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三百首 | 32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词解读 | 国学经典 | 百家讲坛| 精品课程

- 公号内回复“目录”,送你往期经典诗词解读 -

回复“蒋勋”,获取蒋勋老师精彩合集

- 回复“郦波”,获取郦波老师解读诗词合集-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注释

诣(yì):到,往。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禅经:佛教经典。
汲(jí吉):从井里取水。
拂:抖动。
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ăo):懂得,明白。
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遗言:指佛经所言。冀:希望。冥:暗合。
缮性:修养本性。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指僧人重巽。缮:修持。
膏:润发的油脂。沐(mù木):湿润、润译。
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悟悦:悟道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其主要内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头四句总说"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人把研读佛典安排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

中间四句承上文"读"字而来,正面写读"经"的感想。这里有两层意思:前二句"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是说书中真意不去领悟,妄诞之言世所追逐。诗人以自身崇信佛学的正确态度讽喻世俗之佞佛,即对于佛经中的真正本意全然不去领悟,而对于书中一切迷信荒诞的事迹却又尽力追求而津津乐道。

末六句承上文"闲"字而来,抒发诗人对寺院清净幽闲的景物的流连赏玩,到了忘言的境界。这里也写了二层意思: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四句意谓超师寺院何其幽静,苔色青青连着翠竹。旭日东升晨雾滋润,梳洗青松涂以膏沐。"道人"实指"超师","庭宇"呼应"东斋",既言"步出"则寺院环境尽收眼内,一个"静"字总括了它的幽静无声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是景物之静,也是诗人内心之静。而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绿,又从色调上渲染了这环境的葱茏幽深。"日出"照应"晨",紧扣题目,再次点明时间。旭日冉冉,雾露蒙蒙,青松经雾露滋润后仿佛象人经过梳洗、上过油脂一样。这是用拟人法写青松,也是用"青松如膏沐"进一步写环境的清新。这就使读者体会到诗人通过优美宁静的寺院之景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心境和思想感情。这是"闲人"眼中才能看得出的静谧清幽之景,抒发的是"闲人"胸中才有的超逸旷达之情。结尾二句意谓宁静冲淡难以言说,悟道之乐心满意足。

从章法上看,全诗自晨起读经始,至末以日出赏景惮悟终,浑然无痕,相映成趣,生动表现了诗人于逆境中读经养性、追求事理而又超脱尘俗、寄情山水、怡然自适的复杂心境,营造了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幽深寂静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禅味而又托情于景,情趣浓郁。

唐诗三百首丨01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02张九龄《感遇》其二03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04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05李白《春思》:春风不相识
06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
07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
08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09杜甫《梦李白·其一》
10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冠盖满京华
1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
12王维《送别》13王维《青溪》
14王维《渭川田家
15王维《西施咏》
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7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9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0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21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22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23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4元结《贼退示官吏》

25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6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27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28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9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30韦应物《东郊》

31韦应物《送杨氏女》


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 顾青编著。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送你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