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沁园春·雪》写成九年后是如何引起轰动的?
长按图标点击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beimencuizhu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
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挥毫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词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就是后来轰动的《沁园春·雪》。
从1936年2月毛泽东写成《沁园春·雪》到1945年11月14日发表,长达9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知道毛泽东曾写了这首词,因为他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戳穿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多次会见著名爱国人士。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拜访柳亚子。应柳亚子的请求,将自己写的《七律·长征》送给他。10月4日,毛泽东写信致柳亚子,使柳亚子“感发兴起”,随之作诗一首。两日后,柳亚子又“以诗代柬”,将“感赋二首”送毛泽东。
接到柳诗的第二天,毛泽东把自己于1936年2月写的那首《沁园春·雪》重新抄录后,赠送给柳亚子。看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欣喜若狂,直呼“大作”、“大作”。他一面赞叹毛泽东的词,一面又写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和词一首,一并抄好送交《新华日报》发表。后来,人们只见和词,并不见毛泽东原词,人们好奇打探,柳亚子按捺不住,遂向身边好友抄送。当时吴祖光在重庆《新民报》任副刊《西方夜谭》编辑,他先从黄苗子处抄得毛泽东词稿,而黄苗子则是从王昆仑处抄得,抄稿中遗漏了两三个短句,但大致还能理解词意。吴祖光又跑了几处,连找了几个人,把三个传抄本凑起来,终于得到了一首完整的《沁园春·雪》。11月14日,吴祖光大胆地在《新民报》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发表了这首咏雪词,标题是《毛词·沁园春》,并在后面写了一段热情推崇的赞语,自此,《沁园春 雪》风靡大江南北。11月28日,《大公报》也发表了毛唱柳和的两首咏雪词。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刊登后,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这在我国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首词的发表,对改变当时共产党的文化形象立下大功,吴祖光却因此遭遇国民党的追杀,为保护其安全,吴祖光被周总理安排到香港何厚铧之父何贤家中避难。
吴祖光先生
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他问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了“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
重庆进步文化界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对于反动文人的攻击、辱骂迅速予以反击。郭沫若率先发表两首和词,盛赞毛泽东咏雪词“气度雍容格调高”,又揭露御用文人“鹦鹉学舌”的丑态。在延安的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晋察冀解放区的邓拓,山东解放区的“将军诗人”陈毅等人,也都各自依韵奉和,热情赞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为了把毛泽东这首词压下去,国民党又暗中在内部发出通知,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选几首意境、气势和文字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通知下达后,虽然征得不少词作,但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一首能超过毛泽东的。后来,虽然又在南京、上海等地雇佣“高手”作了数首,但仍是拿不出手的“低质品”。由于国民党的这次活动是在暗中进行的,又未成功,所以一直秘而不宣,高度保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由当年参加过这项活动的一位国民党要员透露出来。
注:文图摘自网络《北门翠竹》摘编。
版权原作者所有
感谢作者!
投稿 邮箱:438726462@qq.com
欢迎关注红旗文献
欢迎关注红心永向红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