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子,我一直把陶渊明的这句诗当成是自己的写照。因为我是如此热爱大自然,热爱那在农村亲近自然的生活,令人陶醉。
春去秋来,在那片天地间的田野里撒欢儿的娃子已然长大,但在田野里却不见其踪影。没错,因为学业我背井离乡了,离开了那片田野。如今回首那些年的日子,满是嘴角上扬的画面。那份纯真的心依然在,然而没有放过牛,却成了那些画面中缺失的一角,成了我在外这些年的执念……
小时候我很疑惑,“我家屋旁明明有一个牛圈,但是为什么不见牛呢?”后来问了家里人才明白,原来我家从前养过牛,不过在我来到这片天地间的前几年就卖掉了,至于为什么我却未过问。也因此,那个牛圈便荒废了,直至三四年前被拆掉。从此,那头与我“素未谋面”的牛连存在的痕迹都荡然无存了。
为什么这些年如此执着于放牛呢?其实我也很不明白,或许是对大自然中农村生活的喜爱与在课本中读到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等诗词的遐想画面碰撞产生了这份情愫罢。那时每当读到这句诗,都渴望家里能有一头牛。
因为同村中,我家是少数没有牛的,而有没有牛,便将同龄孩子的日常生活分成了两拨。一拨儿便是每日放牛,悠闲于山野;而另一拨儿便是我这类,即每日上山砍柴。砍柴要相对辛苦一些,但我却也十分喜爱这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方式,将汗水洒于林间,不曾抱怨,可谓乐在其中。
但我也时常很羡慕放牛的那拨儿伙伴。因为和城市里的这种炎热相比,大山里的夏日可谓是凉爽。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就把牛牵到离庄稼稍远一点儿的地方去,也不栓绳,也不照看,任牛自由自在地大快朵颐。而后三三五五地躺在草地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谈天说地,从早饭吃的什么聊到数年后的理想,好不惬意,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宁静。又或是天为被地为床地大睡一觉,又或是去山间河流中游泳嬉戏……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时候的我还在山林间穿梭,寻找着心仪的柴,汗流浃背,粗气阵阵。但每当满载而归地穿出山林后,我们也是三三两两地躺在草地上,炫耀着自己的那一堆“好柴”。即使已经精疲力尽,也依然说说笑笑,这是另一种乐趣。因而如此执着于放牛,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其更轻松,或仅仅是对于放牛的新鲜感而已。
砍柴工羡慕放牛娃,然而放牛娃又何尝不向往砍柴工的生活呢!我们互相羡慕,也许是因为童年那向往不一样生活的梦吧。我是如此热爱大自然中的农村生活,热爱那段时光。现如今,脑海中时常掠过无数那时的日日夜夜,每每如此,心中都一阵舒畅,嘴角也早在不自觉地向上扬了起来,原来那时的生活又成了我现在的梦。
于我而言,如今在城市中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这里的每一天也令我期待,但我却始终有着一股失落感。因为这里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似乎都是为了繁复的物质生活,所以我找不到可以坐下来慢慢聊天的同行者,生活里充斥着烦躁。
一次独自回到那片田野,我的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像一个匆匆旅者因为转角的美景而驻足一般。我站在田野上,即使眼前只是一重又一重的山,耳边只有偶尔的几声蝉鸣,鼻中也只剩几丝简单的清香,我却尽是满足。我像一棵树,根扎在了这片田野,即使枝干总会往外伸展,但总需要根系维持其生长。
在那片土地上,在那段岁月里,尽是些嘴角上扬的场景。没有放过牛的遗憾在多年前是很可惜,而现在却是对于那片土地、那段岁月的牵挂。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那段岁月里承载着生活该有的悠然宁静、精神丰满。
每一个在外游子啊,请在心底相信吧,江海可以寄余生,但小舟不应从此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