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锋评诗 | 吴雨伦的诗 革命旗帜

吴雨伦 李锋 | 口红诗歌 2022-04-23

按:本期为诗人吴雨伦专辑,由李锋荐评。



革命旗帜


再也没有

比旗袍更惊人的存在

中国女人

在被压抑了两千年以后

勇敢的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

撕开自己的裙角

然后那些

靠鸦片为生的男人们

翻身跃马

高举旗帜

假革命之名

将战火从

武昌烧到鸭绿江

四十年方休

 

(2015)


荐评 雨伦的诗往往有着历史与文明的底蕴,单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我惊奇,我感到惊奇的是他切入历史与文明的独特的角度。就像本诗,通过旗袍的旗,他竟能联想到旗帜,进而想到男人们追随旗帜进行的革命活动,与之相对的,女人们穿上旗袍不也是一种革命吗?就这样通过很小的事物--旗袍、旗帜--对应着女人、男人,几笔便勾勒出一段很大很重的历史来,特别是还给革命加添了风情,在壮怀之外有了点妩媚。




一位老人


他是一位动物学家

一开始,他是士兵

十五岁那年他谎报年龄,加入共和国的军队

至今他的年龄仍是个谜

 

他到越南抗击法国佬

那时战争不断

在奠边府他被大炮震伤了耳朵

虽然他们最终取得胜利

 

后来他成了科研工作者

穿过秦岭,爬上高原

研究共和国牦牛的生长以及麝鹿的性生活

和美帝国主义的同行们共同穿越阿拉斯加冰架

尽管他现在甚至忘了北极到底是海洋还是陆地

 

老年他被共和国的骗子们骗走了全部家产

真是遗憾,他现在怀疑警察


荐评 隐瞒年龄是因为年龄太小不够投军底线,充分说明老人年轻时的报国热情。这样和最后共和国给老人的后报就形成了极大反差。军人和警察也是相邻事物,在诗中有着微妙的相关。那个“虽然”是把胜利做了淡化,而老人的代价被看得重大,这里面有一种大与小的置换:重大的轻描淡写,而个人的伤损对一场战争而言是小,而对当事人却是最大的。这里面确实同情的倾向性明显,是极为人性、人道的态度。说实话,战争总是悲剧,有何胜利可言。




一个悲惨的故事


一个小孩儿在海边堆出了颐和园,温莎堡,克里姆林宫,埃菲尔铁塔,木乃伊的金字塔以及玛雅人砍人用的金字塔

海风吹拂着

在阳光下它们金碧辉煌

 

涨潮时,人类文明惨遭毁灭


荐评 雨伦对文明的反思,真是厉害,举重若轻。人类文明固然辉煌,却也十分脆弱:人类文明是从自然中夺取和创造的,自然的灾难也可以轻易地毁灭人类的文明。这一点很容易读出来,比较隐蔽的是他通过金字塔写出了文明缘起的荒诞性和儿戏性,或者说非理性。





无题


这个人从屋顶跌落

从树上掉落

从云端坠落

在空中彳亍

 

又从床上掉下来

在地板上滚到屋外

把家具撞碎一地

壶水洒了一身

 

还好,他仍在熟睡

在梦里,他掉到了金碧辉煌的沙滩

而且下起了窸窣的小雨


荐评 这首特别有意思,第一段可有两种读法。第一种他不是往下跌落,而是往上,树比屋顶高,云比树高,天空比云高,逐级而上,直到在最高的空中彳亍。它真正的起点是在床上,这是一个由醒入梦,从浅睡到深眠,逐步获得完全的梦的自由的过程。你也可以说这是灵魂挣脱躯壳,艰难惊险的飞升过程。第二种,倒着读,那就一切正常,从彳亍的空中跌落,到树到屋顶,然后接通第二段,进入写实,从床上跌下,未醒,接通第三段,依然回到梦境,跌到沙滩,这一整个都是自上而下的。茶水洒在身上兑换为梦中细雨。第一段真是奇妙的叙述,它是可逆的,一举写出了灵魂升降的全部过程。




四周一片寂静


我走在路上

在夜里

漆黑降临

冬天,没有蝉鸣

四周一片寂静

 

四周一片寂静

远处,一座大楼

透过那些窗户

看到

灯火通明

像一只巨兽的

无数只眼睛

 

四周一片寂静

一个女性

的黑影穿过

香水

混入冰凉的空气

扫过面颊

 

乌鸦飞过,却不鸣叫

钟表坏了

全世界的钟表

工业停止呼吸

漆黑降临,没有蝉鸣

在冬天

四周一片寂静

 

(2014)


荐评 诗人调动了多种感官,写了夜晚的诸多事物,而这一切都在寂静的氛围下,并调融在一起酿造着寂静。有细节上的质感,又有节奏上的回旋,难得。




四点四十五分


当牙痛袭来

我在车窗里

在座位上如坐针毡

看着

酷热的窗外

那个骑垃圾车的

汗流浃背

他的蓝色水杯挂在车上

水顺着车顶

滴落在地

和他的主人一起流汗

 

(2015)


荐评 奇妙的诗作,以视觉画面写出身体痛苦,写别人却是写自己,也许此时的汗流浃背是人我一致的吧,而我之痛苦又甚于别人。




时间静止的时刻


时间静止的时刻

是在

大风吹走一切颗粒

真空般的夜晚

我拿着一盒比利时巧克力

穿过街道

 

突然

盒子被摇开

那些被糖纸包裹着

的家伙们散落在地

路灯下

反射着五颜六色的光

如同一堆迸溅而出的炭火

在真空的夜晚

 

(2015)


荐评 这首诗写的非常有力度,诗核硬朗璀璨。真空般的夜晚,炭火般的糖果,两者间似有一种窒息与燃烧的对抗,那也不妨说是环境与个人、物质与精神的角斗吧。






诗人简介:吴雨伦,男,1995年生于西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2014级学生。出版长篇小说《巨兽之海》、小说集《沙漏》、散文集《我们家》(合著)。当选《新世纪诗典》2015年度“十大魅力诗人”,在《中国诗歌排行榜》一书中被列为90后诗人第一名。




评论人简介:李锋,男,1985年生于河南濮阳,2009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野外录井工作,业余大量阅读中国当代诗歌,是一名有自己独到眼光的诗歌编选者与评论人。微信号:925443731。新浪微博名:李锋评诗。







核子诗社

精品短诗推荐平台

选编 | 壹13

摄影 | 雷平阳


微信:HeziClub

邮箱:colovan@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