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一句道尽普通人之辛酸,可惜十人九不知!

欢迎诸君光临☞ 北门翠竹 2022-10-18

       俗语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从古至今不断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俗语流传至今。当中有一些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让后人可以借鉴其中;有一些是一些人生哲理,对后人有启人心智作用;还有一些是劝世良言,对后人有警示作用。无论是那种俗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都是朗朗上口简单明了,给后人以莫大的帮助。但其实并不是每一句俗语都是很好理解的,有的俗语含义很深,大家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俗语》中有一句“父不进子房,官不入民宅”。此句或许听过的人很少,而且在一眼看去后更是嗤之以鼻,觉得父不进子房就是谬论,但实际来看这其间道理却让人深以为然。

       第一句“父不进子房”,直观翻译来看是告诫做父亲之人不要随意到儿女房中。在中国文化中,父(夫)为天,所以很多人疑惑大丈夫即便有地方去不得,但自家儿女的屋子难道还去不得?其实老祖宗告诫不要进去是有深意的,在儿女尚且年幼之时,因要教育管束进去并未大碍,而当儿女成人后,他(她)是需要隐私的,或许父亲不会轻易到女儿屋中,但其实不知,青年男子也需要隐私。


       而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会渐渐成熟也更有自己的个性,为人父母的总是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有时候不应该对孩子的隐私追的太紧,多留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还有,当儿子结婚之后,这子房父亲就更进不得了,倘若进了被人看见少不了闲言碎语。话语虽简单,却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老话就算放到今天相当有参考的价值。


       这句俗语其实还有后半句“官不入民宅”,也有说法是“君不进臣房”,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古今语言的一种称呼上的变化。都知道官员的主要职责是为百姓谋福利,老话说的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官员一心为民为大家的衣食住行操心,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些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难免会请官员来家中吃饭,这样一来难免会惹出流言蜚语,一顿饭就会演变成各种负面事件。所以说当官的还是不要随意去老百姓家中。



网络素材,版权原作者所有。

北门翠竹摘编

投稿邮箱:438726462@qq.com

杀腐令

《老三篇》原文

七十年的大寨什么样?【二】

一曲《远飞的大雁》,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小楷字帖:《为人民服务》太美了。

刘兰芳评书《杨家将》全集

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全集

樊梨花~刘兰芳~26

樊梨花~刘兰芳~27

曾国藩~单田芳~079

曾国藩~单田芳~080

清官册~单田芳~135

清官册~单田芳~136

上下五千年~关永超~唐玄宗李隆基(198)

上下五千年~关永超~太监高力士(199)

毛新宇携家人清明期间回韶祭扫

108岁开国将军熊兆仁逝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