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亲子关系, 是亲子之间有爱的流动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前言:


临近母亲节的时候,我收到一个写关于“母爱和感恩”的邀稿。再次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和自己成为母亲的历程后,我写下了这篇文章。虽然母亲节已经过去了,但我还是想把文章发到这里,让更多人看到。


因为是母亲节前夕写的,所以文章里用的都是”母亲“或者”妈妈“的字眼,但是把它们替换成“父亲”和“爸爸”,也同样适用。


本文授权首发于:第一阅读


(我是分割线)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是这样的: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走去电影院,为什么她们只买了三张票?


答案是:她们是女儿、妈妈、姥姥,其中妈妈既是“妈妈”,也是“女儿”。

 

年轻的母亲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双重身份。在母亲节这个感谢母亲养育之恩的日子里,儿女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谢意。在朋友圈里,我们也看到很多平时不好意思对父母表达爱意的朋友,借着这个日子对父母表达爱和感谢。

 

我们这代人很多为人父母后和儿女的相处模式跟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往往是泾渭分明的。我们不吝对孩子表达爱,做错事情会自然地跟孩子道歉;但我们和自己父母之间,这些爱和理解的表达可能是难以启齿的。也正因如此,直至成年离家,我们也可能和母亲还有心结。



很多人和父母,

本该亲近,实则遥远


豆瓣上曾有一个很著名的小组,一度有十几万成员,你可能听说过,叫“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里,处处充斥着怨怼情绪,让人心情压抑。组里的成员都有个共同点:无法和父母相互理解。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长的时间里,养育子女都被看成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甚至是牺牲自我成全孩子的过程。而且,很多父母会整天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多么辛苦、因为孩子自己牺牲了多少等等。
 
这其实是一种长期的情感要挟,让孩子从小就背上愧疚的心理枷锁,觉得都是因为自己的错,才让父母过得这么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生出一种“我的感受和生活不重要,父母的感受和生活才重要”的心态。考得不好,会觉得“辜负了妈妈的期望”;谈个恋爱,最担心是远走后父母的伤心……

 

说实话,我也是在这种心态下长大的。

我父母的关系长期不好,经常吵架打架。不是小打小闹,是打到你拿菜刀我拿农药的程度,还曾经出现过一两次极端情况:我妈妈夜里跑到某个池塘旁边坐很久,我紧紧跟着,就怕她掉下去。
 
记不清多少次了,妈妈一边哭一边对我和弟弟说:她过的日子这么难,但是“长着双脚却没有路走”,就是因为我和弟弟太小,她要是走了,我和弟弟会没人疼爱。
 
我就是怀着这种强烈的愧疚长大的。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就是因为我,妈妈才“有脚没路走”,只能困在不幸福的婚姻里……
 

 

学会理解母亲,

也就学会了做母亲

 
直到有一次,我得到了一个在学术会议上给一位加拿大教授当翻译的机会。晚上陪她吃饭时聊天,她谈起她有5个孩子,我很惊讶地说:“那么多孩子,一定很辛苦吧?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个教授满怀回忆地说:

确实有辛苦的时候,但他们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给我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爱,给了我很多甜蜜时光。

 
听到这个回答,我有点傻眼了。原来,孩子对有些父母来说不是来“讨债的”,而是礼物!原来孩子也会给父母带来爱和甜蜜!

从那以后,我开始慢慢明白:父母的婚姻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他们吵架不是我的错,我不需要在他们吵架时万分自责,想方设法去让他们和好。
 

后来,我有机会出国学习工作。在我所接触的西方国家的父母中,大多数人不会抱着“养孩子是为了有一天孩子能回报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这当然和他们自己的养老计划和经济能力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源自他们对于养育孩子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他们很多人觉得:

是做父母的自己决定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孩子并没有决定权,孩子的到来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有辛苦,但同时孩子也给予了父母无条件的爱和甜蜜的时刻。为了这种爱和甜蜜,辛苦也是值得的。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养育了孩子,孩子就亏欠了自己。


这一点在我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感受的非常直接而深刻。

每次看到他们全身心信赖和依恋的眼神,感受他们给我的暖暖拥抱,听着他们可爱的童言稚语,我都觉得自己被他们无条件的爱滋养着。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小脑袋里各种的奇思妙想,看待问题的纯真视角,也让我的心灵有了再次成长的机会。
 
从我个人的感受和角度来说,我爱我的孩子,我会努力跟随他们成长的步伐。我希望尊重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引导他们明白各种界限。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我希望能站在他们旁边,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里提供适度的保护和帮助,也让他们逐步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将心比心,我爱他们尊重他们,我也相信他们会爱我。这样,其实就够了。
 

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妈妈,对于我和弟弟的养育方式确实不是理想化的,这种养育方式甚至在一段时间里造成了我很多的挣扎和痛苦。但是,我现在能明白她的成长环境和她的认知局限,在那样的情况下,她已经用尽了全力。

我感谢她即使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也一直鼓励我努力学习走出去。在我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的时候,她总是给我准备我喜欢的饭菜;在我大病一场差点没命的时候,她衣不解带没日没夜照顾我……
 
对妈妈这些付出的“感恩”,不是源于谁对我进行了“感恩教育”和点拨,而是我记忆中她一点一滴爱我的场景,那些场景让我感受到她对我的爱,让我也知道她已尽力在爱我。


当我自己成为了一个母亲以后,我也明白没有“完美父母”,每个人都带着自己所处时代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烙印。我所希望的是:我能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责,做好孩子的安全基地和安全港湾,和孩子一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

是和孩子之间有爱的流动的关系


每到母亲节这样温馨的日子,我总会看到一些文章在告诉父母们: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不要养出“白眼狼”。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总觉得很煞风景。
 
一个人感谢他人的帮助和付出,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不是灌输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心理感受,进而在这种心理感受上自然而然所表现出的相应行为。
 
我和女儿在身上都有个类似的淡淡的胎记,以前她问我为什么这里有个“伤疤”的时候,我告诉她,那不是伤疤,那是我和她独特的记号,所以她能找到我,做我的宝贝

因为曾经看过《COCO》的电影,五岁多的她现在可以明白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她坚信会像《COCO》那部电影一样,死去的人只是以另一种模样去另一个世界生活。
 
《COCO》电影海报

有一天我们读了一本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后,她看着手上的胎记说:

妈妈,等您老了去另一个世界的之后,我看着这个记号,就会想起你笑着的样子。

 
我抱着她,想让氛围轻松一点,一边做着鬼脸一边问:

那妈妈凶你的时候的样子呢?

 
她说:

那些不重要,我脑袋里有个橡皮,会把它们都擦掉。因为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那一刻,搂着女儿,我感受到的是我和她之间的爱的流动。
 

真正的“感恩”,其实就是爱的流动,付出爱,感受爱。

对于亲子关系恶劣、家庭氛围差的家庭,这样的日子不过就是一个节日的噱头。与其教育孩子“感恩”,不如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你和孩子感受到彼此的爱。

那些从来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甚至苦苦求而不得的孩子们,就算上100场宣讲课,每天要求孩子给父母洗脚,也拉不近和父母的距离。
 
营造一个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爱、自由表达爱的家庭氛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尊重、善待和换位思考,这比什么都重要,都美好。




▼往期回顾▼

如何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合格的父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与成长

大人的限制 VS 孩子的探索,冲突时如何平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