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建筑师访谈:回想艰辛创业走来的这几年
\ 📣 /
你好,这是一个不定期更新的访谈栏目。
疫情下的我们也许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及自省。
采访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我作为一个创业者觉得今年很像一个轮回,5年前行业里涌现的创业者们出圈的出圈,回归设计的回归设计,那这一轮下来我们学到了什么?
今天的9位采访对象既有设计创业也有跨界创业的建筑师,基本上就是大家身边朋友的样子。
目的就是看看互相的经验教训,好好活下去,好好精进自身。
感谢参与采访的设计师及经营者与我们分享心声。如果你也有想要表达的,请留言给我,也许我会去采访你(Online哦~)。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他们说了什么吧~
01.
能忍住不发脾气的-
1. 毕业年限?
张:12年,2008年毕业。
2. 从业经历?
张:建筑师干过5年,品牌总监干过1年,策展人干过1年,新媒体艺术干过半年,平面设计师到现在做了5年。基本上都沾过一下。最后还是要专注下来。
3. 创业年限?
张:15年年初以平面设计师的身份开业。15年8月1日雇了第一名员工。
4. 创业机遇?
张:觉得在公司快摸到天花板,遇到了上升瓶颈,手上也有一些项目,觉得就试试吧做做看,做不下去再回去上班。
5. 今年前的经验状况?
张:稳扎稳打,争取做好手上的每一个项目。总的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公司整体发展的也很快。
6. 你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张:(基本上)能忍住不发脾气了,虽然脾气还是很大,但(更)能忍。
7. 最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张:专业人士务必要职业化,有专业性、行事靠谱、能解决专业问题。行业很多设计师创意都非常棒,但职业化水平普遍太差,以至于给人留下设计师群体很文艺(贬义)、很不靠谱的印象。如果把一个好的创意工作比作一块奶油蛋糕。创意只是奶油蛋糕上的草莓,草莓即使再新鲜好吃完美惊艳,如果奶油不好吃,蛋糕胚不松软,盘子肮脏,餐具难看,也会被食客认定为这是一块不及格的差劲蛋糕。
8. 目前最关注?
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程度和对行业的直接影响。
9. 目前最困惑?
张: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只叹时间不够、精力不足。没什么可困惑的。
10. 你怎么看未来?
张:未来必须好,不好就应该从自己的专业开始,动手去创造好的未来。如果把行业当作理想和希望,对未来都失去信心和动力,那基本没有什么可上升的空间了。不过多数人也只是撒娇,我看到的行业内人士实际上都很勤奋、努力。未来会越来越好。疫情只是个插曲。
02.
抵触“正确”人生的-
1. 毕业年限?
罗:8年。
2. 从业经历?
罗:毕业后进入美国RTKL建筑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城市设计部,参加过土地面积从几十公顷到数十平方公里的各类型项目设计。
3. 创业年限?
罗:2015年。
4. 创业机遇?
罗:突然想做就做了。我从小就比较叛逆,对于所谓“正确”的人生总有一种抵触。对电脑前的持续工作也逐渐厌倦就辞职创业了。先是和合伙人开了一家餐厅,主打传统方法自制的手工豆腐,提供不固定菜单和季节性更替的食物。之间和朋友还开了一家咖啡店,目前主要在做咖啡豆的烘焙。去年和合伙人一起再创业,开了一家复合式的社区餐饮空间,除了食物以外,如何更好的输出年轻人的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在经营我们的设计事务所,目前的许多室内设计业务的客户都是餐饮圈认识的。
5. 今年前的经验状况?
罗:经营几年实业,思维方式有很大转变。不过相比于做经营,我们发现其实更感兴趣的是通过食物去连接人,传达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开餐厅后,我们并没有因此变成厨师,其实还是在设计,经营的工作很具体,每一处都要用心设计才行。
6. 你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罗:思维方式的转变,知识结构的调整。
7. 最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罗:做设计是有趣的,但此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勇于尝试。不要浪费年轻时代的创造性。
8. 目前最关注?
罗:目前来说身不由己地必须对许多领域同时保持着关注。当下无疑最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发展。
9. 目前最困惑?
罗:走一步看一步吧,继续往前走,没什么特别困惑的。
10. 你怎么看未来?
罗:未来最重要的是仍然对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疫情对整个社会、大小公司、直至我们每个个人都提出了严峻考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我们应对未来的能力。
03.
向“多身份者”进化的-
1. 毕业年限?
臧:2002年重建院本科毕业
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
已经毕业14年
2. 从业经历?
臧:2002-2003,非常建筑
2006-2010,非常建筑
3. 创业年限?
臧:2010至今,众建筑
4. 创业机遇 ?
臧:觉得是时候该出来尝试一下,如果自己直接面对现实的世界会怎么思考,怎么实践?
5. 今年前的经验状况?
臧:继续探索众建筑的方向,让创新的设计寻找到更适应的土壤。目前我们有几个方向,例如:
a.利用预制技术思维解决旧城更新与居住的问题.
b.更具灵活性的办公环境.
c.利用空间设计激发更加主动的教学行为。
6. 你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臧:从“单一建筑师”到“多身份者”的变化。多身份指“建筑师”,“研究者”,“管理者”等不同的身份, 这个变化还在进行中。
7. 最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臧:「方向」
设计师要有方向,用方向去引导设计。
研究者要有方向,用方向去摸索研究。
管理者要有方向,用方向去引领他人。
8. 目前最关注?
臧:如何让企业生存与发展方向能够结合的更好?
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寻找到既能生存,又有个体方向的发展方式,是众建筑的目标。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到。
9. 目前最困惑 ?
臧: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同事、客户、合作者、大众,大家都能参与到建筑设计中,让建筑在全过程里都更成功。
10. 你怎么看未来?
臧:英国脱欧,特朗普执政,民粹主义盛行,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内闭。同时,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表面上这些技术的发展是在支持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世界,但近期体现出来更多的控制,是在协助各国变得更内闭。
1918年,梁济问他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2020年,我们依然问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建筑怎样才能协助去实现一个更为开放/公平/创新的世界?
04.
困难和诱惑相伴的-
1. 毕业年限?
卢:2013年;。
2. 从业经历?
卢:毕业前后分别在MAD和gmp工作。
3. 创业年限?
卢:2015年。
4. 创业机遇?
卢:当时对于职业现状的困惑,以及一个突然而来的项目邀请竞标机会。
5. 今年前的经验状况?
卢:2015年3月在北京和波士顿注册成立了MUDA慕达建筑;2015-2017年我们主要base在北京,竞争非常大,生存是年轻事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017年6月我们战略转移,以成都为主要办公中心。随着2018年8月兴隆湖书店竞赛我们中标第一名、2019年4月花园火锅餐厅项目建成,我们的项目陆续斩获各项国际设计大奖,直接委托的项目越来越多,业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外界对于我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2019年是我们至今项目量最大、业绩最好的一年。
6. 你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卢:创业之初基本只关注设计本身,现在不仅要关注设计,还要关注公司的品牌运营、公司管理、团队架构、市场商务战略、学术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自己变得越来越多面和综合。
7. 最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卢:困难和诱惑一直都会有,不忘初心,坚持建筑。
8. 目前最关注?
卢:公司核心团队的搭建和壮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文化。
9. 目前最困惑?
卢:自己全面能力的提升,比如公司管理、商务能力等。
10. 你怎么看未来?
卢: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年打开市场的兴隆湖书店即将在2020年中旬落地建成,其他几个项目也将在今年陆续动工,这会是充满刺激和挑战的一年。更长远的,我们希望MUDA慕达的设计作品可以走出中国,影响世界。
05.
当了奶爸的-
1. 毕业年限?
非:2012年研究生毕业。
2. 从业经历?
非:毕业以后,进了一家市院,成为画图狗。
2018年离职。
3. 创业年限?
非:我觉得我的经历不算创业吧,只是运营微信公众号。我是从2013年开始运营“建筑师的非建筑”公众号的,一转眼的功夫,已经快7年了。
4. 创业机遇?
非:“建筑师的非建筑”的最初创建有缘于人人小站。2011年暑假,我在纠结小站主题的时候,正好看到维特鲁威的一段话:“建筑师必须擅长文笔,熟悉绘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亦非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知识。”于是我把主题锁定在“建筑师的非建筑”。小站开通不久,便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推荐,人气很旺。两年后,我紧跟潮流,开始运营公众号,并赶上了它最红火的时期。
5. 今年前的经验状况?
非:第一是坚持。我觉得我是那种能力不够出众,但能做到傻傻坚持的人。尤其是在“白天建筑,晚上非建筑”的兼职运营时期,除了睡眠几乎没有休息。
第二是心态。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把读者体验放在首位,只有不忘初心,保持原动力,细水方能长流。
6. 你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
非:2018年当爸爸了呗。实不相瞒,我牺牲了一些运营公众号的时间陪儿子,哈哈!
7. 最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
非:吾日三省吾身。(1)你今天为读者带来了什么价值?(2)为什么今天的某篇文章阅读量较高或者较低?(3)如果今天的推文可以重新推送,你会有哪些调整?……
8. 目前最关注?
非:疫情,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9. 目前最困惑?
非: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0. 你怎么看未来?
非:我担心微信未来的某个动作或者其他某个产品会改变信息洪流的流向,但我会充满信仰,继续走下去,因为“万物之中,希望至美”(张小龙很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
06.
还挺少困惑的-
\ ⏳ /
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温斯顿·丘吉尔
以上的同学都是我们身旁的最努力的人、学霸、优秀老板、知名设计师……
也许他们真实的表达让你觉得跟自己的困惑差不多,可不,就是这样。
未来可期,让我们用「王禹惟X-frame」创作的插画结束今天的采访。
等待春天来了,我们又能上街、晒太阳、吃烤串享受这样美好的城市。
- END -
期盼春天快来的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