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
说到陪孩子玩,父母们会有很多的困惑,我经常听到关注点截然相反的提问。比如,有人问:“孩子自己一个人玩,会不会太孤单?”,也有人问:“听说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不能说话,否则会破坏孩子注意力?”这些担心真的有必要吗?我们来看一看。
第一、孩子自己一个人玩,会不会太孤单?
觉得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很孤单,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自己的主观感受。尤其是有些妈妈,在看到孩子自己玩的场景时,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某些不愉快经历,会自动脑补孩子一个人很孤单很可怜。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通常情况下,对于和妈妈之间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通常会在玩的过程中会时不时抬头看看父母,只要他们知道父母就在旁边(或者大一点的孩子知道父母就在屋子里),他们就可以安心玩耍,继续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
图源:pixabay
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他们信任父母不会无缘无故丢下他们离开,他们也信任只要父母在附近他们就是安全的,这种信任对于孩子来说难能可贵。
那么,什么情况下孩子自己一个人玩需要引起重视呢?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会发起或者回应周围人的社交互动(比如社交微笑、共同注意等),对养育者的情绪变化没有明显反应,和家人也眼神对视回避,有一些奇怪刻板的行为和偏好等,父母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应该尽早找专业的发育行为医生面诊评估,排除自闭症或者其它问题的可能性。
第二、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大人是不是真的不能说话呢?
又想陪孩子玩,又担心孩子的注意力受影响,这确实让很多父母进退两难。但是如果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我们或许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认知容量有限,工作记忆的能力有限,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上通常也不会太长。除非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否则他们很容易改变自己的游戏目标和内容。 家长如果在陪同孩子游戏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互动和反馈,其实是可以促进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
举个例子,如果让幼儿自己看一本绘本或者玩一个玩具,他们很可能很快就失去了兴趣,玩一下就丢到一边了。有些孩子会在看和玩的过程中和父母分享他发现的好玩的新鲜的内容,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回应,或者父母回应的方式很简单粗暴,往往孩子会很快放下手中的书本或者玩具。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中家长陪同在旁边,在孩子看到看向自己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回应,情况就很可能不一样了。
比如,如果孩子看书时父母适时引导孩子发现书本中图片里的某些特点,或者就书中的故事情节和孩子讨论互动,甚至就着书中的情节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那么孩子对于这本书的内容的关注就会更多。
图源:pixabay
同样的,如果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及时和孩子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和知道,和孩子一起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并就孩子的探索及其结果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也会让孩子能更持久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
那么,什么样的陪玩方法是真的不利于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呢?
有的家长会用和玩具游戏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去打断孩子,陪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频繁将不同的玩具递给孩子,或者不停和孩子说着和游戏无关的语言。
比如孩子明明在认真玩积木,家长却一会让孩子来看书上的立体图形,一会让孩子去画画。
有的家长则是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功利心”太强,总希望孩子在游戏中做到最好,所以总忍不住不停评论,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玩,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或者,不理会孩子的兴趣点,只想要教孩子大人觉得“重要”的内容。比如,明明孩子感兴趣的是图片的内容,家长却不停指着图片问孩子这个是什么颜色,那个是什么颜色。
图源:pixabay
这些“陪玩”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长看起来特别繁忙,但是其实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信号一直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很烦躁,自然很难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害怕损害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敢在孩子游戏的时候加入他们,甚至不敢说一句话,关键点其实在于我们怎么陪伴、如何加入。
【参考文献】
Powell, B., Cooper, G., Hoffman, K., & Marvin, R. S. (2009). The circle of security. Handbook of infant mental health, 3, 450-467.
Reisberg, D. (Ed.). (2013).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本文曾授权首发于:怡禾心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进入公众号左下方“文章目录”分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