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说湖南不再出猛人!(答卢克文)

杨新军 酌月楼 2021-03-16

酌月楼荐读:陈先义 | 我愤怒质问:你是谁?\\陈先义|马云神话该破灭了\\酌月楼里来了一位老兵\\饶开东 | 孤独的“行者”\\陈先义 | 问一问这群兵雕\\陈先义 | 致敬孟晚舟\\这是一场极其严峻的重大斗争



华夏民丰共此时,一樽岁酒两相知。

年年宴赏丹青笔,处处笙歌锦绣诗。

老去何须多感慨,春来更觉可奔驰。

长留海角心同乐,驻守山盟不移志。


岁末年尾,盘点一年一生,指点一城一池,是许多中国人的习俗。


昨夜。广州气温骤降。


缩在被子里读邵阳人卢克文写的《湖南为什么不再出猛人?》,身为湖南 人,我越读越冷,从身冷到心冷。


首先,我觉得我们湖南人不能再这样妄自菲薄,再这样戏说、调侃我们曾经自豪和骄傲的时代、历史和英雄人物,否则只会加速加剧误乐致死的进程!


其次,评定猛人标准,不是出了多少个政治局,多少个书记省长,而是这些人才造福了多少百姓生活,推动了多少社会进步,提升了多少国家民族的繁荣强盛。


我从17岁开始闯荡粤桂,在长达30余载岁月风雨人生旅途,经常听到身边许多人有说:湖南人会“打仗”,湖南人会“打工”。


打仗,自不必多说。没有近现代那拨湘军的猛将猛士,新中国还不知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才能露出曙光。由近而远,从深圳崛起,到珠三角、长三角、湾区经济兴起,从闯关东,到下南洋,到走西口,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风口,每一支队伍里,都有“十万湘女下天山”和“抬棺入疆”般的湖湘人士的壮怀激烈!


打工,其实和打仗并无二致。没有家国情怀,没有认真亮剑,没有凶猛状态,是没有任何胜利可言的。当今中国,无论做人、做事、做官,最犹太,最德系,最共情、共产、共和最“认真”“团结”和“身先士卒”的,最无怨、无悔、无私、无产最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仍是湖南人!


从微信的发明者,到趣步的领军人,从深圳速度,到港珠澳大桥的跨度,从深圳特区,到珠海特区,有多少湘菜的火辣,就有多少湘军的劲爆。前些年,广东某市的书记市长、某军区的司令员政委,都是湖南人,且还都是岳阳人;现在,某副省级城市的三套班子里,到处有浓浓的湘音,甚至有人调侃广州是“湖南的广州”、深圳是“湖南的深圳”、珠海是“湖南的珠海”。


我在广州军区服役26载,2014年就地转业安置在广州高校工作。那时的南国军营,无辣不欢,不辣不革命,炊事班里传出来的辣椒味,天衣无缝地契合和激活了沸腾的练兵场。那时,广州军区防区所辖的鄂湘粤桂琼五省和驻港驻澳部队,从将军到士兵,领兵打仗,练兵打仗,连杀声震天的番号声和口令声,都飘荡着猛烈的辣子香。


湖南人骨子里和血脉中的辣椒汁、辣椒味,不是卢克文先生用“通江达海”四个字就能抹杀得了的。

 

诚然,某种程度上,如卢先生所言,交通决定一座城市的兴盛,湖南因为没有大江大海,湖南天生没有通江达海这个富贵命。


但是,湖南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极目楚天舒”、“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胸襟和气魄,“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智慧和精神气质,胜过任何地理物理上的一切“大江大海”和“大风大浪”。

 

卢先生,你说,由于没有地理上的通江达海,“作为一个邵阳人,我先去抱着马桶哭一会。”按照卢先生您的逻辑,不知有多少中国人要哭晕倒在厕所里。


然后,卢先生你还说——


“按这个道理,湖南其实没有狂爆猛人的命,湖南人在古代能留下名字的精英极少,偶尔抽风出一两个,也绝不是顶级水平,但是170年前,历史突然给了湖南人一片改变命运的钥匙。

 

这片钥匙的名字,叫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发家的时候把江西搬空了,然后又被湖南大佬们截胡了。因为太平天国发生了一次转移支付,又把到手的钱猛点教育技能,近代中国湖南才开始狂爆猛人。

 

比如黄兴出身于长沙城南书院,22岁中秀才,后被张之洞选去日本读书;蔡锷出身于长沙时务学堂,13岁中秀才(天才),老师就是梁启超;宋教仁出身于漳江书院,19岁中秀才,去武昌文华书院考试时拿下第一。把这些湖南精英人才拎出来,个个都有精英书院经历。


连穷得揭不开锅的毛泽东,还在北京将杨昌济的女儿、比自己小八岁的杨开慧给泡到手了。杨昌济原不想把女儿嫁给自己的穷学生,两家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地差地远,年龄相差也大,不过杨昌济1920年1月因病去逝,后面的事就由不得他了,当年冬天,27岁的毛泽东和19岁的杨开慧结婚。


改革开放后,湖南的猛人逐渐凋零,湖南人从太平天国得到的财力也已经耗尽,湖南人在历史的赛道已经冲刺到了极限,世界开始回归到了正常,有着“通江达海”优势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逐渐成为领头羊,湖南只是回到了历史上该有的位置。


地理即命运,湖南的上限重新被锁死。今天的湖南顶级人才,很少再有当年气吞山河的凶猛势头,名人们大多集中在娱乐产业和社交领域,远不能跟过去相提并论,不过每个省有每个省的宿命,有过近130年的辉煌,能在历史长河中怒放一回,也是好的!


——面对卢先生的宿命论、宿舍论,我为如此之娱乐至死,感到无上悲哀。


生逢乱世,湖南人的一身血性、蛮气和才能有用武之地,太平盛世,湖南人不显山不露水的爱心热心专心和匠心照样如此。看看每年高考的成绩和分数线,就知道湖南人的可怕,北京户口考北大成绩到湖南估计二本考不上。 要想中华灭亡,除非湖南人死光。


按照卢先生通江达海的逻辑,所以青海的使命是生态,守护好中华水塔三江源。一代人有一袋人的使命,一方人也有一荒人的责任?


按照卢先生通江达海的逻辑,有个问题,广东湛江三面环海,水运应该算是比较发达了吧,为何一直是个三线城市?


太平天国只有一次,机会对各省都是公平的,这次机会被湖南人抓到了,这不是偶然。很多湖南人有霸蛮、耿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脾气,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性格就是典型。这种脾气平时是得罪人很吃亏的,到了战争、改革这种硬骨头要啃的时候就显示出优势了。再一个,太平天国时湖南人曾国藩已经做到了朝廷高官,这也是有积累的。湖南人的文脉从岳麓书院建立起已经默默积蓄了千多年,到清末迎来太平天国催化,形成了大爆发。


据此,我们就能轻言妄断:乱世看两湖,盛世看江浙?!


湖南人的血性,不仅仅是战争中最看重的品质,和平年代同年英才辈出。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两样,一是粮食,一是人才。这两样东西,在湖南一个叫袁隆平的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挥斥方遒和愤吐当年万户侯。


血性,就是人性,就是党性!


卢先生这篇文章观点太狭隘了,分析的太简单了!


诚然,省运兴盛,交通先行。自古以来,沟通江南和岭南的要道是经赣江,过大庾岭,进入岭南。如此,完美的绕过了湖南。再加上洞庭湖风高浪急,两湖两广沟通不畅,湖南作为一个中部内陆省份,地理上的确相当闭塞。


太平天国之后,湘籍督抚遍天下。朝廷上有人说的上话,本省人又有江南财富加持。更重要的是,产煤之地萍乡距离湖南更近。因此清末修汉广铁路时,西线走湖南胜过了东线走江西。而近代,铁路之于人才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南近代兴盛,固然是受到太平天国和汉广铁路的双重加持。兴盛虽然归结于经济基础(财富转移),符合一般的认识规律,但是一定没这么简单,仅仅那这批太平天国的横财支撑不起来这么一批猛人的出现。


按照卢先生的逻辑,身为内陆省份的大安徽能不能不骄傲一下:三国安徽史,大明争霸先,淮军护国难,红军大别山?


按照卢先生的逻辑,水运发达,城市即可富裕。那么在湖南,最不缺水的城市湘潭GDP该举全省之冠,然而并非如此!


我最讨厌时下流行的所谓的地缘政治学。历史机缘、地理位置固然会对人才选拔产生重要影响,但绝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在进军太空的行列里,在攀登科技的高峰内,多少物质的精神的芯片里,有我们大湖南的辣椒籽和辣椒仔。他们是线椒、米椒、灯笼椒、朝天椒……


如果有人硬要说,湖南人变了,变得不再出猛士了,那么我要说,不是湖南人在变,而是你的评价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变,变得更佛系更中庸无道罢了。


倘若有人继续诽谤历史,戏弄英雄,娱乐致死,不再出猛将猛士的,绝将不仅仅是湖南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