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端州,竟然有这样的异国风情建筑,约起!

2017-08-13 掌上端州


雷铎先生曾这样形容肇庆山水:

一方保地,两仪抱城, 三才济会,四向得利,

五教并存,六朝风流,七星列地,八卦佑民,

九五故城,十分难得。


(图:梁耀钧)


在之前的推送中

这群“人”长年在七星岩占山为王,竟还大受欢迎?

已经介绍了道和释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具有浓烈西方色彩的

 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建筑 

究竟在哪里呢?

上清湾天主堂(图:韩晋东)


全国第一座天主教堂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马窦、罗明坚两位传教士经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特批,在崇禧塔边建造了肇庆第一座教堂——仙花寺。王泮亲笔题写了两块匾额,以示祝贺:一为“仙花寺”,挂在寺的门口;一为“西来净士”,悬挂在圣堂上。仙花寺,以中国内地第一座天主教教堂而载入史册。



仙花寺遗址


“仙花”是中国人对圣母的一种别称,“寺”是中国佛教道场。利玛窦将天主教堂起中国化的名字,拉近了他与肇庆人的距离。而“天主”一词的由来,也别有一番曲折:最初利玛窦传教时音译为“徒亚斯”,但听起来不顺耳,不利于传播;其后,儒家学士陈理阁提出用儒家词汇“天主”,取意为“天地真主,主神主人变主万物”。


利玛窦画像


有关利玛窦的事迹,请看第三条推送。



道源斋

同治二年(1863年),法国籍荔神父为纪念利玛窦神父的传教功绩,在端州城中路兴建了一座天主教教堂——道源斋。当时,清王朝政府不准在城内建造教堂,有了仙花的前例,荔神父便将教堂名叫做“道源”。“道”者,宣扬、宣传的意思;“源”者,天主福音的起源之地。


直到清代末民国初,传教士才在这座教堂的屋顶加建一个大十字架,教堂所在的路就被称为“十字路”。现存的天主教教堂——道源斋,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面积不大,被夹在两座楼房的中间,显得格外落寞,希望旧城改造能重显其光彩。



唯一开放的天主教堂

肇庆市内唯一开放的教堂——簕竹围天主教堂,包括了利达堂、神父楼和圣母无原罪堂。簕竹围天主教堂位于簕竹围,即儿童公园后面。


圣母无原罪堂,旁边是圣母亭。(江洁谊 摄)


清同治八年(1869年),法国籍荔神父为了传播福音的需要,在簕竹围建起了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教堂,名叫利达堂。同治十八年(1879年)由澳门教区拨款在勒竹围再建一座“哥特式”的教堂,名为“圣母无原罪堂”。第二年再建一座西式神父楼。 


神父楼(图:江洁谊)


在神父楼保存着一尊利玛窦青铜头像,1990年来自利玛窦的家乡马切拉塔的市民送给肇庆天主教作纪念的。

   

利玛窦头像(图:江洁谊)


将近140年历史的簕竹围天主教堂,见证了肇庆的沧桑变化,也是利玛窦在肇庆的一个历史明证,现已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母无原罪堂内部(图:良_Samuel)


大地天主堂

在城中路49号的大地天主堂,是民国初年将两广总督衙门旧址作院,当时称为“圣家院”,人们把圣家院东边的传教区,与西边的海星私立学校、教会医院,统称为“大地天主堂”。


(图:肇庆市旅游局)


上清湾天主堂

除了端州的几间天主教堂,在西江南岸的江畔,有两座矗立了已逾百年历史的天主堂——上清湾天主堂、黄洞村圣家堂。

上清湾天主堂(图:李冠明)


为纪念利玛窦神父的传教功绩,荔神父在肇庆城内建“道源斋”后,1865年,再到上清湾村建立天主教堂。据闻利玛窦来肇庆的时候,他乘坐的小船就在上清湾村码头停靠,也就是说肇庆首先接触天主教的地方,就在上清湾村,这或许是荔神父选择在此建教堂的原因之一。



1872年,黎神父又于村东筹建新教堂,坐东南,向西北。教堂顶端左右,各开一挂钟窗,匾上开一圆窗,窗上为三角尖顶,尖角上安放一个大型狮子架。近百多年来,教堂饱受洪水损坏,至2008年启动重建,采用框架结构加固,最终变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模样。


(图:韩晋东)



在大湾镇黄垌村里,穿过小麦隧道下的桥洞,拐个弯就可以看到那座别样的哥特式教堂尖顶——黄洞村圣家堂,比上清湾的天主堂构造复杂一些,建得也高一些。


(图:吃喝玩乐IN肇庆)


教堂内部保存完好,还有圣母像、神父楼。由于黄洞村圣家堂年代久远,且地处乡村腹地,极少文字资料记载,知道的人也甚少。据2007年统计数据,高要区南岸街道的上青湾、大湾镇的严村、黄洞和蛟塘镇等4处天主教堂,天主教徒583 人。


(图:吃喝玩乐IN肇庆)



端州的基督教会

端州区的基督教教会,由浸信会、圣道会和圣公会组成。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国牧师纪好弼来肇传教,同治八年(1869年)成立了基督教浸信会。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浸信会礼拜堂遭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美籍女传教士舒心慈主持募资筹款,重修礼拜堂。


(图:志)


2005年,肇庆基督教浸信自立会礼拜堂在各方的支持下重建,耗资人民币320万元。重建后的礼拜堂,名曰“肇庆基督教浸信自立会端州堂”,位于城中路112号,坐南向北,楼高四层,一楼是副堂,可以容纳300多名教徒开展宗教活动;二楼是正堂,三楼是聚会厅,四楼是钟楼。


(图:泽斌)


2006年7月30日,肇庆基督教浸信自立会在端州堂副堂举行第一次主日崇拜。9月10日,在端州堂举行落成感恩奉献礼。


(图:志)


广东省最早的清真寺


肇庆过去有三间清真寺,分别位于城东、城中(清代被废)和城西。城东清真寺,在端州区水师营路,是省内最早的一家伊斯兰教清真寺,该寺是以南方园林布局与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相结合,青砖砌筑,顶部是圆形尖塔式顶的伊斯兰教标志。在1984年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悠游肇庆)


城东清真寺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寺内所存的“乾隆重修清真寺碑记”载,该寺“相传创自唐宋”,但另有一说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曾多次修葺、扩建。2006年,肇庆市伊斯兰教协会耗资人民币60万余元重新构建这座清真古寺,寺内地方宽阔,今仅存礼拜殿。


(图:悠游肇庆)


城西清真寺

城西清真寺在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创立于忠勇坊,后世迁移至现址康乐中路,接近清风坛位置。当时寺内有礼拜殿、两廊房舍等建筑。殿内有四根石柱上刻着《古兰经》经文。


(图:悠游肇庆)


1983年,因清真寺严重残破倾危,便重新以阿拉伯式建筑重建。城西清真寺内还保存着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的木板楹联。寺内由礼拜殿、经堂、两廊、浴室、办公室、阿訇宿舍、厨房、停生阁等建筑组成,顶部是白色圆形尖塔式顶,以示其真主至大,圆球尖端顶上的弯形月,是伊斯兰教场所的标志。


1984年重建的城西清真寺(图:肇庆街坊)


周末阳光正好

走起吧!!!




来源:星湖美美综合人文端州、人文高要、端州新闻中心、悠游肇庆、高要地情网、吃喝玩乐IN肇庆、肇庆街坊天主教深圳鲍思高团体、missylulu的博客

编辑:林大凡

编审:袁环


猜你喜欢


30多家中央省市网络媒体齐聚焦!肇庆又要火了!

“歪,去高要吗?我在端州,15分钟到!”一桥飞跨,两岸齐飞!

讨论:肇庆的这些民生微实事,你受惠了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