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明:致陈丹青先生

2016-10-28 风明 读者风明

点击上面的风与树关注本公众号


          

丹青先生:

见信好!冒昧给您写信,是有一些建议想对您说,当然是关于木心先生的。

一、遗稿出版

现在大家都盼着先生的遗作赶快出来。但理想国的曹凌志先生说,这事情得等您忙完了美术馆的事才能开始落实。虽然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急不来,还是有点望穿秋水。所以我就想,可否将一些可能先生自己已经整理好的作品如俳句集《雪句》先推出来?实在讲,我蛮期待这本俳句集,因为木心的俳句就像一点一点的星光,如果编排在一起,那景象或许会像满天繁星一样精彩;而且记得先生曾说要作三千俳句,再将每个俳句展开,成百万字的《巴比伦语言学》,那么,我以为这本俳句集或许便可视为《巴比伦语言学》的浓缩版或前身。

再一个,是《狱中笔记》,我知道先生自己是不愿出版这部作品的。但作为读者,我还是很希望能看到它。这一方面是因为好奇心,想看看木心年轻时写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木心文革前写的那些作品全被销毁了已够可惜的了,如果仅存的这部也不能出版,那可真是遗憾啊。所以蛮希望您在这件事上能违背一下先生的意愿。出版《文学回忆录》先生肯定也是不愿意的,但正是这部作品的出版,才使先生有了更多的读者与更大的影响力。说起来,您为推广先生所做的一些事,先生想必也是不乐意的,但我还是从心里支持您,我也希望木心被这个世界记住,因为他实在是很好的啊。先生是不肯随俗的,但要推广,就得面对大众,有时候不得不做一些俗事,这样的事,您都自己担了下了,有些人不理解,但我是感激且尊敬您的。

再说回《笔记》。听看过《笔记》手稿的人说,里面的字迹小且模糊,已很难辨认,我想或可试试将其扫描放大,再逐一辨认。虽然这样工作量有点大,但是值得的。站在出版社的角度,即使专门为此聘请一个人也是值得的,这部作品会有市场的,我想大家对它的兴趣不下于《文学回忆录》。

另一个,是先生自己写的文学史讲义,不知何时会出版?这也大家很想看到的作品。还有童明先生说的回忆录、书信集以及春阳与木心的谈话录,也都很让人期待。其实回忆录和谈话录,您也可以写的,想必会很精彩。《木心三周年纪念专号》上立伟先生那篇《片段追忆》就写得很好,让人想一直看下去,可惜写得太少了,应该再多写一些,最好是写成一本书。像这样的追忆,那些和木心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像代威、小杨、黄帆、仲青他们,当然还有当年和您一起听木心讲课的其他学生,都可以写的,大家每人写一些,然后放在一起出一本《和木心在一起的时光》,多好!

至于书信,凌志先生说理想国有意出一本《书信集》,并已在《三周年专号》上作了征集。这很好,但我想还是得主动去联系一些人,否则怕是征集不到多少的。木心先生在纽约时与痖弦、杨泽、郭松棻、骆以军等台湾作家、编辑想必都有书信往来,或许还能找到一些也未可知。还有巫鸿、贝律铭、王鼎钧诸位先生,木心与他们或许也有通信的。当然木心与普通读者的通信也是很有价值的。在台湾与国内,木心的痴心读者想必都不少。还要啰嗦多一句的是,书信集也不可随意,一些应酬的和过于私人的书信就没必要出版,艺术家的书信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中有许多涉及文学、艺术、思想的内容。

此外,有读者提过希望出一套木心的手稿集,我也以为然。先生不仅诗文、绘画精彩,书法也是一流,很应该出一套书法集和手稿集的。

最后,是关于广西师大版文集未收入的文章以及辑录于纪念专号中的一些文字,罗列了一下,有如下篇目:

1《同情中断录》

2《双重悲悼》

3《乌镇》

4《塔下读书处》

5《上海在哪里》

6《飘零的隐士》

7《试问美国人》

8《在日本的第一次讲演》

9《S•巴哈的咳嗽曲》

10《咖啡弥撒》

11《福气》

12《许愿》

13《出猎》

14《虎》

15《鲁迅祭》

16《狱中笔记节选》

17《致陈巨源信》

18《致台湾读者信》

19《答豆瓣网友》

20《海伯伯》

21《如是我灯(序)》

22《晚年木心先生谈话录》

23《木心答媒体问》(国内)

这些很够集册出版了,是否也考虑一下先推出来?其中《木心答媒体问》一篇需要作些说明,这原是国内媒体的几篇访谈,因其中有许多采访者的记述,又有许多重复之处,我便将它们编辑了一下,弄成一篇。

这些访谈,整体质量和《鱼丽之宴》中那几篇是没法比的。《鱼丽之宴》主要是在谈艺术、谈文学,这篇则偏于介绍性质,问题主要围绕一些个人的事情。但也有个好处,可以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木心。

二、音乐作品

在访谈中先生说:“我一贯以作曲的方法来进行文字书写的,《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便是两个钢琴协奏曲。我的音乐作品何时公演很难说,我需要一位音乐秘书,一架钢琴,一个小乐队,现在都还没有。”他的诗文、绘画都有作品传世,唯独音乐作品目前还没有,若就此失传了实在令人痛惜。幸好《文学回忆录》北京发布会上有个女孩还记得《海风》的旋律,听她哼唱,是很优美动听的。先生作的其它曲子不知还有没有被记下来的?若有,希望能找到好的音乐人将它们制作出来。即使没有而仅存《海风》一曲,也是值得做成唱片发行的——或只在网上发行都可以。可以像《卡农》那样将这首曲子做成各种纯音乐版本,然后再加上一个填词的演唱版本。至于演唱者,据我所知,国内的李健、钟立风和台湾的黄舒骏都是木心的读者,而且又都很有文艺气息,如果能请他们来演唱《海风》,应该会合适的。

另外,《文学回忆录》中音乐这一课的内容没有记,您好像说过会参照其他人的笔记,重版时再将这部分内容加上去,不知现在这些参照的笔记是否已经找到了?

三、纪录片与最后一课

木心先生的纪录片目前国内还看不到,但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大家似乎都觉得外国导演很难理解木心,而且片子实在太短了。

看预告片和《梦想抵抗现实》这个名字,我猜想导演着重想表现的可能是木心如何在文革中反抗与自葆,焦点在人事而非艺术,这与先生一贯的态度是相违背的。而这样一部片子,我想是很难真正呈现木心的艺术世界的。

但无论如何,这部纪录片有它的价值,至少它能让我们看到木心这个人。而正如一位读者所言:先生的所有音容笑貌都是珍贵的!是的,至少对木心的读者而言,是这样的。多少人在遗憾不曾见木心一面啊!所以,我就想,那两位导演既然在乌镇拍摄了十多天,想必拍下来的内容是很多的,而那些没有用到的内容大可剪辑一下,做成一部《木心谈话录》。虽然这样的视频不能作为什么艺术作品,但作为影像资料,它就像《最后一课》的录像那样,对喜欢木心的读者是很有价值的。而且,这个视频也会更真实,因为它将不再表现导演的创作意图,而是直接呈现木心这个人,呈现他的言谈和生活片段。

原来我还有点担心那两位导演不知道有没有将这些内容保存下来,后听方歌说你们已提过要做这这样一个视频,才知您已想的很周到。

另外,关于《最后一课的现场录像》,据说纪念馆中播放的版本只有十几分钟,不知完整版将来是否会在美术馆播放?还有就是,这个十几分钟的版本可不可以放到网上呢?大家都很想看哩。

想说的就是这些。希望木心美术馆早日开放,那样您就可以不必那么忙了。

此致

夏安!

 

风明二零一五年五月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读木心】,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