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称谓礼仪之一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缘 起

         佛教称谓不同于世俗上的称谓,需要专门学习。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法皈依后,皈依师需要认真地教导其弟子,学习佛教常识与佛陀教法,令自己善根增长,培福修慧是佛弟子应做的修行功课。对于非佛教徒,了解学习佛教称谓礼仪,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佛教徒交往时,乱用称谓,闹出笑话。有鉴于此,笔者认真地学习三系佛教称谓,提供给大众学习参考。


          

          佛教从印度传入世界各地,僧俗称谓因佛教流传地域性的差异而有南传、北传、藏传三系不同的名称,现在给大家介绍汉传佛教称谓礼仪。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其称谓保持了印度佛教的风格,经过翻译后与汉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等结合,又产生了不同的称谓。关于汉传佛教的称谓,笔者学习、归纳、总结分为三类:身份性称谓、僧俗尊称、佛寺僧尼职称,给大家详细介绍如下:



    一、身份性称谓 

         汉传佛教把信徒分为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四众弟子依佛陀戒律可分为七众:

    1、比丘(梵bhiksu巴bhikkhu):男众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条者。

    2、比丘尼(梵bhiksunī巴bhikkhunī):女众出家受具足戒三百十八条者。

    3、沙弥(梵śrāmaṇeraka巴sāmaṇera):意译息恶、息慈、勤策等,是止恶行慈、觅求圆寂之意。为出家五众之一,僧俗七众之一。沙弥是佛教僧团中,已受沙弥十戒,而未受比丘具足戒,年龄在七岁到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

    4、沙弥尼(梵śrāmaṇerikā巴sāmaṇerī):意译勤策女、息慈女。出家五众之一,僧俗七众之一。沙弥尼是初出家受持十戒而未受具足戒的女子,与沙弥、式叉摩那合称出家三小众。

    5、式叉摩那(梵śikṣamāṇā巴sikkhamānā):或式叉摩尼,意译为学戒女、正学女、学法女,未受具足戒前为学法尼众,是沙弥尼之学六法者,为僧俗七众之一,是出家五众之一。

    6、优婆塞(梵巴upāsaka):意译为近事、近善男、信男、清信士,是在家亲近三宝,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七众之一。《优婆塞戒经》卷三说:受三归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受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受二戒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受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受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

    7、优婆夷(梵upāsikā):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信女,亲近三宝,受三归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为在家二众之一,四众之一,僧俗七众之一。

          在家佛教徒和善友可用“法师、师父、大德”等尊称北传僧尼,不必称“大师、上师”,更不宜当面称比丘、和尚或直呼法名,这都是非常不礼貌、不尊重、无修养的表现。



    最后,以至诚心,撰写此文:

    供养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

    供养一切善根具足真诚的学佛者!

    愿一切有缘众生听闻正法心生欢喜!

    愿一切众生学习佛陀正法离苦得乐!

                    

                     释行愿 2016.1.21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