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北京都有什么鸟?去哪儿看?【市区篇】
北京有这么多鸟……
当霾已经成为北京冬季的常见景观之后,很多人不禁会怀疑,在这样的环境下,野外还有动物生存吗?实际上,北京的野鸟记录已经超过了480种,占全国鸟种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华北其他地区相比,北京的鸟类多样性已经算是非常丰富了。
北京深秋的迁徙野鸭群,这张照片里有5种鸭子:绿头鸭、琵嘴鸭、赤膀鸭、绿翅鸭和花脸鸭。摄于昌平。
关于北京什么季节什么地点都能发现什么鸟这件事儿能写成一本书。在这篇文章里我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现在,也就是北京的冬季,都有哪些环境、地点值得观鸟爱好者探索,以及不同的环境大致都有哪些常见或有特色的鸟。
根据鸟儿们出现在北京的时间差异,鸟被分成了不同的居留型,如夏候鸟(在北京繁殖后南迁越冬的)、冬候鸟(在别处繁殖在北京越冬的)、留鸟(一年四季呆在北京的)、旅鸟(迁徙路过北京的)、迷鸟(分布区本不在北京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莫名出现在北京的)。如果把北京有记录的480多种鸟按上面的分法画个饼状图,则可以看出留鸟和冬候鸟加起来大约占四分之一的比例,这些就是我们冬季观鸟的主打物种了。
北京鸟类居留型示意图。数据基于北京观鸟会. 2014. 北京鸟类名录 (2014年版). 名录编辑:关翔宇、刘阳。有增补。
冬季比其他季节的观鸟难度都要低,鸟好找好拍还不怕人。您并不需要在数不尽的树叶里找跟树叶长得一样而且还不断地蹦来蹦去的小柳莺,也不需要担心看一半中暑了或者下雨了,只需要把自己裹得严实点儿就行了。此外,在夏天您接近鸟可能会惊扰到它们繁殖,春秋又可能会干扰到它们迁徙途中的休息,唯独在冬天,特别是下雪之后,您会发现原来北京的鸟也能离人这么近啊。
下雪之后离人很近的三道眉草鹀(wú),摄于北京。鹀类是麻雀的亲戚,国内有30种左右,除了某些特殊种类外,多数鹀的体型、习性、食性都和麻雀相似。通过头部的羽色和花纹可以识别大多数鹀。
那么,北京的冬天都有哪些地方能看鸟呢?实际上哪都能看鸟,比如马路边儿上就有麻雀、喜鹊、灰喜鹊、乌鸦等鸟,仔细观察加运气好的话可能能看到啄木鸟在啄树,或者看到飞过的红隼、雀鹰之类的常见猛禽,但是如果想看更多、更有特色的鸟,还是要挑一挑地方的。在这里我简单粗暴地把北京冬季观鸟地点分成城市(近处)和郊区(远处)两部分,今天先聊聊第一部分:在城市里观鸟。
冬季如何在北京城区找鸟
北京市区冬季的鸟类还是很有特色的,数量也不比郊区少到哪儿去,甚至还有像长耳鸮、小嘴乌鸦这类一到冬天就往城里扎堆的鸟。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造成了冬季城区温度明显比郊区高,住起来更暖和。热岛效应使得城区公园存留了一些不封冻的水域,聚集了野鸭、鹭和翠鸟等湿地鸟类。此外由于城区公园种植了很多园林观赏植物,其中像金银忍冬这样的灌木在初冬还存留着不少果实,也为诸如太平鸟、燕雀、鸫(dōng)等林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小嘴乌鸦是冬季北京市中心的 “一景”。每到傍晚,都会有大群的小嘴乌鸦从郊区浩浩荡荡进城,停落在前门、王府井、长安街、北师大等地路边的树顶,第二天早晨它们又会集群飞回郊区觅食。友情提示:尽量不要把车停在它们夜栖的树下,否则您会花很多时间擦车的。
太平鸟还有个名字叫 “十二黄”,因其十二枚尾羽尖端的黄色而得名。这种漂亮的鸟儿有时在北京集群越冬,它们会以蔷薇、忍冬、油松等植物残留的果实、种子和芽苞为食,通常见于植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市区公园。
所以在北京市区观鸟一是找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二是找水源,特别是不封冻的水源。综合这俩因素可以看出北京城区的多数公园和一些环境比较好的高校都是观鸟的好地方。其中,特别推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颐和园、圆明园、北京植物园、南海子公园和天坛。如果能拿到进入许可的话,那么北大和清华的校园也是很好的观鸟地点。
根据地理位置和具体环境的不同,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鸟况”特点。例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湿地区域有较大面积苇丛,因此冬季可能会看到大麻鳽、文须雀、棕头鸦雀、苇鹀等喜欢在芦苇荡中活动的鸟。
大麻鳽体型粗壮(体长达75cm),然而它平时隐藏在芦苇丛中难以被发现。北京地区的大麻鳽以迁徙过境(旅鸟)为主,春秋比较多见,也有少量个体在湿地苇丛越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潜流湿地近几年冬天经常有它的记录。
棕头鸦雀是一种非常活泼可爱且分布广泛的小鸟,看上去就像一个长着长尾羽的小球儿,因而在民间得名 “驴粪球儿”。棕头鸦雀主要活动于中低海拔的灌丛和苇丛种,在北京城区常见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植物园等地,冬季常集群活动。
棕头鸦雀的行为非常有趣,有时候会表演诸如引体向上之类的高难度动作。
燕雀是北京最常见的冬候鸟之一,虽然长得跟麻雀差不多大,但可比麻雀花哨多了。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园、圆明园、颐和园等任何有林地的公园都有可能看见成群结队的燕雀出没,甚至几百只的大群也经常能见到。
颐和园、圆明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都有较大面积的水域,因此冬季在没有封冻的区域有成群的越冬雁鸭类,甚至天鹅也偶尔会出现。
未封冻水域里的越冬水鸟:小天鹅(幼鸟)和绿头鸭。2011年1月摄于圆明园。
北京植物园因为离山区很近,因此冬季能看到更多山地特色的鸟类,如赤颈鸫、棕眉山岩鹨(liù)、银喉长尾山雀、黑头鳾(shī)、山噪鹛(méi)等。此外,植物园里种了不少金银忍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颐和园、圆明园等地方也有一些),初冬时挂满了小红果的忍冬能吸引到大量的斑鸫、乌鸫、赤颈鸫、燕雀、白头鹎来聚餐,甚至像太平鸟、小太平鸟这样不那么常见的鸟也会过来一起吃。
漂亮的小太平鸟在冬季并不常见,看到它时大多是在金银忍冬附近。小太平鸟俗称“十二红”,和太平鸟很像,但它的尾羽尖端是红色的而非黄色。北京植物园是北京冬季小太平鸟记录最集中的地区,最近几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记录也多了起来。
斑鸫(dōng)是北京的常见冬候鸟,北京有两个亚种:肚皮斑纹为红褐色的指名亚种和肚皮偏黑色的eunomus亚种(就是照片里这个),也有的学术研究认为它俩应分成两个独立种。
黑头鳾(shī)属于雀形目鳾科,这一类的鸟都有个非常有趣的习性——喜欢头朝下沿着树皮爬来爬去,寻找树皮下面的昆虫吃。黑头鳾是中国特有鸟种,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在北京多见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北京植物园是离市区最近的黑头鳾观赏地点。本文的题图就是这个可爱的小东西。
天坛公园历史悠久,公园里的古柏树比较多,一直以来是长耳鸮在北京的固定越冬地。可惜近几年来日趋严重的人为干扰导致这里几乎已经看不到长耳鸮了,而南海子公园则成为一个新兴的长耳鸮记录点。
像上世纪末那样几十甚至上百只长耳鸮集群在天坛、国子监越冬的场景已经再也见不到了,四九城中从此再也没有能稳定记录到越冬长耳鸮的地点。目前只有南海子公园、十三陵等地偶现有越冬个体。
旋木雀是一种行为非常奇妙的雀形目鸟类:小小的一只鸟儿从树干下方绕着圈往上爬,依靠长长的嘴在树皮下找虫子吃,爬完了一棵树,再换一棵树从最下方开始重新爬。旋木雀在北京冬季记录不多(其他季节更少),天坛是北京地区旋木雀记录比较集中的地点。
综合来看,北京城区的多数公园植被状况其实都不错,这样才吸引了不少越冬林鸟。如果把公园里的植被简单粗暴地分成三类——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您会发现这三类地方能看见的鸟不太一样,比如针叶林里冬季可能会有金翅雀和戴菊,阔叶林里则活跃着各种啄木鸟、山雀和白头鹎(bēi),而灌丛里则可能有棕头鸦雀和山鹛等鸟。即使在同样的环境(比如阔叶林)里的鸟,不同种类的活动位置也常常有所差异:既有喜欢在树顶呆着的鸟(比如喜鹊),又有喜欢在树中段活动的鸟(比如啄木鸟),还有喜欢在林下地面爬来爬去捡种子的鸟(比如珠颈斑鸠)。
像这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观察不同的鸟,是观鸟最大的乐趣之一。这事儿用专业名词描述叫“栖息地选择”或者“取食生态位”的差异,而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同种类的鸟喜欢呆的地儿和爱吃的食儿得多少岔开点儿,要不就打起来了谁都过不好。
喜鹊是北京最常见的留鸟之一,大家都认识。冬季在高大的树木顶部非常显眼的巨大编织巢就是它的手笔。然而您知道吗?喜鹊巢能用很多年,它的外层由粗树枝搭成,还常用到线绳或铁丝固定,非常结实,是顶部封闭的球状结构;喜鹊巢的出入口是位于巢侧面的一个洞,从洞里钻进去才能看到内层真正的“巢”是由细树枝、干草编织而成并用泥浆加固成型的碗状结构。外层的结构负责固定位置、遮风挡雨,内层舒适保暖,堪称大师级设计。
白头鹎(bēi)俗称“白头翁”,在我国南方是非常常见的路边鸟。北京在20年前并没有白头鹎,这之后可能是由于气候原因,白头鹎的分布区迅速从南方向北扩展。现在白头鹎不仅在北京一年四季都很常见,而且已经在东北建立了稳定的种群。
灰头绿啄木鸟是北京较常见的啄木鸟之一,但数量并没有最常见的大斑啄木鸟那么多。啄木鸟喜欢沿着树干从下往上爬,一边移动一边寻找隐藏在树干内的昆虫。冬天虫子少的时候,啄木鸟也会吃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灰头绿啄木鸟还有一项特殊爱好,就是经常下到地面啄食蚂蚁。
珠颈斑鸠是北京市区最常见的野鸽子,在各种公园、街心花园甚至单位、住宅院子里都有可能见到它的踪影。珠颈斑鸠多在地面活动,有时也上树休息。
在见到黄腰柳莺之前,您一定想象不出来它有多小。这个体长仅9厘米、只有麻雀三分之二大的小东西在北京有稳定的越冬记录,而且经常集小群出没。
城市公园(包括高校校园)观鸟的另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方便,省钱省时间,而且还时不时地有惊喜。北京所有的城市公园都是可以借助公共交通到达的。城市公园面积不大,鸟种相对集中,观鸟效率高:您如果有点儿观鸟经验,去趟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或者植物园,一般半天能看20多种,下午已经吃完饭回家了。去的次数多了没准儿哪次就有高端鸟种在等着您,比方说您可能在植物园观察一大群燕雀的时候从里面找出一只苍头燕雀,找到它的那一刻感觉就跟中奖了似的。再比如2007年底北大来了只欧亚鸲,2014年底天坛又出现了一只。欧亚鸲是来自欧洲和亚洲西部的客人,现身东部的机会太少了,北京迄今为止也就这两笔记录。
欧亚鸲,它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知更鸟。
苍头燕雀是北京的罕见冬候鸟,它一般单独活动或者跟燕雀一起组队晃荡。它的核心分布区在欧洲到亚洲西部,跟欧亚鸲差不多。苍头燕雀在北京的记录比欧亚鸲多,每年冬天都有那么几笔记录。
所以没事儿多去公园里转转,没准儿您就是北京第三只欧亚鸲的发现者呢!
本文作者:红嘴蓝鹊(朱雷)
本文编辑:【小母鸟】鹰之舞
照片作者:红嘴蓝鹊(朱雷) & 鹰之舞
创作团队:红嘴蓝鹊(朱雷)& 鹰之舞
原创国内外关于鸟、博物旅行、自然保护的信息和科普故事。
主创者邮箱:leizhu4290@hotmail.com
主创者微信:leizhu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