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徽州传承:百年渔亭糕

2017-11-21 方托马斯 凤凰微视觉



渔亭糕

因产自古徽州黟县渔亭镇而得名


在徽州百味里,渔亭糕应该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因为脱胎于精致的木雕糕模,形状酷似徽派建筑上的砖雕,所以又被称为“能吃的徽雕”。据《黟县志》记载,渔亭为新安江水系最西的码头,自古为湖广江西与江浙皖的货运中转站之一,历史上是官路和商家必经之道,有“七省通衢”之称。往来的客商多了,人们对便携易存食物的需求也应运而生,所以在徽商鼎盛时期,渔亭糕更多充当的是干粮的角色。曾几何时,远走他乡的徽州人行囊里,总会有几块渔亭糕以备充饥。




过去的渔亭镇几乎家家都有制作渔亭糕的习俗。尤其岁末,当木质的糕模在案板上敲敲打打,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渔亭糕应声脱模时,徽州人家的年味也随着四溢的糕香油然而生。打制渔亭糕的模具,多是用上等的桃木、榆木雕刻而成,结实耐用。糕模雕刻的图案以徽派建筑木雕中的吉祥图案为主,有玉如意、聚宝盆、暗八仙、十二生肖、福禄寿三星等,具有浓郁的徽州民俗特色。



这副刻有制作匠人胡永康名字的暗八仙糕模,是明万历年间的古董,迄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现在,它只是在一些隆重的节庆仪式上,才会被小心翼翼的请出来,用来制作几版特别的糕点。



“渔亭糕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一代的传承人苏顺安是土生土长的渔亭镇人,老街上益民食品厂的招牌是外公早年亲自刻写的,外公也是当年的厂长,这里有他儿时的所有记忆。说起传承渔亭糕制作技艺,苏师傅认为这多少算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意外,2009年,母亲在坚守渔亭糕制作技艺五十年之后,由于年岁已高力不从心,唤回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宁波工作的苏师傅,开始时苏师傅并不情愿回乡传承这份祖业,然而面对母亲的坚持,他却无法选择拒绝。





近年来,在苏师傅的传承和发扬下,当年的小作坊再一次发展成为家族合作化生产的食品厂。每天清晨,苏妈妈仍然会早早来到店里亲自炒制原料,更多时候,她将自己的坚持视为对儿子的鼓励和期许。当苏师傅从母亲手里接过竹筐,将炒熟的芝麻倾倒在案板上,一幅写意的徽州山水如泼墨般晕染而开,苏家人一天的劳作也就此开始。





白驹过隙,这样的坚守已历经百年,一块小小的渔亭糕,承载的是苏家人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代代徽州人对乡情的物化。这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关于作者:


方托马斯


半个徽州人,半个摄影师。乐于拍摄风光旅行和人文类照片,对于摄影,执着于细腻处见真章。

本文来源方托马斯

视觉盛宴更多精彩


醉觅秋色额尔古纳

不分昼夜的美景

当混迹于社会的污浊中难以自拔

北国雪影:扫去世间一切烦恼与忧伤

感受清澈神秘的贝加尔湖蓝冰盛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