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到高手了?!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问答为你轻松解惑【般若之光03】

2017-12-02 妙吉法师 令见

 

“妙吉法师的开示,从不在事相上纠缠,告诉你如何处理,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他以理论的制高点,以严谨的思辩,从根本上去破除你的执着,这是釜底抽薪的‘灭烦恼’之法,非佛理通达之人,无以为之。”

 

这是经过又一周的三论学习,令见群友写下的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 本周安徽桐城药王寺举办第一期三论研修班,妙吉法师受邀主讲, 在每天要进行七个小时的授课、研讨的情况下,仍抽空回答令见群友的问题……


下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师父在百忙之中分享的、让群友们惊呼“痛快!”“遇到高手了” 的智慧开示吧……


妙吉法师主讲安徽桐城药王寺第一期三论研修班课程


妙吉法师:


虚云大师高足、体光老和尚亲传弟子,中国佛学院毕业。

他耗时十年,将失传近千年的《三论》凭一己之力作了全面翻译注解,这部350万字的鸿篇巨著,被有佛国之称的斯里兰卡文化部作为珍品永久收藏。

劲爆|问答

般若篇


Section 1 

般若


       

(一)“阿弥陀佛,感恩师兄。建议学一段时间佛法基础后再学习甚深的般若法本等内容。1是法相名词太多,不容易理解。2是过去我们所认知的一个修正。3.避免个别师兄心生邪见。现在师兄邪知邪见严重,众生欲望强大,直接上来就学甚深空性法本,很容易心生邪见,断了学佛的因缘!索达吉堪布上师不止一次提醒我们!感恩师兄慈悲!阿弥陀佛!” 请问师父怎么看? 佛法学习非要按统一的规矩走吗?

 

妙吉法师:

般若法本,离此不远,

甚深空性,就在眼前。

满目青山,无不道场,

翠竹黄花,总是真如。

欲觅菩提,遍地都是,

何必另外,打甚基础。


 

  

 

  (二)      学三论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要配合坐禅,才能有实际体证?


       妙吉法师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体证某种境界,而是断除一切执着。学三论是培养见地,要想落实见地,不但要配合禅定,还要配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群友曼殊师兄

特地将妙吉法师所绘布袋和尚

与这段开示了作了精美的图



Section 2 

佛法活法


1、请问妙吉法师,  聖者应该不会再有激情或情绪波动的现象。但当魔王对佛陀说在你的法快灭时,让我的弟子混在你的弟子中,佛陀掉下了眼泪,  请问佛陀还会哭吗 ? 


       妙吉法师佛陀不但会哭,而且还会吃饭,还会大小便。


2、请问在无我的情况下,谁在轮回?


      妙吉法师所谓的无我,只是没有遍计所执的我,并非没有因缘所生的我,而因缘所生的我,就是远离遍计所执的我,远离遍计所执的我,就是非有非无不生不灭了不可得的我。

 

济公(妙吉法师绘)


3、请问妙吉法师造成无明的原因是什么?


      妙吉法师正是因为无明,所以才找原因。


4、佛教徒热衷于买社会福利奖券,請问师父这到底是属于慈善行为还是赌博投机行为 ?如果动机是为了中大奖后用来资助贫困,供养僧团,  请问这是否是善行 ?  这种心存晓幸有什么恶报呢?


      妙吉法师不要要求人人都是圣人


老子(妙吉法师绘)


6、佛教徒被蚊虫叮咬时,一边供养它, 一边给它受三皈依,一边祝愿它吃饱后转世投胎做修行人, 请问这是如理作意吗?


     妙吉法师这是好人。


7、听说随喜与回向是最轻而易举的功德,  可不可以随喜之后回向,于是得到两份功德,  再将三份的功德回向,  于是得到四份的功德...如此随喜回向循环下去,那功德岂不是无限增长,  这种逻辑推理行得通吗?有沒有违背佛法,  还是只不过是对功德的贪着在增长  ?


     妙吉法师这是戏论,不是佛法。

普庵禅师像

妙吉法师绘



 8、请问妙吉法师,  很多人学佛有时会进入一个瓶頸 :未开悟前听师父指路,但不同的师父有时指向不同的方向, 不知該听誰的, 但又不能说他们不对, 因为每一个师父好像说的都有理, 但明明又是相互矛盾的..要怎么才能不著文字相或語言相 ?因不生.故不灭这种说法正确不正确?


       妙吉法师学完中论,自有结论。


9、請问什么是无生法忍 ?


       妙吉法师无生,一切法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从来也没有存在过。对于这个道理忍可于心,坚定不移,名无生法忍。证到无生法忍的菩萨,名不退菩萨。

 

达摩祖师(妙吉法师绘)


10、 是不是正確点应该说是发菩提心会让某些人最终证解脱,  但未必就是最终成佛 ? 还有发愿证初果是不是比发愿成佛来得更实际 ?更有可能在这一生中被实现 ?

 

       妙吉法师中论第二十二品,是《观如来品》。请先观察清楚什么是如来,再来讨论如来从何而来,否则,说得再多,都是戏论。


11、(一位群友在看了妙吉法师画作后问)禅画是一体吗?是不是开悟了,画就从心里出来了?


        妙吉法师生死即涅槃,世法即佛法,是不是,自己参。

      


净土篇


问题一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回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回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及土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既向往极乐净土,然又喜欢禅学。是当一心“信愿持名“,还是“佛及土归自心“?或者分明是自己理解有误?弟子以自己粗浅的佛学知识,仍对法门未有分别和执著,以为之间可以相互依怙,不受影响。然拜读祖师笔墨后心生矛盾!望妙吉法师释疑开示 (合十)




        妙吉法师: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回向净土,只能帮助信愿持名,上品上生,这是佛言祖语,不需要怀疑。


妙吉法师画作


问题二


       末学对于守愚念佛的认识,请大德指点一二!

一生不懂经教只是老实憨厚一生一句佛号念到底,自知时至,自在往生,这是佛菩萨再来示现念佛法门的真实可靠,凡夫一般不提倡效仿,为什么呢?因为凡夫不懂法理,烦恼炽盛,执着深重,看不开放不下,根本不可能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何况能够念佛功夫成片,自在往生。大字不识一个,无法深入经藏,如何能够于一生成就自在往生极乐,这必然是无始来修行的结果,或者是佛菩萨倒驾慈航,比如六祖慧能大师等。凡夫切不可自比佛菩萨及祖师大德等,说不需三藏十二部,一句佛号足已,关起大门念佛。这样的知见不知正确否?


         妙吉法师关于这种话,某些人关起门来,自己说说,问题不大。如果公开提倡,劝导大众都不要读经,就是一种灭法的行径如果世间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离佛法灭尽也就不远了


问题三

    

      请问师父,因缘法只是娑婆世界有,佛的常寂光净土有吗?


      妙吉法师:常寂光土、真空法界、离言真实、第一义谛,乃至无法言说、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种种境界……但问一句:以上诸法,是否是因缘所生?

      如果是因缘所生,就是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是毕竟空。如果不是因缘所生,就是无因而有,无因而有,就是本来就有,本来就有,就是本体论、第一因。

      如果承认本体,就不要再谈缘起,如果承认缘起,就不要执着本体。阿弥陀佛!

 

    

       

 


三论|中论简介

妙吉法师著


往期讲义链接见文尾

注:通过本周的《三论》讲义学习,朋友们系统了解《三论》的发展史、佛教历史……有群友感叹道:千年菩提路,多少心血铺就成……



《中论》对大乘佛教的影响


(接上期)龙树菩萨的著作很多,汉文中现存的主要有:《中观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回诤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等。其中最主要是《中观论》和《大智度论》。龙树将法门传授给弟子提婆,得到进一步发展。姚秦时期,由鸠摩罗什传来中土,翻译成汉文,经过历代传承发展,至隋唐时期,形成了我国的三论宗。

 

 

龙树生前致力于弘扬以《中论》为代表的般若性空思想,从龙树、提婆一直到鸠摩罗什六代相传,再从罗什门下的僧肇、僧睿、道融等人的关河旧说,至僧朗、僧诠、法朗三世相承的摄山体系,一直到吉藏集三论宗之大成,中观学派从西印至中国,一脉相承,从未间断。所以三论宗成为传承和阐释般若思想最为直接彻底、最为究竟圆满、最为系统权威的学派。三论宗也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形成较早的一个宗派。正是由于三论宗对般若思想的大力弘扬,使之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核心义理,所以才促使了其他宗派的相继成立,由此产生的禅宗则更是中国佛教的主要流派。而若无中观学派的传入,般若智慧的滋养,禅宗将无法兴起,八宗亦难以并弘,中国佛教的发展将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其影响深远可想而知。

 


释作者、注者、译者


1、作者



本论的作者龙树菩萨,为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大乘佛教的实际创立者。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宫探经成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龙树出身于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自幼聪慧,博闻强记。于世学技艺,多所练达。曾经与三位密友共习隐身术,并入王宫淫乱宫女。事发,其三友皆遭国王杀害,独龙树一人运智逃脱。自此乃悟欲为苦本,因而出家学佛。九十日中,读尽《阿含》等三藏教典。后北游至大雪山深处,遇一老比丘授以摩诃衍经,读诵受持,甚大欢喜,犹未满足,广事寻求。有大龙菩萨,见其如此,便接入龙宫,以方等深经与之,任其阅读,其心深入,证无生忍。

 

 


    龙树遍游天竺各国,对南北佛教界的思想差异都有深入了解。龙树当时,正是部派佛教分裂时期,诸部各执己见,互相是非,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皆失佛正义。于是龙树菩萨起而造论申经,外破异道,内攘小乘,高举大乘旗帜,建立起独立于声闻之外的大乘僧团,自此以后,摩诃衍教,如日丽中天,大显于世,流传至今经久不绝。所以后世大乘各宗,莫不尊龙树为初祖。在佛教史上,论义理规模之闳大与影响之深远,龙树可谓是释迦以外的第一人。

 

 

 

龙树晚年回到南天竺憍萨罗国,住黑峰山,得到引正王的信奉。此后广着论著,专事弘扬。龙树的著作很多,有千部论主之称。其中最主要是《中观论》和《大智度论》,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中观法门。龙树将法门传授与弟子提婆,得到进一步发展。又去憍萨罗国东南吉祥山居住多年。有一小乘法师,见龙树高明,常怀嫉忿。菩萨所作已办,将离却此土,问法师言:汝愿我久住世否。小乘师言:我实不愿。龙树闻言,遂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开门视之,已蝉蜕而去,住寿三百余岁。另据大唐西域记卷十憍萨罗国条载,该国国王娑多婆诃归依师,师以妙药赠之,二人俱长寿不衰,年轻的太子久久不得继承王位,于是有人给太子出主意说,菩萨一切能舍,你可以向龙树要求把他的头施舍给你,龙树即以干茅叶刎颈。

 

 

《楞伽经》中佛说偈言:于我灭度后,南天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住初欢喜地,为人说大乘,能破有无见,往生安乐国。龙树去世后,南天诸国,仰其盛德,为之立庙,永表怀念,敬奉如佛。

 

 

 

2、释者


《中论》的注释在印度有七十余家,但与原论合为一部流通的唯有青目的解释,即本论的长行部分。青目梵语伽罗,此翻为青目,属于婆罗门种姓,南印度师子国人(今斯里兰卡)。大约为佛灭度后八百年出世,即公元四世纪时期,其人事迹不详。其所著《中观论释》经罗什翻译与《中论》一同传入中国。青目的注释不仅盛行于五印度,而且流布于西域诸国,罗什受法于沙车王子,沙车王子属青目所传,而青目学法于罗侯罗多,罗侯罗多是提婆的付法弟子,又是龙树同时代人。因此,青目的注释最为接近龙树的思想,被学者认为是传龙树之宗风。

 


 

 

3、译者


《中论》是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所译。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此云童寿。外国立名,多以父母为本。什父鸠摩罗炎,母名耆婆,是故兼取为名。鸠摩罗什是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又说为不空(705—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四云:秦王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亲率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又命罗什翻译西域经论三百余卷,大营塔寺,沙门坐禅者常以千数。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鸠摩罗什所译出的经论,在我国佛教史上,带来巨大的影响。他所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论宗的根本依据,三论再加上《大智度论》,则成为四论。此外,他所翻译的《法华经》,是天台宗的根本。《成实论》,为成实宗的要典。《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的依据。《弥勒成佛经》,促成了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促进了菩萨禅的盛行。《梵网经》,使我国能广传大乘戒法。《十诵律》,是研究律学的重要典籍。还有《金刚经》《维摩经》等更是禅宗的重要依据。由于他的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世人的喜爱,因而广为传颂,影响至今,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注三论宗

深入智慧之海


探讨|群友


思索一: 三论群的探讨对生活有什么用?

 

群友探讨: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一味强调佛法活法,由导师针对生活中的某类问题给出指导,这当然也值得随喜,但相本纷纷,因缘各异,执相而求,何日了局?

 

三论,从大乘基础学起, 破一切执着,心头妄断,遇境如如, 这岂不是釜底抽薪的破迷解惑?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在事先!


妙吉法师画作


明珠一颗价难酬

不是知音便暗投

翻笑药山空费力

水清鱼现不吞勾


 

思索二:三论群的学习是否破坏了修行次第,是否应从因果等基础理论入手?

 

群友探讨:佛陀在世时观机逗教,49年“说法”未曾按“次第”而行, 亦未有一部佛经,统一规定修行次第。 《三论》开大乘之门,相应者得!一个佛理通达,破去执着的人会再因为贪嗔痴而无视因果吗?

 

请细思师父此偈:

 

般若法本,离此不远,

甚深空性,就在眼前。

满目青山,无不道场,

翠竹黄花,总是真如。

欲觅菩提,遍地都是,

何必另外,打甚基础。


 


思索三 《三论》讲空,是错误的?


群友探讨:师父据此有明确的答复:

妙吉法师:正因为学空学的不够空,不学大乘毕竟空,所以才会落在断灭空上。如果把空彻底学透了,一切无明邪见,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个人学习体悟, 中论的空, 是离空离有离一切执念之空。 


“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达摩悟性论》



相关链接:


般若之光01


烧脑|你把鸡汤当佛法,却错过了真正的般若峰……


般若之光02

劲爆的学佛问答,给迷茫的你来剂智慧猛药…【般若之光】


妙吉法师专访

他被称为佛教奇才,誓把近乎失传千年的宗派广弘天下……(令类专访022)


入群学三论啦

 “令见三论学习群”,500人的名额已满。 但法师每日的开示、答疑都会转发令见各群。 想经明师指点,加入令见后花园,一探般若峰的,请扫下图二维码或加管理员linlingx09






文:妙吉法师

素材:《三论简介》(妙吉法师著)

令见三论群答疑

编辑:青草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