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境杀手》:并无惊喜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丹尼斯·维纶纽瓦的新片《边境杀手》于今年初上映,该片预算3000万美元,上线到10月份的时候北美总票房2600多万。本片的网络口碑也称得上大赞,IMDB上8分,烂番茄93新鲜度,爆米花指数88,Metacritic也是81的高分,相比之下,豆瓣反而只有7.7分,算是最低的评价了。尽管如此,我却认为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在期待了一年的前提下,我对它所缺乏的惊喜多少有些失望。


影片由艾米丽·布朗特、乔什·布洛林,本西尼奥·德·托罗三大明星坐镇,讲述了一场充满了暴力与灰色的缉毒行动。这种题材是维纶纽瓦最喜欢的路数,回头看看这位导演的四部重要作品:《理工学院》、《焦土之城》、《囚徒》、《宿敌》,维纶纽瓦总是把故事安置在某种灰色地带,用冷峻的语气讲述人性之欲和秩序与无序的关系,进而表达暴力之殇和道德模糊的主题。《边境杀手》继承了导演的这种精神气质,影片从一开始便展现了一场血腥的缉毒行动,艾米丽·布朗特饰演的FBI探员凯特与特警组突袭一座房屋,在击毙了毒贩之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展现在观众眼前:墙壁中埋藏有大量的尸体。这为影片奠定了某种阴郁的基调。随后的清查行动又因为爆炸导致两名探员牺牲,影片自开始便陷入一种原始狂野的危机之中。



首先令我有些不满的是,三位主要角色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刻画,并最终沦为一种功能性道具。艾米丽·布朗特在片中依旧奉献了出色的演技,一个耿直刚硬的女探员形象呼之欲出。当然,随着情节的推进,在面对强大的暴力机器所造就的黑暗事实面前,她也显得越来越脆弱渺小。但归根结底,凯特探员更像一个旁观者,与观众是站在同一角度的。她是承接银幕能外的桥梁,是作为观众的道德支撑点出现的。可惜的是,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女主角太多独特的心理描写,于是显得有些脸谱化。在开头的案子过后,她有些无助地等待上级的指示,在对CIA的行事风格产生歧义时,她抗争未果,流露出无奈的情绪。直到影片结尾,她仍旧做着一定的挣扎,但最终也是不了了之。这些程式化的表现我们在其他影视作品中看过太多太多遍了。观众都会知道这名“格格不入”的探员的无力感,但这个角色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新的东西。


乔什·布洛林的角色更是过于扁平,而他本人也演的中规中矩。这位曾出演美版《老男孩》和灭霸的明星在本片中化身为名叫马特的CIA探员,他一出场,便表现出一种桀骜不驯的乖张气质。与女主角的几次对手戏过后,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此人背后那些见不得光的秘密。影片有些故弄玄虚地把他塑造成一个言不由衷、对周遭事物不甚关心同时又极度强势的大男子主义人物,但这个角色的一言一行又感觉有些过于做作了,最终他所展现的性格和机密都只能流于表面。影片最后,他意识到缉毒行动的真相无法再被遮掩,只能向女主角全盘交代,随后便消失在银幕里,成为赤裸裸的情节推动器。而这场戏又处理的有些平淡,只是向观众交代了一个早就猜得到的秘密,并没有什么揭露谜底的快感。


相比之下,本西尼奥饰演的亚历桑德罗稍稍丰满一些,但碍于影片篇幅的限制,本该成为戏剧核心的人物也没有迸发出应有的角色张力。最初,亚历桑德罗在飞机上出现,通过对话,我们能感受到这名国防部顾问是一个对周遭事物漠不关心、同时又时刻充满警惕的男人。如马特探员一样,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本西尼奥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个特型演员吧,比如那张阴沉凶恶的面孔就很难演得上爱情片。在这部电影里,他的阴暗气质显露无疑,观众不难猜到他暗中背负的秘密。在缉毒行动中,他屡次承担提供线索的一方,并救过女主一次命。随后的行动中,又对女主各种威胁,这种摇摆不定的刻画丝毫没有倾向性,很难让人对他的行为产生深入的感觉,似乎这个角色的行动游离在观众视野之外,于是只能被看做是一段小故事里与我们无关的人物而已。故事的尾声,他又变成了一个孤胆英雄深入毒巢,但之前的铺垫并没有让我们对亚历桑德罗有着充足的认知,于是他的仇恨只有那几句台词一带而过,缺乏对其足够的理解和移情。
三个主要角色本该成为本片的铁三角,有着稳固的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效果。但每个人物的线条都描摹的不够细致,再加上剧情淡化了戏剧张力,让所有对角色性格的填充都化为徒劳。另一方面,我们能意识到影片的故事线索和台词是想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辩证思考,但几名角色的对白大多数时候是老调重弹,缺乏令人思考反省的动力,当然也缺少了很多令人振奋的效果,像一瓶放了几天的矿泉水,没什么新鲜味道,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回头再看看维纶纽瓦的《囚徒》,杰克·吉伦哈尔和休·杰克曼的角色是那么的生动,拥有着饱满的情绪和动机,代入感强烈。


《边境杀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个月前Netflix的热播剧《毒枭》,两部作品讲述的都是美洲大陆上的缉毒战争。后者通过十集的长度从正反两面表现了警察与毒枭各自不同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事无巨细,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而《边境杀手》作为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是不可能顾及到那么多话题的。然而影片的焦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这部戏中,缉毒行动不是最终要展示的主题,影片更不是讴歌CIA与FBI精诚合作勇猛无敌的主旋律故事。维纶纽瓦的暴力风格在本片中相当克制,在叙事上也抛弃了许多吸引眼球的元素。虽然镜头还是一贯的冷峻客观,但是在角色塑造乏力、场面剑走偏锋的前提下,简单的故事脉络导致了影片的矛盾冲突和节奏张力都显得不够激烈。即便如此,影片还花了一定时间描述一个墨西哥警察的私人生活,这在一些人看来是神来之笔,而我却觉得相当突兀。纵然电影想通过这名警察来反映执法机构的腐败和体制的羸弱,但如此安排并不能带给我什么独特深刻的视角解读,只是为了彰显而彰显,最终成为一个命题作文式的生硬造句。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迪金斯的镜头实在是大气华美。墨西哥的荒凉萧瑟,城市的拥挤破败都被体现得入木三分,让人一看就感觉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优秀的镜头让影片的画面不用台词和人物就能释放出充足的情绪,这一点上迪金斯是绝对的大师级。那段从美国到墨西哥的接送囚犯戏份更是拍出了史诗大片的氛围,从航拍全景展示,到细节展示,车内车外各种丰富视角的运用,精彩绝伦,赏心悦目。突袭地道的夜景戏也是壮美华丽,通过对自然光和色彩的合理运用,加上的夜视仪、红外成像和无人机视角的反复切换,萧杀之气跃然银幕。迪金斯把这场夜幕之下的狩猎拍的气场十足,同时也呼应了影片开头光天化日之下的突袭,暗示这是一场见不得光的杀人行动。另外,那些相对纸片化的角色,也依靠这些出色的镜头调度,挽回许多质感。


总的来讲,《边境杀手》并不是一部失败之作,但也算不上维纶纽瓦水准之上的作品。它缺少了太多的惊喜,许多地方都太过套路化,对以暴制暴、法律的无力和人性的探讨这些主题都没有进行有效挖掘。我最喜欢的维纶纽瓦作品还是《囚徒》,那部片子里有着饱满的情感和对秩序与人性的无情揭露。《焦土之城》有着一个让人寒心的故事,但限于格局和表现手法,影片很容易令人在中段就预知到那个残酷的事实,以至于结局真相大白后不免有一丝狗血的味道。《宿敌》相对这些电影来说就显得太过玄妙,这部作品把维纶纽瓦自身的特点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下,更像是与观众做了一次脑力激荡的游戏。无论如何,《边境杀手》在我眼中只能算是一部不过不失的影片,个人感觉它在今年的佳片范围里被过誉了。





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演绎、建立镜像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任何违反本声明的行为均属于非法行为。


非盈利用途须在保持文章图片完整性、完整标注作者信息(与作者本人联系以取得详细信息)和文章来源的前提下,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盈利性用途,须提前联系作者,在完整标注作者信息的前提下,征得作者同意并支付相应稿费后方可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边境杀手》:并无惊喜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