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菲利普·迪克的疯狂世界
菲利普·迪克的疯狂世界
文/韩松
我知道有迪克这个人很晚,一九九六年去美国逛当地的科幻书店,都不晓得他,竟没有买他的书。后来大概二零零三年才知道,这时迪克已死了二十一年,中国才有出版社译了他的书来出。以前都以为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最牛,不知道还有个迪克。后来一天天感觉不一样了。听说能为迪克的书写序(指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尤比克》和《高城堡里的人》),能与这个牛人隔了阴阳对话,诚惶诚恐,受宠若惊,坐在电脑前甚至有了一种毕恭毕敬感。
▲
原文配图
但他是一个美国人,我们中国人,对于美国人,其实是隔膜的。尤其迪克,更是难以理解的一个人,虽然他的书中写到了东方文化和《易经》。其实就算在他自己的文化中,他也很长时期难以让人理解,只有一群死忠的粉丝捧他,他是一个迟迟才被承认的天才。
一年前,在四川参加星云奖仪式时便听说,有人在译迪克的这么一套书,美方的代理者认为迪克是主流作家,因此没有让中国的科幻小说出版商参与进来。所以今天看到的,是译文出版社的版本。而迪克在世时,也写过一些主流小说,但有生之年只出版过一本。
关于迪克的生平,如今人们介绍得已经很多了,大致是这么一些情况:
他生于一九二八年,卒于一九八二年,只活了五十四岁。他作品中的不少人物,差不多也都命不长。
他活着时,几乎就是个“撸瑟”,也就是失败者,比屌丝还差的感觉。
他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但出生后五周就死了。迪克认为是母亲照料不周,因此恨他妈。家庭关系不好。
而父亲在迪克四岁时,也抛家而去。
迪克结过五次婚,都离了。
成年的迪克靠安菲他明活着,还吸毒,经常陷入神经错乱中。
他有严重的焦虑症,不能与人正常交往。他还患上了妄想症,认为自己被联盟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监视。
他有广场恐惧症,在公众面前吃东西,都感到困难。
他还患上了抑郁症,曾尝试自杀。
他在七十年代后,沉湎于超自然,着迷于玄学和神学,并一度称获得天启。
他只短暂地上过一年大学,读哲学,在加州伯克利分校,但很快退学了。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加利福尼亚。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写作,到一九八二年去世,创作了整整三十年,写了四十四部长篇小说,和一百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他常常是为了挣稿费养活自己而拼命写。他没有其他工作。
他的个人经济状况很窘迫,在五十年代,一度连图书馆借书的过期罚款都交不起。他还交不起美国政府的税金,于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幻作家海因莱因借他钱。海因莱因还说要为迪克买台电动打字机。
除了科幻,他也写主流小说或者我们所说的纯文学,但生前极难出版,并且还总是遭到人们的白眼和嘲笑。
他简直是一生潦倒。有些让人想到卡夫卡和卡佛,或者曹雪芹。
后来有人根据他的名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了《银翼杀手》(经常被评为史上科幻电影排行榜上的冠军),但还没等到公映,迪克就死了。
▲
电影《银翼杀手》中的经典片段,令人震撼
他写了那么多书,只得到过一次雨果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同为世界科幻的最高荣誉。另一位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得过十次雨果奖和星云奖。
但在他死后,他的书不停地再版,他被惊呼为我们时代的伟大作家,有人用他的名字设立了科幻奖,他的小说频频被翻拍成电影,除了《银翼杀手》,还有《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等,总共十部。导演包括斯皮尔伯格、吴宇森等人。
▲
左一 电影《少数派报告》海报
右一 电影《全面回忆》海报
右二电影《银翼杀手2049》(大家去影院看了吗( •̀ ω •́ )✧)
二零一二年,我去英国,在伦敦的主流书店和科幻书店,看到迪克的书都摆在十分显著的位置,与一般读者的视平线平行,反而是阿西莫夫摆放在书架的最下面,大概与读者的鞋面位置平行。
二零零五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一九二三年以来世界最佳百部英文长篇小说,其中就有迪克的《尤比克》。而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因莱这西方科幻三巨头都没有进入。
我读了迪克的书,有这么一种印象:他的文字黑暗、混乱、恐惧、战栗、怪诞、荒谬、疯狂、压抑,常常是梦呓般的对话,主角也像是活在别人的梦里,世界随时会发生翻转,还弥布了神秘和错位,叙事常常不连贯,有宗教或邪教般的本体论情结,是东西方文化碎片的混杂,贯穿了哲学或准哲学的沉思或抽搐。常常很难读,也很难理解,更难翻译。应该说,国内迄今没有十分满意的译本。他的书中,有着各种文明、文化以及政治、商业的交替穿插,甚为丰富、复杂而混乱,像一个装满垃圾和珍宝的大型地下室,然而其中又显现出一种至简至纯感,直指人心。他的小说风格鲜明,一看即知,堪称别无分店,英国科幻大师奥尔迪斯称其为“独特而过分”。后来还有人创造出一个专门的词汇来形容具有迪克风格的文类或语言,也就是“迪克特色的”或“迪克式的”(“Dickian”or“Phildickian”)。迪克的文风粗扩、简捷、凌厉、迅猛。有时会没有主语。有时两个名词就构成一个句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27h5j3ar&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由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其中一个较为冷门的电影《A Scanner Darkly》(译为黑暗扫描仪或盲区行者),其实这部可能是最原汁原味,最“PKD"的电影改编了。完整电影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0OTI0NTc2MA==.html
终其一生,他似乎都在喋喋不休地讲述他对这个迷乱世界的迷惘和困惑,发出深深叹息。他是一个反叛者和失落者,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主人公以及其他角色总是像黑色的影子或者鬼魂一样飘来飘去。他那些情节曲折诡谲的故事,更像是描述人类内心混沌动荡的心理小说。他是一位超现实主义大师,像达利一样,绘出了一幅幅的幻象。他与当时美国科幻的乐观主义主流精神格格不入。但他的悲观绝望中,又有一种对人性力量的坚信。他的主人公都在单枪匹马地与命运不懈奋斗、抗争。
他最初的一些小说,特别写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二年期间的,也常常是模仿那些通俗杂志上的所谓“硬科幻”,有太空冒险啊,机器人啊,外星怪兽啊,激光枪啊什么的,的确,那时的美国科幻,整个地位和品位并不高,也不如欧洲。欧洲有威尔斯、凡尔纳、赫胥黎这些先驱,已给科幻注入了更高贵的血统。但是迪克只是把那些东西,拿来做他的皮,他逐渐变得越来越迷恋于探究现实的本质,一心想要知晓什么是真实,这纠缠了他的一生。他也深入善与恶、权力的滥用、人类的心理等深奥的命题,控诉对集权主义的恐惧。他认为宇宙只是表面真实,但实际上是一重幻象,是一个巨大的欺骗,是被邪恶力量操控的一个皮影戏。他觉得宇宙可能有许多个。这在《尤比克》、《高城堡中的人》等作品中表现得格外明显。他也关注什么是真正的人,并与赝品的人、人造的人作对照,如他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表达的。迪克是美国最早的一批使科幻变得严肃起来的作家之一,他赋予科幻以复杂的文学性、心理深度以及社会警示意义。
迪克拼命码字的岁月,西方科幻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彼时有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这些大师叱咤风云。特别是在迪克创作的高峰期,即六十年代,那正是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崭新的辉煌的时代,人进入太空,人登上月球,探测金星和火星,发现类星体、脉冲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弱电统一理论提出,混沌理论提出,摩尔定律提出,制成第一台激光器,售出第一批工业用机器人,BASIC语言发明,英特尔公司成立,第一个体内起搏器问世,生态意识觉醒……人类张扬着开拓宇宙边疆和潜入原子内部的雄心勃勃。一九七零年,按一九五八年的美元计算,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三千五百美元,是一个世纪前的六倍多。好一个伟大而光荣的时代。这些也在主流的科幻小说中得以集中反映。
但迪克却不那么主流。他仿佛对这一切成就感到迷离而不解。他的笔下是一个衰败的西方世界,是文明的深深没落,是科技的重重沦陷,是人类的异化和商业化,是整个宇宙的碎片化和假象化。他状写的是美国梦的破灭,他似乎早已在预言“九一一”事件或者攻占华尔街。迪克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在批判他所在的这个社会,在唱反调,喷射出愤怒和失望。用奥尔迪斯的话来说,“迪克的大部分作品,就是一张充满诅咒的罗网”。而在达科·苏恩文关于他的评价中,“迪克感到不断萎缩(被遗弃荒芜的)世界里充满了痛苦,所有的人也逐渐失去了方向。”虽然爱与关怀等伦理道德一直是迪克小说的核心,但这些作品却常常以死亡而收尾。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见了一个有问题的、混乱的人生和时代,一个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人们想要用神来救赎,却不可得。这种东西,跟同时代的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倒是如出一辙。迪克与凯鲁亚克和金斯堡倒有些像是同道。
▲
这会是他笔下的那个衰败的西方世界吗?
这背后或许有一种社会情绪,在整个六七十年代,越战的泥潭,美苏冷战的危机,核武器毁灭地球的恐惧,人类企图统治自然的野心,环境遭到破坏,伦敦毒雾,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都让人骚动不安,不知所措,神经撕裂。然而或许更多的,还是来自迪克个人生命的投影,来自他那颗敏感而郁结的内心,来自他与自己身体与心理的搏斗和挣扎,因此,他所有的书,归根结底,写的还是他本人,同时也书写着他身边真实的人们。他作品中的主角通常是小人物,他状写了他生命中认识的人,他把他们放到极端的科幻场境中,让他们在一个美国梦成为主旋律的时代,充满惊恐和忧虑,无法共享出彩的人生,却又在内心深处不放弃梦想。迪克对他们的命运满怀同情。他的小说,总是把大观念与渺小的人类个体结合。正是这个,使得他那些灰暗疲乏、郁郁寡欢的作品充满人性的力量,并与横隔了诺大太平洋和漫长历史间隔的我心心相印。
迪克写的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说。他是边界的破坏者,他做出了许多十分特别而诡异的科幻设定,涉及了非机械论的新世界观,那是相对论、量子论开始的后现代,并与混沌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复杂性理论和虚拟现实混同,迪克的技术思想至今仍闪闪发光,并由科学延及人文,因此具有了长远的生命力。
因为这些原因,我是越来越喜欢他了,他甚至成了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不仅仅是喜欢,而且迷恋。(关于《尤比克》和《高城堡里的人》的评论待续)
另外,听说最近有一部英剧很火?
《菲利普·K·迪克的电子梦》
▲
先奉上迷幻的海报和剧照
《菲利普·K·迪克的电子梦》(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是一部英国科幻电视故事选系列剧,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作品。本剧于2017年9月17日在英国第四台上首播。该电视剧一口气改编十篇迪克的短篇,来制作完全独立的迷你剧集,据说广受好评。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六梦。这六梦分别为:
第一梦:面罩制造者
第二梦:不可能的星球
第三梦:通勤者
第四梦:疯狂的钻石
第五梦:真正的人生
第六梦:何以为人
(这周末要不要试试进入这个菲利普·狄克的电子梦里呢?好了,小编先去找资源了♪(´▽`))
责任编辑:猫饼
宇宙的未来 现在 过去
四十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