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播影评 |《流浪地球》:好莱坞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9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昨晚,电影《流浪地球》票房突破2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14部票房突破20亿的电影。


就在几天前,《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在山西阳泉家中接受了央视记者独家专访, 回答了部分网友关心的问题


影片中的地球现象是否会发生?对此,刘慈欣回答说:“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是肯定不会发生,因为太阳处于一个恒星的主星序之中,主星序中的恒星是十分稳定的,太阳就算真的要发生变化,对我们人类的尺度上来讲,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会是在很远的未来。”


而面对一些网友质疑影片中部分科学设定让人无法接受,刘慈欣表示:“确实里面的很多设定不是太严格,甚至是一个BUG。这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受拍摄技术的限制、故事的需要 。


比如打掉摄像头确实不能把人工智能毁掉,你要表现毁掉人工智能的话,是有办法的。典型的就是《2001太空漫游》里面,毁掉人工智能很专业,航天员进到电脑的主板上,把存储芯片一块一块拔下来真的就毁掉了。


可在《流浪地球》里,你让吴京去这么干,那电影的时间可能要拉长很多。所以在遵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又要保证电影的可视性,可看性。


对于这部春节档最热的影片,我们也邀请了曾多次参与中国航空航天报道的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王言写作了一篇影评。


△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王言 2017年在海南文昌参与报道天舟一号发射


作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  王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所谓燃:《流浪地球》基本具备了好莱坞科幻片视觉质感,但是好莱坞应该拍不出《流浪地球》。


所谓硬:《流浪地球》是一部时代感蛮强的作品,“硬科幻”真实性的后盾是国家的硬实力。


所谓牛:都“9012”年了,不妨读一点刘慈欣,跳出红尘琐事外,多一点生命探寻、宇宙关怀。

△《流浪地球》剧照

《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在未来,太阳快要完蛋了,人类想方设法带着地球一起逃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大量启用新人,但是演员的水平实在是......鼓励一下打个及格分吧!


男主角的人设是“中二少年”,但是那位长相酷似曹云金的小伙儿中二不足、木讷有余,整个表演张力太欠,狠劲儿太弱。

△《流浪地球》屈楚萧 饰 刘启

女主角“朵朵”妹妹戏份不多,结尾处那段全球求援的台词,表现本来应该是类似《指环王3》中阿拉贡的向死而生宣言、类似《国王的演讲》中英王配着贝多芬交响的流利演说般的存在,而片中朵朵的“宣言”却像是鼓鼓的气球,在即将爆炸的一瞬间突然泄了气,太太太太可惜了。


当然,这段台词的文字本身问题也很大。

△《流浪地球》赵今麦 饰 韩朵朵

好久不见吴孟达,很亲切,可惜对于老港片演员来说,语言关恐怕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而一用配音,太多次的口型差别出现就容易让人愣神。

△《流浪地球》吴孟达 饰 韩子昂

吴京和李光洁还是演技在线的,李光洁把一个“中国队长”的形象诠释得很有今天的时代气息。


而看到片尾才知道吴京是特别出演,那段他和儿子的全球广播争吵,我一开始觉得有点儿平、情绪爆发力不足、不像生死关头的真情流露,后来转念想到我们见过的航天员无一不是极其冷静的控制情绪高人,所以吴京那样的表达应该还是准确的。

△《流浪地球》吴京 饰 刘培强

△《流浪地球》李光洁 饰 王磊

奥斯卡影帝道格拉斯演过一部叫《柯明斯基理论》的美剧,剧中他饰演的表演教师教给他的学生们一句箴言:表演的本质就是骗


这话虽然简单粗暴,但其实挺在理的。


《流浪地球》中,虽然演员的表演没有“骗过”观众,不少泪点桥段的设置有刻意之嫌,影片背景音乐的主音符也一再让人想起《星际穿越》的主旋律,但是影片最大的亮点——特效却实实在在地把观众带入了未来世界。


这也难怪,全片投资的3个多亿应该基本上都花在了打造“硬科幻”质感的工作上。

△《流浪地球》剧照

影片的花絮告诉我们:三千张概念设计图,八千张分镜头画稿,一万件道具制作,一万延展平米实景搭建。有了这些扎实的幕后制作,才有了影片呈现出的那股质朴而真实的科幻气息。

 

有个词儿叫“酷炫”,但是好的特效应该是逼真,应该是“酷而不炫”

△ 为了让特效更逼真,《流浪地球》剧组的视效团队没有国外技术只能采用笨办法,足足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这其中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

比如说,大家普遍觉得DC的超级英雄电影,包括最近在国内大卖的《海王》,其动作设计和特效都太炫,这种飞天遁地、极致夸张的“炫”反而显得“假”了。


而漫威中美国队长拳拳到肉的打斗,钢铁侠明明可以用激光用炮用榴弹却要一拳一拳、一刀一剑地去砍去刺,这种“去炫化”的设计反而给人一种真实质感。

△《美国队长3》剧照

《流浪地球》也是如此。


除了风雪交加中人们的行动力有点“超常”自如这一瑕疵外,影片中巨无霸型的工程车,冰封的北京国贸、上海浦东,地球推射器“上帝的喷灯”,子弹弹射的真实声效……这些布景、道具、特效的画面呈现力非常扎实,很粗砺,钢铁感、机甲味儿十足。


这确实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极高水准,所以我说《流浪地球》基本具备了好莱坞科幻片的视觉质感。 

△ 被暴风雪摧毁的北京CBD

△ 被冰崖包裹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可是为什么我说好莱坞可能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


因为思维差异。


据说,导演郭帆曾经带着故事创意接触过好莱坞团队,西方人最不理解的一点是:既然太阳系要完蛋了,人类要逃命,为什么非要带着地球跑路呢?


我想起了张艺谋的电影《长城》。


那是一部由张导挂名的十足西方人视角的电影。所以上映后,反而引起我们中国观众的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外国雇佣兵来到中国,就能被感化得那么彻底,还要留下来帮助别人打怪兽,甚至牺牲性命?

 

大而化之地简述这种差异,我们可以说西方人追寻“血里有风”,而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

△《流浪地球》剧照

看看春运中那些奔波拥挤却幸福自得的人们,我们就会知道“故土”对中国人的意义。恐怕只有我们才对脚下的土地有如此浓重的不舍情节。哪怕在科幻世界中地球面临灭顶之灾了,我们也对“故土”不抛弃、不放弃。


再有,西方哲学中关注现世的内容太普遍,而我们从《愚公移山》就开始传递“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价值观,我们会把生命的视线放得很远、很长。


所以,大刘这样的作家可能只会诞生在中国;所以,尽管外国人觉得莫名其妙,但是他在小说中写下100代人持续2500年的宏伟未来计划很能让我们接受。

△《流浪地球》剧照

从前年到海南文昌报道航天发射、去年主持军情节目以来,我对军工、航天的新闻多了一些关注。尤其是去年海军阅兵时登上万吨级的军舰,近距离感受到航母起降舰载机的壮观,那种震耳欲聋的轰鸣、那种劈波斩浪的双颊生风,都让我感到一种近在眼前、触手可感的自豪。


△ 2016年 9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筑梦天宫——天宫二号发射特别报道》,王言在虚拟演播室介绍天宫二号组合体在太空中的飞行、对接原理。

主播手记:


因为是录制节目,所以我在播出前期就参与了节目准备工作,提前和编导沟通节目内容;又因为是航天类原理知识非常专业的节目,我在节目中设计了一些拟人化、网络化的语言,比如“天空和神舟组合体就是太空中的一个’大House’”。


这些设计既能体现主播的个性,也为节目效果增色,更让专业、严谨的专业节目变得扎实有趣、有料好玩儿。


而虚拟录制要求主播对文稿内容非常熟练,走位干净,手势精准,要和动画进行完美配合。在前期和编导们对文稿内容反复琢磨的基础上,录制过程非常顺利。本期节目也获得了央视新闻中心评奖二等奖。

——王言

当然,我们知道咱们的军工、航天距离世界最强水平还有明显差距,但那种切肤的自豪,仍然是一个亲历者对祖国国力的认知。


说到底,《流浪地球》那种硬科幻的质感,除了来自大刘严密的文学基础,也来自于国家有关工程事业的快速进步和高度发展。

△《流浪地球》太空舱内部布景

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了欧美电影里,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的孤胆英雄拯救世界,可是《流浪地球》中,吴京饰演的中国航天员在危难之间挺身而出、拯救人类命运的桥段,在今天看来已经不难被我们接受。这是因为我们很清楚,全世界最优秀的航天员中,一定有中国人的身影。


艺术作品和现实的关系,尤其是看似渺远的科幻作品和现实的关系,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紧密。中国科幻片的可信度正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国力和科技的发展高度。

△《流浪地球》剧照

《流浪地球》与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相比,尽管演员表演逊色不少、喜剧效果更差了很多,如果二刷的话我也很可能选择后者,但我还是会推荐没看过《流浪地球》的朋友去看一看它。


因为《流浪地球》可能是国产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因为《流浪地球》更具有一种今天中国的“时代感”,因为这样的一部电影或许不仅让国产电影人振奋,也能让中国科技工作者、科幻文学爱好者感到振奋。

△《流浪地球》拍摄期间,制片人龚格尔体验净重80斤外骨骼

最后再说说大刘。


不论是这部影片,还是以前看《三体》,大刘的作品让我真的相信了“天眼”的存在。


凡尘间人们忙忙碌碌、匆匆一世,而苍穹中有一只眼睛总是冷冷地、又怀有些许热度地关注着我们这些“蝼蚁”,那只眼睛就是大刘。


刘慈欣常用科幻小说传达自己冰冷而真实、宏阔却可信的价值观,他对人性最阴暗面的准确刻画,应该是源于他对人生和人类最基本问题的准确把握。

△《流浪地球》工作照,郭帆(左)和吴京(右)

人生的最大主题是生存,人类的最大主题是文明存续。


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想想这些宏大主题,个人眼前的一得一失、一城一地、一喜一悲好像会得到一种另类的释怀。


就像片中台词讽刺的那样,面对大灾难过后的冰封世界,老人对孩子说:过去,人们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可是,一旦剥离了那种极限的贫富差距,身穿不同国别制服的人们拔河似地一起发力的画面,才让人感觉一阵阵暖意袭来。

 

电影《流浪地球》只拍摄了小说中的一部分内容,而整部小说中那种对人性之恶的冷眼旁观、直截了当地描述总让我想起金庸的《连城诀》。


这种亲切让我对大刘有更多的期待。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测试外骨骼

虽然他的大热作品《三体》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阅读震撼,但我并不希望那是他职业生涯的顶峰。


或许《三体》应该是《射雕英雄传》那种里程碑式的作品,而我期盼大刘写出属于他自己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和《鹿鼎记》,那么到那一天,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大刘就是科幻小说界的“金庸”。

 

最后,《流浪地球》中,吴京烧死电子程序作出拯救地球抉择的武器,是俄罗斯友人赠予的烈酒,《疯狂外星人》中黄渤、沈腾搞定“法术高强”的外星人的法宝还是高度白酒,虽然酒神精神发源于希腊、光大于尼采,可是东方文明中的酒文化别有一番味道,另有一股博大精深:通天彻地,“无所不能”。


为《流浪地球》这样的优质国产电影,当浮一大白。



刘慈欣回答央视新闻新媒体网友提问

Q

问:影片看哭很多人,您哭了吗?

刘慈欣:没有,我们看电影是从创作者角度去看,不是从普通观众角度去看。我看到感人情节,更多地会想怎么加强效果更好,是以工匠、创作者的心态去看。一般来说,我们是打动别人,自己一般很难被看过多少遍的作品打动。

Q

问:《流浪地球》会拍成系列吗?

刘慈欣:这不该问我,去问制片方导演,拍不拍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票房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的话,是完全可以拍第二部、第三部的。我希望我所有的作品都拍成电影,这没有问题,但是毕竟科幻电影和小说相比,它受到的制约是很多的。

Q

问:科幻作家能预测未来世界吗?

刘慈欣:不可能,描述不出来,不光是我,谁都描述不出来,甚至你描述100年以后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写科幻的人不是在预测,我们只是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排列出来,但是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我们只排列那些最有意思的、 最震撼的。我常举一个例子,一个不走的表,它一天还有两次能弄对。同样,你排列的足够多的可能性,这里面肯定有几种能遇上的。但是不是预测的,科幻小说家并没有神奇的力量。

Q

问:您创作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刘慈欣:我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其实就是创意,不能说是枯竭吧,而是很难能产生让自己能兴奋起来的科幻创意。这个大家有些误解 ,好像你写一部作品非要超越前一部,我没有这个想法。我说过一部作品,它有很多因素是机遇,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我要写一个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能支撑你写下去的,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很兴奋。如果我都兴奋不起来,你别指望让读者能兴奋起来,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Q

问:您觉得在这个时代您是不是也是幸运的?

刘慈欣:有一位美国作家曾跟我说,你们中国的60后是最幸运的一代,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代人在你们的有生之年,看到你们周围的世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认同他这句话。


我童年的世界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对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来说,真的很幸运。我本人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要是生在别的时代,可能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就只能是在这样一个时代。



扫码加入粉丝群

一个看文化的平台

一群聊文化的知己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江湖儿女》:一种叫江湖,一种叫江湖

  《小偷家族郭靖黄蓉让江湖绚烂,“江南七怪”让江湖真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