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此家长的如此举报,你怕不怕?

朱步忠 作文与随笔 2023-08-06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一个学生家长投诉出版社,要求将《伊索寓言》全面下架。

因为这位学生家长发现,在《伊索寓言》里有一个“螃蟹掐死了自己坏心肠的蛇朋友”的故事,家长认为这个故事不适合孩子阅读,需要修改。

几天后,出版社又接到举报,这名家长花了好几天时间通读完全本后,发现《伊索寓言》里面充斥着大量的黑暗童话,要求全面下架。

《伊索寓言》是有一个《蛇与蟹》的故事,讲了一只螃蟹想让一条蛇弃恶从善,螃蟹屡次忠告,蛇都不听劝告,最后蟹无可奈何,只好把蛇给杀死了。

家长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了其中的“暗黑”,然后用自己单方面的标准判断儿童读物,一个举报,便想着要封杀这本经典。不想让自己家孩子看,也不让别人家孩子看到。

想不到吧,伊索寓言这样的经典读物也会被人举报?要从教材中移出?

当然,更让人害怕的是,他们那么理直气壮。

宗旨一切为了孩子。这样你都不敢反驳。

想想说的很正确吧。如果你和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很黄很暴力,那在旁人眼里,看到的却是很傻很天真。

有些人只要给他们一点权力 ,他们就可以打倒他们看不惯的一切。

这已经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到——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而是只要不合我意,或者只要不合我这一时的意,就先杀了再说了。

总有一些人,习惯于从鸡蛋里挑骨头。对一个人一本书的片言只语,进行无限解构,然后上纲上线,扣上各种大帽子以后,狠狠批判,必欲除之而后快。

如果任由这种现象不加限制的发展下去,将会鼓励恶意揣测无限上纲上线的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最终使得人人自危。

类似这种奇葩到辣眼睛的举报,近期接连出现,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那个动辄举报的年代离今天并不遥远。

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一般的审视之下,再展开丰富的联想,每一部作品都有可能被押上道德审判台。

如果任由充满恶意的无限上纲上线在社会上泛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一不小心就惹来无妄之灾。

只是不知道,谁给了他们的勇气。

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

就等着吧。反正,熬熬就习惯了。

习惯了,也许就舒服了。

但《伊索寓言》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我百度一下,百度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流传的《伊索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等已成为全世界极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以极为讽刺,幽默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处世哲理,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样的书孩子不可以读?如此看来,四大名著也不可以读,里面有情爱武打等血腥场面;各种小游戏也是,爱国战争片也是,孩子还有什么可以看?


延伸阅读


孩子上学的路,该由谁照亮?

尊贵的家长,可怜的老师!

你身边是什么样的男人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