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因济水得名,现在济水却不见了
翠|竹
翠竹的神奇,无与伦比的美丽
/ 不经意间,伴我们走过岁岁年年 /
济南因济水得名
现在济水却不见了
作者||萍踪侠影
“济南”,顾名思义,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
中国古代有五岳四渎,代表着山川河流,从周朝开始,五岳四渎就作为河川的代表,由君王来祭祀。五岳是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渎是古代四条独立入海的河流,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根据《禹贡》中记载,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济水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济水安宁、现济宁市就是原来济水中间北上的地方。
魏晋以后,河南境内的济水河道已经湮没断流,鲁西湖区(巨野泽等)成为济水稳定的源头,济水始有“清河”之名。北宋熙宁年间,黄河在澶州决口,黄河水涌入清河,致使清河在历城东北改道,而循漯水故道入海。宋金之交,伪齐皇帝刘豫从历城以东挑挖济水故道以通漕运,是为小清河,而取道漯水故道入海的清河始称大清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占大清河河道,济水从此彻底消失。
济水是古代济南地区的第一地理界标。济水以北是辽阔无垠的华北平原,济水以南是一块块面积大小不等的山前平原,发源于泰山山地的大小河流无不是济水的支流。在山前平原上,尤其是在各条支流与济水的交汇处,或者二级支流与济水支流的交汇处,往往分布着一些天然的高地或台地,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沛,物产富饶,故而是济南历史文化的主要生长点和增长点,从史前开始,大型聚落和城邑一般就坐落于此。
济水河道深阔,水清流缓,她是济南的母亲河,济南近万年波澜壮阔的文化长卷正是在济水(包括大小清河)流域展开的。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地质构造又十分特殊,由此在山前平原或山涧谷地,发地皆是清泉,而且一般是成组成群地出露,仅在济南古城内外就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名泉百有余处,号称“七十二泉”。其他如章丘百脉泉泉群、历城白泉泉群、长清袈裟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亦皆蔚为奇观,闻名遐迩。正因涌泉星罗棋布,济南故有“泉城”之雅号。
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说,区位优势与自然环境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横向看,济南地处中原内陆与山东半岛的过渡带上,远古以来的济水、漯水,中古以来的大、小清河和黄河,以及济水与泰山山地之间狭长的济右走廊,都是沟通东西水陆交通的大动脉。纵向看,济南地处华北与华东的接合部上,是南北交通的咽喉重地,纵贯泰山西侧的张夏谷地(地质学上称作“张夏地堑”),历来都是南北往来的通衢要道。元代,大运河“弃弓走弦”,改从鲁西经过,大、小清河与大运河实现联运,向东直通大海。20世纪初,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相继开通,济南更成为北上京津、南下沪宁、东连胶莱的交通枢纽。
邮箱:438726462@qq.com
今日更新
NEWS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安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