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愤怒之后,我只想让孩子好好地上幼儿园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今天已经是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刷屏的第三天,公众在经历了最初的狂怒,怒过的后怕和自查,甚至有些家长已经和老师、幼儿园进行过一轮交涉之后,冷静下来的我们不禁感慨,我们只是想让孩子好好地上个幼儿园,真的就那么难吗?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生活和育儿成本的不断增加,作为“半边天”的很多妈妈都需要和老公一起在职场打拼。那么孩子怎么办?隔代养育带来的“一地鸡毛”,甚至婚姻解体并不少见。因此,托幼机构对于双职工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必须的。


携程亲子园正是用虚假美好的愿景蒙骗了家长:“楼上上班、楼下看娃,让员工无后顾之忧,留住更多人才”。曾经有人在知乎上对这一“福利”是这样表示羡慕的: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无法理解这次事件所牵扯的利益浑水到底有多深;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在为孩子选择托幼机构时更加擦亮眼睛,在与幼儿园老师沟通时更加注重方法效果,在关注孩子行为时更加留意区分细节,以期最大限度地预防孩子经历被虐待的梦魇。


一、如何甄选托幼机构

 


1. 考察时一定要求查和核实老师的资质。虽然资质不能说明一切,有资质的老师也不一定就是好老师,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知道:我们面前的确实是接受过教育和培训的老师,而不是其他随便什么人。


像携程找的第三方机构是不具备托幼资质的,里面的“老师”(真觉得是侮辱“老师”这两个字)也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幼教资质,据说还有清洁工直接上岗的(这个我觉得有待查证)……。


据说像携程这种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办的“亲子工作室”伤害还有60来家,让人不禁担心这些“亲子工作室”是否都存在一样的问题?



2. 合适的师生比例非常重要。这一方面决定着老师能否及时回应孩子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也决定着老师的情绪状态和疲劳程度,而这又反过来影响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质量。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6-18个月的孩子所在班级师生比应该是1:3,18个月-2岁应该是1:4,2-3岁的孩子应该是1:7。


据说携程这家亲子园一开始承诺100个孩子配备14名老师,结果最终变成100个孩子只有4名老师……大家想想,1名老师负责20个孩子,怎么可能照顾得好?



3. 预先通过公开课或参观体验,了解幼儿园的专业程度和育儿风格。幼师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既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需要组织孩子的日常活动,保证孩子的安全,以及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可以说,基本的爱心、耐心必不可少,而同时具备基础的发展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也非常必要。


育儿风格的了解不仅仅是看老师是不是热情,是不是语气温柔,更重要的是看老师在对待孩子的需求和负面情绪时,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着急用“堵住”的方式来应对,或者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唬孩子(“再哭老师就不喜欢你了”、“再哭让警察抓走”……),建议家长不要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



4.了解幼儿园的监管制度以及是否有“开放幼儿园”的姿态。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监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应该把老师和幼儿园时刻放在审判席和被告席上。家长和老师不应是敌人,而应成为养育孩子的盟友。像携程亲子园事件中的老师即便存在,也肯定是极少数,相信更多的幼师是爱着孩子、爱着自己的工作的。



二、家长如何更有效地监督与沟通

 


1. 通过家委会定期与园方沟通。现在的幼儿园常有家委会的存在,也都会有家长群。家长可以随时讨论各自遇到的困惑与疑问,统一意见,由家委会定期与幼儿园方面进行沟通。


2. 积极响应幼儿园的开放日、参观日等活动。幼儿园如果能有比较主动透明的沟通,以及在不影响孩子休息学习的“开门政策”,其实也能让家长更放心和更信任。如果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并没有这样的制度,可以通过家委会进行建议。


我有朋友的孩子所在幼儿园,老师会将任何发生磕碰行为的孩子送去医务室检查和处理,并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告知事情始末以及孩子目前情况,由家长自行判断要不要来幼儿园看孩子。我朋友说,幼儿园的透明公开及时的处理方式,让她对幼儿园非常信任。



3. 合理适度申调监控录像。监管制度和视频录像可以存在,但是建议在老师和家长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可以设立一个负责双方联络的家长协调人,及时沟通家长的疑惑和问题,也及时反映老师的工作想法。


视频可以录,但最好调动视频需要有明确的理由。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来随时查阅视频、给孩子都装上监听器,甚至有家长计划要组队轮流在幼儿园值班蹲守……,这些做法会让所有老师觉得没有工作尊严,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关系,也必然会最终影响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和交流。



三、正确辨析孩子行为,避免过度焦虑

 


看了昨天家长的一些反馈,我特别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区分孩子正常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孩子在创伤下的情绪和行为,因为我发觉这种幼儿园恐慌好像有被无限度扩大归因的趋势。

 

1. 憋尿和尿裤子不代表被虐。幼儿很容易因为游戏投入憋尿,然后憋不住时去厕所来不及而尿裤子。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里被打就会尿裤子,那么在幼儿园尿裤子也一定是被打了。


实际上这其中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家长应该做的除了综合分析孩子的各项表现和情绪以外,还需要改变自己的养育方式。孩子被别人打了,他们还有父母这个安全港湾,如果父母都是施虐者,孩子因为恐惧被父母打而尿裤子,孩子的恐惧和无助才真的无处安放……




2. 回家情绪不好不代表被虐。有家长说:“我每天从幼儿园接到孩子,孩子总是情绪不好,是不是在幼儿园被虐待了?”

 

很多幼儿因为白天玩得太兴奋或者中午没有睡好,在下午父母接到自己以后因为疲劳而容易哭闹;也有的孩子因为分离焦虑后再次见到妈妈,会提各种要求来“考验”妈妈的爱……


3. 晚上说梦话不代表在幼儿园受刺激。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快动眼睡眠在后半夜所占比例增加,孩子如果白天接受的信息输入增加,兴奋性过高等,晚上很容易在后半夜睡不安稳,说梦话。



4. 去幼儿园前哭闹不代表怕老师。有家长问:“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前总是哭闹,是不是害怕老师?”……去幼儿园前的哭闹,也并不就是孩子在幼儿园不开心了。很多孩子哭闹只是不想和父母分开,真的到幼儿园了,他们也能在幼儿园开心参与的。


综上所述,正如我们昨天文章中提到,孩子有某些表现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但是我们也强调过要综合分析,而不是就某个点下绝对性结论。总之,既警惕不好的可能,又需谨慎下结论。


最后想说,愿天下孩子都不必再遭此无妄之灾,愿天下父母都无需再担惊受怕草木皆兵,能够和幼儿教师结成真正成为互谅互信的盟友,共同陪伴孩子的健康成长。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担心孩子幼儿园虐童?儿童心理医生教你这样自查

合集:幼儿园有关的那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