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琴人巫娜:中国音乐是真正活的音乐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采访 | 刘雅晴 梁珊珊

撰文 | 梁珊珊


这是一处幽静的小院。



绿树掩映间,白墙,原木阁楼,布满裂纹的长木椅,看上去颇有几分古意。阳光倾泻而下,一尘不染的庭院,愈发地明丽雅致。四无人声,时有几缕琴音缥缈其间,似有若无。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时光行至此处,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这里是坐落于北京北六环外的缦学堂,一个抚琴、听琴、学琴的好去处。



巫娜,缦学堂的主人,见我们一行造访,疾步上前莞尔相迎。一身宽松的粗布长衫,长发挽作简单的发髻盘于脑后,素朴的装束一如古琴般清、和、淡、雅。

 

古琴,心安放的地方


张古琴横放于案几之上,焚一柱清香,烟雾缭绕间,巫娜弹奏了一曲《渔樵问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79wckxmg&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面色平和,低眉弄弦,抹挑勾剔,气定神闲。一股悠然、静谧的力量从巫娜指间生发,渲染开来,直听得一旁的我们沉醉不已。


曲毕,巫娜缓缓收起,闭目调息片刻,颔首致谢。


琴如其人。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巫娜,在与古琴相伴30年后,自称终于“领会了古琴的精神”。


"

‘弹琴非弹琴’,弹琴并不是为了弹琴本身,而是让每一个来到古琴面前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完满的人。

"


古时,琴棋书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来讲,它们就是载道之器,每一样都能承载我们的生命,去一个趋于圆满的境界。”巫娜说。


四艺中,古琴以其清幽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位居首位。


古语有云“士无故不彻琴瑟”“左琴右书”,可见古琴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俨然贴身的寄情之物。

 

▲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白虎通》中记载: “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古琴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恰能于无形中唤起人们恬淡悠远的记忆,让心灵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


“修身律己,万事离心。”琴可养心,养气度,养君子。


遗憾的是,在这个闹腾的年代,古琴原本修身养心的功能淡化,而逐渐沦为一样表演的乐器。人们往往过分追求指法和技术的娴熟高超,而忽略了音乐本身对人的涵养。


正如明末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提到:“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当代人尤甚。巫娜感慨,如今人们都活得太简单了,一打开网络、手机似乎就能看到全世界,但心中却全然没有了“世界”。


被快速变化的时代裹挟着,现代人早已缺失了先人所拥有的那份宁静、平和。一路前行,风尘仆仆,却未曾意识到,一些很宝贵的东西已悄然丢失。


"

就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言,古琴是特别好的补养。因为它能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停和止,让身心获得充分的滋养。

"


她曾在多次访谈中说:“我养了古琴30年后, 古琴才开始养我。”



她总结自己原来的生命状态:“有一个欲望不够,还要不断叠加欲望。在不断叠加欲望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更大的消耗来填补,这让生命处在一种巨大的能量消耗中,人的状态也一定不会好。”


几年前,巫娜关掉所有的实体琴馆后,突然意识到:“其实人能吃饱一口饭,能有一张床睡,生命就相对安全了。如果没有更多向外索取的欲望的话,其实生命是很容易安定下来的。”


之后她再弹琴,不为任何外在环境,而是如实回到自己的内在,感受内在世界的安宁和圆满。

 

曾经喧嚣,方知宁静


巫娜的琴房,古朴典雅。一张实木长方桌,古色古香的陈设摆件,靠墙放置着她的七弦琴。她为我们煮茗斟茶,回忆着与古琴相伴30年的故事——



巫娜说,她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在“心与乐合”之前,她顺从过,叛逆过,也迷茫过。


说起与古琴的相遇,虽然如今在巫娜看来,是“宿命的因缘”,但当初也只是家里的安排。


巫娜的姨父是一位民族打击乐大师,他建议巫娜去学古琴。从9岁那年,巫娜就开始习琴,“每天练足8小时是常事”。


1991年,12岁的巫娜如愿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拜在古琴名师赵家珍门下。之后,她一路读到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研究生,2004年毕业。



扎实的专业基础让巫娜几乎拿遍这个冷僻专业的所有奖项。彼时,古琴于她,是专业,是技能,是手指上练出来的功夫。


"

上天总会在一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上给我启示。比如,那十二三年我一直处于非常严酷的专业阵营里面,但我有幸得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启发。

"


求学期间,巫娜无意中听到一曲名为《太湖与风车的对话》的古琴曲。这是古琴演奏家成公亮老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应邀访欧演出时,与荷兰长笛演奏家即兴合作的曲子。



这对巫娜内心的冲击很大:“我突然感觉生命中有一扇窗被打开了,从此我心里默默种下这样一个愿望,我希望未来也能有这样跨界的可能性。”


一念起,万水千山。


此后十多年,来自国内外音乐人的邀约纷至沓来,她的音乐生涯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47mjbfs8&width=500&height=375&auto=0巫娜与崔健跨界合作


尝试跨界和先锋音乐创作,与中国摇滚乐、爵士乐、民谣音乐合作,即兴演出;


▲巫娜参与窦唯的专辑《暮良文王》的录制


迈出国门,深入了解西洋乐,与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人碰撞火花。


一个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向巫娜敞开。这让她在专业院校之外,汲取到更多与音乐和艺术相关的知识和营养。


除了音乐,巫娜还涉猎了现代舞、装置艺术,甚至与多媒体艺术融合、碰撞。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带给巫娜全新的思考。


“我完全脱离了传统专业院校的环境,把自己扔到一个纯然自由的世界里,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有了自由,整个人的生命状态也慢慢松下来,我不会再试图通过不断参加比赛,不断上台表演,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演奏家或者音乐人。”


可背着琴囊行走多年后,巫娜越来越感到疲惫和失落。“永远拿着一床琴在世界各地巡走,跟不同的音乐家、艺术家合作演出,它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我没办法一辈子那样,我觉得太虚无缥渺了。这不是我的终极去处。”

 

古琴遇见互联网,快与慢的阴阳平衡


从2011年到2016年,大概有五年的光阴,巫娜过着修行一般的日子。她每日在家喝茶,弹琴,练字,打坐,会友,偶尔受邀参加演出,大部分的时间就是一个人待着。


"

内心很挣扎,我不断地反省,过往的那些在专业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在世界各地行走过程中获得的光环,到底跟我有什么本质关系?

"



她慢慢松弛下来,放空自己,不断寻找着未来的出路。


纽约留学期间,巫娜深深感受到西方文化压迫式的力量,这也让她思考:“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根本的文化,到底能去向哪里呢?”


不同于西方,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没有严苛的评判标准,更讲求“自然”。在巫娜看来,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厚重文化底蕴的音乐,是真正活的音乐。


古人弹奏古琴,师法传统,更师法天地造化。


在巫娜眼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自然或已不存,但琴人仍有另一个自然可宗:那就是人自己——吾身为琴,吾心为道,弹琴,仍然是在追求“天地人和”。


沉寂的这几年,巫娜开始慢慢回归到古琴本体。


她隐约是知道的:琴能禁杂念妄想,能通天地之道,能安定人心。


心无杂念地弹琴,让她真真切切感受到古琴带来的纯粹的安宁。


她想到了古琴教学。“一个人如果有所收获,有欢喜,有自在了,为什么要独享呢?”


佛法有云:“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巫娜希望更多生命,能遇见琴,遇见琴之道。


而其实从上高中一直到2015年,巫娜一直在教业余学生学琴,甚至开过琴馆。但这次,她决定换一个方向,教和心性训练相关的古琴,“不想再教技术了”。


"

通过习琴修身。所谓的修身就是每天练习,指端和所有的经络在弹奏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细微的改变,触动琴弦发出的这个音声又作用到身体的过程。它不必强调必须在习琴过程中,弹准每一段乐曲;而是感受每一次习琴过程中,自我、琴声和古琴三者之间的和谐。

"



确定了方向,但线下的失败经历让她迟迟不肯轻易开始。


一次与朋友闲聊,谈到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时,朋友说,互联网的真正价值,是让世界变平了。互联网时代,是真正“利他”的时代,是真正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代,是真正开启每一个个体效率的时代。


这让巫娜很受启发。或许,古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更多人。


2016年底,巫娜开办“缦学堂”,专注于线上古琴教学。


"

在这个时代一切不可避免地在线化了,你无法回避互联网对于我们生命的冲击。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跟它和平共处的模式。缦学堂就是我们传递善念和正行的助推器。

"



众多的古琴爱好者加入缦学堂,并在学琴的过程中慢慢有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能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巫娜很欣慰。


"

我们是用最快速的手段传达了一种最慢的观点。这其实构成了一个阴阳的平衡。我希望所有过往的中国人都能在这种真正慢的精神里面看到天地,看到自然,看到人本身,再反观到我们人性本身。

"


依托古琴,用最前沿的互联网手段传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名琴人,巫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慢慢抚琴,慢慢生活。


真正活在自己的生命里。


慢下来,在慢中观察,观察这个世界的真相,观察一草一木的细微处,这才是生命应有的状态。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梁珊珊

视频 | 黄欣琪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音乐剧玩跨界,这次用“非遗”说白娘子的故事

   什么?写篇影评就能去上海国际电影节?还免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