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走基层江苏篇】中国网 | 坚定文化自信,自我创造价值——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有温度
中国网讯 “我们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在苏州,有一处特殊的“迷你村”,这里是一群平均身高不足1.4米的“袖珍”员工们自立更生、劳动致富的舞台。这句标语同时也是苏州万千残疾人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各式才能,拥抱社会职能,发挥乐观向上精神的最佳写照。
“因为软骨发育不良导致的身高问题,从小就让我备尝冷眼。”提及过往,已经43岁的周科丰仍然唏嘘不已,“自从开始找工作以来,就处处碰壁,人家都嫌弃我个子矮。”即使努力想要证明自己,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句“小孩子一边去,你还够不着我们的机床呢。”为了维持生计,周科丰只能靠四处打零工、摆摊卖茶叶蛋等小生意挣钱糊口,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他最大的梦想。“当时听朋友推荐有公司愿意要残疾员工,我连夜就坐火车过来面试了!”直到面试成功,完成了入职体检,周科丰仍然被巨大的惊喜砸的回不过神来,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实现了。
4月28日,若邻“迷你村”举办了编织趣味文化活动
若邻生产加工外包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熊勇向记者介绍到,从1996年位于西班牙的总公司接待了来自中国的轮椅篮球队开始,缘分让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光是运动交流,我们还想为残疾人朋友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姚熊勇表示,13年间,若邻先后吸纳了300多名残障员工就业,公司残障员工占比近80%,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2023年,若邻“迷你村助残品牌”正式揭牌,周科丰荣升为“村长”。在这个倡导开放包容的就业环境下,周科丰先后带领着几十名员工活跃在独特又暖心的“小个子”生产线上,争取发挥每一位残障员工的特长,让他们都能有机会拥抱出彩人生。
在书山墨海中尽情遨游
两张桌子一并,一块红布一盖,扩展知识世界、连接精神家园的“红方桌”读书会就此诞生。这张朴实无华的小方桌,把一群爱读书、乐读书的残疾人汇集在了一起。红色经典、伟人事迹、党史故事,他们朗读的声情并茂,尽情徜徉在书山墨海中。
“红方桌读书会”读书帮扶人周凤生(左一)带领残疾人学员们阅读
“我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将近二十年啦,已经离不开了!”读书会的带头人周凤生笑着表示。周凤生曾长期在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对残疾人有割舍不掉的深厚感情。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阅读帮扶志愿服务中,为了更好地拓展残疾人阅读空间和平台,“红方桌”为无法出门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带领一批领读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床边、耳边的阅读服务,打通了残疾人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借助苏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金,由吴中区残联牵线,“红方桌自强读书推广项目”正式设立,周凤生被聘请作为指导员,在全区各“残疾人之家”巡回开展残疾人阅读活动,推广“红方桌”残疾人阅读品牌,为残疾人提供阅读分享、学习交流、施展才华、自我表现的平台,让书香氤氲残疾人生活,促进残疾人更好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文化传承间穿针引线
在一箭河实验小学,有一个特殊的兴趣班。由爱心企业赞助,吴中区残联、胥口镇政府和一箭河实验小学三方共同推进的残疾人手工艺大师“育苗工作室”,依托沙红英、顾建珍两位残疾人名师,将钩针、刺绣传统手工艺引进校园,开设非遗手工艺兴趣课,每周为20名学生无偿传授技艺,让校园成为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沃土,携手做好非遗教学传承。
残疾人刺绣名师顾建珍(右)正在教授学生刺绣技艺
刺绣名师顾建珍笑容温婉,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时柔声细语,有着用不完的耐心。“刺绣是要静下心来做的,有时候一副作品就需要两到三个月的功夫。苏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我希望能有更多小朋友和年轻人喜欢苏绣、学习苏绣,将这项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2024年3月,“育苗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凸显了政府和残联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以及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关注。据悉,苏州市残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残疾人文体艺术兴趣爱好调研,深入到各个残疾人家庭精准对接,把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迫切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为残疾人展现精神风貌和自身价值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来源:中国网
编辑:潘文畅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