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建东北院《应急疫情防控病房设计指南》

编者按: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了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中建东北院设计了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改扩建及新建隔离病房,并总结了包括SARS期间设计的高花非典防治应急医院的经验,参考国内同类病房标准,夜以继日编制《应急疫情防控病房设计指南》,继续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1 总则

1.1为了指导突发疫情防控类病房设计,保证此类项目快速设计、快速建造、安全运行编制了本指南。

1.2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应急疫情防控类病房设计。

1.3设计依据

1.3.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1.3.2《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

1.3.3《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35428-2017)

1.3.4《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1.3.5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及法律、法规、法令等。

1.4设计目标

1.4.1时效性:迅速形成初步方案指导施工采购,迅速深化施工图配合施工进程。

1.4.2原则性:安全、防控流程、规范要求、日常使用要求

1.4.3全过程性:设计会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对防控定位的变化、施工作业现场的反馈、非常时期采购的情况等进行全过程设计咨询和调整。

2 选址

2.1新建项目选址:新建建筑的选址宜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市政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利的位置,并远离人口密集、水源保护地等敏感地段。

2.2在既有医院内部新建项目选址:在既有的医院建筑群中增建应急收治区,应将应急收治区设置在相对独立、通风条件良好的区域,注意避开原有院区的地下设备及管线。

2.3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选址:改造的既有建筑应选择与周围非医疗建筑间距不小于20米,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建筑,不可对周围居民造成恐慌,建筑所处位置具有良好通风条件。

3 建筑

3.1功能分区

3.1.1功能分区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流程进行布局,并根据疾病防控特性进一步细化布局。

3.1.2严格实施医患分区,结合卫生安全等级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相邻区域之间应根据卫生防疫要求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或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3.2流线组织

3.2.1严格执行医患双通道,医护人员与病人、清洁物资和污染物品都有各自的独立出入口和严格的流经路线,均应遵循单向流程。

3.2.2医护人员从清洁区,经专用通道进入工作区;病人从病人入口经专用通道进入病房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只能在病房内活动。物流分清洁和污染二种,从不同出入口进出。

3.2.3食物、药品等洁净物品经工作人员途径至病房前室,由传递窗进入病房。污物及生活垃圾由工作人员收集密封后,经病人通道,由污物收集室送出病区。按照《医疗机构污物处理条例》进行集中处理,带有病原体的废弃物应送至城市集中焚烧站或自建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焚烧站中焚烧。

3.3隔离流程的设计

3.3.1清洁区(包含值班室、储物间、配餐间、淋浴卫生间、男女更衣室等)

医生上岗流程:办公生活区——>更衣室——>缓冲间——>潜在污染区

医生下岗流程:潜在污染区——>缓冲间——>一次更衣——>二次更衣——>三次更衣——>淋浴卫生间——>更衣室——>办公生活区

3.3.2潜在污染区(包含医护走廊、医生办公室、治疗准备室、护士站、储藏室等)

3.3.3污染区(病房、抢救室等)

 医生进出病房流程:医护通道——>缓冲间——>病房——>缓冲间——>医护通道

患者进入病房流程:患者走廊——>病房

3.4新建装配式病房的特点

3.4.1房间尺寸模数化:采用3000X6000的集成房尺寸模数,走廊宽度为1800。

3.4.2房间管线工厂预留:装配式箱房管线预留在房间四角,房间内部管线需走明线连接。

3.4.3室内防水、排水及找坡:淋浴间和卫生间等用水房间需考虑增加防水措施,地漏排水处地面需附加找坡和阻水处理。

3.4.4地面防渗和雨水收集:装配式箱房屋面排水至标准箱房模块一角,汇集后沿结构内预留排水管排向地面。场地需根据项目情况采取地面防渗措施,根据排水方向,地面雨水收集后经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3.4.5门窗防虫防盗措施:由于装配式病房为单层或二层建筑,门采用带观察窗的防盗门,窗配置防盗栏杆和成品纱窗;出外墙面风管需设置防雨、防虫百叶。

3.4.6管线密封:穿过墙壁、楼板的管线应敷设在套管内,并应用岩棉或其他不燃材料将套管间隙填实。

3.5既有病房楼改建应关注的问题

3.5.1改建建筑应根据情况进行结构安全性评估,如需要结构检测,业主应提供有效的检测报告。

3.5.2改建项目由于建筑建成时间很长,或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过多次改造,原有设计图纸与现状很难对应,所以设计人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实地考察,并绘制现状图纸。

3.5.3改建建筑应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最短时间内与医院进行沟通,了解业主需求,结合现有建筑平面进行可行的改造设计,既要满足感染医疗流程又能保证施工时间最短的要求。

3.5.4改建建筑内部应最大限度利用原有的门窗洞口,如确实无法利用(如气密门、传递窗等),应同门窗厂家确认现有的可用门窗型号根据型号及医院感染要求选出最优的产品选型。

3.5.5墙体、楼板会因为增加管线,洞口应进行密封封堵。

3.6设计细节处理

3.6.1缓冲间设计:病房与医护走廊之间的缓冲间,应设置感应式手盆及干手器。缓冲间门为气密门,具有互锁功能。

3.6.2传递窗设计:为方便护理人员传递食物药品等,在医护走廊与病房墙上应设置互锁的传递窗,传递窗内需设置紫外线灭菌灯。

3.6.3所有家具、采暖散热器、空调通风等设备及电器插座开关应为简单易消毒形式。

3.6.4病房室内应具备消杀灭活的条件。紫外线灯消毒、臭氧及其他化学消毒剂、过氧乙酸熏蒸、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乳酸熏蒸、消毒和静电等空气净化器消毒等,具体运行要求应满足相应的操作程序。

3.6.5穿过墙壁、楼板的医用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并应用岩棉或其他不燃材料将套管间隙填实。氧气管道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必须通过时,在房间内的管道上不应有法兰或螺纹连接接口。

4 结构

4.1主要技术指标

4.1.1应急医疗建筑可以根据其改扩建或新建特点、短期及长期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综合确定结构可靠性目标、抗震设防标准、耐久性目标。

4.1.2新建应急医疗建筑应满足以下标准: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使用年限:后期作为普通房屋继续使用按50年,仅用于疫情期间使用的临时性建筑结构按5年。

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为乙类

基本风压:后期作为普通房屋继续使用可取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仅用于疫情期间使用的临时性建筑结构可取1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后期作为普通房屋继续使用可取50年重现期基本雪压,仅用于疫情期间使用的临时性建筑结构可取1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

4.1.3改建应急医疗建筑应符合以下标准: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使用年限: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223 第1.0.4条规定采用。

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为乙类

基本风压:取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取50年重现期基本雪压。

4.2新建应急医疗建筑结构形式

4.2.1为了抵抗疫情、提高施工速度,新建应急医疗设施结构形式选取上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方便快速施工、安装、运输。

4.2.2应急医疗建筑一般可以采用装配式钢构建筑,工厂加工,现场集成化安装。

4.2.3装配式建筑一般层数少,荷载小,地基可以采用夯实砂土地基,装配式建筑需内设拉杆或拉索等与地基连接牢固,保证风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装配式建筑自身也应设置抗侧力构件体系抵抗风荷载。

4.3改建应急医疗建筑结构改造原则、加固方法

4.3.1改造加固工作应遵循高效、灵活、安全、可靠的原则,保证既定使用年限内工程质量、保证施工速度。

改建应急医疗设施尽量不改变原有结构受力体系,可以新增辅助钢结构构件或辅助钢结构体系,减少土建加固量,缩短工期。

4.3.2加固方法应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构件采取不同加固方法。

1.原有楼板开洞:楼板开洞较小时,一般采用洞口补强方式,洞口边缘粘贴钢板或碳纤维;楼板开洞较大时,可以新增辅助钢结构构件或辅助钢结构体系,洞口边缘可以增加钢梁,作为应急措施在风井设计上也可以采用室外钢结构支架吊挂风管,后期再用铝板或干挂石材包装与建筑立面协调,减少土建改动量,钢构件可以提前工厂加工,现场安装。

2.梁板加固方法:荷载增加较小时,采用粘贴钢板补强;荷载增加较大时,可以新增辅助钢结构构件或辅助钢结构体系,设备机房新增设备重量较大时可以采用支撑在墙或柱上的局部钢结构架空层托放设备,使楼面不需要改造加固,减少土建加固量保证施工进度。

3.新旧混凝土构件连接一般采用化学植筋方法,植筋胶采用A级胶,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应凿毛、去除浮石、冲洗干净。

4.钢构件与混凝土构件连接一般采用化学锚栓连接,连接用胶粘剂采用A级胶。

5.原有墙体、楼板开洞应采用静力拆除,不得采用重锤等重力设备,保证洞口周围构件、砌块及砂浆不损坏。

4.4建筑材料的选择

4.4.1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综合考虑采购速度、加工速度、施工便利性等等。

4.4.2混凝土构件一般有龄期限制,所以尽量采用钢结构构件代替混凝土结构构件,缩短工期。

4.4.3对于改建应急医疗设施为了减小楼面荷载,减小结构加固量,提高速度,墙体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市场易于采购的成品轻质材料;卫生间、淋浴间等楼面垫层尽量采用轻质填充材料。

4.5施工现场服务

改建应急医疗建筑一般来不及检测,原建筑设计资料有时不齐全,所以应注重现场实地勘测、施工期间现场及时跟踪,现场服务工作迅速、及时、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沟通配合上的高效性,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速度。

5 给排水

5.1生活给水系统

5.1.1医院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关规定。

5.1.2对于改建项目,尽可能采用原有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尽可能减少工程拆改量。

5.1.3对于新建装配式应急医院,尽可能采用周边现有给水管道系统。供水系统优先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的给水方式。且应在水泵供水管道上设置紫外线消毒设备。

注: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紫外线消毒器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线的消毒机理是利用以波长为2537A(埃)为主并包含2400A~2800A波长区域的紫外光线,对水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进行破坏而使细菌灭活,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5.1.4给水卫生器具应按以下原则设置:

1.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宜采用感应自动水龙头,小便斗宜采用自动冲洗阀,蹲式大便器宜采用脚踏式自闭冲洗阀或感应冲洗阀。

2.护士站、治疗室、洁净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监护病房等房间的洗手盆,应采用感应自动、膝动或肘动开关水龙头。

5.1.5对于新建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与供货厂家配合给水点位预留孔洞,便于后期施工,减少现场工程量。管道埋地部分应按照室外管道埋设深度敷设,若现场确有困难实现时,应做保温防冻处理。

5.2排水系统

5.2.1对于改造项目,尽可能采用原有排水管道,若现场确有困难无法实现时,应增设管道系统。

5.2.2对于新建装配式应急医院,传染病医院的污废水应与非病区污废水分流排放。

5.2.3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地漏宜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不得小于50mm,且不得大于75mm;可采用洗手盆的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用于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房间的地漏应采用可开启的密封地漏。

5.2.4排水管道应设置伸顶通气。同时,考虑到废气可能存在的传染性,将通气管按废水通气管在屋顶结合起来,集中排至屋顶偏僻处,同时预留有消毒处理的空间,采用高效过滤器及紫外线消毒。

5.2.5空调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5.2.6排水管道穿越楼板及隔墙处应采用不收缩、不燃烧、不起尘材料密封。

5.3热水系统

5.3.1对于改造项目,尽可能采用原有热水管道,若现场无热水系统,为防止交叉感染及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建议采用单元式电热水器形式。

5.3.2每护理单元应单独设置电开水器。

5.4污水处理

5.4.1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的有关规定。

5.4.2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病门诊、病房的污水、废水宜单独收集,污水应先排入化粪池,应设置采用预消毒工艺,灭活消毒后应与废水一同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并应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5.4.3传染病医院内含有病原体的固体废弃物应进行焚烧处理。医疗污物应就地或集中消毒处理。

5.4.4放射性污水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4792的有关规定。

5.5卫生器具及管材

5.5.1由于传染病院的特殊性,在管材的选择上,免维修性应予以重视,优先选用卫生条件良好、使用寿命长,发生事故几率小的优质管材及考虑非常时期市场采购情况,这样既可以保证给水排水的安全性,又能减少维修的次数,降低日后维修工人接触感染的几率。

5.5.2对给水管来说,宜采用不锈钢管、铜管等可靠的金属管材,避免细菌滋生,防止病毒蔓延,保证室内卫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给水、热水的干、支管上设有的检修阀门尽可能设置在工作人员的清洁区内。

5.5.3对于排水管则优先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或质量可靠的塑料排水管,并做好防结露保温,以避免排水管道的渗漏、结露而污染室内环境,传播病菌。

6 暖通及动力

6.1供暖通风及空调

6.1.1应急医疗设施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按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分别设置。

6.1.2严寒、寒冷地区的机械送风系统应进行冬季供热证室内温度的处理措施。

6.1.3冬季供热热源须结合气候特点、场地条件、节能低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进行多方案比较。可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市政热力等单源或多源组合的热源供给方式。

6.1.4清洁区的机械送风系统至少应经粗效、中效两级过滤;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的机械送风系统至少应经粗效、中效、亚高效三级过滤。新风机组设在清洁区。送风系统取风口不宜设置在排风系统排出口的建筑同一侧,并应保持安全距离。

6.1.5排除有污染性气体的机械排风系统应经高效过滤处理。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不应临近人员活动区,排气宜高空排放。

6.1.6保持负压区域的排风机宜设置备用。排风机宜设置在建筑室外,设置于室内的排风机位置,位置不低于防护区等级,且排风机正压风管道应采取高等级防渗漏措施。

6.1.7负压区内排风量大于送风量,保证房间压差梯度。负压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卫生间、负压隔离病房、缓冲间、医护走廊。

6.1.8污染区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收集,随各区废、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6.1.9负压隔离病房(包括ICU)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负压隔离病房宜独立设置送排风系统,排风系统的排风宜单独排出;

2.负压隔离病房应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系统;

3.负压隔离病房的送风应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处理后排放;

4.负压隔离病房排风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房间排风口部;

5.负压隔离病房送风口应设在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顶棚处,排风口应设在与送风口相对的床头下侧;

6.负压隔离病房与其相邻、相通的缓冲间、走廊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差。门口宜安装压差显示装置。

6.1.10应急医疗设施的手术室应按直流负压手术室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的有关规定。

6.1.11送、排风机宜设置变频,按照压差要求调节排风量。

6.1.12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便捷操作、易于更换维修的等因素。

6.2医疗气体

6.2.1改造项目宜设置独立负压吸引站房,站房设置在污染区内。压缩空气、氧气供应气源可以与医院现有气源共用,进入污染区的总管上应有防回流装置。其他医用气体应根据医疗需求设置汇流排供应,宜设在非污染区内;进入污染区的总管上应有防回流装置。

6.2.2新建项目负压吸引站房设置在污染区内。压缩空气、氧气站房设在非污染区内,进入污染区、隔离区内的总管上应有防回流装置。其他医用气体应根据医院医疗需求设置汇流排供应,宜设在非污染区内;进入污染区的总管上应有防回流装置。

6.2.3应急医疗设施负压吸引泵站排放气体应进行处理后方可排入大气,并应远离空调通风系统进风口;负压吸引泵站的废液应集中收集并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

7 电气及智能化

7.1供配电系统

7.1.1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按《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312-2013、《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的相关要求,建议以《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为主。

7.1.2负荷等级应按第7.1.1条规范执行。

7.1.3供电电源应由市政引来两路独立10kV中压电源(双重电源),另外需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应急电源。

7.1.4确定变压器容量时,要考虑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能承担所有一、二级负荷的情况,在办理增容时应考虑此因素。带有负压隔离病房的应急医院,通风系统用电负荷较大,在有新风辅助加热的情况下,变压器安装容量大约按300~400VA/m2考虑。

7.1.5对于应急医院项目,大多是改造项目或者是装配式建筑,可考虑采用室外箱式变电站形式,因各地对箱式变电站的单台变压器容量有限制,所以配电系统应与其相匹配。柴油发电机组也可选择采用室外箱式柴油发电机组的形式。柴油发电机组电源的投切位置建议在项目内的低压配电室实现,不建议在箱式变电站内投切。

7.1.6对于既有建筑改造为应急病房的项目,应及早规划纵向及水平方向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及路径,同时应与给水排水、暖通专业沟通,减少对原有建筑原有设备的破环及影响,另外还要考虑疫情过后平时配电系统的有效运行,即设计时应考虑“平疫结合”。

7.1.7对于新建临时装配式建筑,所有管线均为明敷设,应考虑配电系统管线的防护及安全性。

7.2照明系统

7.2.1照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2-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相关要求。建议以《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为主。

7.2.2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其控制开关应区别于其他普通照明开关,最好要有专人管理。紫外线灯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米为宜,翘板开关安装高度应为距地1.8米。灯管功率可以参照1.5W/m3选择。紫外线灯具的设置场所除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外,规范未提及的传递窗等处也应考虑设置紫外线灯管。其他诸如隔离观察病房的排风系统排风口位置,也应考虑设置紫外线灯管(需与通风专业配合)。如果条件允许,紫外线灯开关均设置在护士站。

7.2.3感应水龙头、感应门等设备应与相关专业的配合,预留电源。

7.2.4配电箱、配电主干路由等不应设置在患者活动区域内;安装患者活动区域的线缆保护管口应采用不燃材料密封。

7.2.5对于消防应急照明系统,应按现行规范设计。但若是既有建筑局部改造,同时限于时间紧迫的因素,应考虑新旧规范衔接的问题,也可以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

7.2.6对于装配式建筑,每个房间模块内管线已在生产时确定(包括插座等的位置),设计时应及时与生产厂家沟通了解,以便于设计时安排线路走向。

7.3防雷接地系统

7.3.1对于新建建筑,按现行规范执行。改造建筑,应保留原有系统。

7.3.2对于新建装配式建筑,接地型式可为TN-S。电源由附近箱式变电站引来。

7.4智能化系统

7.4.1应按现行规范设置智能化系统。应适当考虑无线wifi的设置。

7.4.2有的病房受条件限制没有设置观察窗和传递窗,医护人员直接无法直接观察到病人,可以考虑在每个病房设监控摄像机,在护士站设监视器(需要与医院方沟通确定)。

7.5其他

7.5.1建议水暖设备的控制部分最好采用生产厂家配套提供,特别是带有压力传感控制的负压病房的通风系统,这样可以节省设备沟通、生产、安装、调试的时间,保证应急设施以最短时间建成。

7.5.2对于局部改造项目,为节省设计及施工时间,应处理好利旧及新设的问题,能保留利用的尽可能保留。

供稿

第一设计院

投稿邮箱

dbyxc2017@163.com

网址

www.cscecne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