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票房未过亿的国产佳作,80%人在网盘看的完成版!
自1905年,谭鑫培在北京丰台照相馆表演京剧《定军山》片段,并被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下来,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虽说相较于欧美起步较晚,产业体系也有待成熟,但也不乏旧质量上乘之作。
01
《老兽》
新人导演周子阳,携带这部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参加台湾电影节,并一举夺下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奖。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蒙西陕北交界地的鄂尔多斯。土生土长的呼伦贝尔人涂们将这个“反道德”的主角老杨演绎得入木三分。曾在商场叱咤风云的杨老板,如今赋闲在家却难改“大哥”做派。将瘫痪在床的老伴儿视为空气,对儿女的劝阻也置若罔闻,整日在赌桌和情人小丽那寻快活,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
其实老杨本性并不坏,只是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日渐衰老的老杨早已被甩在后面。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使得从富裕阶层走下来的老杨一时间无法接受现实。在经历了友情与亲情的考验后,他也终能放下执念袒露善良本心。无奈此前的执念已铸下大错,最终他也只能也自戕的方式与这个容不下他的世界话别。
02
《心迷宫》
忻钰坤导演的两部佳作都值得推荐,在这里先来谈谈他的《心迷宫》。作为一个有着上千年农耕文明大国,以及一个农村面积广大的国家。我们并不缺少反映农村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这部《心迷宫》能从其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两点。
首先胜在内容,影片在反映农村问题的同时,又不不啻于乡里乡亲的家长里短。更试图揭露人性良知在面对金钱、权利、情欲时内心的徘徊妥协、天人交战。村长儿子宗耀带着相好私奔,意外杀了村里的痞子;大壮(爱慕者)、宝山(情人)、自立(丈夫)三个男人,为了少妇凤琴,不惜相互中伤乃至痛下杀手;作风清廉、一心为公的村长,为了给和自己关系冷淡的儿子袒护罪行,义无反顾地毁尸灭迹。条条线索盘根错节,织成一张亲情伦理的大网,恩怨情仇的迷宫。
其次长于叙述,本已不再新鲜的“罗生门”式叙事,让忻钰坤玩出了花儿。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没有生硬的并列而至,反而十分顺畅的在几个主线人物的碰面交谈中完美承接。其次,影片没有生硬地玩弄手法,而是将其作为内容的一部分完美地融入影片之中。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影片的开头与结尾是能够完美相接的,这可能是导演对命运轮回、宿命难改的另一种言说。
03
《暴裂无声》
忻钰坤导演这次资金充足、演员专业,还将影片的故事背景搬回了自己的内蒙古老家,也在故事中融入了更多的私人成分。对于成长在内蒙古包头的忻钰坤来说,黄土戈壁、炸山开矿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故事的主角是三个男人,哑巴牧民张保民,成功律师徐文杰,矿场老板昌万年,两个孩子的失踪让分出三个阶层的男人产生了交集。忻钰坤在采访中说,在创作剧本时对自己启发最大的是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这样看来,虽说影片在人物设置上略显生硬,但“三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无疑能将社会矛盾展现地更加充分。而且,忻钰坤在叙事上的优长依然得以保留。片尾,当屠夫儿子画在自家院墙上的“壁画”出现在张保民面前时,他和观众瞬间明白了一切。阶层间的相互倾轧,充满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残酷与无奈。
04
《大明劫》
本片的导演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王竟,这无疑给影片的质量打了包票。影片的时代背景是崇祯15年(1642年),也就是大明灭亡的前两年。导演将镜头聚焦于明末名将孙传庭与《瘟疫论》的作者吴又可,以军中的一次“瘟疫事件”为核心勾连社会各阶层,以点及面地展现了大明王朝积重难返的最后劫数。
自崇祯登基以来,连年的北旱南涝导致全国性的大灾荒,再加上瘟疫爆发,一时间举国上下竟是饿殍满地、哀鸿遍野。与此同时,“闯王”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包围开封城,而明朝上下已无将可用。崇祯只得释放桀骜不驯却骁勇善战的大将孙传庭,后者更是夸下海口“只需五千精兵便可平定叛乱”。奈何瘟疫扩散至军中,孙传庭只得招来民间郎中吴又可……
05
《斗牛》
本片由黄渤、闫妮两位杰出“笑匠”主演,但是导演管虎想向观众讲述的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故事,在对村民劣根性的调笑后,仍不免走向了最终要面对的民族矛盾。但《斗牛》高于同类型影片的地方是管虎将观众引领到高于战争双方的立场之上。善良成为人兽共有的本性,“自私的人不如兽,无私的兽更像人”。
落魄户牛二因为要担任起照顾奶牛的重任,从日军扫荡的枪口下侥幸逃生。接下来,他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保全自己和奶牛,因为需要应付的不仅是日军,还有各路的山贼土匪、江湖郎中。有人说,这部电影与姜文的《鬼子来了》很像。但管虎自己表示,两者完全不同,因为自己的故事虽然也是日军侵华背景下的一出悲喜剧,但至少在结尾留下了希望和光明。
06
《天狗》
影片更具张平的小说《凶犯》该编,于2006年获得上海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残疾退伍军人狗子,退伍后被分配到泮源村担任护林员。当他携妻子桃花和儿子搬入村子的时候却意外地受到村民们“分外热烈”的迎接。不但全村老小夹道欢迎,每家每户更是送上各色礼品,让狗子夫妇感到十分蹊跷。
原来是村霸——孔家三兄弟,勾结黑恶势力在“禁伐区”大肆砍伐树木横征暴敛,同时也给了村民们以“致富”的渠道。对狗子一家的“一番好意”不过是想收买这个新入职的护林员。耿直的狗子坚守职责绝不屈服,却招致村民的孤立和村霸的欺晦,就连上访信件都送不出去。终于妻子桃花也不愿再陪同丈夫“苟且”下去忍痛带着儿子离开。濒临绝境的狗子只得向罪魁祸首孔家三兄弟举起枪口……
07
《嘉年华》
《嘉年华》的导演文晏,曾担任获得64届柏林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的制片人。她的处女作《水印街》也内地唯一入围70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剧情长片。是中国内地新生代优秀导演和制片人中为数不多的女性。
影片讲述了,两个小学生孟小文和张新新,因为父母疏于照顾,被她们的“干爹”——当地的一位大老板带到旅馆进行了性侵。而旅馆的服务人员小米成为了整起事件唯一的见证人,并且保存下视频资料。这也使小米成为了警方、旅店老板、律师,多方势力争相拉拢的目标……
“嘉年华”一词源自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狂欢节”,全国上下各色人等在这几天内可以忽略身份、地位的差别,尽情释放自己的原欲。暗指被金钱驱动的商业社会,貌似一篇繁荣景象,实则个体的价值和尊严都不被重视,每个“弄潮儿”都有可能成为被潮水吞没的对象。
08
《钢的琴》
《钢的琴》由张猛执导,王千源、秦海璐主演。故事的背景是90年代初的东北,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也难以抵挡“下岗潮”的侵袭。工厂停工,企业裁员,就连陪伴工人们多年的厂房也要被炸毁。
陈桂林和一帮下岗的工人组成了一个乐队,在外面拦些零活维持生计。妻子不愿和他过这样的苦日子,提出离婚并且要带走女儿。女儿有着非比寻常的钢琴天分,桂林干瘪腰包却为她买不起一架钢琴。为了“挽留”女儿,也为了和妻子赌气,他拉上自己的工人兄弟们在废弃的炼钢厂里又开工了。而他们订单上只有一样货物——一架钢琴。
桂林总是用他那架红色的手风琴演奏的“苏联音乐”无疑是为东北工业区奏响的一首挽歌。而女儿在片尾在“钢琴”上弹奏的那“简单”的一曲,则代表着这个时代对这个曾经的工业重镇的挥手话别。
09
《顽主》
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出场的每一位演员几乎都是当今业内的一线大咖,葛大爷、张国立、梁天、潘虹……
故事讲述了于观、马青、杨重三个吸收了不少西方现代派思想的年轻人,合伙开创了一个以“替人排优、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从侧面揭示了改革开放后的种种社会“怪象”。从“肛门科大夫”到“电影导演”,从“先人老炮”到“酸腐文人”无所不包。
片中最经典的段落就是群魔乱舞的“三T服装展”。生旦净末丑的京戏演员;地主、八路、农民、国共两党军官阶级划分鲜明的话剧演员;身材妖娆、浓妆艳抹的时装模特;玩滑板跳街舞的当代青年,一群群、一批批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相互交织不分彼此,简直就是90年代初社会思想土洋结合、中西混杂、新旧抗争的绝佳隐喻。
10
《大佛普拉斯》
这部电影的片名套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手机术语“Plus”,翻译过来就是“升级版大佛”。乍看之下让观众不明所以,大佛本是宗教塑像,大小规格全依庙宇而铸,这“升级版”从何而来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观众被导演黄信尧带入了台湾社会的黯淡无光底层世界。菜埔家中八十岁的体弱多病的老娘,在一个佛像铸造厂当保安。肚财早年失去父母,从未受过教育的他只能以捡垃圾为生。他唯一的亲人就是在捡垃圾的过程中认识的一个“婆婆”,她每到周末便会为肚财做最爱吃的饭菜。肚财经常带着“工作之余”淘来的二手黄色杂志去找菜谱一起分享。在肚财的怂恿下菜谱偷来了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两个瘦削的身躯挤在电脑屏幕前一齐窥探者那个他们从不敢向往的“彩色世界”,直到他们在其中看到了鲜血……
影片的结尾,被黄启文杀害并藏尸佛像之中的叶女士竟然又复活了,并在护国法会的大殿上发出阵阵敲击声,随后黑屏。导演认为,对这一片段可以做隐喻性的解读:每位观众看至此处,都可以将自己想象为被关在佛像中的“叶女士”。或许从这个讲,片名也变得可以理解了,“升级版大佛”关住的不仅是叶女士一人,更是这世间的芸芸众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