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斯,我的爱》描绘了一种恐怖的冷漠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作于2016年4月)


大岛渚的影片从来不缺乏争议性。


无论是《感官世界》的大尺度,还是《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集中营同性虐恋,以至这部《马克斯,我的爱》中的人兽恋。这位日本殿堂级导演的镜头无时无刻不在精准解剖人类之间脆弱而扭曲的情感。与之相随的,要么是变态元素,要么是情色桥段,要么是怪诞题材,总能有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猎奇之处,也同样挑拨着电影从业者和学者的保守神经。


但这显然不是大岛渚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的低劣噱头。在他的眼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伴随着扭曲和沉沦。世界固然如染缸,但是他片中的角色也都心甘情愿地跳进浑水之中,用色彩斑斓的欲望去迷失自己,最终醉于痛苦。这就是他一直表达的主题:悲观主义。正如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表面上的自由,但本质上却都是被奴役的,悲惨的自由。人类的一切选择都受到生命意志的影响,而生命意志的根源即为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岛渚影片中的那些结局悲惨的角色,都是一种必然性的命运。这不免使得他的影片往往有一种压抑而怪诞的氛围,自然的,这种主题的争议性也就会愈发彰显。



我在之前已经评析过《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表面上,那是一部杰出的战争题材电影,然而其中的同性虐恋,相信看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部电影的演员,比如二十世纪的精神图腾,刚刚去世的大卫·鲍伊,以及《荒野猎人》的作曲者坂本龙一,还有日本电影的鬼才北野武等人,只会让其话题性变得越来越浓。如此看来,大岛渚留给了世人太多津津乐道的话题。他屡次与海外制片公司深度合作的方式,也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师级导演。在我眼里,他的导演生涯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最终令其许多作品都淡化了本土风格,反而使得影片的主题和立意更加奔放,也更具有普世性。


《马克斯,我的爱》拍摄于1986年,仍旧是一部国际化制作。导演是日本人,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则分别来自英法美三国,演员也是如此。许多人说这部电影一反大岛渚的常用路数,故事氛围轻松,幽默。我是相当不能苟同的。纵然影片中或多或少在对白上有一些抖机灵的桥段,但是无论从影片的打光形式,色彩运用,表演风格来讲,都充满了惊悚和诡异。整体来说,《马克斯,我的爱》仍继承了大岛渚的一贯特点,是一出严肃的黑色寓言式作品。我想甚至可以将之称为“作者电影”了。



这部电影无论在豆瓣还是IMDB评分都很一般,在豆瓣上的打分人数也不多。不过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此片的。编剧是与布努埃尔合作过多次的卡里埃尔,因此影片的故事充满了尖酸的讽刺和冷静的荒诞。当然,相比布努埃尔,大岛渚可没有那么超现实主义,他在这部片中很完美地将日式电影的细腻和西方室内剧的克制结合,用一种比较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荒唐的伦理故事。虽然视觉层次没有什么大尺度的冲击,但在精神内核上,这部电影相当重口味。


从剧作的角度,我们能看出大岛渚仍然受到一些日本电影的影响。虽然编剧和演员均为外国人,但是营造戏剧冲突的手法,颇有山本嘉次郎的味道。而细腻冷静克制的氛围,则有些类似小津安二郎。除此之外,我们很难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别的日本电影的影子了,当然,整体的艺术手法也是受到被说烂了的法国新浪潮之影响。


《马克斯,我的爱》的故事虽然从未出现任何牛鬼蛇神,但看得越深越久,就越会觉得这实乃一部恐怖惊悚片。这里的爱情和家庭伦理是恐怖之源,轻易便能让观者感受到凛冽的冷意。


影片讲述了外交官彼得,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和儿子尼尔森一家三口的故事。彼得有一个人尽皆知的情人,而他也发现玛格丽特行踪飘忽不定,非常可疑。于是他雇了一名私家侦探调查,发现妻子在外长期租了一个公寓。彼得循着线索找到公寓,敲开门却发现玛格丽特与一只黑猩猩在一起。


玛格丽特欣然承认了这只黑猩猩是自己的情人,并强调一方面自己看上了他,另一方面也是黑猩猩选择了自己。她管自己的“另类情人”取名叫马克斯。不久之后,彼得便接受了现实,并希望玛格丽特可以把黑猩猩接到家里。于是一家三口开始与这只动物生活在一起。期间经历了诸如好友聚餐,佣人辞职,猩猩出走等许多事情。另一边,彼得也咨询了动物学家和心理专家,试图了解妻子内心的真正想法,并出于嫉妒心一度试图杀死猩猩。在一家三口经历了各种感情和道德危机之后,终达成和解。最后,在玛格丽特的母亲养伤的郊区医院附近,马克斯再次失踪。彼得一家无奈驾车返回市区,马克斯却悄悄跳回到车顶。回家路上,路人们看见车顶上的猩猩,无不拍手叫好。彼得一家如游行般掀起了市民们的狂欢。最终,他家的佣人也回来了,一个生命大和谐的完美结局。


故事的表层大致如此,可谁也不会认为,《马克斯,我的爱》真的是一部合家欢结局的爱情电影。影片中充满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且指向性非常强,这些构成了故事的深层和主题思想,自然也是影片让我喜爱的重要原因。它的台词耐人寻味,构思和立意也值得反复体会。



首先,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故事。一般描写中产阶级,常常伴随着中年危机,情感退化,精神空虚等叙事所指。这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之后,生活也会随之愈发僵化,人们为了排遣压力,很容易地沉浸在一种享乐氛围中,并往往以刺激的形式去实现。然而僵化的生活会让思想冷冻,无尽的享乐将令灵魂空虚。最终处于这个境地的人会变成一个事业成功的机器,心中早就难以保持洁净,脑海深处甚至也可能产生许多扭曲想法,人人之间关系淡漠。生活就是反派,它将沉迷于此的我们绑上了一条通向毁灭的列车。


彼得一家忠实地践行着上述要点,对所有迷茫沉沦的中产阶级做出了表率。整部电影,彼得、玛格丽特、甚至儿子尼尔森,面部表情都是僵化的,从银幕上能深深地体会到每个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漠,这种冷漠恐怖到了什么地步?恐怖到了玛格丽特可以友好地与自己丈夫的情人交谈相处,恐怖到彼得愿意把黑猩猩接回家。恐怖到了尼尔森很快地认为黑猩猩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些人甚至会特别欣赏《马克斯,我的爱》里这一家三口的相处方式,似乎矛盾都可以用冷静的对话化解,似乎夫妻双方的这种坦诚非常宝贵,值得赞许。如果你真的如此看待这一家的话,可以说实在是对影片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偏差。如果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存在一丁点的感情,哪怕一丁点,都不会在出现了这么怪异的问题之后还能理智冷静的处理,处理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电影中的那样。大岛渚通过这一家三口间机械化的互动,以及彼得一家与同事和朋友之间的戏码,展现并讽刺的就是这样一种名存实亡的婚姻,和现代社会人情味的缺失。



《马克斯,我的爱》把家庭伦理间所有会出现的问题都浓缩到故事中了,并进行极端化的展开,给予我们一种深深的惊悚感。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观者不难看出,每一次主人公们的微笑,亲吻脸颊,都显得虚假做作。无独有偶,每一次看似愉快的对话,夫妻间都保持着距离,充分彰显二者的疏远感。当寂寞、冷淡、空虚成为这个家庭的主旋律时,家人间的纽带必然不复存在,理智也只是一种荒诞的伪装罢了。


为了展现这种距离感。我们能看到彼得和玛格丽特所住的是一所大房子,面积的宽阔在这里反映了心灵的距离。另外,家具和整个装修的色调都显得非常冰冷,空洞,正如几位主人公的眼神那样。玛格丽特在几场戏中穿着肥硕宽大的外衣,从形象上也反映着自己无法填补的空虚。


其次,跳脱出中产阶级的注脚。玛格丽特和黑猩猩自然是影片更值得玩味的那部分。人兽恋,看似是一种先验的爱情,实际上并不如此。影片没有表现玛格丽特和马克斯之间的深度接触,也许二者只是精神上的伴侣,也许还有更深入的生理行为,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玛格丽特为何会选择马克斯?


影片的结尾独白给了我们答案。当彼得一家聚在一起吃早饭——当然黑猩猩马克斯也在餐桌上——儿子尼尔森告别父母之后。玛格丽特说,自己幻想着警察推开房门,要拷走黑猩猩,我没有权利占有它,因它太老又太危险,它已经逃出去过一次,想必今后还会再跑。我试图抱住它,试图哀求警察,但没有用,最终我拿出猎枪,杀死了他。


黑猩猩在这里被玛格丽特的台词点明,他实际上在故事中是一个复杂的隐喻。一方面,他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玛格丽特,以及彼得和尼尔森三个人的内心所想。玛格丽特衣食无忧,但心灵极度空虚,内心的欲望无处发泄。彼得是个成功的外交官,但对婚姻再无渴求,对一切也都失去了兴趣。从影片开始,便是彼得慵懒地擦枪,就能看出他的生活几乎已经没什么寄托了。儿子尼尔森亦是如此,在父母营造的这种疏远,冷淡的家庭氛围之下,他的性格成长渐渐扭曲也是必然。



另一方面,马克斯是婚姻本身。它太老了,换句话说就是这段婚姻太长了,长到枯燥乏味。它逃出过几次,也就说明这段婚姻的维系也脱落过很多次,今后也会更难维系下去。玛格丽特说自己没有权利拥有它,指的也是对婚姻未来的无望。


第三,马克斯也代表着欲望。玛格丽特从马克斯的身上找回了欲望,无论是对爱情的、家庭的还是人际关系的。马克斯的出现,让她的生活重新显得丰富而生动。彼得却没有从马克斯身上找回自己的欲望,因此从深处看,他想射杀黑猩猩并非嫉妒其为自己妻子的情人,而是嫉妒玛格丽特可以从他身上找回欲望,而自己却不能这一事实。他的猎枪是他仅存的一点点兴趣爱好,他的那位众所周知的情人也无法弥补自己欲望缺失所带来的极大空虚和孤独。在这个家庭中,孤独的还有尼尔森,这个小鬼如此喜爱与马克斯在一起,甚至愿意到笼子里陪妈妈与猩猩一起吃饭,可见也是空虚到了一定地步。


影片中,充满意象的场景、对话、道具比比皆是。黑猩猩马克斯自然是集大成者,所有重要的比喻都在它的身上。而狗叫、笼中进餐、好友的礼物、以及每一次餐桌的落座方位也都从侧面对这种情感关系进行嘲讽。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女佣最终表示不是因为黑猩猩而过敏,而是对彼得的坏脾气过敏,使影片的戏谑程度达到巅峰。一部关于黑猩猩的婚外情,把这个浮躁时代所制造的扭曲家庭揭露得体无完肤。



最后提一下夏洛特·兰普林。这个法国最妖艳的女星可谓是一朵活生生的带刺玫瑰。她精致的五官时刻透露出一种鬼魅,全身都散发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性感。兰普林今年凭借《45周年》的奥斯卡提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当年风情万种的邪魅女神如今已成慈祥的老奶奶。《45周年》讲述了一个以婚姻包裹的巨大谎言,导致了一场巨大的老年危机。由此来看,《马克斯,我的爱》在精神上就像它的前传一样,只是更加直接狠辣。




论戏书影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马克斯,我的爱》描绘了一种恐怖的冷漠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