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刻,我们可以先放下“女排精神”!|关键解读

2016-08-21 梅丸君 媒玩





郎平场边霸气指导:

“大家别着急,这个人发球很菜”






此刻,我们可以先放下“女排精神”


 

赛前,郎平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视频。镜头里,郎平瞒着队员深夜“偷吃”方便面,还说“千万别告诉她们“。我认为,这是郎平在给关注中国女排的观众们放松心情。

 

可观众还是紧张啊!决赛场上,第一局输了,就有朋友发来微信:“输了一局。”文字中我都能感觉到他脸上大写加粗的紧张和失落。


排球的第一局是“状态局”,对战双方通常用来找找手感、识别战术。不过有个细节值得关注,这一局,中国女排姑娘们丢了一分,却都在笑呢!



 

有这个笑容,我就坚信她们会赢。而且,她们真的赢了。

 

 

巴西男足今晨也拿了历史首枚奥运金牌,对巴西人来说,这可能比举办奥运会份量还重要。在女排现场,央视解说对此作了类比:“巴西男足夺冠对巴西人很重要,这就像中国的排球文化一样。”

 

排球的确对中国很重要,但恐怕中国的排球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它还只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你看,中国的学校有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但是排球场很少。在市民生活和话语中,我们的“排球精神”一直都在,但排球运动是缺失的,“排球文化”并没有真正的形成。

 

  

诸如此类,对奥运的反思在这届奥运会期间反复进行着,全国人民都在失望和惊喜中论战: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想要的是金牌榜的第二位吗?今年第二位给英国好了,中国又不是没有当过。毕竟他们也有一个举国体制的机构叫UK Sports,为了伦敦奥运会培养了一批足够发热两届奥运的精英。

 

想要的是“女排精神”吗?早就有专家总结了“女排精神”的内涵,精神一直都有,也一直在体育队伍中传承着。对了,也不能忽视“精神胜利法”等异端思潮带来的压力。

 

那需要的是什么?网上戏言的“剧本”恐怕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年轻的90后、00后喜欢看“剧本”,看“逆袭”,看弱队战胜强队,看技巧完胜实力,看实战突破理论,看小将创造奇迹。进入淘汰赛的中国女排,就上演了这样的好“剧”。

 

“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打败荷兰后,郎平冷静的总结就已经在提醒:“光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郎平这不是给自己泼冷水,而是一句适应时代的大实话。诸如“顽强拼搏”这类词语来诠释“女排精神”,恐怕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了。90后、00后从出生就听说了“五连冠”,但他们从不属于“体育=家国情怀”的命运共同体。

 


 

这场决赛,没有前两场淘汰赛般惊心动魄,也没有超越对手的绝对实力,也没有“逆袭”。但你的心脏依然受不了!你依然会为疏而不漏的拦网惊呼!为令人窒息的防守拍着大腿叫好!

 

这一次夺冠,我们不妨放低一点话语方式,先放下高冷的“精神”,回顾郎平指导的这届中国女排夺冠“过程”,它印证了这些道理:



1、中国女排不会在一届比赛中同时输给一个对手两次。

(先后战胜小组赛中落败的荷兰和塞尔维亚)



2、郎平能把一群非一流实力的队员组合成世界一流强队。

(郎平利用换人攻势排兵布阵,拿下关键比分打败东道主巴西)



3、赢面再小,也要死磕到底。

(从淘汰赛开始,几乎每一场都是22分以上的高分险胜)



4、对手越是慌乱,中国女排越是冷静。

(塞尔维亚主教练的表情包已经说明了一切)



5、见得多了,抗干扰能力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对战巴西,巴西队员利用主场优势搞声势奇袭,不过嘘声敌不过汗水,有状态谁都了不起)



6、是关键赛事,越能轻松应战。

(女排历史上4次进入奥运会决赛,3次夺冠,保持超高胜率)





经年后,你想起的不仅有中国女排笑着输球、哭着赢球,还有你拍的照片、发的朋友圈。你会记得这一天,新老一代人,都和中国女排一起享受了一场终身难忘的“共命运”。







媒玩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