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火星人”vs女孩“金星人”(下)
点击上面蓝字“共同成长徐桂凤育儿分享”,轻松关注
上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男孩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敏感性和情感变换速度,以及空间能力(论述一、二、三),这一篇我继续来看看其他方面(论述四和五)。
论述四:女孩子可以一心多用,男孩子只能一心一用。
讨论:关于这个论述,我特地请教了认知心理学的专家,专家告诉我,任何任务都是要占用大脑的注意力资源的,我们可以短时间内将这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进行分散。比如你看向孩子的同时,耳朵听到老公的喊声,再比如你看着一个屏幕,可以同时看到屏幕不同位置的不同图片。
但是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务都是很难同一时间处理的,我们所说的“一心多用”,只不过是在不同任务中的注意力快速切换而已,即使两个任务真的同时在进行,那么肯定有一个任务是无需分配注意力,而是惯性动作。
打个比方,我曾经一边照看坐在高架椅上的娃,一边炒菜,还顺带和好友在微信语音聊天,我更多是在不同任务中快速切换,也有两个任务同时进行的时候,比如我一手挥舞的锅铲,一手拿着手机说话,但挥舞锅铲和手拿着手机几乎没有占用我任何注意力资源,而只是惯性动作。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擅长于在不同任务中进行切换呢?
这个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支持的一方认为,男孩同时处理多种任务的平均能力比女孩差,因为男孩的胼胝体比女孩小。胼胝体是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百万束神经纤维,它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桥,起着沟通和协调两侧大脑半球的作用。
虽然20世纪早期的研究结果(男性的胼胝体小于女性)曾被质疑,但随着脑影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发现,男女性胼胝体的绝对大小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胼胝体的某些部分所占整体的比例在男性和女性是存在差别的。
养育建议:鉴于以上描述,“一心多用”的育儿应用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统筹规划能力,在多任务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注意力的切换。无论男孩女孩,可以自小在游戏中进行注意力的训练,具体注意力训练的方法可以参照我微信公众号里一篇介绍注意力训练方法讲座的文章。
论述五:男孩子更加多动、更具攻击性,女孩子更文静和温柔。
讨论:我不否认生理性因素在这当中的作用,比如男孩体内的多巴胺水平更多,会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男孩大脑额叶的发育比女孩晚,所以注意力集中和执行功能发展比女孩慢;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更多地推动男孩的攻击性行为、肌肉运动和身体的感知觉体验。
但是真的像那句话所说:“Girlsare speakers, boys are walkers”(女孩爱说,男孩爱走)是天生的吗?改不了的吗?不是的!在这个方面,后天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女孩的社会定位和社会潜意识的影响。
举个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eaper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分别给一组男孩和一组女孩喝加了很多盐的柠檬汁,然后再分别询问他们的看法。男孩子多数都很直接,表现为:喝一口吐掉、喝一口再也不肯喝第二口,说“太难喝”、“太恶心”、“你应该加糖而不是加盐”;而女孩子呢,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回答说:“还不错”、“挺好喝的”、“谢谢款待,你真好”……有个女生即使喝到干呕了,在被问到意见时依然说“不错”。
这是为什么呢?男孩子直言不讳,女孩子婉转隐晦,一定是天生的吗?不是的,这种情况更多地受养育方式的不同,以及社会期望值不同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养育男孩,倾向于培养其大胆、直接,从小给他们球类游戏;养育女孩呢,则倾向于培养其体贴、细致,从小给她们布娃娃。一个女孩子稍稍活泼好动一点,父母或者祖辈的评论就是:“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
养育建议:无论男孩女孩,不要给他们限定玩具种类,女孩可以玩汽车飞机,男孩也可以玩过家家;多鼓励女孩子参与集体运动式游戏,多肯定她们的大胆尝试,多夸奖她们“勇敢”、“坚强”、“有创意”,而非“乖巧”;要多用社交小故事教男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的目的不是要抹杀男孩女孩的生物特点,让男孩和女孩一模一样,而是希望在彼此的生物特征基础上,不要让我们局限化的期望值限制了他们本可以获得的更好的技能。
“魔咒式”预言
最后一部分我想要强调的是,说到男孩女孩的不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学龄时很多人以过来人的口气说的话:“女孩子小学成绩好,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如男孩子了”;“男孩子现在成绩不好没关系,他们后劲足”……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因为听到身边的大人说“女孩子,一到初中就成绩不行了”,然后她在初中时即使成绩依旧优秀,但是只要遇到题目不太会做的时候,就会发慌“来了,来了,真的不行了”,俨然一个“魔咒”。
不知道有多少姑娘因为这种“魔咒”式的预言,在初中高中对自己信心不足,又有多少男孩子因为它,放任自己,反正“后劲足”嘛,结果初中高中才发现自己底子太差,坐飞机也赶不上……
我们不否认男女大脑发育有所差异,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科普知识,但这并不能作为妄自否定或夸大某个性别的发展潜力的借口!相信大家身边同样有逻辑推理能力强、方向感好、活力四射的女生,也同样有语言表达能力好、情感细腻的、稳重的男生,这说明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宿命论的。
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我们人类的大脑中有59%的脑组织是非常富于变化的,可以显示男性或女性的特征,换句话说,成人大脑的生理差异和思维差异,有生理基础,但更多地反映出社会性,即对两性不一样的对待,而不是两性大脑的生理差异。
儿童的大脑可塑性非常强,后天的影响非常重要,他们有无数种可能性,很多幼年比较小的不同,在经过社会化以后,成了巨大的差异。所以,“因性施教”很有必要,比如让男孩子更多地阅读,女孩子更多地参与方向性游戏。但是,不要矫枉过正,抹杀了男孩女孩各自与生俱来的优势。
作者介绍:徐桂凤,儿童心理医生,曾工作于中国儿童医院,现学习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儿童心理行为工作实践,和大家分享中西结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每周至少2篇原创育儿文章,陪伴各位父母的育儿路。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
“育儿育己,共同成长” 欢迎各位在此公众号内分享自己的育儿体会和经验,我会定期整理发出,和更多的人共享。 有育儿问题也可直接下载“妈咪知道”手机app找我免费咨询。
本文独家首发于【妈咪知道】,【妈咪知道】平台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产科、儿科问题,一键咨询,三甲医院医生在线解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全面、科学、实用!帮助妈妈解决在孕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