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导言
战争的起因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被北纬38度线一分为二,南边成立由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北边成立由苏联扶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双方各自建国后,宣传战就不断,都扬言要解放对方。
北朝鲜金日成从苏联得到了包括T-34坦克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从中国要回了大批身经百战的朝鲜籍将领和士兵。林彪第四野战军的156、164、166三个师以及金雄、崔贤、方虎山等将领成建制返回朝鲜,朝鲜人民军军力大增。
金胖子自信心爆棚,想要一统江山,在斯大林的默许下,在未告知中国(另一说法中国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发动进攻(教科书上说是美国和南朝鲜发动的,这是宣传需要)。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西方称之为“韩战”,中国称为“抗美援朝”。
在我们的脑海中,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的名字和《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白虎团》等电影都记忆犹新,他们都源自这场战争。
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过程怎样?结局如何?很多人只是略知一二。今天,我们将揭开这场67年发生的战争的面纱,系统地讲述这场已经远去的战争。
朝鲜人民军发起进攻
战 争 初 期
南朝鲜军力不足,缺乏重武器,而且猝不及防,三天后首都汉城失守。联合国在苏联代表退席(苏联有否决权,此时退席一直被质疑)的情况下通过决议,决定组成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和韩国共17国)出兵朝鲜。
同时,美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毛泽东以武力收复台湾的计划就此搁浅。
7月初,美军先遣第24师登陆,但因轻敌被打得丢盔弃甲,师长迪安将军被俘。
一个月后,南朝鲜丢掉了90%的国土,美韩军队被压缩到釜山一角,凭洛东江死守,岌岌可危。但北朝鲜军队运输线过长,在飞机轰炸下造成补给困难,攻击力锐减。
中国提醒金日成战线过长,当心美军实施两栖登陆,但金胖子并没有在意。
朝鲜人民军乘胜追击
仁 川 登 陆
9月15日,麦克阿瑟将军以极大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35 42457 35 14918 0 0 2771 0 0:00:15 0:00:05 0:00:10 2869自指挥庞大的舰队和7.5万士兵渡过狭窄的飞鱼峡,成功在仁川登陆,并迅速占领汉城,拦腰切断北朝鲜军队的补给线。
已成强弩之末的北朝鲜军受到前后夹击,全线崩溃,分散向北溃逃,联合国军紧追不舍,13万朝鲜军队将士走进战俘营。
搭载美国海军士兵的登陆舰向仁川海滨出发
1950年9月15日,利川被攻占
中 国 出 兵
麦克阿瑟不顾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继续追击北朝鲜军队,前锋已抵达鸭绿江边。
眼看要完蛋了,金日成紧急向中国求救。
毛泽东经和中共中央紧急开会研究,新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而且中国当时的经济水平、工业能力、军队装备和美国远远不能比,大多数人都反对出兵。
毛泽东经过痛苦而漫长的思考,在彭德怀的支持下,在苏联同意提供空中支援(后苏联变卦,不肯出动空军)的前提下决定出兵。
勇猛的彭大将军从朝鲜归来后功高盖主,为自己悲惨的命运埋下祸根。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10月19日,中国军队第一批6个军(38、39、40、42、50、66军)和3个高炮师入朝作战。
中国军队入朝作战
在确定入朝军队主帅的问题上颇费了一番周折。
原定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旧伤复发,不能到任。
本来朝鲜紧邻东北,朝鲜军队又有相当一部分部队来自东北野战军,最佳人选非林彪莫属。但党史称林彪反对出兵东北,称病不出,毛泽东最终确定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对于党史的说法我一直质疑,按照毛泽东记仇的性格,林彪违背上意、假称有病是不可原谅的,绝不可能后来能成为接班人。
我比较倾向于一种说法:当时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兵强马壮,毛不能不多一个心眼,在林彪挂帅的问题上一直不表态。
聪明的林彪自然心领神会,以身体伤病推脱不出,最后出现西北司令带东北军队去打仗的现象。以至于四次战役汉江阻击战时,38军和50军在牺牲惨重时发出了“如果林总在就不会这样打仗”的抱怨声。
林彪同志如此明事理,龙心甚慰,于是在刘少奇被干掉后顺利成为第二号人物。
一 次 战 役
中国军队秘而不宣入朝,昼伏夜出。
1950年10月25日7时许,志愿军第40军在云山以北与进犯的韩国军第1师先头部队接触,将其击退,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这一天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韩军第6师部分被消灭,美军骑一师在云山受创,联军退回清川江以南,中国小胜。史称“一次战役”。
事后,由于行动迟缓放跑熙川之敌,38军军长梁兴初被彭德怀劈头盖脸一通臭骂。
二 次 战 役
一次战役后,麦帅未完全判明中国军队参战意图及实力,继续以美军第10军在东线经长津湖西进,美军第8集团军在西线由清川江北上。
中国军队故意示弱,阵前释俘,且战且退,引联合国军追击,然后开始反击。
西线美军第9军第2、第25师、土耳其旅、美军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军第1师各一部陷入志愿军的三面包围之中,损失颇大,拼死突围,退往平壤。
志愿军38军在三所里、龙源里顽强阻击,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述的松骨峰战斗就是这场艰苦阻击战的缩影。
战后,彭德怀大呼“38军万岁”,万岁军的称呼由此而来。
东线志愿军为新入朝的三野主力9兵团(3个军12个师共15万人),他们把美军骑一师分割包围,但由于火力差距悬殊(重武器都扔在国内),且气温降至-30度以下,天寒地冻,迫击炮无法使用,手榴弹成了唯一的重武器,除27军歼灭配属骑一师的美军31团外,其他收获不大,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得以顺利撤退。
9兵团却因为未准备足够御寒的衣、物,有些准备打伏击的部队整连整营地冻死在潜伏阵地,全兵团冻死冻伤就达四万多人,元气大伤,失去了战斗力。
在战役中,志愿军把美陆战一师南撤路上的桥梁全部炸掉,特别是炸掉了水门桥。
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5.6公里,跨度8.8米,桥的两端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
志愿军两次将水门桥炸毁,但是美军陆战1师第1工兵营迅速将其修复。
第三次,志愿军炸桥小分队索性将美军新建的桥和原桥的根部彻底干净的全部炸掉,如果是在过去的国内战场,敌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举手投降了。
但这次志愿军的对手是具有强大工业基础的美军。
美军后勤机构紧急调拨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阵地,其中一套着陆时损坏,一套落到志愿军阵地上,美军收到了6套桥梁。
经过一夜的紧张施工,陆战1师的工兵部队终于架起了一座可以通过所有重型装备的临时桥梁。一千余辆车辆和坦克及大炮,以及所有剩余的士兵,通过了这座桥梁,除此之外,从桥梁上通过的还有大约4000名朝鲜难民和难民的耕牛。
过桥后,美军炸毁了桥梁阻止志愿军的追击。
中国见识了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全新的对手。
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伤亡3万多人,全部退到三八线以南。
1950年11月24日(一种说法是25日),3架隶属南非空军的P-51战斗轰炸机在例行巡逻时发现大榆洞一带有活动目标,随投掷凝固汽油弹,志愿军总部俄文翻译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身亡。
三位南非飞行员
三 次 战 役
1950年12月31,中朝军队发动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开始进攻。
美军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识破中国军队因供应不足,靠士兵随身携带的粮、弹只能打一个星期的“礼拜攻势”,主动放弃汉城,用“磁性战术”每天撤退20公里(正好是中朝军队一夜的前进距离),故意边撤边打,以逸待劳,引诱中朝军队深入。
志愿军进占三七线,占领汉城(已是空城),世界为之震惊,战役于1月8日结束,中朝军队在三七线附近修整待命。
此时,彭德怀和金日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金日成要求乘胜追击,把美军赶出朝鲜,彭德怀认为中朝军队已经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减员也大,亟待休整补充;加之部队南进,使运输线延长,供应更加困难,已不宜继续追击,苏联大使也站在金日成一边向彭德怀施压。
最后还是斯大林指示听从彭德怀意见,并撤换了苏联大使,金日成只好恨恨作罢。
马修·邦克·李奇微,出生于佛吉尼亚州,毕业于西点军校,曾任82步兵师师长,后主持改编成82空降师,任首任师长。1949-1950年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1950年12月接替车祸身亡的沃克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1951年4月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毫不夸张地说,是李奇微挽回了联合国军的颓势,使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联合国军倾斜。
联 合 国 制 裁 中 国
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被毛泽东拒绝停战,中国丧失了解决朝鲜战争最好的机会。联合国在苏联代表缺席(我再一次认为是故意的)的情况下,通过决议,认定并谴责中国侵略朝鲜。
四 次 战 役
尽管毛泽东拒绝停战,但前线的志愿军已成强弩之末。
在志愿军粮草、弹药消耗殆尽之际,1月27日,美军凭借强大火力开始反击,志愿军顽强还击并伺机反攻,横城方向的韩军被打垮。
本来防守砥平里的美军23团(配属法国营)已经接到军长阿尔蒙德将军的撤退命令,但被李奇微制止,严令死守,不得后撤。
志愿军三个军八个团在砥平里围攻23团和法国营2昼夜失利,伤亡5千余人(有一种说法是1万余人),美军伤亡301人,志愿军被迫撤离,美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
尸横遍野的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营,法国营由拉尔夫.蒙克拉中校指挥,拉尔夫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法国军人,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他的军衔是中将,他认为能带领法国军队参加朝鲜战争是一殊荣,自愿把自己的军衔降为中校,担任营长率部与美军并肩作战,打退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砥平里战役成为朝鲜战争转折点,从此联合国军认识到志愿军火力不强、攻击力不足的弱点,不再遇到攻击就跑,而是凭借强大火力固守待援,再以飞机和远程大炮轰击,给中朝军队以较大的杀伤,保证阵地不轻易丢失。
在美军的反击下,志愿军节节后退,汉城不得不放弃,王牌38军和50军拼命在汉江南岸阻击,以惨重的代价掩护全军退回38线。无数士兵倒在汉江南岸,至今无法全部找回遗骨。
美军越过三八线,在开城一线停止追击,“四次战役”结束,中朝军队损失5.5万余人。
五 次 战 役
休整三个月后,志愿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兵力已近百万且换装苏式装备,飞机、大炮、坦克的数量也有了大幅增加,中朝军队决心大干一场,五次战役打响。
四月二十二日黄昏,中朝军队全线发起猛攻,右翼第19兵团第64军于二十五日歼灭英军第29旅一个营,但由于该军第二梯队未能完成穿插,兵团第二梯队第65军两个师随即加入战斗亦受阻,五个师拥挤在二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连续三天遭美军飞机与炮兵火力突击,受到重大伤亡,未能完成战役迂回任务。
其它各军突破后虽取得一些胜利,但形成平推,歼敌不多。
二十八日,美军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组织顽抗。
至此中朝军队已失去歼敌战机,全军再次面临缺弹少粮状况。
三十日,美军开始反攻,志愿军全线后退,因通讯联络不畅、组织不力,战场一片混乱。美军聪明地采用中国军队惯用的穿插战术,以机械化部队穿插,将志愿军的序列冲得七零八落,对志愿军进行分割包围。志愿军12军、27军、60军等部队被包围,其他部队先后突围成功(不愧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唯有60军180师分散突围,全军覆灭,三千余人阵亡,代政委吴成德以下5千余人被俘。幸亏63军在铁原顽强阻击,在全军几乎打光的情况下才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此战志愿军损失惨重,损失8.5万人,被俘约1.7万人,占整个朝鲜战争被俘人数的80%。
开 始 谈 判
经过5次大的战役,中国认识到靠传统的运动战战法、低劣的武器装备是不可能消灭对手的;美国也认识到很难消灭人数众多、意志顽强的中国军队,而且把有限的力量消耗在亚洲不符合它的全球战略。
于是双方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停战谈判。战争以阵地战的方式进入对峙状态。
当时各国记者打赌猜谈判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有猜一周的、一个月的,有一名记者猜三个月,引起哄堂大笑,被讥笑脑子进水短路了。
谁知道,这一谈就是整整两年半。
板门店,当年的谈判场地
打 打 谈 谈
交战双方在板门店开始谈判,双方互不相让,为争取更多的利益(焦点是战俘问题),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其中最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
上 甘 岭 战 役
上甘岭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庄的前面是597.9和537.7高地。上甘岭虽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地型特别狭小,长仅2700米,宽1000米的地域最多只能够放两个连在上面。
美军第八集团军指挥官范佛里特把这次行动命名为“摊牌行动”,计划以伤亡250人代价拿下上甘岭。
结果,这场战役打成了双方为了争“脸面”,而演变成“肉磨子”,战斗激烈程度空前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双方10万余人拼命厮杀,共有4.06万士兵倒在这片土地上,上甘岭战役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之战,古今中外战争史所罕见,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讲述的就是这场战役的故事。
只不过“王成”的原型蒋庆泉并没有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而是当了战俘,回国后被开除军籍,回乡务农,饱受折磨。此处按下不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上网查看详情。
上甘岭全貌
停 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韩国政府拒绝签字),为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停战。
但2009年和2013年,朝鲜发表声明退出停战协定,表明朝鲜战争并未结束,还有重燃的可能。
战 争 伤 亡
战争的伤亡情况有很多种版本和说法,我反复比对后觉得下面数字相对可靠一些:
中国:阵亡和其他原因死亡19.7653万人、负伤38.3218万人、被俘2.14万人、失踪0.8万人;
朝鲜:阵亡21.5万人、负伤30.3万人、失踪和被俘共14万人。
美军死亡3.6574万人(后更改为5.4246万人,高晓松认为是把后来在医院死亡的、失踪的、自杀的以及朝鲜战争期间驻其他地方的美军死亡人数都计算在内了),受伤10.3284万人,被俘7140人、失踪8177人;
韩国军队阵亡13.7899万人,伤45.0742万人,失踪、被俘3.2838万人 (本文未统计其它参战国的伤亡数字)。
战 俘 的 命 运
中国战俘共2.14万人,根据停战协议中自愿遣返的原则,1.4万人去了台湾,6千余人返回大陆,少数人选择去了第三国。
回大陆的6千战俘经过集中审查后绝大部分被开除党籍、军籍,回原籍劳动改造。在后来的多次政治运动中受尽折磨,有人被迫害致死,有人熬不过自杀,其余的人都在贫困中苟且偷生。
去台湾的战俘全部编入国军,后来陆续退伍,有的成了富商。
八十年代两岸通航后,当年战俘营的难友从台湾来大陆看望昔日战友时,百感交集。
有21名美军战俘选择去了中国,他们后来在文革前夕陆续回国,只有两人一直生活在中国,直到去世。
美军战俘
韩战停火后,2万左右志愿军战俘,1.4万左右去了台湾或第三世界国家,有6000人回大陆,回大陆什么待遇你懂的。
而志愿军俘虏程立人,选择去第三国,最后成为阿根廷总统的妹夫,是当地最大的珠宝商,还有60万亩土地和两家上市公司。
志愿军战俘
赴台志愿军战俘
战 争 的 胜 负
战争的胜负不是看伤亡数字,而是看战略目的是否达到。从军事上来看,战线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韩国略占便宜),从战略上来看,双方都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此处不做展开讨论。
战 争 的 反 思
67年前的那场战争,中、美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卷入的,双方都做出了误判。
中国认为如果美军占领整个朝鲜,陈兵东北边境,将威胁到东北重工业基地,进而与国民党军南北夹击,侵略、占领中国。
而美方认为如果不能在朝鲜挡住共产主义,就要退到日本;如果不能在日本挡住共产主义,就要退到夏威夷;如果不能在夏威夷挡住共产主义,就要退到洛杉矶。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而对方是侵略者。
无数拥有了土地的中国农民把自己的儿女送上了战场(后来土地被收归国有、很多农民在“三年灾害”中饿死,这是后话),大批的前国民党起义士兵和收编的土匪也投入到战场。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场战争鼓舞了社会主义阵营,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但是,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欠下了巨额债务,被捆绑在苏联的战车上,加上经济制裁,百姓生活困难。
六十年代初中国与苏联反目成仇,又连续不断的发动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党史称之为“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始好转,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时至今日,苏联已经不复存在,韩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已经与美国建交,开始进入全球的经济一体化。
而那个当初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政权已成为专制、独裁的金家王朝,沦为流氓国家,捣毁志愿军烈士陵园,枪杀中国边民;最近又频繁进行核试验,威胁着人类安全。
对于这场远去的战争,我用奥巴马在纪念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时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自由是有代价的。在朝鲜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们付出了最为高昂的代价--36574名美国爱国将士,以及在我们的盟友中,友邦韩国有超过10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军人和平民)。
7月的那一天,当战争终于结束,就在距离战争爆发之处不远的地方,有人却说这样的牺牲毫无价值,他们用一句话将其归结为--“为平局而死”。
但是今天,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场战争并非平局。
朝鲜战争是一场胜利。
当5千万韩国人民生活在自由之中,生活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民主国度,生活在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与北韩的压迫和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时,那就是胜利,那就是你们的功绩。
当我们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盟友都知道,正如我们连续60年来已在韩国证明的,美国将一直是一支促进和平、安全与繁荣的力量时,那就是胜利,那就是你们的功绩。
当历史回顾起自由国度怎样在漫长的冷战中联合起来,以及我们怎样赢得冷战的胜利时,我们要说朝鲜战争是第一场战斗,自由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而且自由的人民绝不会屈服,而这也是你们的胜利,是你们的功绩。
你们在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懂得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由于你们,千百万人能够继续生活,自由而和平地生活。你们的人生鼓舞人心,你们的功绩永远不会被遗忘。这个充满感恩之情的国家感谢你们,你们的光辉业绩必将永存!
本文根据毅飞讲座整理出搞。
也许你还想阅读下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