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与展望:再谈“煤改气”与“油改气”(上)

议气疯发 议气疯发 2022-04-22

       我国天然气市场应用开发较晚,管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各自的里程碑事件,西气东输和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完工投产都是2004年的事情。那一年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双双逼近20亿吨标准煤,成了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

       甫一面世,中国天然气就是站在替代者、改良者的位置上。

       毫无争议,天然气取代了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成为居民燃气的首选。但在其他应用领域:发电、工业燃料和交通能源,天然气的进入遇上了很多阻碍。

       进入和阻碍,勾勒了中国天然气最近10年的发展历程,也编导了“煤改气”与“油改气”这两出大戏。

一、透过政策看顶层设计
       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看,很难讲清“煤改气”与“油改气”谁更具战略价值,相关观点梳理如下:
  • 能源禀赋及供给安全:“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油改气”能抑制我们不断攀升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比“煤改气”更适合中国国情也更具战略安全考量。
  • 能源结构及层级迭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主因是煤炭占比过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甚至还是偏低的,“煤改气”比“油改气”更符合能源层级迭代大势。

       两种观点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是在中央的环保政策压力之下。2014年开始中央就不断地表达铁腕治霾的意志,2016年5月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里更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
       仅从市场推广的角度看,“油改气”显然比“煤改气”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价格空间也更具吸引力,但“油改气”的生态依赖性(LNG生产-车辆生产-加气站建设)决定了这样的系统工程,只能等待产业实力、资金实力、人员实力都足够的企业来启动“最初一击”。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从那时开始至今的10年,正好被2015年分成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里,“油改气”和“煤改气”各领风骚三五年。
       对比“油改气”与“煤改气”的相关政策,值得解读的信息很多:

       回顾当年的“油改气”,虽在布局阶段几乎由央企只手推动,但其发展诉求、经营模式都比“煤改气”要更具市场化特性,反观这几年熙熙攘攘“万众创业”的“煤改气”,其根本却是不折不扣的政策驱动行为。
       比政策对比更值得让人深思的,是两场“运动”的受挫原因。
       下面两组图,第一组是2014年年底的国内外油、气价格走势图,而2014年是“油改气”发展由盛转衰的转折之年,第二组则是2017年年底的国际国内天然气(LNG)价格走势图,那一年的气荒,相信每一个从业者都会记忆犹新。
       先看看2014年底发生了什么。
       比较两张图,国际油价狂跌之后国际LNG价格立即跟跌,跌幅甚至更大,价格反应时间仅一个月;然而国内的油气价格变化却非常耐人寻味:油价跟跌,但跌幅小了一些,表明我们的自产油以及国家价格机制抑制了跌幅,这很好理解,令人费解的是国内LNG价格,不跌反涨,使得LNG价格相比跌价后的汽柴油,毫无竞争优势。愤怒的卡车司机们,甚至不惜再花钱“气改油”,来表达自己的失望。
       此后的事情多少有些喜剧色彩:国内气价逆势上涨后没多久的2015年11月,非居民天然气就下调了。以陕西省门站价为例,2015年从并轨后每立方米2.04元下降到1.34元,比2014年涨价前的1.6元还要便宜。然而“油改气”却是一蹶不振,直到2017年才恢复生气。
       2014年的很多事,油气行业反腐、国际油价下跌,客观上都影响了“油改气”的发展进程;而这一轮踩着点的价格调整,则是让“油改气”从高歌猛进溃败到偃旗息鼓的最后一击。
       再来看看2017年底发生了什么。

       2017年的这些价格曲线,并不需要再做解释。那场气荒,几乎让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所有短板尽显无遗,也让轰轰烈烈的“煤改气”开始受到各方质疑,此后行业内对于“煤改气”项目,已是观望多于行动。
       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市场驱动型的“油改气”,致命伤来自于不太合拍的政策,而政策驱动型的“煤改气”,被重创却是因为市场的疯狂反扑。

二、剖析成果找产业密码
       从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看,“油改气”和“煤改气”成果斐然,下面几张图即是明证。

       由于煤的占比太高,有必要把煤和其他能源分成两张趋势图:(竖轴均为一次能源消费占比)


       有必要继续把天然气的发展趋势单列出来:(竖轴为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通过对以上图表的解读,宏观成果非常明显:从2010年到2018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70.45%降到了58.25%,天然气的占比则从4.03%上升到了7.43%。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油改气”和“煤改气”各自在所进入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有助于我们判断“油改气”以及“煤改气”是否可持续,其短期成果能巩固扩大还是会日渐式微。
       “油改气”进入的是交通能源领域,主要是LNG车船的推广应用,“煤改气”的影响范围更广一些,包括城乡居民、公建用户和工业利用,由于居民和公建用户本就属于天然气的领地,所以下文讨论“煤改气”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只针对天然气用作工业燃料的应用。(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