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分享 | 各型感冒的刮痧疗法大全(图示)

2017-03-26 妇幼健康与经络食疗


治疗感冒的刮痧疗法



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由于外感病邪不同,中医认为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

   

下面就聊聊关于感冒这三种类型,用特种刮痧怎么调理。




风寒感冒


症状: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治法:项丛刮、项三带、肩胛环、膻中刮、风池、大椎、足三里
运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首刮项三带,以泻法刮之,因为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肩井处可加拔罐;大椎处也需要加强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以出痧为度。再刮项丛刮,以平补平泻手法刮拭,风池穴需要加强。

接着刮肩胛环重点肺俞、肩胛部。

然后膻中刮,手法要轻柔;最后刮拭足三里,刮拭面尽量拉长。





风热感冒


症状: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治法:项丛刮、项三带、肩胛环、风池、风府、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足三里


运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项丛刮,以平补平泻手法刮拭,风池穴和风府穴需要加强。

再刮项三带,以泻法刮之,因为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肩井处可加拔罐;大椎处也需要加强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以出痧为度。

然后刮肩胛环,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余用泻法,在肺俞、肩胛骨内侧缘加强。
最后刮拭上肢曲池、尺泽、外关、合谷,结束时刮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尽量拉长,可于合谷,足三里处行点、按、揉复合性手法,以加强疗效。





暑湿感冒


症状:多见于夏季,感受当令暑邪,暑多夹湿,暑湿并重,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治法:肩胛环、膻中刮、三脘刮、尺泽、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运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肩胛环,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余用泻法。

再刮膻中刮,手法要轻柔。

然后刮三脘刮的中脘,
接着是上肢内侧的尺泽,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尽量拉长,可于合谷,足三里处行点、按、揉复合性手法,以加强疗效。
如果咽喉疼痛可考虑在少商、大椎放痧。



体温超过39℃有高热


特种刮痧配穴:项三带、肩胛环、肘窝刮、曲池、合谷、委中三带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项三带,以大椎,肩井为重点出痧后配合拔罐,可加速退热。

然后刮肩胛环,肩胛环具有解表清热,宣阳和阴,清肺止咳,补虚益损,镇静安神之功。肩胛环以纵五带为重点刮拭,第一带督脉宜轻刮之,余用泻法,视痧痕配以拔罐。

肘窝刮,以泻法刮之,令其出痧。

委中三带以泻法刮之,令其出痧酌情拔罐,其退热效果迅速。
最后刮曲池,合谷穴,刮拭面尽量拉长。



刮痧注意事项


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注意事项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3)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刮痧疗法并非所有人都适用,一般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及皮肤有炎症者不适合此疗法。



刮痧不传之秘:各种瘀滞病症开锁法


有人问刮痧疗法。小说几句,虽是民间疗法,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刮痧疗法暗含集推拿点穴之长,及药物外用浸透法,虽是简简单单的刮弄几下,却如同给疾病开锁,打开各种瘀滞病症


肩胸锁:心肺病必见此处有紫黑点或瘀疱成串

膝关锁:肝胆病膝关乃指内外侧,肝胆病日久其气血必瘀积在此处

三阴锁:三阴乃指三阴交,绝骨处,此处必须刮出瘀点疾病才见好转.肾脾病解开三把锁,脏腑才安宁。


以下四肢反应显示也必须重视:

心肺:四肢内侧上部;


泌尿生殖:四肢后下侧部;


胃肠:四肢前侧中部;


肝胆:四肢外侧中部。

刮出瘀疱或极痛之点后运用点穴法一日一次,一次点按七、八分钟,10 日一疗程。可以极为显著的增强治疗效果。

按照中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的原则(原左右对治法:如病在左治在右)再加一条任督有病四肢冶,上下左右肢,经穴对应治。

如坐骨神经痛.则在肩胛与臂的骨缝中刮出痛点或挤包,其痛即减!虎口痛刮太冲,手三里刮足三里,三阴交刮内关,外关刮绝骨,膝盖刮肘关节,手背刮脚背,劳宫刮涌泉,需悉心体认,不用认经识穴,不管寒热虚实理阴阳五行.而且效果绝佳。这是初为医者首先必须记住的。

由于刮推必须等瘀点,瘀包退后才能再刮推,因此每天可在最痛点点穴增强疗效.以上的这些不传之秘,是任何一本刮痧疗法所没有的,真正掌握这些秘法,才能真正达到治病的目的,否则仅能是保健而已。


疾病治疗举例—刮痧治痤疮



一、肺经蕴热


(一)症状:表现为痤疮丘疹多分布于鼻周。

(二)治法


(1)选穴 


合谷、曲池、尺泽、大椎、肺俞。放痧:委中。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再刮尺泽、曲池、合谷,最后放痧委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 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 拭,30次,出痧为度。


再分别刮上肢内侧尺泽穴、外侧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委中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 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或直接按揉胭中有络脉瘀血之处,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一)症状


除丘疹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治愈后常留瘢痕。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丰隆、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l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再刮手部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至丰隆。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 刮痧油。先刮背部脾俞穴,宜用刮扳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手部合谷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至皮肤 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至丰隆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应一次到位,中间不宜停顿,30次,可不出痧。



  

三、瘀血阻滞


(一)症状:以口周丘疹为主.兼有黯斑。

(二)治法


(1)选穴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内庭、支沟。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前臂曲池、支沟,手部合谷,再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重刮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 刮痧油。先刮上肢外侧曲池穴至支沟穴和手部合谷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再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穴,遇关节部位 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为度。


刮痧养肝三步


通畅肝经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刮痧。经常用刮痧板刮拭两肋部,从期门、章门开始,经过腹部两侧,从腿部内侧一直刮到脚背太冲、行间、大敦止。这样一条经络刮下来,对于保持肝经的通畅,气血的正常循环非常有好处。


治肝三步曲--三步解决中医肝系病症的方案


三步曲主要取后背的背俞穴和胸腹部的募穴以及肘、膝以下的本经穴(五俞穴为主)相配合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背俞穴是五脏六腑在背部的"窗口",五脏六腑的气都汇集在此。


而募穴则是脏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本经穴(五俞穴为主)则是采用远端取穴的原则,取每条经络肘、膝以下的穴位。三者互相配合,综合治疗各个脏腑出现的问题。

所以,治疗肝系病症用刮痧、拔罐的方法在三个部位施术就可以了。当然,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因为肝与胆相表里,所以中医在治肝的问题时,常常肝胆同治。

第一步:背俞穴。


肝脏之气汇集在背部的腧穴是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因为是刮痧,所以只要找到大概的位置,手掌心紧贴刮痧板,和背部皮肤呈45~90度,从上至下用合适的力度进行刮拭就可以了。

第二步:腹募穴。


以期门穴为中心在两肋部进行刮痧、拔罐(留罐)。期门穴是肝之募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同时,用中医三焦定位的方法,肝胆居两肋部,在这里刮拭,可以更好地疏通肝胆。在胸腹部进行刮痧时,要从中心往两侧刮拭,也就是一种横向刮拭法。

第三步:下肢穴。


重点刮拭太冲穴和行间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引气血下行,防治肝阳上亢的重要穴位,在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荥穴是火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这两个穴结合起来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来说,肝的问题,用以上三步即可解决。如果叠加有其他症状比较突出的,就可以在以上三步外加一个或几个穴位(部位),以增加效果。



刮痧治感冒


感冒,头痛、发热畏风、四肢乏力、身体困重酸麻,刮痧是治疗此病最好的办法。

1.头部按摩:点按抓捏印堂,抓眉弓,上推前额,分推前额,揉按太阳,十指梳头皮,揉按医风,拿桥弓,拉耳垂。


2.刮痧: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油,先刮拭风府到大椎,接着刮拭风池到肩井,接下来刮拭双侧太阳经(胸椎两旁),督脉(轻手法),然后在胸背部位两边顺肋骨方向各刮2~4道到腋后线。


3.腰椎两边用刮痧板钝边刮拭(不起痧)。


4.抓筋:先在腋前抓拿胸大肌1~2下,接着用拇指按压住腋下神经处往前拨动1~3次,拨尺神经1~3次,按摩手臂,按压合谷。双侧同法。


5.有恶心呕吐者刮拭膻中穴。

刮拭结束后,让病人饮热开水一大杯(150~250ml)。

自己配制刮痧油(酊): 生姜150 葱白150 丹皮30 薄荷30 红花15 连翘30 薄荷脑3 冰片3 95%酒精1000毫升,甘油300毫升。将葱姜切碎,另4味打成粗粉,浸泡于95%酒精中7天,过滤后加入薄荷脑冰片,再加入甘油,摇匀即可,用小瓶分装使用。




拓展阅读:

【中医养生】五行、 五脏、五腑、 五官、 五华、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

【反射区疗法】舌诊大全

【反射区疗法】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视频大全】【小儿推拿】【陈金柱】【偏方大全】【经络穴位】【特色疗法】【中医养生】即可查看相关内容,更多偏方及养生内容正在整理当中,敬请期待!



更多养生知识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更多偏方及养生知识请关注微信xiaominjys或QQ38142804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