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一元论等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库
【编者按】概念(Concept)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科学理论的构建无一不依赖于这一基本单位的有机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透彻认识是理解其思想的第一步,若忽视这种最基本的学习而急于求成、胡乱吞下一堆空洞教条的论述,不仅会使之前的学习事倍功半,陷入被动,还会在实践中陷入盲动主义与教条主义。
为帮助广大朋友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公众号特此推出马克思主义学科视野中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每期刊载10个词条。愿对各位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社会历史观
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理论观点,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从内容上看,它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从研究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本质特征上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学说。这种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科学主义
对科学的社会作用的一种见解,与反科学主义相对立。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一种必然法则,社会科学完全可以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科学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之后发展起来的。
人本主义
一般在与“科学主义”相对的意义上使用。指某些西方哲学理论、学说或流派。有时亦泛指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尺度的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发源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认为意志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这种意志是非理性的,不受制约的。在对待社会和人生态度上,叔本华宣扬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尼采鼓吹“超人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演变为存在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其重要代表。这种哲学声称关注个人的存在,主张“人就是自由”,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到底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现实世界究竟是不是可知的。对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由物质派生,意识也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万物都由精神派生。
二元论
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本原。与“一元论”相对。它认为这两个本原各自独立、性质不同、互不联系、平行发展。
目的论
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某种目的所决定的唯心主义学说。目的论反对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决定论原则,把只适用于人类活动的目的范畴推广运用于自然界,将目的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原则。
本体论
指哲学中关于存在研究的理论。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狭义指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