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佚名的老照片里窥见他人、他地与他日 | 随机视觉
何为佚名照?在摄影师晋永权的新作《佚名照》中,他将之定义为“照片的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持有者皆无姓名,准确地说,是因为所得渠道——购买于旧书、旧货市场、与照片拥有者阻隔,因而无以得到准确信息”的照片。
为什么人们喜欢看佚名照?或许是窥私欲作祟,通过拼凑图像呈现的细枝末节和蛛丝马迹,想象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瞬间或一生的图景。这种观看足够主动,也足够安全;或许是图像触发回忆,牵扯出记忆的线头和有关自身过往的点滴;在佚名者的照片中,人们既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或许是旧物映照时代,在泛黄的黑白照片和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中,人们找到不同时期在个体身上打下的烙印和留下的痕迹。
在如今这个一切皆可数字化,人人随手拍照、上传云端的时代,照片承载的情感正在发生变化,拍照这一行为的意义开始逐渐大于图像本身的意义。人人都在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贡献素材,转瞬又被海量的影像淹没。佚名者的含义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第四期随机视觉,我们和大家分享来自过去的若干佚名照,让我们一同分辨与想象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景:从衣着到体态语言,从与身体的关系到与他人的关系,从私密的身体到公开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革为每个个体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
性别、身份、阶层、审美等,当旧的价值体系失效后,大众照相体态语也随之发生改变。人类借助于照相机制造了新的体态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日常照相体态语之丰富、多元,蔚为壮观。
亲密时分
小港与小美
在一些城镇、公社照相馆,古装照相已然复苏,但因古装与时兴服装一样缺乏,人们于是自制服装装扮起来。戴蛤蟆镜、叼烟卷,照仿制军人服装照片大行其道。剪裁不当的简易西装与同样蹩脚的中山装,甚至出现在了同一个照相人的身上。
本文正文内容以及图片均摘自《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
图文 | 《佚名照》
一档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发起的泛文化类播客
\ Say Hi /
surplusvalue@163.com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订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