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金配角的黄金年代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6月15日,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落下帷幕。各大奖项的结果尘埃落定。除了最佳电视剧、最佳男女主演受到关注,今年的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共有五位优秀的演员入选,竞争激烈:


《林海雪原》中“座山雕”的扮演者倪大红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杜明礼”的扮演者俞灏明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曹操”的扮演者于和伟


《白鹿原》中“鹿子霖”的扮演者何冰

“白孝文”的扮演者翟天临




这五位演员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剧中大放异彩。


最终,于和伟凭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曹操一角获得最佳男配角。


白玉兰颁奖晚会一落幕,于和伟便接受了《文化十分》的专访。


△于和伟接受《文化十分》专访



 于和伟简介

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96届表演本科班。主要作品有:《三国》《下一站婚姻》《青盲》《刑警队长》《局中局》《纸醉金迷》《零下三十八度》《大家庭》《警花与警犬》。主要成就有第24届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第17届华鼎奖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最佳男演员奖与第1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在多元的文化中,找到对人物全新的解读



于和伟与三国戏颇有缘分,曾在电视剧《曹操》中扮演过“荀彧”,在电视剧《卧龙小诸葛》中扮演过鲁肃,在电视剧《新三国》中扮演过刘备,而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于和伟则出演了“曹操”。



对于《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剧迷来说,起初是为了看吴秀波的“司马懿”的,谁知道却被于和伟的“曹操”给迷住了。于和伟扮演的“曹操”将奸贼和枭雄的两个面都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对于如何将“曹操”这个角色演出新意,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觉得现在的文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不应该还把曹操定位在一个白脸奸雄的概念上。这里面有我对曹操的理解,就是这么长时间对历史的热爱。


时代需要一步一步更深入地发掘和探讨,而不是停留在原来基础上。无论刘备还是曹操,他们还有更全面的东西,还能从不同的角度等待后来者诠释。他们的世界观、认知观、他们的理解可能又不同了。这是跟着时代走的,观众越来越年轻化,当影视工作者们用新的视角去诠释历史人物,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与年轻人沟通。


对于演员来讲,角色被认可是最重要的,曹操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在于和伟对历史研究和喜爱下,对曹操这个人物更有不一样的体会。


△于和伟饰演曹操


成功的角色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发挥,更多的在于传承一种文化,随着观众越来越年轻化,想要用作品和他们沟通、接受,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所以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要找到对角色一种全新的解读。


于和伟说他其实从做演员开始就在准备这个“曹操”角色了,到现在已有20多年。“一个人物的成功是之前所有的积累,对演员的认识,从稚嫩到成熟,都在准备,都在发挥作用”,之前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拍过的《三国》都发酵在了“曹操”这个人物上。


△于和伟饰演曹操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认知,于和伟塑造的角色也带有自己的认知,用这个时代特有的发掘和探索,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角色。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当问及于和伟对“配角”的理解时,他说:


角色无大小,只要你回去寻找,都会去找到这个人,尤其是在电影上,一个人物就几场戏,这几场戏你要完成一个人物,这对演员来说都是考验,所以我觉得其实角色没有大小。


主角被记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配角同样被观众所熟记也是源于演员对角色塑造的成功,其实无论大小,只要能够被观众认可就是一种成功,在小的角色里也可以发挥大的作用,没有所谓的重要不重要,只要用心去感悟塑造,小角色的出彩往往比主角更加吸引人。


于和伟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曾扮演配角,但没有一部被掩盖在主角的光环下,他用自己的踏实认真,解读每一个角色,赋予角色新的灵魂。


△于和伟参演《新三国》


同样入围白玉兰奖的倪大红在许多影视剧中饰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而对于“配角”这个词语,倪大红有着另一番体悟。


△倪大红参演《大明王朝》


由于外形的原因,最初入学时的话剧,倪大红都要来饰演父亲、爷爷这样的角色,甚至毕业不久就去参加《大明王朝》的拍摄,但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员来说,角色的主次之分并没有任何意义,同样都是在创造人物,再创作的过程中多去体味、感知人物的内心,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倪大红这样说到角色主次:


任何一个作品都需要围绕一件事物展开,而演员需要是创造好围绕中心的人物,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围绕在中心人物身边的“配角”可能是支持主角,或是与主角持不同看法,甚至越走越远,也就从而有了主次之分。



△倪大红


无论是倪大红,还是于和伟,他们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都有意识地去模仿身边所喜爱的角色,无论大小,无论方式。这也造就了在挑选角色剧本时,注重的并非身份,而是角色本身的质感,是否吸引,是否想要去诠释。



年轻到成熟的转变



从年轻演员到现在的最佳男配,于和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总结起来他说有三个关键词:自信、热爱、学习


在《大宅门》的拍摄中,于和伟的角色重场戏非常之少,但即使是只有四场,他仍然思考了一夜该去如何表达,很想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但是又担心导演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在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结果竟然得到导演的一致好评。坚持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也是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自信。


△于和伟参演《大宅门》


对于表演的热爱,是促使于和伟快速成长的另一个方式,五年的舞台剧,他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只增不减,没有任务的时候宅在家里看DVD吸取经验是常态,每一个角色在的诞生都是热爱和学习的共鸣,在演曹操这个角色时,有一场7分钟的戏,那一刻他带动全身仿佛成为了角色,已经没有什么所谓表演的界限,潸然泪下一气呵成。于和伟说,那一种感觉作为演员是非常幸福的。


无论是任何角色,学习是最重要的,在表演它之前,努力的让自己带入角色和角色的生活,如果是身边存在的角色就很容易找到体会,但如果是无法体验的角色,就需要借助书籍来体会。在准备三国的戏份时,于和伟的床头全是关于三国的书籍,小人书也比比皆是,写表演笔记,体会角色,甚至在南京街头看到一尊孙权的雕像时会忍不住上前拜一拜。于和伟说,这是演员的信念感。


关于演员,最珍贵的是于和伟始终保持一份初心,没有被某一种角色所抬高,更没有被生活形成固化的状态,更多的现实体验才能带来更多的感触与领悟,在所有的镜头下,粉丝中,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和工作的区分,不从众不不本末倒置,拍自己想拍的戏,说自己想说的话。


“我真的觉得演员是生活的相反者。我觉得等你真的有这个思维的时候,你独自去旅行,你会获得更多。你思想全是自己,就是再真实一些。什么是真实的生活。”


在6月13日“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上,针对当下电视剧市场状态,演员赵立新分享感受称:“现在我们拍戏的钱越来越多,戏的体量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内容越来越空洞,艺术审美表达越来越粗糙,情感神经越来越迟钝。对不住那么多的钱。”


△演员赵立新


正如赵立新所言,当下电视剧市场中的许多作品的确有刻意博人眼球之嫌,人们都浮躁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但我们不能否认还是依旧有优秀的年轻演员坚持着文艺创作的本质规律,脚踏实地,从生活中汲取经验、感悟角色。


在白玉兰最佳男配提名中,俞灏明是最为年轻的一代演员,而对于配角的看法,则与其他提名者有着相同的看法:需要磨砺。


△俞灏明接受《文化十分》记者专访


俞灏明从对音乐的追求到如今对表演艺术的热爱,来源于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许多的事情让他更希望在现阶段通过表演来抒发对人生、经历的感悟。而对于角色的主次,他更多时候追求的是角色的层次性,多样性,在塑造的时候怎么可以让角色更加生动,精彩与否是挑选的重要标准。


俞灏明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抛开偶像包袱”,想要成为一名演员门槛不高,想成为一名好演员的门槛很高,只有不断的尝试积累,在行业里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昙花一现的人很多,不断提升自身品质的人很少,对于演员职业的敬畏感是他突破和认知自己重要原因。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记者 | 陈瑶书

编辑 | 黄欣琪 王冀蒙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赖声川:从边缘到主流的戏剧先锋

  首届“CCTV十分影评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