道现在拍电影的都不是导演,而是程序员了?!而且这CG动画,是七八年前游戏动画的水平。咱不用搞得这么复古吧?到了真人阶段,其服化道和布景又处处充满山寨味。我不知道是布光的问题还是后期没有调色,画面质感看起来非常的电视化。这不,最近又有人指出片中的小鲜肉演员是抠像出演。总之,观看本片,能有一百个理由睡过去。可贵的是,也有一个理由不会让人……至少不会让男人犯困,那就是里面的印度公主确实很好看。这或许也是该片的唯一亮点了吧。



《大闹天竺》我就更不想聊了。我坚持到《太阳之子》里那个黑风婆出来之后,实在坚持不住就睡过去了。本来,将《西游记》的一些关键元素,改编成一部现代公路冒险片,还加了一些印度神祇之类的文化梗,感觉还是稍有新意的,至少我能幻想一些原著桥段与当代社会有趣的化学反应。但是王宝强将片子弄得太聒噪了,大量的废戏让人不明所以。这简直脱离了闹剧范畴,变成一场胡闹的灾难。


王宝强对喜剧的理解之低,令人乍舌。按理说也拍了这么多部电影了,其中有些还创造了票房奇迹,怎么就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呢?你好歹能达到徐峥三分之一的水平也好啊宝宝。本来看《功夫瑜伽》我以为现在都是程序员在做电影,看了《大闹天竺》我又觉得是马戏团在做电影了。拜托,电影发展一百多年,早就脱离杂耍剧场那个层次啦,咱能不能稍微高级点儿啊?结果你猜怎地,居然还请来了六小龄童,还玩了一个认亲戏码,主演那一脸的虔诚助我睡得汗流浃背。唉!欢欢喜喜过大年吧。



来说说徐克和周星驰的《西游伏妖篇》吧!说实话我现在浑身颤抖,这可是春节档的歌利亚呀,我要批评它,岂不是站在了数亿星爷粉和强势片方的对立面了吗?而我显然不是大卫,怕会死无葬身之地呢!


在观看《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和《伏妖篇》三部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主角中总有那么几个台词念得稀烂的。《大闹天竺》的四位主角,以白客和岳云鹏最为突出,《功夫瑜伽》就是小鲜肉和那个整容脸的女助教。《伏妖篇》自然最明显的就是吴亦凡了。就台词念成这样,有气无力的,抑扬顿挫皆无,从未通过语速、咬字、发音等变化听出人物的内心,还竟给大特写,实在太恶心人了!当我们都没看过真正的表演吗?另外,这三部电影都跟西游记有关,后两部就不说了,从片名就能看出来。《功夫瑜伽》居然也在开场用旁白强行与唐三藏套了个近乎。你们到底是爱《西游记》还是恨《西游记》?至于这么用烂片反复糟践它嘛!



对于《西游伏妖篇》,我先说一点,但凡喜欢这部片子却不喜欢《封神传奇》的,都是耍流氓!只要稍微多看了些电影,尤其是这种魔幻电影,或者接受过一点影视训练的人,都能看出《西游伏妖篇》和《封神传奇》的美学是一毛一样的!你如果喜欢王丽坤的蜘蛛精,你没理由不喜欢范冰冰的妲己;你如果喜欢“蒸汽朋克”(不好意思我侮辱这个词了)版的红孩儿,你没理由不喜欢肉嘟嘟的哪吒。


《伏妖篇》唯一一点比《封神传奇》好的,就是主角团队倒是与一众配角的气场区分开来了。而且特效确实做得比《封神传奇》好一点儿。注意,我说的是好一点儿。看完本片,我大彻大悟,果然现在还是流行程序员拍电影。



影片的故事就不说了,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来多稀烂。表演更不用说了……不,还是可以说一说:杨一威和巴特尔不评价,这俩妆太浓,完全靠造型撑戏,其中巴特尔大部分时间还是一条鱼。至于吴亦凡……就是一不会演戏的主儿,水平还不如群众演员,这种人要搁赫尔佐格那儿早给枪毙了。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林更新。他的孙悟空比前两年的甄子丹和郭富城要好不少,甚至比本系列第一集的黄渤还要稍稍出色些。当然,也是拜化妆所赐。总的来讲,林更新的眼神很托人物,吊儿郎当的肢体语言也非常符合本片对孙悟空的设定。虽然一看林更新就是按演古惑仔的路子演的孙悟空,可能难度也大不到哪儿去,但表现得确实比其他人到位。


我看许多人也在喷这部电影,但都肯定其特效很不错。我想问问,这片子特效哪儿牛逼了?是,加了许多粒子光效什么的,搞得好拉风好酷炫,但充其量不也只是真人动画电影的水平吗?影片整体的CG动画与实景嵌合的都有瑕疵,同时CG形象本身也缺乏应有的质感——比如红孩儿和大石头猩猩。尤其后半段,又沦为上世代游戏动画的水准。



我从来没把周星驰捧上过神坛,自然也没说过欠不欠电影票这种事儿。但通过《伏妖篇》,我再次坚定自己的看法:周星驰的巅峰停留在了《功夫》,并自打《长江七号》之后,完全丧失了创作能力(当然《长江七号》也很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喜剧手法的运用仍停留在九十年代自己出演的,以及后来《少林足球》《功夫》这些作品的套路。随后再也没见过新的喜剧手法,就是不断地重复再重复,美其名曰继承风格。永远是那一套纸片人式的特效升格镜头,永远是机位横移放大夸张的动作,永远是阴差阳错不正经地对白,永远有扣鼻屎抹屁股,永远有尬舞。当然,音乐永远都是《闯将令》和《小刀会序曲》。年复一年的,都用的起茧子了。如果这些就是无厘头的最高境界,那真不如叫无聊透了。


后来,他又卯足劲拍了一个《西游降魔篇》。我虽然也不太喜欢这部,但能看出星爷倾注了大量的心思,主题至少还言之有物,对题材的切入角度在当年的国产电影里也算独特,关键是,舒淇、文章、黄渤也都是会演戏的人,能撑得起片子。但到了《伏妖篇》,一切优良传统都没了。



现在他说自己江郎才尽了,但又喜欢拍电影,他说过自己爱财,拍电影当然是为了赚钱,这一圈儿话说下来,意思就是我早都不行了,那也不能放过你们的钱包,是不是显得有点不要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咱可以赚钱,但拜托有点诚意好不好?你拍不出好片子了,你就别招呼大家买票看了啊?!结果你还得赚我们的钱,好嘛,这牌坊立的。


依《伏妖篇》这个势头,或许它又能成为春节档最大的赢家,甚至破一些票房纪录,但这改变不了骗钱的事实。你把电影拍成这糙样,跟去大街上骗老头老太太钱的那帮骗子有何区别?所以这个《伏妖篇》,从哪个方面讲我都感觉很恶心人,连片尾的彩蛋都那么恶心人,透着一股昭然若揭的婊子心。


实际上,频繁用老梗也不怕,至少不会像韩寒那样让人指责成抄袭。毕竟这些经典桥段都是他自己当年开发的。但老这么重复自己,是否会显得太过不思进取?是否难称得上一名合格电影人应有的创作态度?哪怕你把这些老梗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或在细节上变化一下也好啊。别忘了,周星驰也说过自己的梦想就是拍《西游》,现在他懒惰到连这个梦想都得拉个人来帮他延续。这回这个人就是徐克。他连自己最中意的系列片都懒得一个人导了,我们何必还对他有所期待呢?



然而,这阻止不了庞大的粉丝团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捧臭脚。对此我只想说四个字:情怀作祟。请记住,现在这个时代是营销的时代,人们对星爷的情怀,大部分也是宣发部煽起来的。就像《健忘村》里的“忘忧”一样,分分钟能就让你对星爷趋之若鹜。


之所以我称《西游伏妖篇》是春节档的歌利亚,不仅是因为有周星驰和徐克的加持,它的体量和话题性都是最高的,还因为这次众多联合出品方在宣发上真是下血本,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资本的强大压迫力。影片上映初期,骂声一片,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水军什么的,但看过的人也都能知道片子是不怎么样。然而这几天显然片方开始动用宣发层面的终极武器了,即口碑控制。


我一直认为,影评人这个职业日子过得好坏,可以侧面反映出一国电影产业的发达程度和健康指数。结果我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影评人收红包也可以过得很好啊!我不要我的公信力了,我不要我的客观独立性了,我可以说违心的话,只要钱给的够。这样一来,影评人这个职业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底线,还怎么反映电影产业是否健康发达呢?唉,我自觉还是太年轻了。



这次《伏妖篇》的口碑控制,涉及到了许多我关注过的电影媒体,这两天这些媒体明显地有组织地开始给《伏妖篇》洗白。比如有人开始分析影片的剧情另有深意,号称暗线贯穿其中。这个要是有点儿独立判断能力,都知道胡诌的成分很大。双线这种东西,不是靠脑补搞出来的,得在剧作上有一定的呼应和交叉才算数咧,《伏妖篇》在情节编排上粗糙成这个样子,讨论什么深意啊暗线啊之类的早已失去意义,有写软文这功夫不如多去读读编剧教材吧。还有说周星驰开创了什么暗黑喜剧什么的,名词不是你营销小能手想编就能编的,还特么暗黑喜剧……你当拍DC宇宙呢?更有甚者称之为“打开原著最正确的方式”,我真想把八十多万字的原著以拍板砖的方式糊他脸上。


这些洗白的电影媒体,有几家还是一直以来留给我印象不错的。比如其中一家在影迷群体里就口碑很高,该媒体一直秉持着客观、公正、专业的作风,推广艺术电影,普及影史知识,引导观众品味。其主编也都是网络上的大V级人物。他们有一个由电影学者,职业影评人、业内人士和资深撰稿人组成的评分团体,对影片的评价一向很苛刻,搞得颇有《电影手册》之风骨。但这个团体这回在对待《西游伏妖篇》时有一半以上的好评,简直像换了一拨人似的。每个人还都讲的头头是道,毕竟都是资深学者嘛,理论知识丰富。他们可以用唬人的专业术语和美学理论把一部烂片吹得天花乱坠,让你心服口服,就差将《伏妖篇》预定年度最佳了,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真的,除了猜测他们集体收红包,我这个笨脑子找不到第二个合理解释。无论这帮人是否真的收了钱,他们的评分反正我以后再也不信了。再次请朋友们记住,这是个营销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很有可能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总之,祝他们鸡年大吉,财源滚滚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上最烂春节档?并不是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