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评价谌龙赛后采访玩“突然消失”?|关键解读

2016-08-20 梅丸君 媒玩






第37次林李之战

“只有我才能把你送进决赛”





怎么评价谌龙采访玩“失踪”?


(没看过视频的移步文末阅读原文哦)



1


第一个问题,记者问的是:“昨天的飞吻,相信是给特殊的人吧?”

 

“额,我是给我自己的谢谢,对,谢谢谢谢。”说完谌龙就开始躲镜头了。

 


这里说的“飞吻”,是谌龙半决赛获胜后,镜头里捕捉到的一幕。此前,多家媒体把他对着观众席的一记飞吻,解读为和自己另一半表达爱意。



 

很明显,是记者的八卦提问率先激怒了谌龙。

 

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记者提问出了问题。首先,从“飞吻事件”来看,它的确是谌龙在公开场所的行为,不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其次, 从诉求分析来看,记者这个提问出发点首先是在拉近和采访对象的距离,只是恰好遇到了一个抗拒媒体采访的运动员,他坚持要和你保持距离,就是这样。

 



2


“谌龙,稍等,这是混合区的直播。”记者用这句话争取了一个提问。




冲着直播的面子,谌龙手势表示只回答一个问题。妥协的过程,他嘴里一直在说“谢谢谢谢谢谢”。

 

谌龙有权接受采访,他也就有权拒绝采访。当拒绝了一次未果,并作出一次让步的情况下,他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妥当的拒采方式,比如“消失”。注意,“玩消失”的方式,其实也并无侵犯。

 

 

3


傅园慧在采访里给你贡献了表情包,是真性情。

谌龙在采访里给你演了一出“大变活人”的魔术,也是真性情。



我们越来越喜欢镜头面前展现真实一面、有性格的运动员,这是民智的进步。但是你不能因为出了一批搞笑的运动员,你就不能接受严肃的运动员了。同样的道理,你不能只喜欢坦率采访的傅园慧,你也要接受拒绝采访的谌龙。



 

你算算,那些体坛发光发热体育偶像大多都有性格“怪癖”,但往往有性格的运动员更像“人”,因喜怒哀乐而塑造完整的人物品格和人格魅力,而不是缺乏个性特点的“金牌机器”。你看,李娜也呛过媒体吼过观众甚至连老公都骂,不过你就是喜欢她一脸暴脾气却不得不赢球的样子。

 


 

4


本届奥运会的赛后采访都是真人秀,媒体本就应当对运动员可能在镜头前做出的一切行为做好准备,包括拒绝采访!

 

拿下一场比赛后拒绝采访,这的确少见,但充其量也是记者遇到的一次“意外”。临场应变做好就行了(比如记者说“这是混合区的直播”就做的很好),何必跟运动员上纲上线。


所以,细看央视尤其是CCTV5官博以《谌龙接受采访突然消失》为题及文中的讽刺表态,都显得有点小气!

 



显然,央视面对这个臭小子还是有点放不下身份,那语气仿佛在说“每个运动员比赛完都要接受采访,你凭什么拒绝?”。



5


如果非要说谌龙有什么不妥的话,他就是在赢球的情况下拒绝采访,没按套路出牌,也不符合“胜不骄败不馁”的传统礼仪——无论如何,“玩消失”总显得不是那么有礼貌。


拒绝采访的情况多了去了,就拿这届奥运来说。孙杨400米自由泳夺银后,远远地朝着央视记者刘京京做了一个手势回绝了采访,也独自留下央视记者在风中凌乱。这也是我们第一天的封面聚焦。



唯一不同的是,孙杨那次没有夺冠。但央视没有因为这个手势“讽刺”他,公众也根本不关注这个细节,更没有人质问:你为什么要拒绝记者的提问?







媒玩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