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暂停安静法”(time-out)(1):每个孩子都可以用吗?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01-15

 

点击上面蓝字“共同成长徐桂凤育儿分享”,轻松关注


嗨!感谢关注“共同成长徐桂凤育儿分享“,我是徐桂凤,一位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的二宝妈妈,希望在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些专业育儿知识和心得体会。



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们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对的,是没有长期效果的,所以,time-out,这种国外妈妈们尝试了很久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妈妈们注意到,也有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开始尝试。

 

Time-out,是指“从原来的活动或环境中暂时脱离出来,独自一个人待着,可以是坐着,也可以是站着”。简单的例子就是,哥哥和妹妹一起玩玩具,结果打了妹妹,妈妈就让哥哥不要接着玩了,去一个安静的角落自己待一会,时间到了再回来一起玩。

 

       网上对time-out的常见中文翻译有“隔离”、“罚站”、“坐小板凳”,甚至是“关小黑屋”等等,但我觉得都不太恰当,觉得根据time-out正确实施的过程和目的,“暂停安静法”可以勉强能表达其内涵,所以,这篇文章里我打算就用“暂停安静法”或者直接就用其英文名称了。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合适使用time-out的方法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考虑给孩子实施time-out之前,父母们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第一、  你能不能接受time-out的理念和做法?



写这篇文章前,我特地问过我的美国同事以及朋友邻居,发现他们大部分人还是会使用这个办法的,因为“有时候娃实在让人头疼”,而time-out至少可以让自己清静一小会。不过,time-out的方法在国外也是存在争议的。支持的人认为,time-out是不打骂“熊孩子”又能让他们体会不良行为后果的替代方法;而反对的人则认为,time-out虽然不是体罚,但是同样是一种惩罚,而且孩子会在time-out的时候,有被抛弃的无助感。

 

       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的正面教育,并且你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正面教育的心态,而无法接受time-out实施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抗拒、伤心、生气等负面情绪,那么我觉得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其实,养育孩子的道理是共通的,但具体的做法因为父母价值体系的不同而呈现各种模式,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这里,我不推荐,也不反对这个办法,在我看来,如果time-out是将父母从想“揍娃”的暴怒中解救出来的唯一办法,那么利大于弊;但如果父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坚持正面管教,也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孩子的行为,那么自然不必用这个办法。

 

2


 第二、孩子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的气质特征以及受后天影响而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不同的,他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模式也各不相同。




如果你们家的娃是个活泼好动,喜欢互动的娃,一旦离开了人群,停止了游戏和互动,他一个人在没有玩具的情况下独处会百无聊赖,左立不安,那么time-out是更有可能有效果的。

 

相反,如果你们家的娃喜欢独处,站在一堵白墙边,都能在墙上看出一朵花来,那么,time-out这个方法可能是不太合适你家娃的。除非,你知道他对于正在进行的游戏有着十分的喜爱和着迷,以至于平时能安静独坐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都想要继续被中断的游戏。

 

3


第三、  平时你和孩子之间有足够多的亲子互动吗?

 

所谓time-out从词面上来说,所对应的是time-in,也就是没有被time-out的时间,在time-in的时间里,你和孩子的互动如何是time-out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之一。

心理学家发现,time-out应该在正强化的基础上使用。如果你在time-in的时间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链接,给孩子很多的积极快乐的亲子互动和游戏时间,time-out才有更大的几率成功。如果父母本来就很少陪伴孩子,或者平时你和孩子的亲子相处模式就是紧张或者冷漠型,那么time-out和不time-out并没有明显区别,

孩子也可能并不会对time-out有深刻的感受,因为“反正平时你也很少理我的呀”!

 

平时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给孩子很多积极正向的关注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链接,如果孩子脾气失控或者有不良行为,就简短地收回和孩子的积极互动时间,这样孩子就知道,他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和自己一个人独自time-out比较起来,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更喜欢积极的互动和游戏。通过建立良好行为和良好情绪之间的链接、不良行为和time-out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尽可能避免出现会导致被time-out的问题行为,并逐渐想要保持自己的良好行为。

 

所以,如果你平时和孩子的互动时间非常有限,或者你们之间的互动通常都是负性的,以责骂和要求为主的,那么time-out这个方法也是不太合适你的孩子的。

 

 

4


第四、 你的孩子已经足够大,能理解time-out的含义吗?




多大的孩子可以使用time-out?这个没有确定的说法,因为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对于time-out的理解能力也不同,但通常情况下,1岁半以前的孩子是不太建议使用time-out的。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岁半了,可以使用视频或绘本提前让孩子明白什么是time-out,比如绘本《好奇的乔治》(CuriousGeorge)一书里就有小猴子乔治被time-out的场景。

 

我觉得在和孩子解释time-out的时候最好不要把它定义为一个惩罚性质的事情,可以和孩子描述为“安静时间”、“思考时间”、“莎莎(你家孩子的小名)自己的时间”等。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time-out的目的是为了安静地一个人待一会,或者安静地思考问题,或者是只有自己的不被打扰的时间。

 

       好了,以上就是time-out使用的四个前提条件,下面一篇我们将集中讨论如何让time-out行之有效。


~~~~~~~~~~~~~~~~~

 

作者介绍:徐桂凤,儿童心理医生,曾工作于中国儿童医院,现学习工作于美国儿童医院,结合二宝育儿体会和儿童心理行为工作实践,和大家分享中西结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每周至少2篇原创育儿文章,陪伴各位父母的育儿路。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

“育儿育己,共同成长”   欢迎各位在此公众号内分享自己的育儿体会和经验,我会定期整理发出,和更多的人共享。 有育儿问题也可直接下载“妈咪知道”手机app找我免费咨询。


本文独家首发于【妈咪知道】,【妈咪知道】平台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产科、儿科问题,一键咨询,三甲医院医生在线解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全面、科学、实用!帮助妈妈解决在孕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