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5岁宝宝,哭闹原因及应对方法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首先我们看以下两个场景:


1. 宝宝坐在那里玩套叠玩具,坚持要把大杯子放进小杯子里,而不是把小杯子放进大杯子里。在失败几次后,宝宝开始发脾气,把套杯玩具扔掉,哭闹,跺脚。妈妈想去给他帮忙,结果他哭闹得更厉害了。


2. 宝宝指着某个方向,用妈妈听不懂的“语言”嘀嘀咕咕。妈妈不明白他要什么,尝试递给他一个物体,宝宝摇头或扔掉;妈妈再递一个,宝宝开始发脾气,哭闹。


这是1岁至1.5岁期间大多数宝宝可能出现的场景。很多妈妈问我:宝宝以前很乖的,为什么最近总是不如意就哭闹?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脾气这么暴躁?还喜欢扔东西?应该怎么改变这种坏习惯?


自主萌芽意识


一岁至一岁半是一个特殊的过渡年龄,也是一个变化特别大的年龄段。随着宝宝开始能独自行走或跑、接触越来越多的外部世界,他们开始慢慢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方面使得他们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很喜欢说“我”或者“我的”,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很害怕妈妈会离开他们。




这个年龄段宝宝哭闹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分离焦虑达成要求的手段,以及沮丧感导致的愤怒。关于分离焦虑的定义、原因和应对,可以参照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这里我们主要来看看另外两个原因:


1婴儿时期不断学习和被强化的结果


哭闹是小婴儿必备的生存手段。


婴儿期的宝宝用哭声表达着他们的各种需求:饿了、拉了、困了、不舒服了等等,而妈妈们则总是很快很及时地去满足宝宝的这些需求。在反反复复哭闹和要求被满足的过程中,宝宝觉得哭闹简直太好用了。


然后,仿佛突然间,妈妈对宝宝的哭闹不再抱以心疼和耐心的抚慰,而更多的是焦急,甚至生气。这时宝宝们会很困惑: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妈妈不过来抱抱我了呢?为什么妈妈看起来很凶呢?妈妈不爱我了吗?于是,宝宝哭得更多了,粘人得更多了……


应对建议

妈妈要耐心地给宝宝时间学习用其他方式表达需求、和妈妈沟通。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宝宝的语言也在迅猛发展,妈妈要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给宝宝更多的耐心,在日常的各种互动中,向宝宝示范简单的亲子沟通方式。


比如,在宝宝语言还不能表达需求时,教宝贝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手指、点头、摇头等


妈妈要在日常生活中很细致地观察孩子的沟通尝试。当宝宝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物体的所有权, 也会自创一些单词、发音或身体语言,来形容某个物体,这些发音或身体语言常常让人很难理解,只有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才能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宝宝反复嚷嚷着什么,其他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那个长时间陪伴宝宝的人却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宝宝要的是什么。


给宝宝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宝宝语言的发育。在日常生活及游戏中多用语言和孩子交流,试着用语言描述孩子的要求(“你是要苹果,对吗?”,“哦,原来宝宝是要喝水”等)。每次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放慢语速,咬字清晰,让孩子便于模仿。


2因沮丧而愤怒


我记得我家大宝在这个年龄段经常出现的一个状况:他总想要自己扣扣子,或者餐椅的安全带,但总是因为无法特别好地对合而失败。失败几次后,他就会特别生气,又哭又闹,谁要是帮忙他还和谁急。


由于自我独立意识的萌芽,这个时候的宝宝喜欢自己独立地完成一些任务,如自己扣纽扣,按自己的方法玩某个玩具等。但是,他们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还没有发育得非常成熟,所以经常失败,他们就容易因为失败的沮丧而愤怒。


这种愤怒他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也很少会因为大人的帮助而缓解,有时候大人的帮助反而会让急于想要自己完成的宝宝更加烦躁。


应对建议

不要急于提供帮助。妈妈们需要了解的是,对于孩子而言,完成任务失败时的挫折感,是他们成长过程所必需的,是孩子发展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妈妈并不需要每次都去将他从沮丧愤怒中“救”出来,否则容易让孩子形成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习惯。


比如,孩子在玩套杯游戏,因为还没有大小的概念,他坚持把大杯子往小杯子里套,然后因为放不进去他很生气,用力摔杯子、拍杯子或者骂杯子。这个时候,妈妈要做的是陪伴在旁边,等孩子自己在这些过程中探索或自己发现解决办法,或者可以在他尝试数次后,给予简单提示,并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忙。如果孩子拒绝,妈妈就不要伸手。如果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激烈,尝试很多次都不成功,也拒绝妈妈的帮忙,妈妈可以用其他物体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教孩子简单的字词或手势进行沟通。孩子很容易因为父母不明白他们的意思或需求而沮丧恼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教他们说简单的字词,比如“还要”、“帮忙”、“不要”、“高兴”等,或者简单的手势,让亲子之间沟通更容易。


将不符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容易导致孩子沮丧的玩具暂时收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比如特别复杂的拼图,即使孩子尝试很多次,或者父母示范,他们也很难学会。


调整孩子作息习惯。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对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我留意到我们家老大如果头天晚上睡得不足,第二天就会特别频繁地出现哭闹。所以要保证宝宝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在入睡前的时间段,尽量避免给孩子玩容易引起他沮丧感的玩具。


我们要明白的是,孩子的这个探索独立性的阶段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周两周,而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妈妈不要着急,多耐心给予陪伴,让孩子学习到如何认识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欢迎各位在此分享自己的育儿体会和经验,我会定期整理发出,和更多的人共享。 有育儿问题可直接下载“妈咪知道”手机app找我提问。


作者介绍:徐桂凤,儿童心理医生,曾学习工作于中国,现工作生活于美国,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儿童心理行为工作实践,和大家分享中西结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陪伴各位父母的育儿路。   



长按可关注此公众号



文章作者:徐桂凤, 首发于【妈咪知道】

【妈咪知道】app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一键咨询,三甲医院医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