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史诗:用说唱的方式守护民族信仰
导读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出生地,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吟唱史诗《格萨尔》的方式来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爱。《格萨尔》史诗融汇了众多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承载着藏民族的信仰与族群记忆,被誉为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1625uy6t&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文化十分》的记者来到果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调研,看一看流传千年的民族史诗在今天是如何传承的。
周六早上六点,牧民班玛叁知家的三个孩子都早早起床,班玛的小儿子让肉要去参加合唱团的排练,在吃完早饭的间隙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背上几页合唱曲目的歌词,这是让肉每个周末的习惯。
果洛州玛沁县第一民族小学学生 让肉
我背诵的这段就是讲的格萨尔王小时候生活的家乡,那里水土丰茂,鲜花盛开,我平时都是在学校背,学校没时间的话我就在家背。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是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的诞生地,很多年以前,在青藏高原腹地一个名叫岭国的地方,穷孩子觉如通过赛马夺得王位,尊号为格萨尔。
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为部落赢得了自由、和平与幸福。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民间流传着一部关于他的不朽诗篇《格萨尔》,并以口头说唱、唐卡、藏戏等艺术形式传承至今。
果洛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 措吉多杰
《格萨尔》史诗最主要的一环是艺人的传播,艺人的演唱和书写,那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任何一个民族也行,国家也行,这种文化首先要有人把它说出来,然后写出来进行传承。那么这个基础上,有些其它像藏戏、唐卡,这是另外一种传承方式。
在多种传承形式中,史诗的说、唱、写成为了最基本最普遍的传承手法,对于世世代代生长在草原上的牧民来说,对《格萨尔》史诗的情感尤为强烈。
让肉的妈妈 班玛叁知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听见父亲给我们讲史诗故事,一般情况下就是晚饭吃完以后大家都坐在草地上,聚在那里听,爸爸给我们讲格萨尔王的故事,说是一个男子的话就像格萨尔王一样学习,女子的话就像王妃那样。
果洛州玛沁县第一民族小学老师 万春香
我们从小心里留的印象就是,格萨尔王富有满满的正能量,从小就是一个能吃苦能够坚持的孩子。等到他赛马称王的时候对老百姓特别的爱戴,所以他在我们心目中就像一个佛,是战神。
位于果洛地区甘德县柯曲镇境内的“德尔文部落”,是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主要传承地,这里的百姓家里,几乎都会收藏一本《格萨尔》史诗,从呀呀学语的孩童到 70岁的老人无不说唱《格萨尔》。
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造就了今天优秀独特的部落文化,《格萨尔》因此成为藏族百姓共同守护的民族信仰。
果洛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 措吉多杰
这个地方多少年来为什么能传播,而且越传播越活跃,主要原因跟这个宗教的这种虔诚的意识形态是有关系的。《格萨尔》跟咱们宗教宁玛派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的历史连在了一块,这不仅仅是单一的一种文化,而且跟我们民族地区的信仰,有直接的、息息相关的联系。
信仰,是藏族百姓口中的重要名词,在雪域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下,藏传佛教在这里产生并发展,佛教不断深入人心,也给民间文学作品《格萨尔》打上了深刻的烙印。高僧大德将佛教教义融会在史诗中,藏传佛教寺院成为传播《格萨尔》的重要场所,说唱《格萨尔》也成为弘扬佛法的重要途径。
在果洛州,能说唱并书写《格萨尔》史诗的艺人有一百多位,然而,在对玛沁县三所民族小学的采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已经不知道格萨尔王的故事。如何能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重新接触史诗文化,成为格萨尔文化保护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果洛州文化体育广电局局长 多杰坚措
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 90后、00后这些小孩的话,现在他接触的媒体,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是不一样的。我们2015年组建了这支《格萨尔》童声合唱团,通过《格萨尔》非遗文化,《格萨尔》进校园的形式,来加强对《格萨尔》文化的宣传,加深学生对《格萨尔》文化的了解。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格萨尔》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连续三次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如今,文化的抢救性保护不仅仅是史诗文本的搜集和说唱艺人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史诗文化学习氛围同样重要。
《格萨尔》的故事还有哪些呢?明天我们接着说。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刘雅晴 梁 霄
编辑|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