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现象:高中生依赖症的社会隐忧|教育时评
在当今社会,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高中生“巨婴化”。
这些本应朝气蓬勃、勇于担当的青年学子,却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逐渐失去了独立与自主的能力,成为了一种社会隐忧。
一、校门口的风景:过度接送的温情与无奈
每天晚上,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寒风凛冽,总有一群家长准时守候在学校大门口,等待接孩子回家。
其中,不乏一些学生的回家之路仅不到300米,甚至穿过热闹的夜市街。
但家长们依然坚持接送,理由简单而坚定——不放心、不安全。
更有甚者,在下雨天,明明可以沿着店铺屋檐走回家,却还要一遍遍打电话叫父母来接。
若父母一时有事未能及时赶到,孩子们便在电话里大喊大叫,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了他们一份情。
这些高三的“巨婴”,长得比父母高出半个头,却依然依赖着父母的羽翼,让人不禁为他们的未来担忧。
二、成绩的迷雾:父母的溺爱与孩子的迷失
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有的学生总分不到400分,却满脸理所当然地向父母邀功,声称自己如何努力,应受重奖。
父亲将其紧紧抱在怀里,生怕孩子因学习辛苦而受委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
父亲或许想以此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但实则适得其反。
孩子或许会因成绩短暂阵痛,但很快就会抛之脑后,只要有人邀请逛街、蹦迪或大吃大喝,那惨不忍睹的成绩便成了过眼云烟。
在孩子的世界里,读书似乎成了为大人而读,读得好是炫耀的资本,读得不好也不影响他们尽情享受生活。
三、学习的逃避:懒惰与依赖的温床
学生们可以排通宵的队买心仪的手机,却不愿在教室里多待十分钟听老师讲解难题。
连一些基本的笔记也推给老师:“老师,打印出来吧,多快好省。”
当老师辛苦整理出笔记后,学生又嫌多嫌难记,干脆不记不背,将老师的心血视为废纸。
从小到大被呵护着,他们总把大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从不满足父母已超出能力范围的付出,还埋怨父母没本事。
四、巨婴的群像:社会的警钟
当然,高中生中不乏勤奋好学、独立性强的好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被养成了“巨婴”。
他们要么太在意成绩,患得患失;要么对成绩无动于衷,像一个没心没肺的气球人。
当“做个巨婴也很好”的观念形成气候时,老师便成了透明人,无论怎么讲,学生都无所谓。
他们只求躺在学校的摇篮里安稳睡觉,稍有风吹草动就责怪老师,严重时还让家长告老师的状。
在他们心中,自己永远是个宝宝,所有人都要哄着他们,稍有不如意就闹脾气。
五、未来的隐忧:巨婴型人才的警示
在需要拼搏的年纪学会了安逸,这些高中生道理都懂,却习惯了躲在舒适区里过日子。
他们明知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却装傻充愣、假装不会做。
有多少高中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家务?连整理书包都成了难题。
一旦这样的“巨婴型人才”成为社会主要生产力,我们不禁要问:
那时的社会将会面临多少问题?
结语:呼唤独立与成长
面对高中生“巨婴化”的现象,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既有利于成长又充满挑战的环境。
让孩子们学会独立、学会担当,成为真正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巨婴现象”成为未来社会的隐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