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华铠甲文化盘点

2016-11-11 还原社


铠.甲






最近一个名叫江峰的制甲汉子火了,江峰无意中迷上铠甲,却发现中国自身的铠甲文化几乎一片空白...从此江峰潜心研究,最终成为一名甲胄复原大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4209ykz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的铠甲文化缺失到什么程度?来看一下荧屏中的中华铠甲:

《铜雀台》周润发版的曹操铠甲混合了游戏、欧洲铠甲于一身实乃“超级混搭”老版《三国》关羽的头盔竟是模仿日本平安时期的前立

护耳是模仿日本的吹返

有图有真相


国产影视剧中,将士身穿“组合式铠甲”,“关二爷”竟然身穿日本铠甲,这实在是无以言表......难道泱泱中华就没有自己的铠甲么?非也!比如视频中所复原的:
中华铠甲之明光铠
明光铠
明光铠在唐朝属于十三铠之首,是资料显示中最精美的铠甲之一。明光铠在前胸和后背位置均有经过抛光处理的圆护,在阳光下光芒四射!中华铠甲之起源甲又名铠,《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相传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后杼(予)发明的。《世本》云:“杼作甲”、““杼作矛”。《墨子》:“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也正是杼用兽皮制甲,使得身穿铠甲的夏人灭绝东夷。各朝铠甲介绍
商代原始社会晚期,战争愈发频繁,军队又往往是几支部队配合,如果没有统一戎装,必定无法协调指挥,因此戎服开始出现。
西周
西周军队中没有武官,天子及诸侯就是军队的统帅,其出征所穿韦弁服就是专用戎服,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戎服开始采用深衣,深衣是一种上衣与下裳连成一体的衣服,战国后期出现铁制铠甲。
秦代秦代的戎服,上自将军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裤,士卒腿上裹有行缠,足穿靴或履。
汉代西汉的军戎服饰基本上沿袭秦制,铠甲全都是锻铁制成。东汉武吏有在平巾帻外加沙冠的习惯。汉代戎服外一般束两条腰带,一条为皮制,一条为绢制。
魏晋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战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褶短至两胯,裤则为大口裤。东晋与西晋相比较裤脚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裤。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因武官制度进一步完善,官兵在服饰上有更明显的区别。裲裆衫是当时最突出的,武官在裲裆衫外披上与两当甲形制完全相同的布制或革制两当,作为武官公事制服。
隋代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一般由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延伸至腹部,取代原先的皮革甲裙,大大增强腰部以下的防御。
唐代唐代官服有朝服和常服之分,武官的专门戎服为缺胯衫,绣有各种纹饰。士兵的戎服用两种,一种是盘领窄袍,另一种就是缺胯袍。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铠甲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


宋代宋朝的军队有禁军和厢军两大部分,禁军九品以上的将校军官,通常有三种服饰:朝服、公服和时服。
元代元代的戎服在建国之初无论将帅士兵,只有质孙服。蒙古定都北京后,朝廷制定百官的礼服、公服,大都采用汉制。明代明代将官所穿铠甲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清代清代的武官有朝服、蟒服、补服、行袍等几种服饰。行袍为武官戎服,其形制与蟒服相同。官服的冠饰与袍服一样,文武相同。
铠甲文化的传承谈及铠甲文化的传承,中国远远不及日本,日本视铠甲为武士之魂,十分重视铠甲文化。反观,中国的铠甲文化源远流长,却不被重视。比如铠甲文化的最大栖息地--国产影视剧就对中国的铠甲服饰极不考究,而真正关注服饰的观众也不足5%。最为致命的是,中国古代铠甲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推测研究。
12结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可谓华夏五千年战士之魂魄!中国需要更多像江峰这样自发传承铠甲文化的国人,更需要影视剧组在服装方面多做考究,尽可能在荧屏上复原真实的中华铠甲,至少让国人知道,中国的老祖宗到底是以何种英姿打下这片大美河山的!‍‍‍‍‍‍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如无特殊标注,“还原社”所有发文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还原社(hysociety)





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吗?

雅称荟萃:称谓也可以这么美!

笔情墨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五千年文明对决:华夏文明永不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