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三百首丨310李白《清平调·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注  释


  1. 名花:牡丹花。

  2. 倾国:比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故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3. 得:使。

  4. 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

  5. 春风:代指君王,此处指唐玄宗。

  6.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译  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

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赏。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赏析



   

 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引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末句点明唐玄宗杨贵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甚是优雅风流。


赏花亦在赏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衬,因此才得君王带笑看。诗人写花又在写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就是牡丹,这就是美人。

  



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酒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