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浩: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仰望星空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9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目前,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票房已经突破20亿大关,成为中国影史上第15部突破20亿票房的影片。和同期上映的《流浪地球》一起,引爆了春节档的电影票房,被网友称作“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同样以刘慈欣小说原著改编的两部科幻电影,本质上却有着不同,《流浪地球》偏硬科幻,视效由国内特效公司操刀完成;《疯狂的外星人》偏软科幻,生物特效制作目前国内技术公司尚不能达到,由全球顶级的生物特效制作公司完成。


无论如何,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只能由本土科幻大片开启。

△《文化十分》专访导演宁浩


撰文 | 桂姝蕾


《疯狂的外星人》刚一上映,便引来了网友的两极评价,一方认为宁浩用本土化的方式解构科幻,一系列的讽刺与反讽及鄙视链,对现代社会制度、权力制约关系、万物平等的思索不言而喻;一方认为此片作为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的第三部,全然抛弃了之前两部的多线叙事、环形结构,不仅平铺直叙还没逻辑主线,包括“大刘”的原著党质疑此片根本不能算得上是一部科幻电影等等。



导演宁浩在接受采访时说:“《疯狂的外星人》是目前为止我最好的一部电影,是我作品里最像电影的一部电影。我了解我自己,我也有我自己的定位,知道一个电影讲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


科幻外衣下的荒诞内核


《疯狂的外星人》作为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的第三部,距离上一部《疯狂的赛车》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为宁浩“疯狂”系列的前两部


在打磨剧本的8年时间里,他购买的刘慈欣原作《乡村教师》的改编版权,居然过期了一次,随后不得不花钱再购买一次版权。



在此过程中,《疯狂的外星人》剧本尚未写好,众多编剧在外出采风找灵感的过程中,“把出去玩的过程拍了一遍”的电影《心花怒放》却意外诞生。


在无数稿之后,宁浩避开了自己不喜欢的“煽情、柔软、套路”,写成了完整的故事,甚至为这个剧本建了组——但他觉得“这个别的导演也能拍”,于是解散了剧组,重头再来。



他自称是刘慈欣的迷弟,早在八九年前,宁浩就接触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那时起,宁浩最大的愿望是能把刘慈欣的科幻故事与电影相结合,最终决定把《乡村教师》搬上银幕。


导演 宁浩:

因为好奇心才是推动我们认知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尤其喜欢科学艺术的人更富有好奇心。我觉得科幻是一个挺好的载体,保持成年人的好奇心,我希望把这种好奇心延续下去,所以想拍这样的题材。


刘慈欣小说的科幻迷可能并不会为宁浩这次的改编买账,影片对原著的改编幅度颇大:原著里的“乡村教师”变身成为耍猴人,阴差阳错地遇到一个误入地球的外星人,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最终外星人重返星球。


△宁浩和刘慈欣


宁浩曾把成稿故事讲述给刘慈欣听:“他听了挺开心的,但有点懵,问我‘乡村教师’去哪儿了?”“我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宁浩强调。


导演 宁浩:

他的作品当中有想象力、有浪漫、有古典浪漫主义情怀,也有荒诞,特别黑色的部分,那些都是刘慈欣的作品特质。


我觉得他荒诞的那个部分其实跟我特别接近,宇宙最先进的文明和地球上最纯朴的乡村文明之间的一个对照关系,其实是非常有戏剧感的,所以我就截取了这个部分的戏剧感。


宁浩说,这部电影的创作周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剧本的改编上:“编剧们每一天都在不停地写,剧本的创作就像一个雕塑师塑造一个雕塑,你很难说它塑了多少稿。我们一直在塑,一直都在想办法改。一个不停做功课的过程,反复改的过程。”



经过宁浩的改编,“乡村教师”不见了,他并未对这个文学IP进行一板一眼地改编,也不怕“得罪原著党”。在磨合的过程当中,甚至连刘慈欣也认为,《疯狂的外星人》在二次创作中,风格呈现了独特的新面貌,或许不应该继续称是由《乡村教师》改编而来,取而代之的是宁浩更浓重的个人色彩。



影像风格延续“疯狂”系列中小人物的生活百态,通过荒诞喜剧的方式放大,即便是披着科幻的外衣,融入科幻的元素,但影片的内核依旧是荒诞的,无疑使影片的元素更为丰富、视角更加有趣。


他想让观众看到的,是延续“疯狂”系列的语言形态,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产生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文明才是正确的。


荒诞主义是一面镜子,让人类看到自己的狂妄和荒谬。


在中国的土地上仰望星空


当我们想起“外星人”,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人创造的“外星人”形象,但宁浩不信这个。


△《E.T.外星人》中的外星人形象


“我们要真的做到好莱坞拍不了,只有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宁浩说。


导演 宁浩:

美国有美国的文化,中国有中国的文化,我们当然可以学习他先进的部分,但是我们同时又自信,我们要有我们很特别的东西,我认为故事和电影本来就是在不同的土地上对于不同文化的表达,简单地学习对方是没有用途的,你弄棵树过来都不见得活得了。


所以本质是学习利用它的技术层面,然后能够把你的故事讲好,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文化上必须是一个自信的角度才行。


中国观众喜欢看的“科幻”故事一定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仅仅用特效包装一个普通的剧情是不够的。


△徐峥面部捕捉外星人表情


所以这次我们看到的外星人,颠覆以往机灵、智商碾压人类的智慧生物形象,反倒在两个落魄的小人物面前变得有点蠢萌无力,被降维打击,还被中国“酒文化”灌得晕晕乎乎。这一方面传达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平等”,另一方面想摆脱“好莱坞思维”。


导演 宁浩:

好莱坞的叙事体带有意识形态,讲故事本身的技巧和不同的文化叠加,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故事。就像《少年派》,要是把派换成一个中国小孩儿,你说他能举起榔头不砸下去吗?不砸就不是中国小孩儿了,中国传颂的是“武松打虎”。


但如果砸下去,故事就会发生转向,就变成了老虎与人的斗争。特定的民族性会发展为特定的故事走向。我想讲一个带有中国独特性的故事。


宁浩坦言,在生物特效的制作上大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制作团队都是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表现方式及内涵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领悟:“比如表现猴子像泼妇一样的状态,老外特别不理解,这种情绪在他们那没有。我给他们讲泼妇什么状态,找视频给他们看,他们惊呆了说,她怎么了?他们的世界相对简单,在他们的文化系统中,发牢骚只有“My God”,到不了癫狂的程度。”


黄渤、徐峥和宁浩


又比如宁浩向他们讲述外星人吃火锅时的情绪,要“笑里藏刀”——表面上并没有很大的情绪起伏,但眼神里有威胁。但他们的理解,要么只有威胁,要么只有平静,很难拿捏到“笑里藏刀”的部分。



“这些都是东方文明特有的。所以做小外星人的时候,不断模拟、测试,哪怕是眼睛大小、每个细微的表情,都要指导得很细致。”宁浩说。


导演 宁浩:

我们这次选取的是生物特效中更高级别就是带生物表演,要让一个外国的动画师理解,中国式情绪和表达是什么,其实是非常困难。至少耗费了我一年的时间进行这个表演沟通。


也再次让我坚定地认为,中国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必须要在文化上相通,这是前提条件,然后才能够做到电影工业。


“反科幻”的文化输出


《疯狂的外星人》表面上是部科幻电影,有外星人、飞行器,各种超能力等等,但本质上,这部电影却有着“反科幻”的特质,或者说“反传统”“反好莱坞”科幻。


△好莱坞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


一直以来,大家脑子里的科幻电影只有好莱坞,容易被好莱坞的套路思维定势化,而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制都是概念化的产物,带着西方特有的意识形态。


对宁浩来说,他一直追求做一个“作者电影”,所谓“作者电影”,一定不是流水线机制下的产物,而是带着导演个人鲜明的个性及态度的作品。


导演 宁浩:

要找到一个特别的叙事方法,比如中国的杂耍文化、酒文化,光找到这个还不行,还要知道故事接下来的走向。找故事独特性的时候发现,中国5000年的文化绝对是可以自信的。


《疯狂的外星人》用了宁浩导演惯常的黑色幽默表现手法,结合了科幻的题材,对于大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类,宁浩却认为电影的本身还是以艺术和文化形式为首,所谓的硬科幻如果脱离了艺术性,那大家去看科教片就好:“所有电影的目的都不是简单地为了科幻,而是电影本体的力量——电影艺术。”


导演 宁浩:

我把现实荒谬的部分继续表达透彻就可以了,我不关心它是科幻片还是爱情片还是什么。它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并不重要,但是这次对我来说,挑战和意义也是在于,我们得去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水准大概是什么样的。


早在2014年的时候,宁浩就参与了“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这是中国与好莱坞之间合作与学习的机会,每年选派5位最具潜力的青年导演,赴好莱坞进行业务培训交流。



导演 宁浩: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只有9个人的美国电影公司,每年稳定生产一到两部电影,这是很强的生产力。他们的人才快速整合的能力很强,并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公司内部的人员,而是可以快速地整合所有好莱坞的资源进行生产。


当时整个从这家公司可以看到整个好莱坞的职业化,可以说整个好莱坞各个部分的职业化,可以快速地组织起来,这在当时我们那个时期,中国的电影工业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从管理细节到制作精度,到每一个这种道具师对于自己职业的工匠精神、那种专注度,都让当时的我印象深刻。


宁浩认为,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精细化程度及技术的成熟度值得学习,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一个“作者导演”,他更看重的却是电影中承载的文化。他一直认为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必然跟导演所处的文化土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导演 宁浩:

美国人拍的美国电影,所表达的就是美国人,它是美国的文化,宣扬个性自由等等。中国有中国的文化系统,中国的文化有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向。我其实一直都觉得中国应该坚持做中国自己的文化和内容。


好莱坞的技术和先进的经验,我们是应该学习,应该逐步去缩小距离,或者去借鉴它的优势部分。但是借鉴它的优势部分,还是为了介绍我们的文化市场,表达我们自己能够表达的东西,就是借着人家的笔写我们的诗,这是我们的方式,我也觉得这应该电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


根植在中国土壤中的文化是宁浩在创作中特别看重的东西,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宁浩就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在荒诞中反射人性,引发思考,他的电影里没有宏大的叙事逻辑,从细微处见真章,似乎他电影中的主人公还有着一些落伍过时的不合时宜。“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要尊重每一个阶层的人,干好本职工作,他就有价值。”宁浩说。



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很炫,但宁浩认为那些电影带给他一种冷血和无情感,“批量化生产的电影,是很精致的艺术品,但是作者的那个部分,会被工业性削弱甚至吃掉,它好像什么都挺对,但是又好像缺点什么。”


这个部分是宁浩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导演的温度,无论在宁浩早期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和斥重金打造的生物特效的《疯狂的外星人》中,我们都可以看见导演冷静叙事下的悲悯之心。


导演 宁浩:

你真正面对自己的处境和你自己的文化特性的时候,你真诚面对你的这一部分的时候,你都会觉得它的这种独特,中国独特的环境和独特的魅力。文化没有高低贵贱,文化都是各有各的价值,这样的文化支撑着中国几千年的生存。


它的背后是生存,还不是为了好好活下去。


影片的最后,外星人带了一堆白酒离开地球,这独属于中国社会的文化将“外星人”包裹起来,中国传统的文化印记似乎也随之进行了一次文化输出,走向世界甚至宇宙,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色彩,最终,荒诞消解了意义。



1977年出生的宁浩似乎对猴子情有独钟,不但自己的电影公司被命名为“坏猴子影业”,更在公司门口的玄关处放了一尊雕塑家王瑞林的作品《迷·藏》,人们心中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已经寂寂入定,颔首低眉,手握金箍棒,平静之下又似随时可腾空而起,宁静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感。


△坏猴子影业玄关处放置的《迷·藏》雕塑


是蓄势待发抑或英雄迟暮?


是想让世界看清楚,东方英雄的样子。


扫码加入粉丝群

一个看文化的平台

一群聊文化的知己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责编 | 梁珊珊

记者 | 张   崝

编辑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主播专栏 |《绿皮书》VS《阿丽塔》:谁才是好莱坞的八股文?

  主播专栏 | 这才是北大博士后应有的“样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