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刺老师26刀:对学生心理扭曲,为何视而不见?
作者:马进彪
11月12日,47岁的中学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被刺26刀身亡。行凶者是鲍方所带实验班的学生16岁的罗军。当时鲍方让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并要求同学们写完观后感再放假。罗军走出教室,和鲍方说他不想写,班主任:“不想写就转班”。鲍方说完这句话就回到了办公室,之后罗军拿着弹簧刀也走进了这间办公室。有同学回忆说,在高三的一次语文课上,罗军曾用刀在桌子上刻字,嘴里似乎在念着“杀”字。(中国新闻网11月14日)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本应是一种和谐友爱的关系。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在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多年之后,还念念不忘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在这些学生的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师长和朋友,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点点滴滴都渗透着老师们付出的心血。因此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关系,就是一种终生都难以忘却的情怀,这样的情怀,永远都会珍藏在自己的心中,而这才应当是最常态的师生关系。
而通篇看完这则新闻之后就会发现,罗军与他的老师鲍方之间,似乎早已没有了这样的基础。因为在罗军的心目中,老师总是批评他,因而产生了很大的积怨,就客观而言,这位老师说“不想写就转班”,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句话,但这却对罗军构成了强烈的刺激,这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燃了罗军心里早已存在的积怨,而所有的批评,在罗军心中其实也早已凝成了一个“杀”字。
在学校这个具体环境里,鲍方老师的批评并没有什么过激之处,只是所有老师的一种常态化表达,但这对罗军来说却显得难以承受。这只能说明,罗军是一个在心理层面非常脆弱的学生,他经不住老师常态化的批评,认为老师是在刁难自己,而此时,罗军在心理上已经产生了一个自我定位,并在潜意识中已经承认自己就是个弱者,并以弱者的视角来自我解读老师对他的所有批评,然而,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扭曲。
早在2014年人民网就报道了《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其中,针对2710位13岁至18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有48.8%的受调查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远高于2001年浙江省15-19岁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23.9%。而在2016年新华网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预警”莫忽视》为题报道了“青春期叛逆、抑郁症”等困扰着家长们的难题,其中举例:11岁男孩因未做完暑假作业,被母亲批评后跳楼自杀摔伤,这让人们感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已经不容忽视,每个中学生都会有心理“危险期”,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预警”时,就需要学校、家长、老师的共同教育和引导,这显得尤为重要,更是一个必须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对于罗军来说,在一次语文课上,曾用刀在桌子上刻字,嘴里似乎在念着“杀”字,这本身就是一次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然而,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学校及家长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注意?
对学生的教育,绝不应该仅仅局陷于书本知识方面,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所学到的知识仅仅是全部素质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支撑,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也同样会出现扭曲的行为。因此,对于这起湖南高中生弑师案来说,也许还有更多视角的解读,但人民网报道的《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有48.8%的受调查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面对这样的事实,社会和学校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欢迎原创作者投稿 邮箱:438726462@qq.com
微信扫一扫 关注北门翠竹
《加拿大武术节》
两天演出活动内容详情在
协会官网:点击下面原文链接了解
《红旗杂志》《时代红旗》《北门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